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秘史-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曹瞒传》说,曹操回师的时候天又寒又旱,二百里之内找不到水源,军粮也成了问题。曹操下令杀马充饥,前后共杀了几千匹战马,这让曹操心疼坏了,可怜虎豹骑的兄弟们现在也只能暂时改当步兵了。
  曹操命人就地凿井取水,挖了三十多丈,再往下挖就要把辽河油田提前给挖出来了,这才勉强打出了点儿水。
  这一仗打得惨烈,行军的景象也惨烈,去的时候惨烈,得胜归来也惨烈,曹军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仗。
  郭嘉已经无法骑马,只能躺在车上。曹操惦记着郭嘉的病情,一路上不停地询问,经常到郭嘉跟前探望,但郭嘉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这让曹操心情很沉重。
  在这次回师的路上也有令人高兴的事,大军行进到易水的时候,代郡乌桓单于普富卢、上郡乌桓单于那楼等人亲率部族首领前来祝贺曹军大捷,并表示愿意归降。这又一次证明了曹操在柳城屠城的不可能。
  根据史料记载,曹军回师途中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在曹军队伍里有一辆大车,车上有个大铁笼,里面关着一件稀罕物:一只狮子。
  据《博物志》一书记载,在白狼山上曹军遇到了狮子,曹操派人捕杀,但狮子很凶,伤了不少人。曹操亲自率领数百人围攻,狮子怒吼,吓得左右皆惊。
  曹操忽然发现从林子里跑出一个东西,像是狸子,它窜到曹操乘坐的车的车把上。狮子过来攻击,这个像狸子一样的东西跳起来窜到狮子头上,狮子一下子趴到地上不敢起来了,于是大家上去把狮子杀了。
  白狼山上遇到的狮子还不止这一只,曹操指挥人竟然还活捉了一只,于是弄个笼子装到车上拉了回去。
  快到邺县时,这头雄狮大吼了一声,据《博物志》称,听到这一声狮吼,三十里之内鸡狗都不敢叫唤了(三十里鸡犬皆伏,无鸣吠)。
  【六、东临碣石留争论】
  尽管归途如此艰辛,尽管心腹谋士郭嘉身染重病,但仍然未挡住曹操的诗人情怀,在回师途中,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观沧海》。
  这首诗是题目叫做《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一首。《步出夏门行》是汉乐府的曲牌,没有实质性含义。夏门原是汉代洛阳城北门之一,“步出夏门行”最早的意思是缓步经过洛阳北城门时所吟的诗句。
  曹操借这个乐府曲牌一口气写了五首诗,分别是《艳辞》(序曲)、《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其中《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最为有名。
  《观沧海》一诗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大意是:向东走去,面对碣石山,观看大海。大海如此浩渺,碣石山耸立于海边。山上树木丛生,草木繁茂。这时,秋风飒飒刮起,海上涌起波涛。日月运转,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水中生出来的。星河灿烂,也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水里所产生的。想想真是幸运极了,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从战场归来的曹操,看到了思慕已久的碣石山,面对大海,他思潮起伏。此时,他不是一个“昼携甲士破坚阵”的大军统帅,也不是一个“治世能臣”,他只是沧海边伫立的一个生命个体,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于是,他看到了海水、岛屿、草木、秋风,联想到了日月星河,这些景物在诗人眼里是如此壮阔,如此博大,从眼前的波涛、海浪,诗人看到了日月运行的规律,并为能够站在这里抒发情怀而感到激动。
  这是一个诗人曹操,一个凡人曹操,一个孤独的吟者。
  《观沧海》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大海,但却一洗悲秋的传统情调,写得沉雄有力,意境高远。这样的诗一般人是写不出来的,曹操身边的笔杆子们更是无法代笔,只有像曹操这样既深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历经百战,积累了丰厚的阅历,对生荣死哀有过深刻思索的人才能写出来。因而,这首诗受到历代的推崇,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诗是好诗,但由此引发的争论也很热烈,焦点是诗中所描写的碣石山到底在哪里。
  现在,至少有三个省的专家都说曹操写的是他们那里。
  碣石山不是普通的山,它最早出现在《尚书》里,这部书里有一篇叫《禹贡》,是最早的古代地理著作,《禹贡》提到了天下分为九州的概念,也提到了碣石山,并赋予它不同一般的精神内涵,使它像泰山一样,成为帝王们向往的地方。
