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秘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配合青州黄巾军的行动。
  曹操打败白绕后,黑山军基本上撤出了东郡,曹操声名大振。与东郡相距不远的山阳郡豪族李乾和侄子李典率部众投奔了曹操,曹操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李典字曼成,此时才十八九岁,作战勇敢,同时好学问,为人儒雅,敬贤士大夫,以后成长为曹军的一员儒将,有“军中长者”之称。
  初平三年(192年)春天,曹操率主力离开东武阳,驻扎在离战略要地濮阳不远的顿丘县,此行目的可能是配合袁绍的军事行动。袁绍夺取冀州后,与公孙瓒的矛盾激化,二人正在冀州北部和幽州一带酝酿大决战,为免后顾之忧,袁绍命令曹操护卫南线的安全。但曹军一动,就出事了。
  悄悄摸过来的黑山军看到曹操率军西进,于毒立即集结人马进攻东武阳。
  东武阳此时是曹军的后方基地,家属和粮草辎重都在这里,于毒这一招既快又准,消息传到顿丘,曹军将士都慌了神。
  根据史书记载,大部分人主张立即回师救援,曹操认为回师已晚,不如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直击黑山军老巢,迫使黑山军回兵。于是曹军弃东武阳不顾,向西北进击,直扑位于太行山南部的黑山军基地。进攻东武阳的黑山军闻讯果然撤兵,曹操又率军在路上打了个漂亮的伏击,击败眭固。之后,路上又遇到了刚刚归顺袁绍、但又趁袁军北上而反叛的南匈奴单于于扶罗,曹操又将其打败。
  一个奇谋,两场胜仗,东武阳之围应声而解,确实称得上经典战例。如果在地图上复原一下此战的路线,就会发现有诸多疑点。顿丘虽然在东武阳以西很远的地方,但再往西去的太行山更远,中间远隔整个河内郡不说,敌人的老巢究竟在哪里,也实在不好说。
  黑山军的组织很分散,黑山不是一座城池,也不是一个山寨,是一大片地域的统称,曹操能长途奔袭的部队顶多也就几千人,用这几千人去围攻一大片山区,肯定不知如何下手。
  而且黑山军打起仗来老婆孩子都带着走,所以一行军就有几十万人,曹操抄人家的老窝,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真这么打,东武阳之围解不了,曹操先被人家抄了老巢。
  可包括陈寿在内的著书者,都对这场运动战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容怀疑。如果我们带着疑问再翻一下史书,发现陈寿资料的来源是王沈的《魏书》,这一下就好理解了。作为亲曹派史书的代表,王沈的《魏书》经常不失时机地夸大和渲染曹操的成就,有时不妨也搞点虚构和挪移。关于初平三年春天的这场“围黑山救东武阳”的战例,基本可以认为是虚构出来的。
  真实情况是,黑山军确实围攻东武阳了,但在留守部队的抵抗,东武阳一直没有被攻下。黑山军的优点是不恋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所以主动撤退。曹操在回师的路上遇到眭固所部,将其击败。至于在河内郡的内黄县(今河南黄县)迎战于扶罗,如果有的话,可能是曹军一部,不会是曹操亲自率领的。
  在黑山军围攻东武阳的同时,青州的黄巾军也向这个方向运动,总人数(非总兵力)达百余万人。他们首先进入兖州刺史部的任城国,任城国相郑遂被杀。消息传到山阳郡的昌邑,在此据守的兖州刺史刘岱决定出兵迎击。
  济北国相鲍信也在这里,他劝刘岱不要冒进,鲍信的战法是坚守,让队伍养精蓄锐(蓄众士之力,先以固守),等敌人进退不得、粮草耗尽之时再出击。刘岱不听,非要率军出击,结果被杀。
  刘岱死后,兖州八郡国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军,当务之急是推出一个有实力、有能力的领头人打退黄巾军,保护地方安全,这是兖州本地官民们共同的愿望。在这种形势下,陈宫出场了。
  真实的陈宫没有在中牟当过县令,更没有“捉放曹”的那一出。陈宫字公台,东郡人,史书上说他“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接”。他属于地方的上实力派,说话有一定影响力,为了保卫家乡不被涂炭,他联络一些地方知名人士物色新的兖州首脑,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东郡太守曹操身上。
  据《世语》说,陈宫亲自到东武阳拜见曹操,说:“兖州现在没有首领,我自告奋勇说服州中众人,迎接阁下到州中,凭借这里夺取天下,成就霸王之业。”陈宫回到兖州又游说州中官吏和士绅,鲍信第一个表示拥护,大家也跟着表示同意。最后,大家推选鲍信和州吏万潜作代表,前往东武阳迎接曹操来就任。
  这样,曹操就任了兖州最高行政长官,不过不是刺史,而是州牧。曹操几年前便担任过济南国相,品秩是二千石,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以曹操既往的资历,担任州牧是够条件的。但这不是朝廷正式的任命,顶多算群众集体推荐吧。
