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国近代史-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15名集团军司令中的11名,85名方面军司令中的53名,195名师长中的105名、406名旅长中的223名、以及所有的军区司令。
虽然斯大林对中国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印象深刻,也很重视苏联的机械化部队。但据调查局的情报估计,图哈切夫斯基亲自组建的机械化部队,在清洗过后,其战斗力保留不到原来的一半。
斯大林对此不是十分清楚,却也多少知道一些儿。
加之,苏联的东方是中国,两国关系不是很好,《互不侵犯条约》38年到期,中国是爽快的续了五年约。然而,中德关系很好,一旦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并不相信一纸条约,就可以苏联避免两面受敌。斯大林对苏联的安全深感忧虑。
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斯大林曾试图联合英法共同抗德——在莫斯科,他召集组织了英、法、苏三国谈判。
然而,谈判毫无结果。
“祸水东引”是英法的既定方针,自不会轻易改变。英国派遣了两个无足轻重的将军前往莫斯科,一路上不乘坐快捷的飞机,反而乘船而行,其敷衍的态度言溢于表。英、法两国早就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自然不会答应苏联提出的设想——“三国共同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
因此,希特勒直接电告斯大林,要求苏德会谈签约。斯大林同意了这一要求,他试图以“祸水西推”来拖延苏德战争的到来。
乌克兰有“欧洲粮仓”的美誉,它与白俄罗斯都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区。苏德战争即使无法避免,斯大林却也不希望战争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来破坏生产——与我国抗美援朝的想法有些相似。
苏联与波兰关系恶劣,又不想与德国发生战争,波兰的运气自然也就远不如朝鲜了。
不但如此,苏联还开始着手建立防范德意志帝国的“东方战线”,这条战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并企图通过扩大苏联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意志帝国侵略。
波兰败亡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
10月8日,苏军开进了波罗的海三国。不久以后,三国共产党就夺取了政权,并在第二年把三国并入了苏联。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芬兰当然不会接受。
12月10日,苏联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
苏联红军参战以来,已经拓地五十余万平方公里,将其国界向西推移300~400公里,一直未逢敌手。这时候,却吃了个大亏。
天时地利人和,苏联竟一样也不占。
39年冬天,芬兰时逢欧洲百年以来最冷的冬季,在芬兰地区夜间温度经常在摄氏零下叁十五度左右。苏军步兵多半来自南俄等温暖地区,御寒训练又不足,这给苏军带来很大麻烦。
地形也是很大的问题。除了南路之外,苏军进军路线上都是密林沼泽,依靠几条羊肠小道前进。
芬兰是在二月革命以后独立的,的贫穷落后。但是,芬兰立国以后,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对农民,政府公布了土地改革法案,到30年芬兰农村小土地占有者占总农业人口的90%以上。对工人,芬兰于年国家一独立就公布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并制订了一系列的福利法律。
得民心者得天下。
芬兰只有三万常备军,战车和火炮数量很少,多数都是欧战时期的武器,飞机只有七十架。但39年苏联进攻时,芬兰人民就象保卫家一样保卫国家,因为芬兰真正是他们自己的国家。芬兰人民在许多地方都自动自发地做到坚壁清野,逃难前把自己的房子烧成平地;苏军即使攻占了一个村庄也往往找不到房子可住。
三个半月,芬兰人以七万多人的伤亡,给苏联红军造成了十倍的损失。斯大林不得不打消了吞并芬兰的野心,解散了开战就组建的傀儡政府,并与芬兰签订和约。
同时,苏联红军在芬兰的失败,与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极大地助长了德国的信心,使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大大提前。
总之,苏联在苏芬战争中,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超出想象,得不偿失。
在这两年里,中国并没有发挥作用。一来战事都发生在欧洲,中国鞭长莫及;二来中国也无心参与战争,对比欧洲战事,我更关心国内的经济情况。
常言道,人无横材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日本大力扩军备战,以及中国军队装备更新换代,致使中国的军工业发展迅速,这一回都用上了。欧洲战事一起,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国内的经济明显好转。看来,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这就都解决了。再高速发展个十几年,中国彻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那是指日可待。
PS:终于把这段历史过渡过去鸟。
第112章
40年2月,早春的天气还有几分寒意,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缓缓而行,夜色暗淡笼罩大地,天空稀疏的星星,远处昏黄的灯光,看起来是那么地微弱。
罗斯福心情沉重,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他的心里,他却什么也不能做。百万法军龟缩在马奇诺防线背后,英国把皇家海军当作屏障,任德国肆意攻击。
在“虚假的战争”的日子里,罗斯福有生以来第一次陷入无事可做、无话可说的困境,一纸中立法案完全束缚了他。总统任期将满,他在外交事务上就更形软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冬里,罗斯福只能焦虑不安地等待。
罗斯福在树丛旁边停下来,无意识地把自己遮蔽在阴影中,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在脑海里,他大声的质问自己,“我是不是太软弱了?”
