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说民国大文人-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来到现在第一次我才是我自己的人”。

“步伟”这个名字,是杨步伟的同学、好友林贯虹为她起的。少年时林贯虹便看出她的不凡,对她说“你这个人将来一定伟大的,叫步伟吧。”杨步伟不肯接受。后来,林贯虹死于传染病,为纪念林贯虹,她正式将韵卿易名为“步伟”。

杨步伟的同学林贯虹病逝后,为将她的遗体送回福建老家安葬,杨步伟背着父母,把自己的一对八两重的金镯子和四个戒指卖掉了,支助死者亲属。由此,她得了个“败家子”的绰号。

1919年,安徽督军兼第一、四两军军长的柏文蔚,要为500人的女子北伐队办崇实学校,请当时只有20岁的杨步伟担任校长。她毅然出任,领导学员学纺织,打绒绳,刺绣,轰轰烈烈,并坐镇指挥平息了一场未遂叛乱。

杨步伟后来去日本学医,学成归国后与同学李贯中开办森仁医院。因她们二人及去世同学林贯虹,三人的姓都是木部,三木成“森”,但其中一人已故,只存二人,所以称“仁”,“森仁医院”名称便由此而来。

婚后,杨步伟专心做相夫教子的贤妻,不再经营医院,但她却闲不住。在清华的4年期间,为改善师生们的伙食,杨步伟出资,与其他两位教授的夫人合伙成立了“三太公司”,办了“小桥食社”。为此有人嘲讽赵元任,说他的老婆居然开起小饭馆来啦!赵元任也不介意,佯作不知,不闻不问,杨步伟照办不误。但是“小桥食社”非但没有盈利,最后赔本关门,杨步伟投资的400银圆全赔个干净,于是她作了副对联自嘲:生意茂盛,本钱干尽。

小饭馆经营的不成功,杨步伟又开始忙着推广节制生育,到妇女会、教职员会、母亲会、女青年会演讲,乐此不疲,并开办了“生产限制诊所”。1926年“三·一八”学潮后,杨步伟的诊所成了进步学生的避难所,被指控为“窝匪罪”,最后在胡适的建议下关门大吉。

后来清华为解决教职员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开办“成志小学”,请杨步伟当董事长。清华离城区远,交通不方便,杨步伟又想办汽车公司,最后不了了之。

杨步伟性格直爽,平常话很多,但每次见了王国维却总是噤不出声。王国维五十寿诞时,置酒席宴请清华大学的同仁,杨步伟坚持不和王国维同桌:“不!不!我不跟王先生一桌。”果然,王国维那一席一直都是默默不语,而赵太太那桌却笑语不绝。

从1938年起,赵元任一家定居美国,数十年来,赵家一直是清华留美学生的“接待站”。著名科学家周培源、钱学森等许多早期赴美留学的学者,都是赵府的座上客。留学生们到了赵家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杨步伟好客,而且烧得一手淮扬名菜。她曾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烹饪经验编成了一本《中国烹调》,在美国畅销不衰。

杨步伟到美国多年,英文却一直学不好。傅斯年在美国时,听见杨和美国人说话,说得那么流利那么错,他说赵太太真胆大,杨回他,我哪样事不胆大?

在美国时,杨步伟做全职太太,平常无事可干,赵元任就让她翻译书。杨步伟就开始翻译山格夫人(Margaret Sanger)的《What Every Woman Should Know》,译名曰《女子应有的知识》。杨步伟一遇到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就问赵元任,问的多了,赵元任便说你去查字典以后就记得了。杨不愿意,说要我花那么多时间我就不做,摆着一个活字典在这儿一问就是了。有一天翻译到一个妇女一生大约有两千个卵子(ova),杨步伟译成了鸡蛋。赵元任见后,乐不可支,以后常常拿这事开杨步伟的玩笑——一个女人有两千个鸡蛋。

杨步伟在花甲之年,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写了部自传《杂记赵家》。胡适看了,称赞她说:“韵卿,你还真有一手呢。”

【婚礼】

赵元任和杨步伟结识后,便常常到森仁医院做客。一次,他对杨说,最近恐怕太忙,如果不能再来,希望她们不要介意;可是当晚他又去了。他们听到外面有人出了车祸要找医生,赵元任便随着杨步伟跑到大门外,匆忙中踩到花盆,打破一盆菊花。自那以后,每年杨步伟生日,他便买一盆菊花送杨。

1921年6月2日,赵元任和杨步伟举行新式结婚,他们除了租一间房屋外,一概从简。

婚礼这天,二人先到中山公园当年定情的地方照了张照片,再向有关亲友发了一份结婚通知书,通知书附照片一张,声明概不收礼。下午,二人打电话将胡适和朱徵请到家中,由杨步伟亲自掌勺,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赵元任拿出一张自制的结婚证书,请胡、朱俩做证人、签字。为了合法化,贴了四角钱印花税。

