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搞出些新的东西来一鸣惊人。也许是这种性格使他不断追求进取,又不断获得成功。卡斯特利的父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一家纺织厂和一家肉类食品加工厂,但卡斯特利对这两个工厂并没有太在意,倒对开设银行来了兴趣。
  后来卡斯特利通过一位珠宝商的儿子比利亚努埃瓦认识了比利亚韦德侯爵。
  认识比利亚韦德侯爵时,俩人还都是单身。恰巧有一次在飞机上相遇,便随便聊了起来。比利亚韦德无意中提到自己就要结婚了,未婚妻是佛朗哥的女儿,婚礼当然得办得像个样子。比利亚韦德自己在哈恩有处庄园,虽然母亲给他留下了一笔财产,但要风风光光地娶进佛朗哥这位大人物的女儿恐怕还不够。
  卡斯特利听后沉思了一下,自己在卡塔卢尼亚也算个大厂商了,而且以后自己要发展,还得靠些有威望的人士帮忙。于是他提出他负责比利亚韦德侯爵婚礼的全部费用。侯爵自然高兴无比。
  马德里银行的正式建立是在1954年1月13日。这天,卡斯特利等人来到波西奥莱斯开办的公证处办理银行易名公证。波西奥莱斯后来成了巴塞罗那市长。波西奥莱斯并没有马上办理易名公证,因为在1920年,西班牙阿根廷贸易银行集团已经办理了名为马德里银行的注册手续。
  于是卡斯特利等人援引了1946年12月31日颁布的《西班牙银行管理法》,其中规定:“虽已注册,但后又停止营业,并且未能在1936年7月18日之前恢复营业的银行,不得被视为合法银行。”这样,卡斯特利等人的马德里银行从这一天开始宣布成立。
  马德里银行的业务发展很快,引起了各方的瞩目。马德里银行开业刚一年,就有一位叫萨尔加多的中将说:“有些人经常向我谈起新建立的马德里银行。我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他们说这个银行的董事长同佛朗哥是亲家。我不知道这位董事长以前就有钱有势,还是同佛朗哥攀亲以来才发的迹,反正现在他们是大户了。”
  这位董事长就是比利亚韦德侯爵的父亲何塞·马丁内斯,他原来只是位普通矿山工程师,后来同贵族千金玛丽亚·德拉奥·博尔迪乌结婚后,才被封为伯爵。但他真正有钱有势还是从他的儿子比利亚韦德当上佛朗哥的女婿之后开始的。
  很显然,何塞·马丁内斯担任马德里银行的董事长是卡斯特利同比利亚韦德安排的结果。卡斯特利知道,要想在金融界站住脚,就得在政界寻找到坚实的靠山。后来比利亚韦德也进入了马行里银行董事会。董事会里还有另外一些皇亲国戚。
  萨马兰奇不属于皇亲国戚,但他同卡斯特利的私人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在60年代。萨马兰奇成为马德里银行董事会董事后不久,又在卡斯特利开的另一家银行卡塔卢尼亚开发银行里人了股,并且在那个银行里成了继卡斯特利之后的第2号人物。
  卡斯特利的势力越来越大,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他不插手的地方。至于他的势力到底有多大,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只要看看卡斯特利在国外的银行业务发展,就可以窥见一斑了。
  卡斯特利建立了马德里银行不久,就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开设了一家银行。以后在瑞士洛桑开设了国际贸易经营银行,在美国迈阿密开设了大陆际银行,在法国佩皮尼昂和巴黎开设了卡塔卢尼亚开发银行分行。
  萨马兰奇同卡斯特利的关系虽然密切,但他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卡斯特利高傲自负,萨马兰奇却谨慎寡言;卡斯特利得意时就容易忘形,萨马兰奇无论是喜是悲,绝无骄矜之气。二人甚至在穿戴爱好上都完全不同,卡斯特利喜欢宽松的休闲服,所以外观看起来总有种松散之感,而萨马兰奇却非常讲究着装,平时总是西装革履,甚至连大多数衬衣都是订做的。
  萨马兰奇成为马德里银行的董事之后,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如成立普拉特城建公司、在略夫雷加特三角洲附近建立度假村、创立《电讯快报》等,都被董事会采纳。卡斯特利对萨马兰奇总是另眼看待。
  《电讯快报》创立于1964年。马德里银行共投资5百万比塞塔,其中有萨马兰奇的20万。这份报纸后来成为卡斯特利与巴塞罗那的晚报《世界新闻报》的对抗工具。《世界新闻报》因为不时抨击波西奥莱斯领导的巴塞罗那市政府而引起当局的不满。尽管《世界新闻报》受到了来自于卡斯特利的种种压力,它始终未被挤垮。
  后来卡斯特利又开办了《电讯传真》周刊作为《电讯快报》的增刊。萨马兰奇的夫人玛丽亚也曾在上面发表了几篇文章。1965年,因巴塞罗那市政府的干预,《电讯传真》被迫停刊。