“当然……不是!”一个熟悉的声音,让罗斯福几乎觉得自己出现了幻听,他愣了一下,才反映过来,原来自己把疑问说了出来。
罗斯福是个乐观主义者,意志坚定,他一从思绪中挣脱出来,就立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他开玩笑地说:“怎么……我还不够软弱,早在日本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我就应该对日本宣战……”
赫尔笑了,“国会不会通过的”,这是一个陈述句。
罗斯福想起了亚利桑那州参议员亨利·艾休尔斯特的宣言——“现在没有一位美国参议员会投票赞成对日本作战”;想起了印第安那州众议员路易斯·勒德洛向众议院提交的宪法修正提案——“除非美国或其领土受到侵略,作出战争决定时,必须在全国公民投其中得到多数人赞成”;想起绝大多数美国人士要求“不要导致战争”……
罗斯福摇摇头,感叹道:“我怀疑,即使日本人攻击了我国的舰船,他们也不会考虑战争。”
无意之中,罗斯福准确预言了一个事实。在另一段历史中,日本飞机于37年底,明目张胆地袭击并击沉了停泊在南京附近江面上的美国炮艇“帕奈号”和美孚石油公司的3艘油轮,日本也只是歉意赔偿了事,不要说战争,美国连制裁也没有过。
“……”
赫尔无言以对。
在英法美日中五国会谈中,日本答应限制在荷属东印度驻扎海军,,不扩建该地的海军基地,承诺不干涉各国商船通行……美国民众就满足了。
罗斯福唯一的成果就是,秘密派代表去伦敦举行英美参议人员会谈。双方达成非正式协议,约定“一旦与日本发生战争,就采取联合行动的。英国将其亚洲主要舰队部署在新加坡,美国则驻扎在珍珠港,双方的海军都可在对方的领海中自由行动”。
由日本,罗斯福又想到了另一个亚洲国家——态度暧昧的中国。
“科德尔,你怎么看待中国?”
赫尔想了想,“中国……”他犹豫一下,才继续说道:“中国与日本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约定,或者说秘密条约。”
“哦?”罗斯福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但他马上就镇静自若了,平静地问:“为何这么说?”
罗斯福知道,赫尔对中国的感觉向来不是很好,但作出如此判断,却还是头一次,如果中日之间有……
赫尔了解罗斯福在忧虑什么,欧洲有德国,太平洋有日本,但前者海军实力有限,后者的战争潜力不足,虽然有些儿麻烦,美国却终会取胜。最恶劣的情况,也只是选择与苏联结盟。不过,这是不包括中国的情况下。否则的话,就胜负难测了。
中国有六亿三千万人口,是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国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先进的机械化部队,世界第四大海军舰队,纯以战争潜力而言,只怕中国还在美国之上。如果……
赫尔摇摇头,把这个可怕的想法抛开。
“中国并没有履行条约的意图。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但是,在日本和美国之间,中国始终无意于显露倾向性。
在过去的三十年代里,中国与日本关系更形密切。中国为日本提供了贷款,中国企业参与了对日本的投资,中国为日本提供了几乎全部战略资源……可以说,日本扩充军备,武装备战,中国功不可没。”
赫尔看了眼罗斯福,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两人都清楚,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如果日本能够削弱美国,中国想必是愿意见到的,况且中国能从中获取到许多利益。
远了不说,起码在美英法对日德的战争中,会削弱参战各国的力量。
到时候,中国就能够轻而易举,大大地恢复在传统势力范围(东南亚)的影响力。加之,战争会使参战国退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民用市场,此中利益无可估量。
因此,中国不仅源源不断地为日本提供物资,也在为德国提供物资。
“对于日本在东印度的行动,中国即使不知情,也是有所预计的。
但是,考虑到战后格局,中国是不会希望让日本在西太平洋一家独大。中国期望在西太平洋拥有发言权。
这几年来,中国不断扩充海军,便证明了这一点。这还导致中日关系一度紧张。”
中国在近几年间,不断建造航空母舰、潜艇和辅助舰艇。每年都有大量新战舰服役,这迅速在其邻国日本引起了警惕。
