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鉴定师-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众人点头,鸭舌帽便叫来旁边一人看住摊,然后带着几个上了一边的小货车。
  第二十四章状元村淘宝
  小货车显然是装古玩用的,里面还粘了一些土,而且也坐不下四个人,于是,赵卓和纪小帆则坐上了王姐的车。
  王姐和纪小帆坐在前面,赵卓和景瑶则坐在后面。
  本来先还没什么,但是出了城之后,路便变得凹凸不平起来,车七拐八拐的跟着小货车走,随着车身摇晃,赵卓便和景瑶不时的撞在一起。
  这种情形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初刚去白城时的情况,赵卓甚至还清晰的记得,景瑶耳根微红的样子,虽然如此两人已经是朋友,甚至按景瑶的话来说,赵卓是她第一个也是如今唯一的朋友,在这种关系下,二人坐在一车之内,撞来撞去,也难免会感觉尴尬。
  景瑶不仅耳根通红,小脸都红了半边,赵卓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和这样一个美女有这样暧昧的接触,反而有种别样的刺激感。
  而且,看着景瑶那又窘又羞的可爱模样,甚至忍不住想用手捏捏她的脸蛋。
  赵卓这个念头直到车驶进平坦大道时,这才停止下来。
  纪小帆一路上都在讲关于状元村的事情,据说那个状元当了大官,最后衣锦还乡后,后人为了纪念他,还专门修建了状元祠。
  不过,村子并没有因为状元祠的保佑而繁荣起来,反而因为地理偏僻,周围多山而日渐贫瘠,如今算得上白城最落后的乡村。
  很快的,状元村就出现在了眼前,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一大片残缺的围墙,由于车子没办法开进村里去,所以便停在了外面,因为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所以村子里的人并不多。
  在村口那里竖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面挂着两条红布,碑上苍劲有力的写着三个字:状元村。
  在状元村下面,还写着一小行字,大意是某某朝某某年村中某人得中状元,便将村名改为状元村,在石碑反面,还写着该状元显赫的经历。
  赵卓认真端详了一阵,不由得点点头,这石碑倒是货真价实的古物,就那刻上去的一篇行楷就绝非现代人能够模仿的,而明朝的书体也恰是以行楷居多,颇为纤巧秀丽。
  走进村子里后,便是一片砖瓦房,看来有些破旧,甚至有的地方还是土房,从白城来到这里,简直就象倒退了几十年一般。
  村中的路十分窄,虽然现在是大上午,但是基本上家家户户都闭着门,偶尔听到几声鸡鸣声,显得十分荒凉。
  不过偏偏是这样落后,王姐则显得十分的兴奋,越是这样偏僻,越是这样了无人迹,才可能有真品出世,否则的话,岂不早就被那些古玩商人给收购走了吗?
  穿过一片土路之后,没过多久,便来到了一个大院外,大门显得很破旧,门上还贴着两张财神年画。
  鸭舌帽早在路上打过电话,此时敲着门道:“老板,人来了。”
  门很快的打开来,露出一个宽敞的院落,院落里有着一个35、6岁的中年男子,男子长得倒挺斯文,戴着一副金边眼睛,穿着黑色的夹克,显得十分正派。
  他一边将众人迎了进来,一边笑道:“我姓肖,叫肖海,还没请教几位的大名。”
  赵卓等人见他这么客气,也都很礼貌的说了下名字。
  肖海接着说道:“几位真是辛苦了,到这么偏僻的地儿来,不过你们放心,这份辛苦绝对值得,我这就去给诸位拿东西来。”
  见到肖海这么爽快,众人也都放了心,本来还以为会遇到什么刁钻古怪的人呢。
  王姐坐在了院子里的石凳上,赵卓左右看了看,这房子有好几间屋子,看起来还挺宽大的,院子被高大的围墙围了起来,一边堆着草垛,一边放着些农用器具,是很常见的农家院落。
  没过一会儿,肖海便捧着两只碗走了出来,将其放到石桌上后,含笑道:“几位先看着,我再到里面去拿。”
  这两只碗乃是一对青花缠枝花卉碗,两只碗完全一样,也没有破损的痕迹,保存得很完好,其口径约有十五厘米左右,其碗心为折枝枇杷纹,内壁缠枝花卉纹,内口沿绘海水纹,外口沿绘回纹,外壁绘菊瓣纹,花纹细腻丰满。
  赵卓拿在手上看了看,也不由得微微颔首,见到纪小帆想看,便将它递了过去,此时景瑶也拿起另一个碗看了起来。
  纪小帆翻到底部,看到上面还有落款,为“大清光绪年制”,便说道:“这只应该是真品。”
  景瑶此时也鉴定结束,点点头道:“这只也是。”
  王姐拿起这一对来仔细看了看,也不由赞道:“确实非常漂亮,简直一模一样,这要摆放在家里,那才显得精美呢,这一对能值多少钱?”