  马德里银行和卡塔卢尼亚开发银行的人股公司最多时曾高达200家,一般时期也有130家。诚然这是个繁荣现象,不过同时也给两家银行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如果某家公司破产了,银行无论用什么价钱也得把它买下来。
  卡斯特利的发迹不仅为他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入,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荣誉。1975年,巴塞罗那“圣海梅广场”被改名为“圣海梅·卡斯特利广场”。当时巴塞罗那市市长是华金·比奥拉,巴塞罗那议会议长是萨马兰奇。卡斯特利已经成为马德里银行的董事长,华金·比奥拉和萨马兰奇是该银行的董事。
  后来,萨马兰奇又在克罗斯银行人了股。不久,巴塞罗那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目标好象都针对着银行巨头。
  1977年5月9日,克罗斯银行的董事长布尔托在街上被一颗炸弹炸死。
  萨马兰奇的生命似乎也受到了威胁。正巧这年的6月,他赴莫斯科,任西班牙首任驻苏大使,才逃脱了厄运。
  1978年1月25日,另外一颗炸弹又炸死了华金·比奥拉。
  卡斯特利不得不离开巴塞罗那,迁居到瑞士洛桑。
  几个月后,卡斯特利悄悄回到巴塞罗那处理银行业务善后事务。出于安全起见,他对自己回巴塞罗那的消息进行了严格保密,并且是在众多保镖的保护下,绕过机场,于深夜回到巴塞罗那的。
  又是在一个深夜,他悄悄离开了巴塞罗那。临行前,他向天哀叹:“上帝啊,你为什么要这样毁了我!”
  萨马兰奇同卡斯特利的友情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裂痕。萨马兰奇对卡斯特利愈演愈烈的骄横跋扈作风十分不满。
  华金·比奥拉遇难后,马德里银行的董事都卖掉了自己的股份,萨马兰奇也同样卖掉了自己的股份,这使他损失了几百万比塞塔。董事会中只有萨尔萨斯仍然保留了他在马德里银行的股份,至今他仍是马德里银行的股东。
  萨尔萨斯是萨马兰奇的好朋友,也是卡斯特利的好朋友。萨马兰奇定居洛桑后,萨尔萨斯同卡斯特利一起搬到了洛桑,并且在瑞士开了一家化工公司。三人同住洛桑,不同的是,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常驻洛桑后,不再与卡斯特利来往,而与萨尔萨斯常常在一起重温旧梦。萨尔萨斯的一个女儿玛尔塔至今仍担任萨马兰奇的私人秘书。
  萨马兰奇没有把卖掉马德里银行股份所得到的钱投资他处,而是把这些钱带到了莫斯科,用于参加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竞选。
  萨马兰奇1980年开始常驻洛桑。卡斯特利1984年7月4日病逝于洛桑。四年间,他们即使偶然碰在一起,也互不打招呼。卡斯特利对自己银行昔日的董事不能不怀有一种酸妒的感觉。
  卡斯特利晚年身患癌症。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夫人和一个儿子。弥留之际,他让夫人走到床前,再一次慢慢地重复了自己光荣历史,虽然这段历史他的夫人已经听他讲过无数次。
  卡斯特利去世两天后,被送回巴塞罗那安葬。萨马兰奇没有出席他的葬礼
  1984年底的一天,一位叫约瑟夫·比拉拉绍的先生来拜访萨马兰奇。其实这个人萨马兰奇认识,他是欧洲几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在巴塞罗那的代理人,巴塞罗那凯哈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
  来客稍微寒暄之后,便开门见山地说,凯哈人寿保险公司理事会的位子目前有个空缺,希望萨马兰奇能够填补。
  从本意讲,萨马兰奇愿意填补这个空缺,但又有所顾虑。他知道,眼前的这位比拉拉绍先生还是西班牙企业家联合会的主席——卡洛斯·费雷尔·萨拉特的叔叔。西班牙争办1992年奥运会,萨拉特出了不少力,因此萨马兰奇对萨拉特也很熟悉。萨马兰奇担心,如果担任了这个公司的董事,以后同萨拉特的关系不太好处。
  比拉拉绍似乎看出了萨马兰奇的心思。他告诉萨马兰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如果随便找一个,凯哈公司的部分领导权就会落入非卡塔卢尼亚人的手里。
  其实萨马兰奇难言之隐在于,几个月前,西班牙藉国际奥委会委员麦克马洪侯爵宣传他即将从国际奥委会退休。这样西班牙可以补充一名国际奥委会委员。麦克马洪已经推荐了自己的女儿。不过萨马兰奇认为萨拉特是更好的人选。如果自己担任了这个公司的理事,人们就会把这两件本来没有联系的事联系起来。
  既然这样,比拉拉绍就不得不摊牌。他告诉萨马兰奇,如果说有沾光的事情的话,应当说是凯哈公司沾国际奥委会的光。比拉拉绍劝萨马兰奇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萨马兰奇终于同意担任凯哈公司的董事。
