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秘史-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动不动地等待敌人骑兵的到来。
  敌人一点点近了,这些人仍然不动。“白马义从”都是马上的射箭高手,离对方还有一箭之地时,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在马上搭弓射箭,雨点般的箭支射向袁军,但袁军有皮盾相护,没有人受伤。
  说话之间,骑兵就到了,伏在皮盾下的这八百人突然跃起,骑兵们这才发现,他们手持一种样子奇怪的武器向自己刺来。这些袁军像是受过专门训练,把这种武器用得很老练,无论刺人还是刺马,一刺一个准,把把不落空。
  这种武器是袁绍专门为“白马义从”设计和定做的,叫做“大戟”,是一种带钩带刺的长枪,有点像岳飞大破金人连环马的钩连枪。这的确是经过特殊训练的队伍,它的指挥官是义,他们是袁绍的杀手锏和秘密武器,数月来他们秘密训练,反复模拟,为的就是这一天。他们被袁绍称为“大戟士”。
  “白马义从”遭受了自诞生以来最残酷的重创,但这才是恶梦的开始。守候在这八百名步兵后面的一千多名弓箭手早已为客人准备好了丰盛的礼物:弓箭。待敌人接近时,一齐怒射而出。
  弓箭手通常会分拨轮换射击,这意味着虽然可以侥幸躲过“大戟士”的重创,但随之迎面而来的是由近距离射出的、密不透风的箭雨。威名远扬、从未有过败绩的“白马义从”成了袁军弓箭手练习射击的移动靶,纷纷被射落马下。
  “白马义从”遭受到第一次、并且也是最后一次惨败。此后,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作战单元,他们在战场上消失了。
  “白马义从”神话般的覆灭震惊了公孙瓒的阵营。还在敌人错愕的当口,袁绍即指挥后面的队伍全线出击。公孙瓒大败,袁军一路追杀,公孙瓒刚任命不久的冀州刺史严纲未及上任即战死。
  按理说这一仗可以就此结束了,但中间却出了惊险的一幕,险些让胜利的天平倒转过来。
  袁军虽然得胜,但指挥系统和士兵的训练可能真有问题。在追击过程中,袁军乱了章法,大家只顾追敌人,把主帅袁绍给忘了,此时袁绍跟前只有一百多人。在混乱中,他们与二千多敌人相遇,败兵反而把获胜一方的主帅团团围住!
  幸好对方不知道这里面有敌军主帅,所以攻击并不激烈。袁绍指挥手下展开防卫,等待援军的到来。
  敌人开始射箭,情况十分危险。田丰跟袁绍在一块儿,田丰拉着袁绍要到一处断墙后面躲避,袁绍不仅不去,索性把头盔也摔了,喊道:“是大丈夫何惧向前战斗而死(大丈夫当前斗死)!”
  有人说袁绍是草包,有人说公孙瓒、董卓是一介武夫,也有人说刘表、陶谦没本事。凡此种种,其实都是误解,犯了“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经验主义错误,以为只有最终取得胜利的人才有资格称为英雄。
  其实,能在风云莫测的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能在群雄逐鹿中哪怕只是走个过场,都必然有过人之处。在袁绍的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在危险关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事实证明袁绍不缺英雄气,更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关键时刻他能拉得出、顶得上,有时候也能打得赢。在危急关头,他用行动给手下人做出了表率,激励大家的斗志。
  在袁绍的带动下,袁军士兵拼死抵抗,袁军的后援部队也及时赶到,迅速化解了危机。界桥之战虽然没有全歼公孙瓒的主力,但给公孙瓒以重创。界桥之战前袁绍处于挨打的局面,界桥之战后,二人实力取得平衡,袁绍还逐渐占据了上风,公孙瓒虽然在北方一带还能活跃几年,但已经没有实力发动大规模的决战了。
  界桥之战是以步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此战的全胜,使袁绍打破了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为最终统一北方各州奠定基础。
