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曹操秘史-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刘表不介入的策略,他的部下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都劝刘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所作为,可以乘此机会崛起;如果不然,也应该选择其中的一方给予支持(固将择所从)。将军拥有十万之众,怎么能坐而观望呢?”
韩嵩等人进一步分析说,如果对袁绍和曹操都不支持也不反对,实际上在他们那里都不会落好(两怨必集于将军),以刘表目前的状况,想中立那是不可能的。韩嵩、刘先以及刘表最重要的部属之一蒯越都劝刘表站在曹操一边。
他们认为曹操这个人相对贤明,天下贤俊纷纷归顺,在决战中有可能战胜袁绍。如果现在不联合曹操,将来等他战胜了袁绍,必然举兵南下荆州,到那时恐怕就无法抵挡了。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不如率全部荆州归降曹操(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操必然厚待将军,那样以来可以长享福祚,垂之后嗣,这才是万全之策!”
刘表手下的大多数人也都支持曹操,这让刘表颇为犹豫(表狐疑),他决定派韩嵩到曹操那里走一趟,观察虚实后再作决定。
这样,大约在建安五年(200年)初,刘表的使者韩嵩一行来到官渡前线见曹操,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韩嵩此行对曹操和曹军都有了更深的印象,又到许县拜见了天子。在曹操的授意下,献帝拜韩嵩为侍中,韩嵩大概不愿意接受,表示想回荆州,献帝又改任他为荆州刺史部零陵郡太守。
这番好意没想到给韩嵩帮了倒忙。韩嵩回到襄阳,向刘表汇报所见所闻,对曹操大加赞扬,并劝说刘表送儿子到许县作人质,以证明自己的诚意,这引起了刘表的怀疑。
在一次有数百名部属参加的会议上,刘表召见韩嵩,盛怒之下,拿出天子所赐的符节,意思是想斩杀韩嵩。大家都很紧张,劝韩嵩赶紧赔罪,韩嵩动都不动。大家对刘表苦苦相劝,就连刘表宠爱的妻子蔡氏也出来说情,刘表盘问了与韩嵩随行的人,没有发现韩嵩有什么不妥的行为,这才饶过韩嵩一死,把他关了起来。
韩嵩事件平息,劝刘表投靠曹操的建议没人再敢提起,刘表继续他原先制定的策略,对袁绍那边尽量敷衍,对曹操不和不战,保持他的中立。
刘表突然问罪于韩嵩,表面看来是他的疑心病犯了,看到韩嵩不加掩饰地称赞曹操,加之他接受了献帝的任命,心里很不痛快,所以发难。陈寿评论这件事时也认为,刘表虽外貌儒雅,但内心多疑忌,像这样的事很多(皆此类也)。
但实际上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作为举足轻重的一方诸侯,刘表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坐山观虎斗,谁都不支持,谁也不反对。因为,投降曹操或袁绍,对于蒯越、韩嵩等人来说是无所谓的事,但对刘表来说差别就大了。
自己当老板挣的再少也是老板,给别人打工挣得再多也是个打工仔,刘表不糊涂。若干年后孙权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孙权手下大多数人也如韩嵩、蒯越一样主张投降,而孙权宁可冒灭亡的危险也不愿意投降,道理是一样的。
刘表想中立,但韩嵩、刘先、蒯越等人都劝他投降曹操,也许劝他的人还有不少,尤其是蒯越这样的地方实力派,他的意见刘表不能置之不理。无奈之下,他派韩嵩到曹操那里走一趟,说是考察情况,实际上是做给主降派们看的。
韩嵩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回来对曹操一阵猛捧,这给了刘表问罪于他的一个口实。刘表问罪韩嵩可以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谈话,也可以把他交给有关部门审查,完全没有必要当着手下数百人的面进行。刘表此举,正是明告那些有同样想法的人闭嘴。
这样看来,刘表做事也挺有手段,对于投降派,孙权气得拔剑剁桌子,刘表只需不露声色地召集大家开个会,也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可见其城府更深。
但是不久之后,刘表遇到了麻烦,荆州的后院突然出了事。刘表的长沙郡太守张羡在孙坚旧部桓阶的策动下反叛,周围的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纷纷响应,荆州的南方四郡眼看要独立。
桓阶字伯绪,长沙郡临湘县(今湖南长沙)人,孙坚当长沙郡太守时很赏识他,举荐他为孝廉。后来孙坚死于襄阳城外,别人都不敢表示什么,他冒死为孙坚发丧,刘表感其义气,没有为难他。