  根据记载,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后来的唐太宗等人都曾亲临碣石山,他们在此登高远眺,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长生不老。相传,秦始皇命徐福远涉瀛海寻找仙丹,也是从这里出发的。登碣石跟泰山封禅一样,成为帝王们彰显文治武功的盛典。
  但这个引得秦皇汉武趋之若鹜的碣石山到底在什么地方,历来却争论不绝。《禹贡》里只有一句话:“夹右碣石入于河”。这句话实在太简约了,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从汉代直到宋代经过很多注疏家的讨论和研究,花了几百年才弄清楚,大意是说,东北少数民族鸟夷人入贡,坐船沿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然后向西航行至渤海北岸,最后入河,碣石山正在河口处。
  《禹贡》里凡单独提到“河”一般指的都是黄河,按说这是比较明确的,只管在黄河入海口附近找就行了。但千百年来黄河频频改道,曾经的入海口从南到北有不少,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于是又成了一个谜,自古以来各种观点不下十来个,影响较大的有三种。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填词一首:“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所以,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曹操登临过的碣石山应该离秦皇岛不远,赞成这个说法的人进一步认为,碣石山应该在今天河北省昌黎县境内。翻开现在出版的大部分古诗注本,包括中学语文教材里的注释,都采用这个观点。
  但是,这个观点存在许多疑问。曹操征乌桓去时走的是卢龙道,即从承德方向经喜峰口绕内蒙古境内,最后到达柳城。史料未明载回来走的是哪条路,也许是原路返回,也许走的是滨海道,因为此时已是冬天,大雨早应该停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归途中正好路过秦皇岛附近的昌黎。
  但是,《曹瞒传》里关于曹军在回来的路上遭遇大旱的记载似乎又推翻了这个结论,滨海道到处都是水,夏天刚刚经过长时间大雨的浸泡,现在很快旱到这种程度似乎有点说不通。
  于是,有人提出曹操登过的碣石山不在河北省,而在辽宁省境内,具体说就是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在最近出版的一些毛泽东诗词选集的注释里就采用了这样的观点。
  然而,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同样致命的问题:季节不对。
  曹操诗里说得很明白: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说明时令应该是秋天。而根据曹操此次北征的行程推断,他到达这一带时最早也是农历十月底,是寒冬季节,《曹瞒传》里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曹操即使来过这两个地方,但是他也既看不到“秋风萧瑟”,更看不到“百草丰茂”。
  作为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曹操没有必要放着眼前的冬景不写,虚拟秋天的景象。碣石山在辽宁或者在河北,都受到了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第三种观点,认为曹操登过的碣石山在山东省境内,具体说就是山东省无棣县的马谷山,在古代它就是碣石山。
  赞成这个观点的人认为,《观沧海》根本不是建安十二年冬天曹操由柳城回师途中所作,而是作于建安十一年(206年)的八月。
  回顾一下一年前的历史,这年秋天曹操确实在山东一带活动,他当时亲自率兵征讨海贼管承,面对实力有限的海贼,他倒是有心情也有时间跑到这座碣石山看一看。
  碣石山到底在哪里并不重要,我们所要追寻的不是曹操的足迹,而是他当年的情怀。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已经五十二岁了,距他二十岁出仕已经三十二年,距己吾起兵也有十七八年了。十多年来,他亲身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战斗,在乱世中奋起和拼争,品尝了失败的痛苦以及失去亲人的哀伤。但是,他也在这种刀与火的日子里得到了锤炼,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曹操熟悉前代历史,他曾经渴望成为国家的栋梁,无论是在疆场还是在治理国家的岗位上,他都渴望建功立业,青史扬名。
  然而,十多年来亲身经历的事实对他原有的理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官渡之战后,他又用七年时间统一了北方,之后冒险远征,扫灭了北方少数民族反对势力,使其他各部族纷纷表示效忠,这怎能不让他热血沸腾?
