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争地理学-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14年边境战斗
虽然洛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阶段的一个重要战场,但它不是唯一的作战地区,德军挺进比利时和“马恩河奇迹”自然使其相形见绌。洛林的战略价值降低了,此外,自1870年起,军事学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火炮成了主要杀伤武器,并与机枪一起主宰了战场。集团军的规模很大,摆开来可以形成一个横贯整个法国北部的绵亘正面,象以往战争中实施的那种机动已经不可能了。如果一支部队的正面是沼泽地或敌人的一个坚固支撑点,由于其左右两侧的空间已被其友邻部队占据,所以他除了实施突破外别无他法。极少会有可以迂回的敌军暴露翼侧,因为其部队通常已形成了一个从英吉利海峡到瑞士的绵亘正面。
在开战之前,法军再一次变更计划,把防御改为进攻,结果发生了种种事件,又迫使其退回到原先的防御态势上。1870年的惨败之后,法国总参谋部计划,如果同德国再次发生战争,开始先在边境要塞实施防御,然后发起反攻。然而,在1914年前十年,法国军事学说却主张进攻。于是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要求通过洛林地区向萨尔河直接进攻。如果德国通过比利时和卢森堡进攻,法国在由洛林地区进发的同时,将越过阿登山脉发起攻击。
施利芬于1905年公布的德国的最初计划主张在右翼大量集结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德军左翼佯作虚弱,以诱使法军朝莱茵河方向进攻,背离对比利时的决定性的扫荡。施利芬死后,德国的计划被修改了,变为加强左翼,即洛林地区那一翼。
在战争的开始阶段,法军拥有一种德军无法相比的机动性强、射速快的野战炮,但德军在重型榴弹炮的装备方面占有优势,而且在机关枪的研制上走在前头。
8月14日,法军第2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的左翼向萨尔河进攻,同时经由贝耳福隘道和孚日山的各垭口向阿尔萨斯发起助攻。德军从边境后退到摩泽尔河东岸的外围的坚固阵地上,以及该阵地东面的一块沼泽地,从而控制了梅斯…斯特拉斯堡铁路线。法军第1集团军的左翼沿孚日山脉和迪兹南部沼泽地之间推进,到达萨尔希尔和萨尔河深沟,但当其试图通过深沟时被击退,因此不得不后撤,法军第2集团军用一个后备师在摩泽尔河东面的山脊佯动,而一个军沿着开阔的山脊突向迪兹城。在第2集团军右翼,3个军在沼泽中奋力前进,期望从北边走出沼泽,并顺着萨尔河东岸突击,以迂回德军阵地。沼泽中的那个军被地形分隔成许多小分队,无法强行到达北边出口。开阔山谷中的其他二个军遭到德军炮火杀伤。8月20日,集结在山顶森林中的巴伐利亚部队对其实施反攻。法军被牵制在山谷中,坚守不住。法军第2集团军撤到摩泽尔河东面的山上。法军第1集团军的左翼在渡河时行动迟缓,最后在向东延伸至孚日山脉的摩迪根河一线停了下来。法军的进攻失败使他们在洛林的部队回到了原先的防御计划上。法国东部的防御是以洛林的默兹…摩泽尔防线和孚日山脉的厄比纳尔…贝耳福防线的筑垒工事为基础的。这些防线之间的查姆斯槽谷没有设防,以引诱德军沿着这条狭窄的路线进攻使其易于遭到来自孚日山脉或摩泽尔河东面高地的反击。
德军第6集团军打退法军第1和第2集团军之后,德军司令部将其任务由防御改为进攻。他们现在不再是穿过比利时从右翼实施一翼包围,而是在其左翼派遣第6集团军通过洛林,实施进攻,企图实施两翼包围。8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沿着查姆斯槽谷向南推进。德军中了法军原先的防御计划中所设置的圈套。查姆斯槽谷中的德军正面和右翼遭到了俯视的高地上密集炮兵连的轰击,同时法军第2集团军猛烈地反击其后方和西翼,德军第6集团军被迫后撤。德军认识到,必须先夺取摩泽尔河东面的高地才能沿着查姆斯槽谷前进,接着他便试图攻占南锡北面和南面的悬崖。这两个台地朝东一面是陡坡,它们被切割或一系列天然的棱堡和幕墙。在大部分地方,陡坡顶端周围的森林遮蔽了法军的炮兵和部队的行动,并隐蔽了其观察哨。德军在吕内维尔和南锡周围低地的大片森林中集结了大量兵力,猛攻西面的高地,但是,当德军步兵离开森林时,法军炮兵粉碎了冲击。法军炮手发现,顺低地道路均匀相隔的树木是极好的试射点。9月8日,德军最后一次夺取高地的企图受挫,退回到了边境附近,于是洛林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相对安静了。
1914年德军对洛林陡坡台地上的敌军阵地实施正面突击,像1870年的情况一样,毫无效果,唯一不同的是在1914年,机关枪和改进了的火炮使其付出的代价更大。而且,在1914年,用正面突击拖住敌人的同时没有迂回其翼侧。当时,集团军的规模、军事技术以及地形都对洛林地区的防御极为有利。然而,与1870年的情况相比,作战双方在利用森林作集结地域或掩护部队方面要自觉得多。