桓阶后来跟张羡关系很好,张羡是南阳郡人,《英雄记》说他在南方四郡一带很得人心,但他性格倔强,刘表不太喜欢他,对他也不够尊重(不甚礼也)。
袁曹相持于官渡,桓阶劝说张羡不如抓住机会投降曹操,“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张羡表示同意,于是联络周围的另三个郡同时举兵抗拒刘表,派出使者去见曹操。
曹操简直不能相信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如此一来,等于给刘表的脊背上顶了一把刀,荆州方向更没有问题了。
刘表急攻张羡,后来张羡病死,桓阶逃匿,南方四郡之叛平息。
再后来,曹操南下荆州,他找到了桓阶,当得知他策动张羡有功时,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职。曹操当丞相后,桓阶担任过丞相府办公室主任(丞相主簿)。曹丕称帝后,桓阶升任尚书令,成为曹魏的重臣,于曹丕在位时病逝。
南方四郡叛乱虽然被刘表平息了,但此举牵制了刘表的行动,让他在袁曹对峙时无暇顾及北方之事。
袁绍寄予厚望的两路盟军,一路投靠了曹操,一路态度消极,只想中立,且又自顾不暇。袁绍渴望给曹操来一个大包围,这个计划看来要歇菜了。
袁绍派出来的使者其实远不止这两路。袁绍给自己老家同时也是曹操大后方的汝南郡也派出了使者,拉拢的对象是李通。
袁绍给李通开出了很高的价码,任命李通为征南将军,刻好了印章,准备了绶带,由使者带给李通。曹操给李通的军衔仅是裨将军,职务仅是汝南郡的阳安都尉。袁绍给的是大军区司令,李通现在担任的是地区公安局局长,双方相差何止三级?
面对袁绍的厚礼,李通却坚定地站在曹操的一边。但是,李通的亲戚以及手下很多人都主张投靠袁绍,他们看到袁绍势力强大,担心曹操没有多少胜算。
不光是袁绍,刘表也派人来招降李通,但都被李通一一拒绝。李通的亲戚和手下人都很生气,苦口婆心地劝他,李通手按着剑,厉声道:“曹公是明哲之人,必定会赢得天下。袁绍虽然表面强盛,而能力有限,最终一定会成为曹公的俘虏。我意已决,至死都不会改变(吾以死不贰)!”李通杀了袁绍派来的使者,把使者首级以及袁绍给他的征南将军印绶呈报给曹操。
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袁氏在这一带很有影响力,听说袁绍就要杀回来,社会上谣言乱飞,人心浮动。赵俨在汝南郡当朗陵县长,和李通很要好,遇事常一块儿商量。赵俨对李通说:“现在形势很严峻,人心惶惶,征户调一事如果照常进行的话,会不会激起叛乱?”
李通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但他有顾虑:“曹公与袁绍相持甚急,正是因为有的郡县准备叛乱,所以如果我们不送户调的话,会不会有人说我们也在观望?”
赵俨说:“你考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事情应该分清轻重。现在还是应该暂时不征,我替你去解释。”赵俨给荀写信,说明了情况。荀立即转报了曹操,曹操下令不仅暂停征调,还把前面征收的发还县民,上下皆大欢喜。
在李通、赵俨等人的努力下,汝南郡的形势慢慢稳定,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之外,袁绍还向青州的臧霸以及关中诸将也派出了使者,但收效都不大。臧霸的态度很坚决,全力支持曹操,“泰山帮”里除了昌以外都站在了曹操一边,他们集中精兵,布防在青州一线,防止袁军从东面包抄徐州和兖州。关中地区的大小割据势力在钟繇和卫觊等人的努力下,要么表态支持曹操,要么保持中立。
【七、孙策意外之死】
但是,袁绍并没有完全失望。
还有一路人马,袁绍本来没有抱太大希望,他或许也派了使者去联络,但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这路人马很强大,袁绍只希望他不投靠曹操就行,但没有想到的是,他却主动向许县杀来了。他就是孙策。
孙策在江东发展得很快,先后把刘繇、王朗、华歆等朝廷委任的郡太守打败,又收拾了境内的严白虎、白朗等匪寇,占据了扬州六郡中的江南四郡。
对于孙策的崛起,曹操感到了威胁。据《吴历》记载,曹操听说孙策平定了江东,曾经多次说过一句话:“猘儿难与争锋也。”《说文解字》说“猘”的意思是狂犬,曹操说这话并无贬意,是说这个勇猛的小子。
为了安抚孙策,曹操除了以献帝的名义授以孙策官职、封侯外,还把一个侄女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为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坚侄子、孙策堂兄孙贲的女儿,对孙策的另外两个弟弟孙权和孙翊,都按照朝廷制度进行征辟,又让扬州刺史严象举孙权为茂才。
孙策表面上拥戴许县朝廷,但还是一心想着扩充实力。他趁袁术称帝后墙倒众人推之际主动向江北出击,占了江北的不少地盘,接收了袁术许多旧部。仅在突袭庐江太守刘勋的皖城之战中,他就收编了袁术的旧部以及伪朝廷的百工、乐手等三万多人,其中有相当多的水军,袁术和刘勋的老婆孩子也成了他的俘虏。
