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东军,也无论今人怎样怀疑它的法理性,在当时都是被认可的,也只能被认可的。否则,88旅的成立及军官任命、军衔授予,是不是都成问题了?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非个例。而且,抗联对此也并未提出质疑,有人只是说“1939年C方误用赵矣”——你远东军不是不可用人,只是用错了人,不该任命赵尚志当这个总司令而已。

(本章及下一章的一些引文就不注明出处了,请读者原谅。)

但是,冯仲云的疑虑,绝对是冷静的、理智的、客观的、现实的。

远东军固执地称抗联为“游击队”,没错。但这支叫“抗联”的游击队,从一开始就是有组织、有系统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现在,虽然没了满洲省委,地方党也基本都上队了,三大战略区各自为战,依然如此。东北抗联需要统一领导、指挥,这是共识共赢的事情,可这如果是一个任命就能解决的问题,也早就用不着“阶级祖国”操这份心了。如果说这种行为在客观上显现的傲慢,已使人不快,任命赵尚志这样一个争议人物,则难免激怒一些人。经历了1938年2月以后的“批赵”,北满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党和军队系统。而赵总司令的突然出现,可能引发地震的当然不只北满系统。

关于陈绍宾的问题,远东军没有给赵尚志字据。任命东北抗联总司令这样重大的问题,也没有字据,也没有通知北满、吉东方面。无论远东军怎么想的,这都是造成赵尚志的悲剧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一刻,在金策的说服、推动下,起码北满不成问题了。

但是,戴鸿宾和陈绍宾来了。

毫无疑义,听说赵尚志回来了,正在浴血苦战的广大抗联官兵,像姜信泰一样感到鼓舞、振奋。

毫无疑义,赵尚志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

乌拉嘎战斗后,赵尚志率队南行,在小兴安岭西梧桐河活动,发现一支有20多伪警察保护的日伪测量队。晚上中队长刘凤阳带人摸进敌人帐篷,一枪未放,将其缴械。不久,又以同样方式解决了又一支测量队。远东军来电,要求将缴获的测量仪器、绘图资料送去苏联,赵尚志即派刘凤阳等5人背扛着这些战利品“过苏联”。

夏末,在小兴安岭西南岔一个“趟子房”,偶遇原3军留守团团长姜立新和几个人,赵尚志看到了北满临时省委的一些文件,了解到他“过苏联”后“批赵”的一些情况。

从陆续过界的官兵口中,以及与远东军的接触中,赵尚志应该知道东北抗战局势已经不是他离开时的情景了,还可能多少听到点“批赵”的情况。重获自由和即将重返战场的激动、兴奋和忙碌,或许会冲淡对“批赵”的不快。但是,现在,他肯定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严重性和此行的艰难,而他必须面对、解决。

首先是派戴鸿宾率主力去唐里川袭击看管筑路队的白俄警备队。姜立新告诉他,日伪正在小兴安岭里修铁路,已经修到唐里川了。“集团部落”把抗联与老百姓隔离后,坚持抗战必须极大地发挥地利的优势,尽力阻止、迟滞敌人进入小兴安岭腹地。

然后,致信省委和金策,召集党军主要负责人的紧急会议。

9月28日,有《赵尚志关于反奸细斗争及工作任务等问题给戴鸿宾的信》、《赵尚志关于整理抗日队伍及划分活动区域问题给金策等同志信》、《赵尚志关于整顿东北抗日队伍给三军指战员同志的信》、《赵尚志关于召集东北党政军负责人会议问题给金策的通知》,9月31日有《赵尚志关于召集紧急会议给金策转西方各党委负责人的通知》,9月31日后是《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通缉令(第15号)——通令缉拿谢文东等投敌分子》。而在此前的9月18日,有《东北抗联总司令部委任令(第11号)——委戴鸿宾为第六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命令(第12号)——关于废止第三路军的组织及取消西北指挥部问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命令(第13号)——关于第六军编制问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命令(第14号)——调张寿海Ю醋懿苛碛腥斡谩贰�

1939年9月中下旬,应该是赵尚志留下文字最多的时期之一。从这时到年底,赵尚志最迫切的,就是召开一次北满党军主要负责人的紧急会议。争议最大,并成为赵尚志要捕杀北满党军负责人重要证据的,就是9月28日给戴鸿宾的那封信,也与这次会议有关。

离开东北一年半了,一切都与当初大不同了。身负重要使命归来,是不是都会想到召开一次会议?这想法是不是在苏联就有了?