1944年洛林战役
1940年德国对法国的入侵多半是绕过洛林地区实施的,当然,法国之役的结果就由德军穿过低地国家和其装甲部队越过阿登山脉来决定了。洛林地区的激烈会战不像1870年和1914年那样发生在战争开始时,而是在接近战争尾声时。当时巴顿的第3集团军正从法国北部向莱茵河挺进。洛林是个次要战线,因为同盟国的主要方向是在阿登山脉北面,德军也是通过阿登山脉实施冬季反击。蒙哥马利的部队沿着比利时平原的莫伯日…列日轴线推进,直接威胁关键性的鲁尔地区。巴顿威胁重要性远不如鲁尔的工业区萨尔和1944年军事价值不大的曼海姆与法兰克福。
1944年秋季和初冬,美国第3集团军从摩泽尔河向萨尔河的推进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1870年和1914年在洛林的激烈战役分别持续了二周和三周半。这次作战既不同于1870年所特有的、数量比较少的按固定计划实施的战斗,也不同于组成1914年边境战斗的大规模的防御作战和攻势作战。尽管1944年参战部队的规模较1914年小(巴顿的师奋战想得到的是三十年前法国和德国的军所争夺的地盘),1944年洛林的“战斗”往往是在宽大正面上,由许多彼此分隔的连或团级规模的战斗同时进行的广泛交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武器射程和杀伤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形成战线的每一单位地域所需兵员,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少得多。虽然1944年部队的规模较小,但战术上对机动的限制却类似于1914年:没有可迂回的翼侧,前面不管是什么样的地形和敌军阵地,部队都必须拼死通过。在战争的这一阶段,巴顿的集团军比德军防御部队机械化程度高得多,但是洛林地区稀疏的道路网和很差的越野机动性,使美军没有机会发挥这一优势。
在林地,特别在有道路通过或有道路相交的林地,战斗大多数发生在森林中。凡有道路通过森林的地方,德军通常都在美军开进路线沿路埋设地雷并进行封锁。美军已经惯于在森林中找到敌军,所以对其攻击路线沿线的林区照例都进行轰击。作战双方都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利用森林隐蔽防御阵地,集结部队实施攻击或反击。接近战役尾声时,德军往往在可以避寒的石头建筑的村庄中设置其拦阻阵地。美军发现这些筑垒村庄比德军在森林中的阵地更易包围和切断其联系。多山并长满树木的地形不仅将作战分割成一系列分散的小部队战斗,而且使装甲部队难以运用。第3集团军所特长的快速机械化作战难以实施。美军和德军的野战指挥官都吵着要其上级派更多的步兵。德尔米山岭是一个有趣的例外。该山岭系南锡东西摩泽尔河岸的一个西北…西南走向的外围地形,美军装甲部队猛攻其东面的开阔山坡,击溃了德军的一个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是坚固防御阵地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天内便被攻占,原因就在于它是洛林少数几个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区之一。
在上述的时期内,洛林的战略价值在下降。普法战争中,它是决定性战场;1914年,它是重要战线之一,尽管是在次要方向;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阶段,这里却未发生激战。1944年,洛林地区成了一个次要战线,以牵制德军的力量,使其无法用于同盟国在阿登山脉北部的主要突击方向上。1870年的战役是这一地区内短小精干的部队足以实施传统的机动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该地区进行的以士兵个人携带的步枪为决定性武器的最后一系列战斗。1914年和1944年都形成了战线,主要杀伤兵器是数人操作的武器。1870年和1914年期间军事技术的发展,使优势转向防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和机械化又使进攻重新处于优势。但是,洛林地区的崎岖地形以及稀疏的道路网和较差的越野通行性,使巴顿的装甲部队的进攻效力大大减弱。1870年,洛林地区不适于骑兵冲击,1944年同样不适于装甲部队行动,所有这三次战役都是步兵行动占主导地位。上述三次战争中的另一个明显趋向是,由于攻击部队被起伏的地形隔开并分散,所以这里的战斗分裂成一系列混乱的小分队行动。