  赵卓说道:“大概七八万吧,算是不错的民窑瓷器了,近年青花炒得很厉害,只要低于这个价格买回去,倒不愁不升值。”
  王姐便点点头道:“那这一趟倒是来对了,只要对方开价不黑,这一对我就要了。”
  此时,肖海又拿了两个碗出来,这两个碗又是一对,都是粉彩花卉碗,此碗敞口深腹,圈足內敛,碗心有寿桃、蝙蝠、石榴、佛手,寓意多子、多福、多寿,外壁绘缠枝葫芦、花、蝙蝠,寓意吉祥,近底蓝料、红料,描金彩绘。
  赵卓拿起一只来看了看,摸摸这胎骨,看看这色彩,翻到底部,上面也写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六字双行青花楷书。
  纪小帆和景瑶都分别拿起另一只鉴定了一下,纷纷点头,王姐对这一对显然也十分中意,问道:“那这一对的价格呢?”
  赵卓摸着下巴思忖道:“这一对粉彩碗在规格上要比青花更高一些,而且也规整许多,釉水肥厚漂亮,价格嘛至少15万以上,如果在拍卖行的进行拍卖的话,15万应该只是个底价,不出意外,能够拍出25万以上的价格。”
  景瑶不由微微颔首,眼中不由流露出几分欣赏来。
  王姐更是喜出望外,对她而言,几十万并不是多大的事,关键是花钱要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而这两对碗她都十分的中意。
  肖海笑道:“怎么样,王小姐看得还中意吧?”
  王姐不由一笑道:“我这么老,哪还能叫小姐。”
  肖海却道:“哪有,您看起来就跟你身边这位美女一样,活象一对姐妹花嘛。”
  王姐咯咯笑了起来道:“肖老板可真会说话,这两对碗你开价多少?”
  肖海呵呵笑道:“王小姐你们这么不辞辛苦的过来,就是看得起我肖某人,这价格好说,这对青花缠枝花卉碗嘛,5万,这对粉彩花卉碗15万。”
  王姐不由笑道:“肖老板你倒是爽快人,这价格挺公道的,好,这两对我都要了”
  就在这时,鸭舌帽在一边说道:“老板,你前几天不是收了件好货吗,怎么不拿出来给王大姐瞧瞧?”
  王姐便说道:“肖老板,有好货你就别藏着掖着,拿出来看看嘛。”
  肖海迟疑道:“货是真有,不过,这价格可就贵得多了。”
  王姐呵呵笑道:“只要是真货是好货,钱不成问题。”
  肖海便说道:“好,那你们先等一下。”
  看到肖海如此慎重的样子,不止是王姐,纪小帆和景瑶都有几分期待,毕竟这连着两对碗都是真品,而且价格也的确比小摊上的要高很多,拿到市场上也能卖上不少价钱,那这口中的好货肯定是价值不菲之物,怎么也得五六十万。
  赵卓微微眯起眼来,心头稍稍有些疑惑,因为肖海的价格开得有些低,按理来说,青花缠枝花卉碗就算再加一万也没问题,粉彩花卉碗也可以朝上再加几万,买家卖家都有赚头。
  他的价格简直可以说让人拣便宜的,在古玩行当里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赵卓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往往看起来爽快豪爽的,实际上暗藏心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挖个坑让你跳。
  所以赵卓并没有被两对碗打动,反而更加谨慎起来,为的便是以防万一。
  没过多久,肖海再次走了出来,他手里捧着个天青色的大碗,似乎这碗十分的珍贵,以致于他走起路来都显得十分的小心翼翼。
  待到将碗放在桌子上,纪小帆不由得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起来,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就连赵卓和景瑶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王姐见到景瑶神情的变化,忍不住问道:“小瑶,这是……”
  景瑶微微眯起眼来,说道:“虽然还没办法下定论,但是从第一眼印象看起来,这应该是北宋汝窑瓷。”
  肖海此时笑道:“景小姐说得没错,这正是一件汝窑瓷,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汝窑瓷,乃是村子里当状元的那位大官当年去京城就任时所得到之物,后来回到村子里,这一碗也算是镇家之宝了,后来这东西代代流传下来,到了一个村民的手中,此人倒不识货,将它随意的扔在了鸡圈里,被我找了出来,买下它也花了不少钱啊。”
  第二十五章真假汝窑器
  赵卓微微眯起眼,认真的端详起这件天青色的大碗来。
  汝窑,乃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在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为青瓷之冠。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但是其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据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载,宋高宗赵构造访宠臣张俊府邸时,为献媚于高宗,张俊特备厚礼献上,礼单中就有汝瓷十六件,由此可见,南宋时期汝窑瓷就已是名贵之物。
  现今,全世界公有博物馆可统计的藏量不足百件,足见其珍贵,而在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广为流传。
  眼前这只天青色大碗,撇口,斜直壁,圈足,器形硕大周正,内外壁通施天青色釉,色泽粉青,釉汁肥厚,釉面密布细小开片,碗底足平削,底足有五“芝麻小钉”。
  无论从器形、色彩还是这特征来看,都十分符合汝窑瓷器的风格,但是,赵卓并没有轻易下定论。
  不为别的,因为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汝窑之器,无论是淮海市博物馆还是白城市博物馆都没有汝窑的藏品,而自己所见的都是在图片上看来的,图片和实物之间肯定存在着色彩上的失真,所以赵卓也不敢轻易下判断,而是将目光投到了墨灵身上。
  墨灵此时已经围着那天青色的大碗转了几圈,最后停下步子来。
  赵卓便知道她是看出了些名堂,连忙询问道:“是赝品吗?”