让我们看看9月18日赵尚志给金策的“通知”的开篇:

亲爱的金策同志:

从一九三五年别离后,永久没有与你相会,在这样比较长期的、艰苦的东北游击战争的环境下,听说你还存在,这真值得我个人的高兴以及大家的称庆。现在我又重返东北,我想为得革命工作利益以及转变东北的新形势,顺利开展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在目前很快的时期内,有必要召集东北党政军一切负责人员参与会议讨论一切问题。

在那个落叶纷纷的季节,写着读着“听说你还存在”,那是都会怦然心动的。应该说,自踏上东北那一刻起,赵尚志最想见到的人就是金策了。而金策那样迫不及待地要找到乌拉嘎河在什么地方,昭示的又是什么?他知道赵尚志不可能冒充东北抗联总司令,那就是中央任命的,那就意味着与中央的联系,还有中央的指示——这不就像在漫漫冬夜里摸索着,突然感受到了太阳的光芒和热力吗?

如果金策等人去下江开会了,应该说会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因为北满省委和3路军总部已经表态了。

但是,冯仲云的疑虑是绝对有道理的。而且会尚未开,赵尚志已经连连出手了。任命戴鸿宾为6军军长、废止3路军、取消西北指挥部、整顿队伍、划分活动区域,等等。对于赵尚志的突然归来,如果说有人难免恐惧的话,那么对于这些动作和可能行将到来的其他动作,又会作何打算?应该说,这回不可能有人再遮遮掩掩的了。像《金策给张寿海У男拧分兴档囊谎凇吨泄脖甭∥鞫懒⒂位鞑慷拥澄⒅Р康耐ㄖ分校步踩绻陨兄疽廊患岢志傻拇砦笄阆颍鸵鑫耷榈囟氛馈镏顾沟鬃洹�

那么赵尚志又会怎样呢?

让我们先看看1939年10月16日,《总司令部给第六军司令部的信》:

“满洲国”统一了“讨伐”指挥机关(军警机关合并,组织治安部),军事上放弃各县军警联防讨伐,制定五省联防“讨伐”计划,由大黑河到吉林省城,甚而到南满,连亘数千里的敌人封锁线。这一封锁线的主要作用,是阻止东北抗日军向西开展,和步步为营向里包围,缩小游击范围,使抗日军驱于依东一隅,以便一举歼灭之。很明显事实,最近宾县三军二师、巴木东各县三军六、七师都遭受了日贼封锁线内的严重压迫,其形势表现出绝对明显的,就是不突破封锁线,则想维持旧活动区域、则谓不可能。活路只有一条是: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最近牡丹江沿八、九军后防全部被日贼破坏,全部退出遮蔽地带,沿江封锁更形吃紧。这些事实都是说明,敌人由西而东、由南而北的向抗日区内推进的姿式,这些情形的反映,都是告诉我们那(哪)是活路……我们的活路,敌人不会给我们留一条活路,是要我们自己去争取;这一个活路的争取,这是奠定东北民族革命战争的命运好坏的一年。如果今年不能突破西方封锁线,开展这一新的局面,东北整个民族革命战(争)将受到严重损失,或能部分遭受溃灭。

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利益高出各军中的某一军的利益,东北抗日军是在总的运动中扩大,某军不能离开总的形势而单独胜利,各军都失败了,某军不可(能)单独多活几天。

偏有许多糊涂的革命者、自私的党人,他愿违反这些历史规律的原则,一味孤行,醉心于敌人的圈套,“瓮底游魂”。

总司令部站在自己责任上,坚决要实现自己的革命使命,最近一定发出紧急密令通令各军远征,执行总的计划。

应该说,这是重返战场的赵尚志,对东北抗战战略的总思路。而他所说的“活路”,当然不仅是指给北满抗联的,也是这次会议将要讨论的主题之一。

赵尚志是自信的,也是实际的。他说的是“召集东北党政军一切负责人参与会议”,实际只是北满地区的会议。他知道什么是他能够做到的,知道目前应该做什么。他甚至可能想到他的“东北抗联总司令”的脆弱性。虽然都是老部下,可“批赵”一年多了,让人们的脑子一下子再转过弯来,接受他,那么容易?他肯定会想到会议上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他最乐于听到并容易接受的,首先应该是金策的。他们彼此了解,他信赖金策的品格和原则性。

会议上有争论,甚至争论得很激烈。一些误会、偏见、问题,应该在争论中消解,另一些可能达成妥协。即便有人好走极端,有人情绪激动可能说过头话,有金策压阵,应该也不会出格。如此,当然是赵尚志,也是北满抗战的幸事。

倘若如此,并继续发展下去,2路军主力也挺进西荒,而且苏联的政策也未发生变化,那么东北抗联是不是就不用“过苏联”了?