  萨马兰奇过去曾学过商业知识,又有在银行工作的经验,所以很快给凯哈公司带来了生气。
  1986年巴塞罗那争得奥运会主办权不久,萨拉特由于在争办过程中的突出贡献,由萨马兰奇推荐,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7年5月28日,萨马兰奇当选为西班牙凯哈公司的董事长。
  不久后的一天,萨马兰奇以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身份到巴塞罗那视察奥运会筹备情况。汽车行驶到半路时,萨马兰奇让司机掉转车头驶向北方。车上的人都沉默不语,包括巴塞罗那市长马拉加尔。他们都知道,萨马兰奇要去看一看“南城”。
  所谓“南城”,其实位于巴塞罗那市北部。如果游客从北方进入巴塞罗那,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地区。
  在60年代,这里是个城市建设比较差的地区,高低不平的泥泞道路,极度潮湿的空气,令许多建筑公司望而却步,所以它一直没有得到开发。
  1962年,在瑞士普罗莫特克斯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助下,巴塞罗那托雷·巴罗城建公司开始对这一地区实施改建,计划包括建设8千套住房,300个商店,两个超级市场,两个教堂,几所学校,一家医院和一个体育馆。
  萨马兰奇曾投资于托雷·巴罗城建公司,并于1963年至1971年担任这个公司的董事长。
  1967年10月,正值市政府改选之际,萨马兰奇宣布代表托雷·巴罗城建公司命名这一地区为“南城”,并将该公司在这一地区建立的全部设施无偿捐献给巴塞罗那市政府。
  《世界新闻》周刊立即对此加以报道:
  “萨马兰奇先生代表托雷·巴罗城建公司讲了话,并且介绍了这一建设的重要性。他说,他将命名这一新地区为‘南城’,并且将使这一地区变成巴塞罗那大区里的一个新城市。他说他为能代表这样一个城建公司感到骄傲,因为这一公司实现了人们要在巴塞罗那建立真正的城市住宅的夙愿。”
  汽车沿着“南城”边缘缓缓行驶。萨马兰奇触景生情,不无感慨。父亲不希望他涉足银行业,也许是怕钱玷污他的灵魂。有人说,有了钱,就能买到权,而有了权就一定会有钱。总之,父亲是怕钱毁了他。
  可他涉足银行业,并多处投资,担任过巴塞罗那储蓄银行、西班牙凯哈人寿保险公司、托雷·巴罗城建设公司的董事长,担任过马德里银行、卡塔卢尼亚开发银行、克罗斯银行等机构的董事。
  有了钱,但他从未用钱做过任何交易。相反,他把得到的钱用于城市建设,用于慈善事业,用于帮助人,用于发展体育事业。他不拒绝钱,而且善于利用钱,钱在他手里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这是他的经验。后来他把这些经验又用于奥林匹克运动。于是,奥林匹克运动也得到了发展。有人称他为世界体育总管家,有人说他是天才的外交家。可他认为,自己某种程度上还是银行家。
  萨马兰奇在第25届奥运会期间对记者谈到了商业。他断言:
  “没有商业的赞助,奥林匹克运动将走向死亡。”
  这是萨马兰奇对体育运动发展现状的一种揭示,也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丰富的商业知识和实践使他深知商业手段的作用。也许就是他对商业在体育运动中作用的大胆理解,使得他在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硕果累累。他首先涉足商业,才进而投身体育事业。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业活动是他步入体坛的敲门砖,是他平步青云的基础,是他入主洛桑后的行动支柱。
  萨马兰奇的体育生涯始于40年代他从事的旱冰球运动,而这项运动在西班牙的开展几乎完全是他用自己的经济力量扶植起来的。
  在蒙特勒的比赛期间,萨马兰奇也抽空从事些买卖活动。蒙特勒不仅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还有各种各样的商业交流。萨马兰奇在这里以商养体,又以体带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学商多年的萨马兰奇深知商业的风险性,所以他没有把自己的全部资产投入到一个项目里,而是多处投资,多处得益,风险很小。至于萨马兰奇的资产到底有多少,很难有个确切的统计。人们只知道萨马兰奇在商界曾担任过的较重要的职位有:
  ·巴塞罗那省议会储蓄银行董事长;
  ·马德里银行理事;
  ·布罗卡托公司理事;
  ·康斯西亚保险公司理事;
  ·伊韦里亚保险公司理事;
  ·萨马兰奇兄弟公司理事;
  ·巴拉萨·巴尔维诺·拉瓦纳瓦公司经理;
  ·西班牙磁电机厂理事;
  ·卡塔卢尼亚发展银行副行长;
  ·里瓦戈尔萨纳水电力公司副经理;
  ·塞拉纳壁毯公司经理;
  ·乌尔曾拉萨公司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