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军情五处到底是怎样“设计安排”这件事情的,他们却是缄口不谈,讳莫如深。也许不是出于道德,而是出于恐惧。

第六十章 军情六处只是想通过车祸让戴安娜王妃流产

1997年8月31日,英国王妃戴安娜和她的情人多迪死于巴黎的一场车祸。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军情六处也被卷入其中。事隔十年之后,还有人旧事重提,信誓旦旦地声称这起车祸就是军情六处一手制造的。

安妮·麦肯是英国军情五处的美女特工,剑桥大学毕业后,从1991年到1997年一直都在为军情五处工作,是曾因违反英国《保密法》泄露机密信息而被判坐牢的前军情五处特工戴维·谢勒的同事和女友。

安妮撰写的《间谍·谎言·告密者》一书,披露了当年她在军情五处工作时获知的大量内幕,关于英国王妃戴安娜死于巴黎车祸之事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据悉,这本书的出版获得了军情五处的审核和许可。

她在书中言之凿凿地证实了英国情报机构涉嫌戴妃之死的说法。她应该是对这起事故提出“阴谋论”的第一人。

安妮在书中写道:“像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当戴维和我刚刚听到戴安娜王妃和多迪死于巴黎车祸的消息时,我们都认为这是因为狗仔队摄影师在公路上高速追赶而导致的意外事故。尽管戴安娜和她的前情人詹姆斯·休伊特几年前就声称,他们一直受到军情五处的监控,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戴妃车祸死亡后的首要问题是:当时谁在追踪戴安娜?我的前搭档戴维·谢勒进行了自己的调查。”

戴维的调查结果显示,军情六处的确与戴妃之死有许多不明不白的联系,然而军情六处的本意并不想谋杀掉戴安娜,只是想将她撞成重伤,或造成流产。

安妮在书中引用了戴维·谢勒的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得到的证据,军情六处涉嫌安排让戴安娜和多迪发生一起事故,就像他们以前也曾试图用同样的方法暗杀利比亚领导卡扎菲一样。因为戴安娜当时要么准备跟多迪结婚,要么已经怀上了身孕。但军情六处计划制造一起车祸并不是想杀死戴安娜,只是想借这场车祸确保戴安娜能够离开多迪·法耶德,回到英国来治疗;此外,军情六处可能还希望通过这场车祸造成戴妃腹中的胎儿流产。”

安妮称,军情六处的本意并不想谋杀掉戴安娜,因为戴安娜死亡的事实会对王室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情戴妃的人会认为她是英国王室的牺牲者和受害者。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军情六处的“巴黎车祸”计划出了差错,一下子夺走了戴妃的性命。

戴维·谢勒的调查和安妮所得出的结论得到了英国官方的确认。由前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局长约翰·史蒂文斯爵士率领的“帕吉特行动”小组在对戴妃之死进行调查时发现,戴妃出车祸的当晚,有两名军情六处特工曾在英国驻巴黎大使馆出现。

另外,当车祸发生时,有目击者称曾看到现场出现过一辆神秘的白色菲亚特汽车,车主可能是故意挤撞戴妃乘坐的奔驰车。多迪的父亲、穆罕默德·法耶德的调查小组后来追踪到了这辆白色菲亚特汽车的下落,得知汽车的主人名叫詹姆斯·安丹森,是一名狗仔队记者。令人震惊的是,此人竟然跟军情六处有关系!

1998年8月,前军情六处特工理查德·汤姆林森在一份宣誓证词中,披露了安丹森和军情六处的秘密联系。不过在6个月后,安丹森就死于非命。

理查德·汤姆林森在那份证词中还披露,他还看到过一份军情六处的文件,上面显示巴黎里茨旅馆的一名安全经理亨利·保罗也是军情六处的特工,而当年戴妃到巴黎后,就是下榻在巴黎里茨旅馆的。

从以上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军情六处在戴安娜的车祸中,的确是扮演了一种让人怀疑的角色。

另外,有美国消息灵通人士也曾透露,戴安娜在出车祸之前,一直就处在情报部门的监控之中。在戴安娜去世时,不要说英国情报机关,就连美国国家安全局都已经掌握了与她近期情况有关的长达1053页的资料。安全局宣称,这些记录已被列入保密资料,如被公开,则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但大众很难接受这一解释。这些“保密”文件据说也包括戴安娜与男友多迪·法耶德之间的电话记录。当年法国警方对两人遇害的那次车祸进行调查时,就曾经得到过这些文件中的一小部分。