明智的日本人都清楚,如果想战胜美国,依靠现有成熟的装备体系是不可能的。两国在工业上,在经济累积上,存在太大差距。只有使用新式武器装备,出奇不意,才能使日本占据优势,进而打败美国,称霸太平洋。
身为海军次长的山本五十六十分重视航空母舰的发展。因此,中日同盟限制了中国海军的战列舰吨位,却没有限制航空母舰,一向被其认为是一大败笔。但中国有苏联的牵制,一直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陆军。
在30年之前,中国海军舰艇老化十分严重,多为超期服役。这个问题自然也就不被重视。32年以后,中国全面更新海空军装备,就引起了日本的警觉。
不过,到36年底为止,中国只有两艘航空母舰和三艘战列舰,同时还有一艘航空母舰在建,既没有超出中日盟约约定,也没有超出华盛顿条约的限制,日本也无话可说。
但37年中国有一艘航空母舰(包括了与航母配合的辅助舰艇)服役,38年中国有两艘航空母舰(同上,造航母一定会造辅助舰艇,就不说了)服役,同时还有两艘航空母舰在建造,分别在去年(39年)和今年服役。另外,在去年还有计划建造一艘航空母舰,这就大大超出了日本的承受限度,日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威胁。
日本对此提出了抗议,双方进行了多轮会谈,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海军拥有十艘战列舰,六艘航空母舰,同时还二艘战列舰和二艘航空母舰在建造中,41年即可服役。
这么说来,到41年为止,中日两国都会拥有八艘航空母舰,中国航空母舰可搭载的飞机比日本的多一半,但这是日本所不知道的;而战列舰,中国才三艘,日本则有十二艘,相差悬殊。
对巨舰大炮派来说,中国海军连日本海军一半战斗力都没有,中国自然不能够同意日本的限制要求。
何况,随着中国海外贸易的增加,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海军,为远洋商船保驾护航。中国远洋船舶增多,也就意味着与各国纠纷的增加。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别国就不会瞧得起你,在远航中就会遇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中国海军在38年组织远洋舰队,做环球航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实说,日本也不是很重视航空母舰的。山本五十六并不是日本海军中的主流,反而巨舰大炮论更为日本海军所倾睐。然而,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老婆都是别人的好。日本不重视航空母舰,但他一看到中国发展航空母舰,他就难受了。觉得这也是个好东西,不能让中国发展。
中日关系比较复杂,两国之间秘密结盟,但两国间还有个台湾和北库页岛的问题存在,所以讨论来讨论去,也无法达成共识。间中,双方还发生了两国海军舰队的短暂对峙,在两国国内都引起强烈反响,美英等国也都保持了高度关注。各国使节穿梭往来,试图挑拨中日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这就徒劳无功了。
此事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骚乱,日本迅速平息了骚乱,保护华侨的安全。华侨无论是生活在日属东印度群岛,还是生活在日本的,都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有几个人受了轻伤,但没有重伤和死亡出现。
中日双方都清楚现实,无意使对抗升级。很快,在双方短暂协商以后,指挥对峙的当事人都被“处理”了——“处理”加上引号,是说处理只是个形式,没有人会刻意打压自己的士气。一句话,不鼓励,也不惩罚,冷处理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骚乱的迅速平息,日本政府下了很大力气。一方面,日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中国,另一方面,29年台湾农民由于日本商社的压榨,组织了蔗糖协会,与日商社发生了很大冲突。消息传出以后,在中国国内引起很大不满,随后的中日贸易谈判没有取得实效,中国却强烈要求在台湾设立代表处。日本断然拒绝,却也不得不答应中国在台湾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