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谈判中,在英方和美方看来,利比亚一直在刺探对手究竟掌握多少情况,不肯和盘托出,只承认一些并非至关重要的核计划内容。一直到了当年的9月,谈判仍无实质进展,利比亚也开始担心,并要求对方派出“更有分量”的非情报机构官员。于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英国重要人物受命出山,带着布莱尔一封亲笔信和英美情报人员一起会见卡扎菲。布莱尔在信中保证,只要利比亚足够“配合”,就能重新回归国际社会。
在会见时,那名要员直接问卡扎菲:利比亚是否准备彻底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以及全部相关内容?
卡扎菲的回答是肯定的。
尽管如此,利比亚仍拒绝英美彻查其核设施,担心事情败露可能招致国际社会谴责,因此谈判陷入僵局。
就在关键时刻,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人员在调查卡迪尔·汗时获悉,利比亚核计划所需的重要原料部分已经被发往利比亚。当他们赶到码头时,运送关键证据的货船已经起航。经过近乎疯狂的紧急寻找,这艘货船最终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被锁定。英美情报机构必须尽快作出决定:查还是不查?
如果通过搜查掌握关键证据,不但可以迫使一向维护卡迪尔·汗的巴基斯坦政府澄清立场,还可以在对利比亚的谈判中掌握主动权。不过,如果搜查行动不慎曝光,是否会重伤利比亚颜面,导致本就微妙的谈判崩溃?英美情报机构最终决定,采取秘密搜查。为此,英方特意争取到德国和意大利情报机构的支持,但严格遵照布什和布莱尔的要求,闭口不谈与利比亚的秘密谈判。
德国情报人员在德国汉堡找到了这艘货船的所属者,并通过他们向货船船长发去指令——改变路线,而且“什么都别问”。小说下载
2003年10月4日凌晨,这艘货船驶入意大利南部塔兰托湾。等候在岸边的调查人员有两个小时搜查时间,他们需要从船上两百个集装箱中找到被怀疑装有“证据”的五个集装箱,并检查其中内容。
军情六处的情报人员在这次秘密检查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避免打草惊蛇,他们在没收了相关的货物后,就立即放行,允许货船继续向既定目的地进发。
在拿到证据的数小时后,英国军情六处一名高级官员立即同穆萨·库萨取得了联系,要求紧急会面。一见面,这位情报官员就质问穆萨·库萨说:“为什么在承诺取消核计划的同时还在继续购置核原料?”
不出所料,利比亚人果然大为震惊。
此次敲山震虎立即有了效果。两个星期后,军情六处和中情局的情报官员获准进入利比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的心脏地带。事实上,直至进入核查环节前,知情者的圈子仍被控制在相当小的范围内。一些参与谈判的英方人士称,这是他们参与过的最为秘密的外交行动。美国一方也不例外,就连时任副国务卿、现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约翰·博尔顿起初也不知情。
2003年10月19日,中情局一架飞机在约定的时间飞往利比亚。飞机上除了参与谈判的英美情报人员之外,还有核武器、导弹及生化武器专家。抵达利比亚后,核查小组立即被介绍给利比亚的那些负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的官员。当时利比亚的那些官员显得相当紧张,他们在导弹、生化武器方面比较配合,但仍拒绝承认利比亚存在核弹研制计划。经过十天的工作,核查小组离开利比亚,几乎无功而返。不过,英美政府高层似乎并没有太过失望。现任英国国务卿、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斯当时说,如果换成她,也不会在第一次核查时就亮出所有内幕。
为了加快核查步伐,军情六处和中情局负责谈判的高官邀请穆萨·库萨于当年11月秘密访问英国,穆萨·库萨如期而至。在此次会晤中,英美谈判代表出示了关于利比亚发展核武器的有力证据,包括一名利比亚参与核计划的官员与卡迪尔·汗谈话内容的录音。面对证据,利比亚人同意再进行一次核查。
2003年12月1日,英美核查小组重返利比亚。这一次,利比亚一方态度明显转变,终于带着核查人员深入利比亚境内,让他们见到了多处秘密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利比亚官员还出示了从卡迪尔·汗处购置的大量原材料,但至于是否销毁仍未最后松口。
12月11日是核查小组此行的最后一天。下午3时左右,利比亚官员终于承认他们核计划的最终目标为制造核武器。第二天一早,在核查小组登机前,利比亚官员最终交出了一捆资料,其中包括六七个信封,信封中是利比亚从卡迪尔·汗处购得核武器研制方案的最有力证据。