还有一些关于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窃听材料不那么容易解释。几个最富争议的皇室成员的电话录音在当时也相继出现在报纸上——戴安娜和她的马术教练詹姆斯吉·伯的对话、查尔斯王子和他的情妇卡米拉的电话录音——这些录音带都是在1989年制成的。同时出现在报纸上的还有约克公爵夫人萨拉和她丈夫安德鲁王子、菲利浦亲王和他一个亲戚之间的电话录音。

这些谈话据说是由一些业余爱好者利用廉价设备截取的。谈话录音被公开后,记者们认为这些录音带的专业水准显示它们更可能是情报机构的杰作。

2007年11月4日,《广州日报》刊登了关于多迪的父亲的一篇文章《我是不听话的奴隶》。在这篇文章中,多迪的父亲艾尔·法耶德认为车祸是英国情报部门搞的鬼。

法耶德说过,戴安娜曾通过一个不知名的密友,将其临终“遗言”告诉他。

法耶德说,在车祸发生几周之前,戴安娜曾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威胁对他说,将会遭遇某种不测。他声称,多迪与戴安娜出事车辆上的司机并未醉酒,他的血液样本受到污染或者被人调包。

法耶德曾经宣称,多迪和戴安娜是被英国情报机构干掉的,带头策划这起谋杀案的是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为首的一小撮英国王室成员。英国军情六处的秘密特工制造了那起假车祸。因为,曾有英国小报报道说,菲利普亲王毫不隐瞒自己对以前的儿媳与多迪的关系的厌恶,他曾讥讽多迪是一个“会说甜言蜜语的床上跳蚤”。

法耶德的这些说法都缺乏可靠的证据,但却经常成为媒体的焦点。而且,他的种种说法从来都不乏支持者。

在车祸发生后几天之内,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报纸上就开始出现各种离奇诡异的报道,称戴安娜是被谋杀的,目的是确保她不会嫁给一个穆斯林。包括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在内的一些政治领导人都曾谈及此事。

即使在英国,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四分之一以上的英国民众认为这起车祸并非意外事故,而是一桩谋杀案。

在法耶德认定车祸为蓄意谋杀的10点理由中他提到,车祸发生时为戴安娜和多迪开车的司机亨利·保罗是为英国军情六处和法国情报机构工作的特工。保罗在车祸发生当晚曾与上述情报机构人员见面,并获得他们提供的现金。

英国《独立报》曾报道说,车祸发生时,保罗身上携带1200英镑(约合2400美元)现钞,随后调查人员在保罗的多处银行账户中发现总计17万英镑的存款,而他在酒店工作的月薪只有1500英镑。面对质疑,保罗的母亲坚持说巨额资金源于酒店客人给的小费。这种能付得起30多万美元“小费”的主应该是谁呢?

保罗母亲的这种说法无疑是把自己的儿子给出卖了,让人很快就会联想到付“小费”的人,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机关和团体。

关于戴妃死因的调查看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真相会浮出水面。不过到那时候,军情六处可能也已经没有隐瞒真相的必要了。

第六十一章 塞浦路斯的监听站可以听到北京飞机降落的声音

英国情报部门的窃听,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2004年2月27日,英国《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谈英美是怎样窃听世界的。文章援引情报专家詹姆斯·班福德的话说,美国和英国的情报机构每小时截获数百万个电话、电子邮件和传真。班福德说,美国窃听机构国家安全局和英国窃听机构政府通信总部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间谍机构,事实上,它们可以窃听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谈话”。两家机构联合行动的代号为“梯队”。

当年,班福德有机会进入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并且能接触这两家机构的官员,他后来出版了《秘密机构》一书,披露这两家机构是如何窃听世界的。他在谈到关于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安南遭窃听的传言时说:“我敢肯定他们的确这样做了。”他还说:“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窃听。他们会找出安南的电话在纽约交换局所走的线路,然后搭线窃听。如果安南使用的是加密电话,他们就会去他的办公室。”

虽然人们往往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军情六处这两个情报机构了解得更多,但提供情报最多的实际上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预算和工作人员的水平远远超过了中情局。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近年来,国家安全局和政府通信总部对敌人、欧洲盟友和中立国都进行了窃听。国家安全局一份泄露的备忘录显示,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他们把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时立场摇摆不定的6个国家作为窃听目标,其中至少有两个国家确信它们遭到了窃听。