  不管怎么说,兖州牧曹操成为与刘虞、刘焉、袁绍等人并列的地方大员,而此时的刘表、陶谦等人还只是刺史,在名义上比州牧要低一些。
  曹操就任后,立即整顿兵马,准备与黄巾军决战。黄巾军前无退路,后有强敌,拿出了拼命的劲头,往日一打就跑的情况不见了,让这场仗打得异常艰难,就连王沈在《魏书》中也不得不作如下记载:
  一次,曹操率领一千余人在战场间巡视,突然遭遇黄巾军主力的攻击,手下一下子死伤近半,不得不撤退。黄巾军不依不饶,继续进攻,他们久经战阵,士兵强悍,而曹军队伍尽是新兵,缺乏经验,士气也不高昂。曹操亲自披甲持胄,身临一线,严明军纪,明确赏罚,士气才稍稍提高。
  这场战役的高潮是寿张之战,恶战中曹操多次陷入危境,其中一次全赖鲍信的拼死抵抗才得幸免,而鲍信却战死了。
  鲍信是曹操事业起步时期最忠实的战友和最可靠的盟军,对曹操充满敬佩,多次给曹操以帮助。鲍信的战死是曹操的一大损失,曹操极度伤心。鲍信死后连尸首都没有找着,曹操下令悬赏寻找,仍然没有找到,他只得让人用木头刻了一个鲍信的雕像来祭拜。
  对手其实打得更艰难,黄巾军慢慢有点招架不住,他们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先套近乎,从曹操当济南国相禁淫祠开始说起,说曹操的政治主张与他们太平道教义其实是一致的,然后劝曹操顺应天道,不要与黄巾军为敌。曹操不理,继续攻击,史称曹操“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擒获,贼乃退走”。
  黄巾军向济北国方向败走,曹操指挥人马追击,黄巾军没有退路,只好请求投降。曹操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就地整编,组建了一支新的队伍:青州兵。
  根据陈寿等人的说法,这次受降共有降卒三十多万,曹操组建青州兵的人数不详,只说“收其精锐者”,如果十个里面选两个的话,也至少有六万人以上。
  其实不然,青州黄巾军能作战的士卒肯定没有三十多万人。曹操一下子也不可能增加六万人的队伍,比较可靠的数字,应该在二三万人左右,这其实已经很可观了。鲍信战死后,曹操把他原来的队伍交给鲍信的老部下于禁来指挥。于禁字文则,兖州刺史部泰山郡人,早在中平元年(184年)鲍信起兵抗击黄巾军的时候就跟随他。曹操听说于禁作战勇猛,提拔他当了团长(军司马),于禁从此进入曹军一线将领的行列。
  曹操虽然当上了兖州牧,但他此时实际控制的地方还有限。兖州的治所原来在山阳郡的昌邑县,这里距黄河太远,与曹操的后方基地东郡也有相当距离,曹操就把大本营迁到了济阴郡与东郡相交的鄄城,仍然把战略重点放在黄河一线。
  刘岱死后,董卓听到消息,也任命了一个兖州刺史,此人叫金尚,是一个老党人。金尚带人前来上任,曹操当然不干,就在金尚进入州界的地方布下了兵,金尚一看打不过,跑到南阳郡投奔袁术去了。
  占据兖州使曹操的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曹操担任兖州牧,尽管还不能全部控制兖州,但在政治上形成了主动态势,兖州本地的名士慕名而来投奔,除了陈宫外,还有程昱、毛、满宠、吕虔等人,他们的事将在以后进行介绍。
  曹操屯驻鄄城后,把卞氏他们也接了过来,这年冬天,卞氏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曹植,此时曹丕六岁,曹彰三岁。曹丕日后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他五六岁时,曹操曾亲自教他射箭,使他从小就养成好弓马的习惯,说的正是此时的事。
  第八章 暴政的终结
  〔王允和吕布设计终于除掉了董卓,一场暴政结束了。但王允的褊狭使得和平的曙光一闪而逝,朝廷和天子继续掌握在军阀们的手中。对此,有人漠视,有人投机。曹操的使者历尽千辛万苦,只为表达对汉室的敬意,却遭到了冷遇,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前仆后继】
  北面的战事暂告一段落,让我们再来看看同一时刻西边发生的事。
  初平二年(191年)夏天,董卓退入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在他率军进入长安城的时候,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当他如愿地看到跪地迎接的人里有他希望见到的那个人时,始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脸上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
  匍匐在董卓脚下的这个人是他曾经的领导,前左将军、现在已被剥夺兵权并降职为御史中丞的皇甫嵩。董卓走下马来,握着皇甫嵩的手说:“义真(皇甫嵩的字),你怕不怕我(怖未乎)?”皇甫嵩说:“以德服人,天下共庆,人民欢喜,我怕什么?如果滥杀无辜,全国人民都怕,岂只是我?”
