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中央大学堂师范学院毕业的就可以去做教师,教师通常兼任亭傅、乡傅、县傅,主管地方教化,很受人尊重,不比当其他官吏差,在待遇福利更有超过。

  从军事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正规军做一个两长、副队长或队参,直接就是中武士以上的军衔,在同样功劳下,军事学院的学生获得提升的可能性更大,若是想留在地方,也可以去亭堡做亭尉或副乡尉,上升的空间比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行伍的军官更大,因为他们是魏延的学生。

  从政治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地方的亭里做亭长、亭丞,少数优秀一点儿可以去做乡丞,他们获得上升的空间比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文官更大,基本上三年就能获得一次擢升的机会,原因很简单,他们是魏延的学生。

  从技术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工部任职,或者在魏军的总装备部任职。

  从文艺学院毕业的,通常都可以去礼部任职,或者在魏军的文艺兵团任职。

  女子学院毕业的,可以去将军府或日后的皇宫做女官,可以去魏军的文艺兵团任职,也可以去小学堂或中学堂做教师负责乐艺的教学,当然更多的女子学院学生都选择回家相夫教子,魏延对此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

  至于那些世家子弟,多仰仗家世,多是去许都的太学就学,或者前去追随郑玄、管宁等私学,不屑于进入中央大学堂。

  等到他们意识到魏延的强大,意识到中央大学堂学生乃是魏延门生之后,中央大学堂已经对这些世家子弟关闭进入的通道,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世家子弟应该入太学,中央大学堂是贫贱子弟的,世家子弟入了大学堂会辱没他们的身份。”

  当然,才能优秀、品德高洁、与众不同的世家子弟,魏延还是会给他们打开方便之门的,当然这样的世家子弟是凤毛麟角了,且多跟家主的品行教育有关。

  在搞中央大学堂的同时,魏延不想引起世家大族的反弹,便安排了一些自己能够接受、才能品德都比较突出的做了县令、乡令,某些世家子弟甚至做了郡太守和郡丞,比如河内脩武人张范。

  张范的祖父张歆曾经担任过司徒,父亲张延曾经担任过太尉,颇有名望,太傅袁隗本想将其女嫁给张范,但张范坚辞不受。张范性格恬静乐道,不爱荣华、名利,不追求官职,喜欢帮助穷人,家无余财,内外的穷人、孤寡都十分敬重。魏延对这样的世家子弟是很敬仰的,便委任他为河东郡太守。

  中央大学堂各个学院的学制均是三年,入学的学员不限制年龄,只要能够通过入学考试,不论是十岁的还是五十岁的都可以入学,当然录取的名额都有限定,因为正规军政系统能够提供给中央大学堂毕业生的职位是有限的。

  大学堂的大部分学员,他们都是五岁入小学堂,十岁入中学堂,十三岁入大学堂,十六岁就学成,通过毕业考试以后,就可以安排基层岗位,开始做没有官阶的小吏,再过两年,到了十八岁就可以授予官职。

  魏延觉得后世上的小学、中学、大学学制拉的那么长,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学生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学没用的东西。

  魏延确保的是下面的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所学的东西都是能够用得到实处的,那些暂时用不到实处也是基础学科,不像某些国家的政权为了粉饰太平,让学生多学一些没用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


第375章 【校长】

  魏延从后世来,非常了解后世的教育之所以被人诟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填鸭的课堂教学过多,而学生的动手实践太少。

  魏延从一开始就着力让所有学员的更多学习时间放在实践上,凡是在实践中检验有错或不实用的理论全部从教材里删除,到了最后,从小学堂、中学堂到大学堂,他们在课堂上每天严格控制在两个时辰以内,课外的实践活动则控制在一个时辰以上。

  实践活动有一半都是跟军事运动相关联的,这些实践活动都有相应的教官带领,小学堂的教官是乡兵的精锐,中学堂的教官是郡县兵的精锐,大学堂的教官则是正规军的精锐,举凡骑马、射箭、打猎、马球、赛马、武术格斗等活动,也有教官负责,大学堂师范学院毕业的教师负责整体管理和文化课。

  在后世,华夏国实行大国金牌战略,刻意培养出来的职业运动员横扫奥林匹克,可全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同一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不论从身高、体力都比不上倭国和棒子国。

  魏延可不想让自己的门生们变成后世那些孱弱得连倭国学生都比不上的和谐学生,便下令,在小学堂入中学堂和中学堂入大学堂的升级淘汰考试里,把骑马、射箭、长跑等一系列的武科成绩列为总成绩的一半,文化课书面考试成绩,又名文科成绩,列为入学总成绩的一半,如此一来,就从最基础的教育制度上杜绝了大汉子民沦为后世的“东亚病夫”的可能性。

  在打基础的小学堂、中学堂阶段,魏延没有参照后世愚蠢的分文举武举或文理科,他让所有的学员都要文武齐备,不仅因为现在是乱世,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保之力,更因为未来是征伐世界搞大中华共荣圈的民族狂飙飞扬的阶段,没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文官们承受不起那么繁重的工作。

  在升学考试上,魏延没有搞变态愚蠢的标准分制度,那标准分制度要求每个学生的每科成绩都平均,那样的分数制度扼杀了许多偏才,造就了许多庸才。

  魏延用的是总分,只要某一科成绩特别好,就可以稍微抵消其他学科的平庸,当然文武两大科的成绩都必须及格,有不及格的要复读,但复读的机会只给两次,他不希望再来什么范进中举的闹剧出现。