班福德说,美国有窃听联合国的传统。美国1945年在旧金山主持召开关于成立联合国的谈判时,就对所有代表团,特别是法国代表团进行了窃听。虽然法国代表团有一个复杂的密码机,但美国的电码译员可以破译法国的密码。美国之所以希望联合国将总部设在美国,原因之一就是这样可以方便国家安全局窃听。他说,通常美国负责窃听联合国,英国负责窃听西欧。他还说,它们是同一个机构。监听站一度遍及欧洲,不过班福德说,在欧洲的大部分窃听活动已经由英国政府通信总部负责。

他们窃听的大量内容是通过设在全球各地的监听站获得的。据说,英国设在塞浦路斯的一处监听站可以听到飞机在北京降落的声音。不过一些老办法也很有效。乔装打扮成清洁工、复印工的特工将窃听装置安放到被监听者的办公室或家里。这些装置往往被放在灯具或插座的后面。

英国情报机关发展到今天,各种监听的手段又有了更大的进步。据2001年3月4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随着网络的发展,英国情报部门已建立了一个网络虚拟监测中心,用来监视英国发出和接收的所有电子邮件。英国国内事务部人士表示,这是因为恐怖分子和国际犯罪分子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

报道说,这个虚拟监测中心位于英国反间谍部门军情五处的伦敦总部内,投资额为4000万美元。警方和军情五处要搜查电子邮件和网上信息传递将需要获得国内事务部的许可,但也可以申请更大权力。

据《今日美国》报道,“基地”组织也正试图利用互联网招募尽可能多的西方人,以便更容易打入西方国内目标。英国国内事务部人士对此表示,正是因为“基地”组织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英国情报部门才决定投资4000万美元建立这个虚拟监测中心,以便通过由英国发出和接收的所有电子邮件和互联网信息,寻找有关恐怖活动的蛛丝马迹。

与此相配合,英国军情五处目前还成立了一个计算机专家小组,专门监控恐怖组织网站。据英国《太阳报》援引英国网络反恐专家的话说:情报部门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相信,虽然“基地”组织拥有相当数量的计算机专家,手段高超且善于掩藏行踪,但其成员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这些错误就是反恐情报侦察的突破口。虚拟监测中心计划通过“基地”组织公开或秘密的电子邮件,来侦察恐怖分子潜伏在哪里、亲“基地”组织的机构设在哪里等等。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情报官员表示,英国情报部门的网络虚拟监测中心除了全面监视进出英国的电子邮件外,还经常出入互联网聊天室去寻找可疑人员,而这是效法美国互联网反恐情报战的结果。

据美国最新曝光的文件显示,美国在监测互联网以搜集反恐情报方面动手要比英国早得多。“9·11”后不久,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执行了一项网络情报战计划,力求通过监看互联网聊天室发现潜伏的恐怖分子。据称,这一“借助高科技手段反恐”的计划无需人工介入就可以部署在任一聊天室的背景当中,能“默默监听”那些网络聊天室,“把通讯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其每天记录的数据为几百万条,处理的电子邮件有上千封。

尽管英国情报部门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开展网络反恐情报战,但有时它也会被“基地”成员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所迷惑。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网络虚拟监测中心的那些情报人员就有过多次上当受骗的经历。这些“网友”告知他们将要有一个恐怖袭击,于是英国有关安全部门如临大敌,并被迅速动员起来,然而,最后结果表明,袭击情报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让英国情报机构也同其他各国情报机构一样,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

第十八卷 谍海沉浮,特工命运天上人间

第六十二章 戴维·谢勒男扮女装成性感女郎

追查“鼹鼠”行动,的确让英国情报局查出了许多双重间谍,并且有的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有许多并不是“鼹鼠”的特工,结果到头来也没有落得好下场,有的甚至还要受到牢狱之灾。戴维·谢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戴维·谢勒生来就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他当年在邓迪大学读书时,就是有名的捣乱分子。特别是他1987年担任校刊编辑后,更是表现得非常另类,与众不同。那时他经常喜欢搞些怪名堂,说些极端的话。大学毕业后,他到《星期天邮报》当见习记者,6个月期满后,报社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没有录用他。不久,他就成了安全局人员。

他在军情五处6年的时间中调换了好几次工作,先是从C处(对政府和内部人员进行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