赵元任和杨步伟的结婚通知书一共寄出四百份左右,通知书这样说:“赵元任博士和杨步伟女士恭敬地对朋友们和亲戚们送呈这件临时的通知书,告诉诸位,他们两个在这信未到之先,已经在民国十年6月1日下午3点钟东经120度平均太阳标准时,在北京自主结婚。告诉诸位,他们结婚的证婚人:胡适之博士,朱徵女医士。告诉诸位,因为要破除近来新旧界中俗陋的虚文和无为的繁费的习气,所以除底下两个例外,贺礼一概不收,例外一,抽象的好意,例如表示于书信、诗文,或音乐等,由送礼者自创的非物质的贺礼。例外二,或由各位用自己的名义捐款给中国科学社……”

赵、杨的结婚通知书所附照片上写有格言:“阳明格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丹书之言: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灭”。

胡适这样回忆赵元任的婚礼:

“赵元任常到我家来,长谈音韵学和语言罗马化问题,我们在康奈尔读书的时候就常如此。以后我注意到他来的没有那么勤,我们讨论的也没有那么彻底。同时我也注意到他和我的同乡杨步伟(韵卿)姐时常来往。

有一天,元任打电话给我,问我明晚是不是有时间来小雅宝胡同四十九号和他及杨小姐,还有另一位朋友朱春国(湘姊朱徵的号)小姐一块吃晚饭。城里那一带并没有餐馆和俱乐部之类用餐的处所,我猜想是怎么一回事。为了有备无患,我带了一本有我注释的《红楼梦》,像礼物一样,精致地包起来。为防我猜错,在外面加包一层普通纸张。

那晚,我们在精致小巧住宅里,吃了一顿精致晚餐,共有四样适口小菜,是杨小姐自己烧的。饭后,元任取出手写的一张文件,说要是朱大夫和我愿意签名作证,他和韵卿将极感荣幸。赵元任和杨步伟便这样结了婚。我是送给他俩礼物的第一人。”

第二天,晨报以特号大字标题《新人物的新式结婚》报道二人的婚礼。后来赵元任问罗素:“我们的结婚方式是不是太保守?”罗素答:“足够激进!”威斯康辛州威廉斯贝夜可思天文台的比斯布罗克教授接到了赵元任的英文通知书后,将该通知书贴在天文台的布告牌上,让他的同事们看19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钟东经一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发生了何种天文现象。于是赵元任杨步伟的结婚就成了一种“天文现象”。

赵杨结婚时,赵元任正赶着录制第一套国语留声片,所以他们并没有去度蜜月。婚礼的第二天一大早,胡适上门拜访。佣人对胡说:“先生太太都不在家,出去度蜜月了。”胡适说:“不会的,你去报告他们,我知道他们有一大些事要急了办,不会出去的。”果然,杨步伟在楼上听见了,就开了窗户叫胡适道:“你猜得真对,我们是在家里,恐怕来人太多,花了我们的时间,所以交代佣人,照俗例回人去蜜月了。那是真的甜蜜。但是我们现在正过着苦蜜呢。”胡适大笑,调侃说:“打架吗?我来解和。”于是进门与赵元任大谈国语留声片之事。

赵元任和杨步伟的结婚方式触怒了许多亲友,赵元任最喜欢的姑妈侬姑送来一个花篮,赵元任退回了,因为他认为既不是文字,又不是音乐作品,不能收;杨步伟的大伯本来不赞成她退婚,这次更是大为尴尬,因为在他告诉朋友不晓得他的女儿又是侄女在何时何地结婚之后,每个人便接到通知书,有些人甚至比他还早收到。

【谐和】

赵元任“天性纯厚,道德风采,有修养,对人和蔼可亲,从不与人争长短,语言风趣”,是谦谦君子。杨步伟“天性豪爽而果断,思想灵敏,心直口快,无话不说”,二人性格迥异,却携手走过六十年。

赵元任和杨步伟婚后坐轮船赴美,百无聊赖的时候,两个人便下围棋解闷。他没有带围棋,便向船上要了两袋早晨吃的炒米和炒麦子,可以分黑白两种,当成棋子用。

杨步伟在美国住了三十多年,依然说不好英文,但赵元任从不以此为耻,他常在学术演讲时拿杨步伟的话来举例。1986年,赵元任在其著作《中国话的文法》前写道:“致献给我太太,因为她一不留神就说出些中国话的文法的绝好的例子。”但赵元任对自己却要求极为严格,一字一句都不能有错的。他曾试着改正杨步伟的文法错误,有时杨烦了,便大发脾气,赵元任只得作罢。所以赵元任批评杨步伟不但外国话没有说全的,连中国各种方言也无一处说完全的,杨步伟总回他,不要紧,我又不是方言家。杨步伟觉得她说的话才是代表全国的国语。