在此后四天内,英美谈判代表进行紧急磋商,讨论与利比亚谈判的最终定案。就在这时,全球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一则惊天新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于12月13日在其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抓获,这不能不让利比亚的谈判代表为之一震。
尽管有了萨达姆的前车之鉴,但是在接下来的12月26日的谈判却还是无果而终,彼此仍然严重缺乏信任感。原本预计一小时就可完成的谈判,却从上午11时一直谈到了傍晚6时。利比亚一方由谁来宣布?英美随后如何表态?几乎每个环节、每个字眼都争执不下。一名与会者事后形容说:“这是一场‘如果不是所有事情都达成一致就什么都达不成一致’的谈判。”
无奈之下,谈判代表只好建议布莱尔和卡扎菲进行电话会谈。12月18日两国元首进行了首次通话,才得出最终定案——利比亚于19日21时通过国家电视台正式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的消息。
可是到了既定的时间,利比亚国家电视台仍在按照原计划播放一场足球比赛。英国官员火速致电英国驻利比亚大使,要求查证。
直到当晚21时30分,足球比赛结束后,利比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即外交部长)沙勒加姆才出现在电视画面中,宣布“弃核”的消息。随后卡扎菲也通过利比亚通讯社发表声明证实,利比亚正式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接受国际社会武器核查。不到半个小时后,布莱尔赶在英国晚间新闻节目结束之前,向卡扎菲通电话对他的决定表示欢迎。
几天后,一名信使从利比亚赶到伦敦,给英国首相布莱尔,还有那些当时参与谈判的军情六处官员捎来了利比亚的特产——椰枣,还有卡扎菲本人对顺利解决这一事件表示满意的口信。
2004年2月,有巴基斯坦“核弹之父”之称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发表了一纸声明,公开承认向伊朗和利比亚等国非法转让核机密。这则消息再次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不过,英国军情六处的情报官员从会见卡扎菲之子赛义夫开始,到利比亚最后正式宣布放弃核计划为止,所做的一切努力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赞许。
第十七卷 秘密窃听,牵动王室万缕千丝
第五十九章 窃听器装到首相官邸
秘密窃听应该是世界各国所有情报机关常用的手段之一,英国情报机构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英国情报机构居然敢在首相官邸安装窃听装置,监听多位内阁成员;而窃听的结果不仅与国家机密有关,而且还能听出英国王室的私情与丑闻,这实在是让平民百姓眼界大开。
2010年4月18日,英国《每日邮报》公开报道了军情五处(即英国安全局)当年曾经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安装电子窃听装置的往事,被秘密监听的对象至少有5任首相及其内阁成员。
已经解密了的军情五处的绝密档案也显示,从1963年至1977年,军情五处的确是在唐宁街10号的内阁办公室、等候室和首相书房三处高度敏感区域安装过窃听器。在前后将近15年的时间内,英国所有内阁会议、高级官员办公室和包括外国领导人在内的全部首相访客可能全部在监听的范围之内。
1963年7月,军情五处是应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的要求,安装窃听器,监听内阁成员和其他官员。麦克米伦离任后,这些窃听器一度遭拆除。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继任首相数月后,又要求恢复窃听器,并且把监听范围扩大至首相书房,直到詹姆斯·卡拉汉就任首相的第二年,才下令拆除所有的窃听器。这时已经到了1977年了。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内,军情五处那些负责监听的特工们可以说是饱享了一番耳福。
因为通过窃听,军情五处的特工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英国的军国大事能够第一个了解,那些王公大臣们的私生活也没能逃过他们的耳朵。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说,当年两度担任英国首相的哈罗德·威尔逊一直怀疑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等情报机构因为想赶他下台而在监听他。威尔逊在任内,曾雇私人安保企业在办公室搜寻过窃听器,不过却没有发现。他禁止监听首相电话,“如不先打开全部水龙头、朝天花板上想象中的窃听器打手势,威尔逊似乎很少在厕所内说话”。可以想象这样的首相生活是多么让人胆战心惊啊!