这个时期的一个明显趋势是,由于武器的改进,掩藏和隐蔽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与1870年相比,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多地利用林地和起伏斜坡躲避敌人的观察和射击。但是在三次战争中,非常小的林地却成了寻找掩蔽的士兵的陷井,因为这些林地易遭炮火的饱和轰击。同样,当防御者将其火力集中在森林集结地域的出口时,进攻常常被瓦解。
北约与华约——八十年代的设想
已经公诸于世的关于华约入侵方案,大多设想他们不是企图以闪电战在四至六周内占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就是同时夺取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低地国家。按照这类计划,红军推进的主要路线是穿越汉堡和汉诺威之间的北欧平原。这将是华约通向鲁尔地区及荷兰和比利时的海峡港口的最径直的路线。
如果华约将试图征服整个西欧的话,那么入侵可能呈现另外一种不同的情景:红军由富耳达山峡挺进,在法兰克福和曼海姆之间渡过莱茵河,穿过萨尔和洛林地区到达巴黎盆地。如此进攻将威胁巴黎和法国北部工业区,把西欧分割为两部分,并由南面威胁海峡港口。假如北约猜想苏联会在汉堡和汉诺威之间实施主要突击,在富耳达山峡红军只进行助攻,因而冒然将其大部兵力集中在北欧平原,那么这个计划对华约来说可能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计划。
假如苏联大规模主要突击指向富耳达山峡的美国第5军并直逼莱茵河,洛林地区预期将发生什么样的交战?从莱茵河向西发展的苏军可能是以坦克为主的部队,很可能还有第二梯队坦克集群在其后迅速跟进,以扩大突破后的战果。如果北约遵循其宣布的“前方部署”方针,那么其大部分机械化部队将已经在苏军突破地段的南北两翼投入交战。通过洛林地区可立即迎击红军的,很可能是北约战略预备队中法国地面部队(步兵)和大概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空中机动部队。把一个由上述部队仓促组成的军交给一名法国中将指挥,他怎么能在洛林地区对付得了苏联的坦克集团军呢?也许他的处境不至于太坏。
在以往的战争中,该地区不是骑兵或坦克可通行的理想地形。其长满树木的起伏地形可能迫使快速装甲部队完全依赖道路。步兵部队能够轻易地在有道路穿过树林的地方阻击或伏击沿道路行进的纵队,迫使苏联人停止前进,并运用机动部队和炮兵部队。缺少惯于徒步作战的步兵,将进一步妨碍苏联装甲部队克服对森林道路的封锁。在莱茵河西面扩张战果的一个苏联坦克集团军,可能会运动到其较先进的防空武器射程之外的地方,并易受到北约的空袭和发射导弹的直升机的攻击。长满树木的起伏地将为直升机提供理想的设伏地形,向沿道路行进的纵队发射反坦克导弹。空中机动部队可在通往苏联进攻纵队后方的补给线沿线伏击其补给纵队和设置阻击阵地。在莱茵河西面实施快速推进的红军可能会感到其后勤能力十分紧张,而在其后方进行的敌人空中机动作战则破坏性极大。假如苏联人集结机械化部队来对付他后方的敌空中机动步兵,这些直升机机降部队完全能够在苏联人接近他们之前更快地转移到新的阻击阵地。
机动性和主动性方面的优势在直升机机降轻步兵一边,而不属于沿道路行进的重装纵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徒步步兵在洛林地区能够使巴顿率领的人数上占优势的美军机械化部队停止前进。八十年代中,装备现代化反坦克武器的直升机机降轻步兵部队,也完全可能在此地将以坦克为主的部队隔裂开来,各个歼灭。
第六章 战役战略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 《孙子·九地篇 第十一》
地理范围
在战争的进程中,作战的决心、军队的编成、投入战斗的规模及其所涉及的地理范围,都是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而发生作用的,当中决无间隙,以此区分为截然不同的战斗类型。战术往往融合于战略之中,而战略又不能与地缘政治截然分开。尽管如此,在作战职责上却存在某种范畴,它涉及的不是某次战斗中的作战部队的安排,而是一个战区的管理,其作用在于达到某种既定的政治目标。从传统的意义上讲,这是将领应起的作用。“战略”就是通过对军队人员、装备和火力的部署与机动以及用其同敌人进行作战以达到既定政治目标的一门艺术。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已提到“战役”,着重指出战役就是为了追求具体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军事行动。在下面的一章里,我们要以地缘政治为前提探索指导战争实施的方针在地理方面的构想,并对军事决断所需的大战略的前景作一番研究。
战略在地理上的决断所注重的不是战场的细微末节,而是战区的行动总则。它关心的是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