  第九章 保卫兖州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曹操打跑了袁术,打退了公孙瓒和陶谦,瓦解了故人的联合军事行动,显示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有几股暗流已经在他身边涌动,张邈、吕布、陈宫这些各怀心事的人,能做出什么事来?〕
  【一、敌人的联合军事行动】
  初平四年(193年)年初,也就是马日和赵歧出使关东前后,天下总体格局是南北对峙,以袁绍、袁术为核心,形成了两大阵营。
  除去盘踞在长安的凉州集团和偏安于益州的刘焉集团外,从北至南,刘虞、公孙瓒、袁绍、曹操、陶谦、袁术、刘表等实力派都牵涉到这两个集团的对抗中,中间还穿插有黑山军、河内郡的张杨、南匈奴于扶罗等势力。
  这两大阵营大致划分如下:袁绍阵营有袁绍、曹操、刘表、刘虞;袁术阵营有袁术、公孙瓒、陶谦,以及张杨、黑山军、于扶罗等。至于孙策和刘备,这时候势力还十分有限,分别附属在公孙瓒和袁术之下。逃出长安的吕布,后来也加入其中,曾短暂依附于袁绍,更多情况下算是袁术阵营的人。
  这种格局很有意思,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远交近攻”,眼前的都是敌人,敌人的身后就是朋友,最终形成了夹击和反夹击的局面。以后,这种局面还会不断变化,在打败对方阵营里的人后,同一阵营又开始厮杀。
  现在,袁绍眼中的最大敌人是公孙瓒,而公孙瓒与袁术结盟,让袁绍很恼火。待在南阳郡的袁术,在初平四年(193年)初突然向北运动,目标直指曹操的势力范围兖州。
  关于袁术离开南阳郡另谋发展的原因,一种认为是袁术配合公孙瓒、陶谦的军事行动,另一种认为是刘表给袁术施加了压力。刘表不断向北出击,攻击袁术的粮道,袁术在南阳郡发展困难。
  这年春天,袁术亲自带兵进入陈留郡境内,陈留郡太守是张邈。说起来,仅在三四年前,袁绍、袁术、曹操、张邈都还是好朋友,在洛阳时常小聚。现在,却要刀兵相见了。
  在曹操担任兖州牧之后,张邈的心态有了一些微妙变化,但支持曹操的立场总体上仍未改变。面对袁术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他立即通报曹操,请求增援。
  袁术开始行动后,黑山军和于扶罗立即响应,在西北方的侧翼给袁术助威。袁术的前锋由刘详率领,进驻到匡亭。
  匡亭的位置,在陈留郡的平丘县,这里已深入陈留郡内一百多里,再往前就是曹操的后方基地东郡了。曹操不敢大意,亲自引兵迎战。
  荀等人分析,刘详北上只是袁术的试探性进攻,可以先围住匡亭不打,看袁术下一步的反应。曹操采纳,将匡亭围住,袁术果然率军北上增援。
  曹操在平丘、东昏一带摆下阵式,就等袁军开到。曹军以逸待劳,袁军北上的只是一部,实力稍逊一筹,结果大败,袁术退到封丘。封丘离关东联军会盟的地方酸枣不远,也在陈留郡境内,曹操挥军追赶,将封丘围住。
  这是一个机会,因为袁军主力部队还未赶到,袁术又是孤军冒进,如果曹军行动迅速一点的话,有可能将封丘城围死,袁术就走不了了。但那将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无论杀掉袁术还是将他活捉,都不符合曹操目前的利益。曹操决定围城的时候留下一个缺口(未合)。
  袁术倒也识趣,知道这是老朋友诚心放自己一马,于是顺着缺口突围逃走。他逃向的地方是襄邑,仍然在陈留郡的地盘上,曹操不能不管,又追到襄邑。
  袁术未等曹军开到,主动撤到襄邑附近的太寿,这时袁术的增援部队也赶到了。一败再败,袁术颜面尽失,他想这回不能再跑了,必须打一仗赢回面子。但是,这只是他的愿望而已。
  围攻太寿虽然不像前几次那么容易,但曹军仍然取得了胜利,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掘开附近的渠道,用水灌城。袁术不敌,放弃太寿,逃到宁陵。襄邑、宁陵相距不远,曹操曾在这一带募兵,这里是曹操事业的起点。曹操带兵再次追击,袁术这回干脆向九江郡逃去。曹操五战五胜,把袁术彻底从陈留郡赶了出去。雄心勃勃的袁术深受打击,没想到自己一向颇为自负,亲自领兵打仗水平居然这么差,如丧家之犬般一路逃命。从此之后,袁术心中的雄图大志锐减,不再奢望吞并中原、虎步天下,能偏安于淮南一隅他已经相当知足了。
  由匡亭到宁陵,曹操现身说法地给老朋友上了一堂军事课,把袁术打服了。
  其实,袁术敢于轻军冒进,在于有公孙瓒和陶谦的配合,他们原计划统一行动,从各个方向同时向曹操施压。袁术一直逃到九江郡都还纳闷:另外那两个哥们干嘛去了?