事实上,英国情报机构的窃听工作一直就没有间断过。
2003年4月30日出版的英国《泰晤士报》惊曝特大新闻。英国首相布莱尔最信任的北爱事务大臣莫·麦拉姆和北爱“新芬党”教育部长马丁·麦吉尼斯的密谈居然也会遭窃听!事实情况是:自1997年夏天起,军情五处的特工就开始了对麦吉尼斯的监视监听行动。军情五处的特工忠实地记录了布莱尔政府要员与麦吉尼斯之间的“亲昵通话”:在北爱共和军与英国政府和平谈判最关键的时刻,布莱尔首相最信任的北爱事务女大臣麦拉姆频频与北爱方面的首席谈判官麦吉尼斯通话,甚至连她如何跟布莱尔吵架,从而避免自己被免职这样绝密内幕的事也告诉对方。
军情五处窃听唐宁街10号与麦吉尼斯之间通话的惊人内幕被媒体曝光后,不亚于在英国政坛引爆了一枚原子弹。“新芬党”拿这件事大做文章,指责英国政府虽然表面上声称结束对“北爱共和军”成员的监视和秘密行动,但暗地里却继续对“新芬党”和“北爱共和军”成员不信任。
英国情报机关的窃听不仅让首相们感到不安,同时也让英国王室那些有身份的皇室成员感觉很不方便。
在英国王室总有那么几个“不听话”的成员,比如玛嘉烈公主就是其中之一。这位20世纪英国王室第一个离婚的公主,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妹妹,因乔治六世的溺爱而叛逆无比。玛嘉烈公主吸烟酗酒,几乎无所不为,后来又一直沉溺男色,热衷于狂欢的派对舞会。当年她在派对舞会上不仅狂歌劲舞,而且还喜欢一丝不挂地拍裸照。她有一张很风情的裸照本来藏于一家银行的保险箱里,结果却引发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银行盗窃案,最后让军情五处也难脱干系。
事情发生在1971年9月11日晚上11点左右。当时家住在伦敦温坡街的无线电爱好者罗伯特·罗兰整晚都在摆弄自己的无线电设备。他将频道调到27。15波段,想同在澳洲的朋友联系。出乎意料的是,那个澳洲的朋友没有联系上,倒是让他意外地听到了一段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对话,这段对话听起来就像是银行劫匪和门外的望风人在交谈——
“外面冷得不行,你们拿到钱一定多给我分点。”
“别老念着钱,看好外面的环境,有没有警察?”
这段没头没尾的对话听起来实在有点叫人毛骨悚然,罗伯特·罗兰录下了这段无意中偷听来的对话,并且立即给伦敦警务处总部报了警。已经是凌晨两点了,一位资深警官回复罗伯特,吩咐他查寻对话来源。当时是周末的晚上,当通信工程师从睡梦中赶到现场时,那段用对讲机联系的对话已经结束了。
警方只有加大排查力度,他们几乎查遍了伦敦中心附近的750家大大小小的银行,最后把位于罗伯特家附近的150家银行确定为重点怀疑对象。第二天是星期天,警察来到贝克街转角处的一家名为劳埃德的银行,这也是他们重点怀疑的对象之一。从外部看去,这家银行没有任何被破坏过的迹象—5英寸厚的保险库门完好无损,门窗栅栏也没有被破坏。直到银行职员将库门打开,才发现这是英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一起银行劫案。
通过实地侦察,警察发现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盗窃。犯罪团伙精心准备,租下离银行不远的一间皮衣店,并且在每天晚上从那家皮衣店向银行的方向挖地道。通往银行金库的地道“竣工”后,他们就用热喷枪割破了金库的金属库门。事后,警察在皮衣店内发现了重达8吨的混凝土,以及268个空空如也的保险箱。
在这起案件中,银行的损失估计总共在50万英镑以上,由于大部分受害者没有列出自己保险箱中的物品清单,所以银行后来无法进行赔偿。从第二天起,英国媒体接连一周轰炸式地报道此次案件。然而就在这时,一件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英国政府居然发布了一个“通告”,说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劝导英国媒体对这起事件降温,不要炒得太热了。
政府的这种举动让老百姓无法理解。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是,那些劫匪在他们偷出的那一大堆保险箱里,发现了一张玛嘉烈公主的裸体艳照。
当年英国电视4台曾播出的一部纪录片《流氓和公主》,就是描述玛嘉烈的风流人生,因为当时她曾与伦敦声名狼藉的流氓有私情。这部纪录片的作者诺埃尔·博萨姆说:“玛嘉烈喜欢在马斯蒂克岛举行聚会,喜欢人们脱掉衣服,据说她曾给裸体的舞者拍照。”
由于这个原因,这起英国历史上盗窃数额最大的银行劫案,至今仍有超过100名保险箱主人否认自己遗失任何财物,这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为何有100多名失主不去报案,甚至事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呢?事后英国许多著名的导演和编剧都给了一个相同的答案,他们说:“所有的一切都是英国军情五处设计安排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