20年代旅欧的留学生们掀起一股离婚热潮,罗家伦曾开玩笑说:“有人看见赵元任和他母亲在街上走。”赵元任一笑了之,大有“女大三,抱金砖”之乐。

1946年,赵元任夫妇银婚纪念日(25周年)时,二人的证婚人胡适因故不能亲临祝贺,特寄来一首贺诗《贺银婚》曰:“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新娘欠我香香礼,记得还时要利钱。”

1961年,在赵元任、杨步伟结婚40周年纪念会上,有人将赵元任做学问的求实精神比之《西游记》的唐僧玄奘,说玄奘之所以能成功,应归功于观世音菩萨的保护,杨步伟就是赵元任的观世音菩萨。

1971年,赵元任夫妇的金婚纪念日(50周年)上,二人又各写《金婚诗》一首,押当年胡适《贺银婚》的韵。杨步伟写道:“吵吵争争五十年,人人反说好因缘。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

赵元任和曰:“阴阳颠倒又团圆,犹似当年蜜蜜甜。男女平权新世纪,同偕造福为人间。”赵元任在诗后署名“妧妊”,表示自己来世要成为女性。

1973年6月,赵元任夫妇终于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故土,周总理、郭沫若、竺可桢等人接见了他们。在和周恩来交谈的3小时里,杨步伟是主要的谈话人之一。事后,赵元任对周总理诙谐地说:“她既是我的内务部长,又是我的外交部长。”

赵元任惧内,杨步伟说:“夫妇俩争辩起来,要是两人理由不相上下的时候,那总是我赢!”赵元任有自知之明,从来不跟老婆争高低,他不否认自己“惧内”,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回答道:“与其说怕,不如说爱;爱有多深,怕有多深。”

花甲之年的杨步伟曾在自传《杂记赵家》中谈到一个重要问题,即平时在家里,杨步伟跟赵元任谁说了算?杨步伟说:“我在小家庭里有权,可是大事情还是让我丈夫决定。”但是后面幽默地补充一句:“不过大事情很少就是了。”

杨步伟的《杂记赵家》用英文出版,请丈夫翻译并写个前言。赵元任前言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家的‘结论’既然总归我老婆,那么‘序言’就归我了。”杨步伟说她先写自传,把好玩儿的事都写了,赵元任就说:“那我就写那些不好玩的吧。”和他们一起生活多年的杨步伟的侄儿说:“有时他俩多少也有一点争论,因为姑母嗓子大,性情也急些,姑父也就顺从不争了。”

晚年,杨步伟肩膀疼,赵元任便每天给她梳头发。他们出去散步,赵元任常开玩笑说:“有什么锅借什么锅。”意思是有什么街过什么街。

1981年,杨步伟先他而去,赵元任悲痛万分。他在致友人信中悲怆地写道:“韵卿去世,现在暂居小女如兰剑桥处,一时精神很乱,不敢即时回柏克莱,也不能说回‘家’了。”次年,赵元任即追杨步伟而去。

【至交】

赵元任和胡适同年赴美留学。胡适弃农学文后,与赵元任一同选修克雷登教授的哲学课程,又结伴拜访哲学教师阿尔培,二人交谊日深。由于学业突出,他们二人及胡明复三人入选全美高校联合学会会员,一时传为佳话。

胡适回国后,在北大任教,他一直挂念赵元任,1919年3月间,他写信给身在美国的赵元任,邀他回北大教哲学,赵元任未应邀。

后赵元任回国,在胡适家中,结识钱玄同、黎锦熙等人,并一起致力于国语的推广。对此,胡适极为支持,也给予赵等人帮助。

赵元任与杨步伟婚后赴美,途经上海,恰当时胡适也在上海,胡适每天都要到赵氏夫妇住的旅馆看望攀谈。当时大家都问杨步伟是否要买些中国的东西带到美国。杨当时已经怀孕,一点不想动,但多数人以为她是因为离开医院不开心。只有胡适说:“韵卿,我想你有特别的原因了,喝点汽水什么的,也许胃口畅快一点。”杨步伟便埋怨赵元任:“你如何没想到?”胡适大笑说:“他不内行,我是有经验的,他若这个是内行就靠不住了。”

1922年,赵元任翻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此书由胡适命名。

赵元任曾编单音节故事《施氏食狮史》,胡适读后说:“那时有人要用拼音来代替我国的方块字,我要赵元任把这个故事写成拼音之后,就再没有人敢说用拼音代替方块字了!”

1930年,胡适四十岁生日之际,赵元任为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幽默戏谑的贺词:“胡适说不要过生日,生日偏偏到了,我们一班爱起哄的朋友,又来跟你闹了。……天天儿听见你提倡这样那样,觉得你真是有点儿对了都。你是提倡物质文明的咯,所以我们就来吃你的面;你是提倡整理国故的咯,所以我们都进了研究院;你是提倡白话文的咯,所以我们就罗罗嗦嗦地写上了一大片……”

1948年,胡适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写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