  其实,公孙瓒和陶谦并没有失约。公孙瓒一边与与袁绍艰苦对抗,一面派他任命的兖州刺史单经和平原国相刘备配合袁术的行动。单经率部进驻平原国,刘备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进驻高唐县,这里在平原国境内,正好位于东郡的北部,其中高唐县距东郡的东武阳、东阿等地已经不远了。
  据陈寿记载,陶谦也参加了这次联合军事行动,他进驻的地方是发干。但如果对照着地图看一下,这似乎又是不可能的。发干县属东郡,距曹操的后方基地东武阳不过四五十里路,陶谦能否将部队布防到这么纵深的地方另当别论,身为徐州刺史的陶谦能否离开徐州,越过多个敌占区,到千里之外的发干县来,就首先是个疑问。
  也许发干县确实有徐州的小股部队,但不是陶谦本人率领。
  陶谦如果配合袁术、公孙瓒联合行动,可行的方案是攻击徐州的北邻,即兖州刺史部的泰山郡、任城国、东平国、山阳郡等地,给曹操制造麻烦。从后面的事态发展看,陶谦也确实这么做了。
  上述联合军事行动将使曹操北面、南面和东南面同时受敌,兖州将十分危险。但曹操轻易化解了这场危机,原因是:时间差。
  联合军事行动之所以称为联合,必须在时间、地点上达到默契。北路的单经和刘备到达预定地点后,袁术的队伍还在路上,这样曹操在袁绍的支持下,很从容地先解决了北面之敌,他们主动出击,将刘备和单经击退。单经撤走,刘备退保平原国,公孙瓒方面首先退出联合作战。
  曹操一路追击袁术的时候,陶谦本可以帮忙,但一来路途有点远,二来陶谦想保存实力,他抱着先看看再说的想法,想等曹操和袁术打上一阵再上前帮忙。让陶谦吃惊的是,呼声一向很高的袁术,军事才能竟如此之差,被曹操一路打来,没有任何招架之功,只有逃命的份儿。见此情景,陶谦放弃了增援行动。
  这样,三方联合作战计划被曹操成功瓦解,打退了刘备、单经,打跑了袁术,剩下一个陶谦,那就好办多了。
  【二、轰动一时的血案】
  初平四年(193年)夏天,曹操率军到达定陶,这里位于兖州刺史部济阴郡的中部,是济阴郡的治所。
  在打退袁术的进攻之后,曹操顺势扩展了“曹统区”的范围。现在整个兖州刺史部的形势是:东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国为曹操所直接控制,陈留郡太守张邈、泰山郡太守应劭作为曹操的属下听从他的调遣,济北国、东平国处于和公孙瓒拉锯状态,双方互有攻防。
  曹操担任兖州牧以后,把东郡太守一职交由夏侯来代理,驻守在黄河岸边的战略要地濮阳。曹操想让队伍集中起来休整一段时间,思考一下如何对付陶谦。相对于远道而来的袁术,以及中间隔着袁绍的公孙瓒来说,对付眼前的陶谦更是当务之急。
  而且,在逐渐巩固了兖州后,下一步朝哪个方向发展也需要尽快决定下来。北边是袁绍,往东以及东北方向目前是公孙瓒的地盘,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往西是残破不堪的司隶校尉部,人口大量外逃,稍大一点的城市都成了废墟,又处在各种势力的交汇处,别说不好占,就是占住了也没法待;只有南边以及东南方向的徐州适合于发展。在这个方向的敌人是陶谦。
  陶谦是一个狡猾的人,在凉州一带打过仗,能带兵,有些谋略,手下也有一些人,经营徐州有几年了,这样的敌人不容易对付。双方虽然还没有正面交过手,但早已经在心中把对方当成了假想敌。
  曹操盯着墙上的地图,目光在兖州与徐州交错的郡县间游走。他的目光停在了徐州刺史部最北面的琅邪国附近,这里是夫人卞氏的老家,它东邻大海,远离中原,是个避乱的好地方。突然,曹操想起了什么,心里一惊。
  曹操突然想到,他的父亲曹嵩等人此时正在那里。
  曹操在己吾起兵之后,除曹操的弟弟曹德外,曹氏以及夏侯氏兄弟们纷纷离开家乡追随曹操去了,曹家在谯县变得不安全。曹嵩经过考虑,决定找个地方避难,大约在一两年前,在谯县的曹家人都来到了琅邪国。
  当时,从中原地区到这里避难的人还不少。即便是现在,原属琅邪国的山东省日照一带仍然是河南、河北、安徽以及陕西人到海边买房居住的首选之地。
  曹嵩一行到这里不是为了欣赏海景,而是来避难的。之所以选择这里,与卞氏的老家在这儿有一定关系,卞氏老家在开阳县,是琅邪国的治所,曹家人来琅邪国应该住在开阳县一带。
  与一般逃难的人家不同,曹家人非常富有,尽管刻意保持了低调,但从他们的吃穿住行以及随行带来的众多仆人等方面也能看得出来。
  但此时琅邪国是陶谦的地盘,在开战之前必须把家里人从那儿接出来。琅邪国紧邻兖州刺史部的泰山郡,曹操派人到琅邪国通知父亲准备离开,同时命令泰山郡太守应劭派兵接应,把父亲一行接到鄄城来。
  但是,有人却抢先了一步,把曹嵩等数十口人杀得一个不剩,制造了一起轰动一时的血案。关于这个案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与陶谦有关,说是他派的人或者他手下人干的。具体情节大致有以下不同版本:
  据郭颁的《世语》一书说,陶谦派去的人扑了个空,曹嵩一行已离开了琅邪国。他们于是追赶,在泰山郡的华县一带追上。曹家人正在这里等应劭来接应,还以为这是应劭的人,没有防备,结果全部被杀。
  《后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