  整天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还要思考未来,现在得胜归来,心情放松,又能登高远眺,曹操的心中不禁充满了俯瞰人间万象的胸怀。这不仅仅是一种君临天下的得意之情,也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般地傲视古人的情怀,这是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的综合气质在此时此地的交融。
  在《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里还有一篇《龟虽寿》,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大意是:神龟的寿命虽然长久,但仍然有终结的一刻。腾蛇尽管可以乘雾飞行,但终究要化为灰烬。衰老的战马伏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想日驰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奋发进取的雄心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好好养护,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呀,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与《观沧海》同样有名。“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说明曹操很自信,正如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一样,站在海边极目远眺的曹操,想必也想到了与天奋斗、与人奋斗的激情与乐趣吧。
  第十章 落花的季节
  〔统一了整个北方的曹操,终于站到了新的制高点上。年过半百的他,突然有了时不我待的感觉,他想尽快统一整个国家,建立起与秦皇汉武同列的功勋。这些美好的愿景仿佛就在眼前,可他能成功吗?〕
  【一、痛失郭奉孝】
  曹操率领的得胜之师是第二年即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县的。在归师的队伍里人们没有看见北征军参谋长郭嘉的身影,因为几天前,郭嘉已逝于回师的途中,享年三十八岁。
  郭嘉追随曹操共十一年,仿佛眨眼之间就过去了。等到确信郭嘉已不在人世,曹操感到无比悲伤。
  此前,曹操在战场上失去过儿子和侄子,失去过典韦这样的心腹爱将,也失去过鲍信那样的战友,每一次他都很悲痛,但都没有这一次这么伤心。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曹操亲自参加了郭嘉的追悼会,心里特别难过(临其丧,哀甚)。
  荀攸当时也在场,曹操对荀攸说:“你们的年龄跟我差不多是一辈的(诸君年皆孤辈也),只有奉孝年纪最小。等天下平定了,本想把后事托付于他,不想却中年夭折,这难道是命运吗?”
  据《傅子》一书说,曹操在郭嘉的丧礼上连呼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在身边的所有谋士里,曹操最喜欢和信赖就是郭嘉,说这个年轻人“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意思是说郭嘉精通深奥的知识,通晓各方面的事情。曹操曾对人说:“只有奉孝最知道和了解我的想法。”
  现在,这个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居然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曹操如何不悲伤?
  曹操上书献帝,追记郭嘉的功劳,其中说道:“已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通晓事理,足智多谋。每次讨论国家大事,他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最恰当的建议,他的计谋从来没有失算的(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他在军中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出门就同骑乘,回来就共坐一张席子,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河朔之众,越过艰险,荡定乌桓,威震辽东,取袁尚之首,这些功绩,虽然凭借的是天子的神威,但具体到执行,都是郭嘉的功劳。正准备表彰他,他却短命而终。我现在上为朝廷失去良臣而悲伤,下为自己失去得力助手而难过,请求追加郭嘉的封地,加上以前的封地追加到一千户。”
  此前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食邑二百户,此次追加了八百户,爵位由郭嘉的儿子郭奕继承。据《魏书》、《世语》等书记载,郭奕字伯益,像他父亲郭嘉一样通达事理。郭奕的儿子叫郭敞,字泰中,有才识,在曹魏时期当过天子身边的顾(散骑常侍)。
  郭嘉是荀推荐来的,曹操给荀写了封信,怀念郭嘉的功劳,信中说:“奉孝不到四十岁就死了,我们一块共事十一年,艰难险阻都共同经历了,现在突然死了,真让人难过(猝尔失之,悲痛伤心)。天下相知的人本来就少,现在又失去了一个,该怎么办呢(奈何奈何)?”
  不久,曹操又给荀去了一封信,说的还是郭嘉,信中说:“追悼奉孝,所有的想法都不能从心里抹去。奉孝对时事、军事的见解,超过任何一个人(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
  还没有哪一个人的死能让曹操如此伤心,如此念念不忘,看来曹操动了真感情。如果论智谋、见识和兵法,能超过曹操的人本来就不多,曹操唯独对这个小他十多岁的年轻人赞赏有加,可见郭嘉确实能力超群。
  郭嘉料事如神的能力有时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孙策趁势来攻,大家都感到担心。但郭嘉却说孙策不足为虑,因为此人“轻而无备”,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