但是,戴鸿宾和陈绍宾来了,一切就只能是今天已知的结果了。

北满省委听了戴鸿宾(现任吉林市政协副主席)、陈绍宾的报告,认为赵尚志一九三九年秋,企图以开会为名来捕杀整个北满党的领导人,于是一九四○年一月十次常委会上通过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

自然,1982年6月8日,黑龙江省委决定撤销42年前北满省委的这个决定,恢复赵尚志的党籍,也是因为这个罪名并不成立。

戴鸿宾率主力去唐里川,在七号桥将白俄警备队击垮。敌人铁路输送大批援军,将戴部包围、击溃,戴鸿宾负伤,在汤原北部山里一个“趟子房”养伤。陈绍宾带队伍来了,二人即率队西去海伦找北满省委。

依照前面引用过的戴鸿宾的“说明”,在杀祁致中时,即“恐怕我做祁致中的第二”,这回打了败仗,队伍垮了,是不是又罪加一等,更不敢回去见赵尚志了?“说明”中还说到在苏联羁押期间,“尚志同志对东北干部评论和认识”,“他认为冯主任同志是北满党的奸细领袖”,“他对张寿海救鲜兑彩羌橄浮保岸员V偻究遥ǹ希┒ㄋ狄彩羌臣橄傅牧煨洹保鸩摺坝屑橄缚梢伞保砗嘀彩恰岸约橄嘎废呋祷ふ摺保爬忌耙餐橄嘎废呗踅薄�

赵尚志眼里没好人了——等待着他们的不就是祁致中的下场吗?

逝者不能说话,可祁致中之死毕竟还有几位见证人。而赵尚志在“洋笆篱子”里究竟如何论说上述领导人了,在下江那边等着这些人来开会,也在等着戴鸿宾的报告的赵尚志,根本不知道海伦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插不上嘴,说不上话,这边也就只能听着戴鸿宾怎么说了。而他现在是唯一的“狱友”,无疑也是最有发言权了。

如果说事隔半年多(“说明”是10个月),或者记忆有误,或者误解、偏见,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戴鸿宾说的写的难免有不准确、错误的地方,那么《赵尚志关于反奸细斗争及工作任务等问题给戴鸿宾的信》,白纸黑字,可都是赵尚志自己写的呀!

这份5000余字、频繁出现“奸细”字样的文件,首先说明奸细的存在、危害,应该“在那(哪)些方面来解决奸细问题”,约占1/3的篇幅。然后说明“奸细危险是目前我们的主要危险”,用1/3强的篇幅分析侯启刚的“奸细理论”,即不缴满军械、反满抗日不并提、等待大事变、劝群众归屯等等。

被视为“捕杀整个北满党领导人”的主要“证据”,应该是接下来的这样两段文字:

更重要的却是现在仍然混在党和队伍内继续活动(者),是革命致命危险。首先是日寇狗徒托派分子周保中,其次是张、冯等人嫌疑最大,所以你见到我给你这封秘密信后,应该切实注意考察之。

你可以将许多问题详细解释给金策同志听,要他真正的了解他们的错误,并为了革命利益立即前来开会。张寿海А⒗钗跎健⒗习ḿ凑爬忌收撸┑热艘蚕M愫徒鹜咀嫠橇⒓蠢床靠幔谥腥缬腥私韫什坏剑蚰慊蚪鹜究梢韵晗缚悸瞧淠谌荩匾笨汕科扰伤屠床炕蚣嗍涌疾橹�

应该说,赵尚志心中有数,知道有的人不想来开会,可又必须来,怎么办?那就只能“强迫派送来”,强迫不来就“监视考查之”。须知,这是一封有点儿像悄悄话似的“秘密信”。“给你的信,金策可以看。”他对戴鸿宾和金策是深信不疑,没有任何戒意,不设防的。而戴鸿宾是经历了处死祁致中的全过程的,什么都知道。倘若赵尚志想杀人,那就明示“就地处决”,还用“监视考查之”吗?

那么,来开会的是不是就要杀掉呢?“要求每一个团或师的党派一个人、每一地方特支或县派代表一人前来,干部活动分子都可参加”,还有随行的警卫人员,有的还有向导,这得多少人 ?'…'而戴鸿宾带主力走后,刘凤阳又带人“过苏联”送缴获物资,还分兵出去打给养,赵尚志身边就剩十几个人,怎么杀?杀得了吗?分批分期地杀?来一批杀一批?或者有选择地杀?金策能允许?赵尚志能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吗?再说,把这些人一网打尽了,在远东军或共产国际那边,又怎么交代呀?

1940年6月20日,《金策同志给戴鸿宾同志的答复信》中说:

如果尚志同志不蠢笨利用巧妙方法来完成他的计划的话,北满这些负责同志,都已变成第二个祁致中的命运。

同一天,《金策给赵尚志的答复信》中说:

现在我们对尚志同志问一问:尚志同志去年在下江以总司令的资格,调吉北负责同志到下江召集会议的意思何在?我(尚志)为的讨论与解决许多重要问题而调的。尚志同志!你与“奸细”讨论什么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