  董卓看到老领导气儿还不是很顺,呵呵笑了笑,暂时不去理他。
  连威震天下的皇甫嵩都臣伏在自己脚下,董卓觉得现在的事业很有成就感。他感到当个太师有点委屈自己,于是授意心腹,打算让他们参照周朝开国宰相姜子牙的先例,给自己上个尊称,叫“尚父”。
  董卓要干的事,自然没人敢反对。大家心里说你愿意叫自己太空人都没有关系,反正保住我们的脑袋要紧。但尚父这个称呼岂是谁都能叫得的,弄不好很容易闹出历史笑话来。最后还是蔡邕站出来提醒董卓,现在关东未平,再上尊号容易成为敌人攻击的口实,不如等消灭了关东联军,再上尊号也不迟。董卓想想也有道理,就暂时作罢。董卓自己镇守长安,让女婿牛辅屯驻在河东郡、函谷关以及关中一线,伺机出动向东部各郡骚扰一下。
  不久,最能打的孙坚战死了,关东联军爆发了严重内讧,无暇顾及关中的董卓,董卓感到已没有人能把自己怎么样,就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史书没有记载董卓儿子的事,可能他没有儿子,但至少有一个女儿,他的女婿牛辅深受他的信任。此外,他还擢升兄弟董、侄子董璜等为高级将领,掌握守卫长安的大权。董家的亲戚都当了高官,就连董卓小妾抱着的婴儿都被封了侯爵。他吃的、用的、穿的都跟皇帝一样,朝廷各部门实际上处于放长假状态,日常工作都改到太师府处理。
  董卓还嫌玩得不过瘾,又突发奇想,在他的封地县(今陕西眉县)修建大型城堡(坞)。据记载,城堡墙高七丈,厚度也是七丈,里面储存了可供全城吃三十年的粮食。董卓说:“大功如可成,称雄天下;如果不成,守着它安度晚年!”
  可是,有些人不想看到恶贯满盈的董卓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把这个祸国殃民的匹夫除掉。他们就是从洛阳被裹挟至此的士人们。
  他们多是何进在位时引进的,与袁绍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他们的同志伍琼、周毖被杀后,他们忍辱负重,一面迎和董卓,一面继续在董卓身边当卧底。他们认为现在的乱局都是董卓一个人造成的,如果把他杀了,然后夺取兵权,趁着凉州军群龙无首,占据函谷关,“挟王朝以号令天下”,则大事可成。所以,他们开始谋划除掉董卓的行动。
  这个小团体里有荀攸、郑泰、何、种辑、伍孚、士孙端、华歆等人,了解他们计划并给予支持的还有荀爽、王允、黄琬等。郑泰善于忽悠、尤其在忽悠董卓方面比较有经验。他出了一个主意,由董卓比较信任的司徒王允出面提出一个建议,任命护羌校尉杨瓒为左将军,朝廷秘书局副局长(尚书仆射)士孙端为南阳郡太守,领兵由武关道(由陕南沿汉水通豫鄂方向)攻击袁术。
  他们的想法是先抓到一部分兵权,控制武关道,说是征讨袁术,实际上放袁术由武关道进入关中。然而,董卓此时的战略是防守,能守住就行,对于主动出击没有兴趣,这个军事计划就泡汤了。
  士人们等得实在有点不耐烦了,伍孚决定铤而走险。这个伍孚,有的书上也说跟伍琼是一个人,其实伍琼之前已经被董卓杀了。对于伍孚,我们所知甚少,大概是跟伍琼、何一类的侠士吧。
  一天,伍孚内穿小铠,外套朝服,怀里藏把刀来见董卓。谈完事,趁着跟董卓并行之机,伍孚突然拔刀直刺董卓。董卓是行伍出身,身手也不错,躲过了这一刺,伍孚随后被董卓的卫士拿下。
  董卓气愤地说:“你小子想造反不成?”
  伍孚道:“你我不是君臣,何来造反之有?你这个乱臣贼子,我恨不得诛杀你,将你车裂于市以谢天下!”
  伍孚随后被杀。
  但是,一个伍孚倒下了,又有好几个伍孚站了起来。
  在何策划下,他们又迅速制定了新的暗杀计划,参与的人包括郑泰、种辑、荀攸、华歆等人,结果计划提前暴露,郑泰、华歆侥幸逃脱,辗转出了武关,投奔袁术去了。何、荀攸被捕。何不堪酷刑,在狱中自杀。
  袁绍要是知道何死了,一定痛惜不已。袁绍早期的事业一直离不开这个侠客兼策士的辅助,作为“奔走之友”的重要成员,何东奔西走、南下北上,为袁绍积极联络各路英雄,做了大量幕后工作。
  此时已身在东郡的曹操和荀如果知道何死了也会伤心,他们彼此都是老朋友了,何应该比他们大得多,在曹操还是小青年、荀还更小的时候,何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