  墨灵微微一笑道:“并非赝品,乃是清代仿汝窑的,若不是我见过汝窑真品,恐怕也会看走眼。”接下来,赵卓便将这赝品破绽之处一一说了出来。
  而此时,王姐也从景瑶口中得知了汝窑器仅存不超过百件的事情,如果此品是真品,至少价值数百万,便忍不问道:“这小碗你要卖多少钱?”
  肖海微微一笑道:“汝窑的珍贵相比王小姐你也明白,这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这一个碗我只卖两百万。”
  “两百万?”
  王姐不由朝着景瑶看了一眼,景瑶微微蹙了下眉头,朝着赵卓问道:“怎么样?”
  赵卓则是微微一笑道:“若真是汝窑瓷,这两百万实在是太划得来了。”
  “小赵,听你这口气,这并非是汝窑瓷?”王姐一下就明白过来。
  鸭舌帽不由说道:“你可得看清楚,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汝窑瓷,别因为你没见过就说这是假的。”
  肖海倒不恼怒,只是微微一笑道:“你没见过也很正常,毕竟都说这传世汝窑不足百件,而且大多都在博物馆里,所以一听汝窑瓷,本能上就会认为是赝品,但是,你看看这胎骨、这釉色、这造型,从哪一点看出来是赝品?”
  景瑶和纪小帆也被说得有些徘徊,的确,这碗的做工和各方面来看的确和传闻中的汝窑一样。
  然而,赵卓却笑道:“我可没说这碗是赝品。”
  众人都为这话一愣,王姐一头雾水的道:“小赵,那这就是真品了?”
  赵卓微微摇头道:“不,这乃是清代的仿宋汝窑瓷”
  “什么?”景瑶和纪小帆都不由吃了一惊。
  肖海不由一声冷笑道:“清代的仿宋汝窑瓷?亏你想得出来,仿宋汝窑瓷大家又不是没见过,能仿到如此好的程度吗?年轻人,你不懂就不要装懂,不信你们找个行家来问一问,看看这究竟是不是真的?不过,碰到汝窑瓷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事情,机会一纵即失,王小姐,你可得考虑清楚啊”
  王姐朝着景瑶看了一眼,景瑶便说道:“王总,我相信赵卓的判断他说这是清代的仿宋汝窑瓷,那就一定是清代的仿宋汝窑瓷。”
  赵卓被这话说得一阵感动,于是淡淡说道:“要辨别汝瓷,便要看五大特征,其一,看其胎色,正宗的汝窑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
  肖海便是一声冷笑,指着天青色大碗的底足道:“从胎色上看,这一件青色之中暗含黄色,不正是香灰胎吗?”
  赵卓却是一笑道:“不错,简单的来看,确实从底足而上有些淡淡的黄色,不过,这种黄色并非真正的釉色,而是为了造成黄色而施的护胎釉”
  “护胎釉是什么?”王姐连忙问道。
  景瑶在一边解释道:“护胎釉就是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如果采用酱色涂抹的话,的确会起到泛黄的作用。”
  肖海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只听赵卓继续说道:“其二为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说着,他指着这碗道,“粗看这天青之色的确细腻润泽,然而,真正的汝窑瓷其润泽有如美玉,宝光四溢,有似玉非玉之美,而这一件纵然釉色上层,然而顶多也就是漂亮罢了。”
  肖海的脸色又为之一变,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