皖城之战孙策的另一大收获是得到了本地美女大乔。大乔名字不详,她的父亲人称乔公(不是与曹操关系密切的前司徒梁国人桥玄),她有一个妹妹人称小乔,二乔是出名的美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把小乔许配给自己的好朋友兼部将周瑜。
刘勋败走投奔曹操后,孙策在江北的势力得到了更大发展,他任命李术为庐江郡太守,利用从刘勋那里俘获的水军,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长江上游刘表的势力范围,在这里驻扎的是刘表的部将黄祖。
对孙策而言,黄祖还有另一重身份:杀父仇人。
当年在襄阳城外的岘山,正是黄祖所部将孙坚射杀。无论出于扩充地盘的需要,还是出于报杀父之仇的想法,孙策都将下一个攻击对象锁定在黄祖身上。孙策任命周瑜为江夏郡太守,这个职务黄祖正在担任,虽然地盘还在人家手里,孙策已经志在必得了。
刘表见黄祖有危险,立即派侄子刘虎以及部将韩率五千长矛军来支援,但他们不是孙策的对手。据孙策呈报给许县朝廷的战报称,此战俘获黄祖的亲属七人,斩杀刘虎、韩以下二万余人,另有一万多人溺水身亡,缴获各类船只六千余艘,孙策取得大胜。
干宝的《搜神记》里记载了一个传说:在孙策此次西征的队伍里还有一个身份特殊的人,他是名字叫于吉,就是那个著名的道士。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在许多书籍里,于吉都是个无所不能、呼风唤雨的人物。
于吉在江东一带的活动有很多记载,历史上应该确有其人,从各种记载来推测,他应该是某个民间宗教团体的领袖,影响很大,这样的人闹不好就成了又一个张角,所以为统治者所忌惮。
《搜神记》说,此次出征期间遇到大旱,于吉不知因为什么事得罪了孙策,孙策命人把于吉抓了起来,五花大绑,扔在大太阳地里让他祈雨,如果能祈来雨就可活命,否则就杀头,这是公孙瓒曾经给刘虞弄的待遇。但于吉比刘虞牛,一会儿便云气上蒸,再过一会儿大雨降了下来,溪涧盈溢。将士们都很高兴,以为于吉必然没事了,都去向他祝贺。孙策更不能容忍,于是把于吉杀了。
关于于吉之死,也有另外一些说法。毕竟《搜神记》严格来说不是史书,所记内容真实性很差。但于吉之死与孙策之死有些关联,所以姑且引述。
孙策取得西征黄祖的大胜,这时已经是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开始对峙于官渡。
对于形势的判断,孙策跟刘表的想法不一样,他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想趁曹军主力北上对抗袁绍之机,对许县发动突然袭击。
孙策的这个想法如果付诸实施,以后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将很难说。但是,也可能是曹操的命大,也可能是孙氏家族陷入了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魔咒中,孙策的军事部署都已经完成了,即将从背后向曹操发起攻击之时,孙策居然离奇地死了,死法跟他的父亲孙坚差不多:路上遭人暗算,中箭不治身亡。
这件事的确很离奇,纯属偶然事件,却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据《江表传》记载,孙策在袭击许县前,想对曹操的部将广陵郡太守陈登先发起攻击,解除右翼的威胁。陈登留在徐州是曹操为对付袁术和孙策布下的一手棋,他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发展势头很猛,不仅在江北一带给孙策造成威胁,而且还联络江东的严白虎,准备随时给孙策以重击。
孙策不敢轻敌,他亲自率军征讨陈登,进军到丹徒,在这里等待运送军粮,想等军粮运到后再向陈登发起总攻。孙策喜欢打猎,在等待的几天空闲时间里,他只带着几个随从就外出打猎去了。
对于孙策喜欢轻出微行这种冒险行为,他手下的名士虞翻曾经规劝过他,孙策嘴上表示接受,但总难改老毛病,这一回果然出事了。
孙策领人追鹿,他骑的是好马(所乘马精骏),手下人的马追不上。孙策一个人在前面跑,突然从林中冒出来三个人。
孙策厉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这几个人回答:“我们是韩当将军的士兵,在此射鹿。”
孙策说:“韩将军手下的士兵我都认识,从没有见过你们!”
孙策意识到有危险,取弓便射,其中一个人应弦而倒。剩下两个人害怕了,举弓向孙策对射,结果有一箭射中了孙策的面颊。孙策手下人随后赶到,把他们全杀了。
事后得知,这几个人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旧部。许贡的身份跟刘繇、王朗等人差不多,是朝廷任命的郡太守,也是孙策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