  中央大学堂各个学院的课程均有魏延敲定,跟中小学堂相比,中央大学堂的实践活动更多,几乎占据了二分之一的时间。

  魏延才不想让他的门生们变成后世的大学生,后世的大学生们大学四年时间里真正的实践时间不超过三个月,若不是学生们自己刻意寻找,所谓的毕业实习也是走个形式,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完善的教育制度绝对是罪魁祸首。

  魏延给了中央大学堂的学员许多实习的机会。

  师范学院的学生每天下午都来正规军驻地教授普通士兵识字写字或去教授普通民众识字写字,每个学员都有实习任务,在他们学习的三年内,必须要把对口一个伍的士兵或一个甲的民众全都教会一千个字。

  军事学院的学员们每天下午都要来正规军驻地参与训练,同时负责后勤事务,每个月都要跟随正规军参与实战演习,同时也参与小规模的军事任务,比如讨伐小股盗贼。每个学员都归在指定的伍里,在这三年内,每个学员有一个任务,在三年内,要负责教会这个伍的五个士兵们背会孙子兵法。

  魏延有一个很强的企图心,若是麾下将士们都能熟读孙子兵法,并能逐步灵活运用,那他的军队该会有多么强大。

  政治学院的学员们每天下午都要去将军府、郡县衙门帮忙,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分配在不同的衙门,如此一来,各个衙门不需要雇佣那么多小吏,每个差事对应的部门只留一个稳健小吏领着政治学院的学员做事就可以了。

  而这些学员经过三年的小吏生涯磨练,等毕业到了地方上做事也是驾轻就熟,他们的表现绝对远远超过那些熟读诗书却不谙事务的世家子弟。

  技术学院的学员们每天下午都要去魏军属下的军工厂、牧场帮忙,或者去工部衙门各个司帮忙,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兴趣安排去不同的部门,有的去帮忙打造兵器盔甲,有的去做弓箭霹雳车,有的去养马,有的去做农具,有的人去帮忙研究造纸技术,有的人去研究最新的印刷技术。

  这些学员毕业后有一半留在正规军总装备部或工部衙门,剩下的则都去了郡县下面做了百工从事,隶属于工部。这些学员经过三年的实习,做起技术活来,驾轻就熟,毕业后到了各个衙门都能迅速上手,成为部门的骨干。

  文艺学院的学员们每天下午都去宣传部属下的日报、文工团、剧院、出版社、印刷厂帮忙,或者去礼部衙门帮忙,或者去那些著名的文士如王粲家中做工作助手,这些学员毕业后也能迅速地壮大正规军的宣传队伍,也能迅速地写出好的著作来丰富老百姓的精神。

  至于女子学院,可以做到以上的所有实习任务,当然她们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便是做护士。

  魏延在女子学院里面设置一个护理系,护理系的学生便去医院实习,等毕业后或者去魏军野战医院或者去下面郡县所属的地方医院工作。

  中央大学堂的师范学院由司马徽担任院长,军事学院由魏延担任院长,政治学院由胡昭担任院长,文艺学院则有王粲担任院长,技术学院则有马钧担任院长,女子学院则有黄月英任院长,蔡琰担任副院长。

  魏延则担任中央大学堂的校长,所有从中央大学堂毕业或进修过的学生,见到魏延都称做校长,让魏延不禁想起了后世某位功败垂成的校长。

  魏延相信,自己这个校长要比那个校长成功很多,至少自己能一统华夏。

  


第376章 【月英妙计】

  中央大学堂的师资力量在一开始也是非常稀缺的。

  师范学院的教师们则让司马徽和他的好友、门生们担任,同时向各地征求郑玄、管宁等名师过来讲学。

  郑玄、管宁等人虽然很抵触魏延的“全民教化”的理念,但他们却也不得不欣赏魏延把儒学推广普及到所有民众的雷厉风行的大举措,对魏延是又畏又敬,同时又抱着比试一下的心理来到了中央大学堂。

  魏延虽然心底深处对这些沽名钓誉的名师们没啥好感,但他基于实用主义的态度,在表面上对这些名师很是礼遇。

  他的态度也感染了大学堂的学员们,这些学员们都抱着“求实不务虚”的心态,积极地向那些名师讨教,能学到一点儿就是一点儿,跟这些名师的大部分所谓弟子很不相同,那些弟子们之所以投靠这些名师门下,完全是想借助这些名师的名气为自己的仕途贴金。

  师范学院的学生们都是不走仕途一心做学问教学育人的,他们的向学之心更浓,这样也赢得了那些名师的好感。

  军事学院除了胡昭、司马徽等人主讲之外,魏延也是主讲,徐庶、韩浩、徐晃等将领也都有主讲的课程。

  魏延很讨厌门生故吏制度,所以他并没有给这学生们分别指定导师。

  在魏延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中央大学堂尤其是军事学院的学员们知道,他们只是一个人的门生,那个人就是魏延,其他人只不过是他们的授业教师之一而已。

  军事学院学、、等兵法外,更重要的一门课程便是魏延亲自授课的。

  在这个课堂上,魏延把这个时期之后历史上的所有战争战役都当做一个个案例拿出来讲,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淝水之战之类的。

  当然里面的时间、人物都改头换面,魏延像说书一样地讲这些案例,学员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但每次到下课时他们就苦恼了。

  魏延给他们的作业是,假设他们是失败的一方,开始怎么准备,战役中怎么调动人马,才能胜利,批改他们的作业的并不是魏延,魏延没有这个时间,而是让徐庶等人帮忙。

  当然,其他将领们授的课程多跟自己的军事生涯有关,有理论又有实际,学员们听课听得很起劲,学得很起劲,提高的很快。

  政治学院有胡昭主讲,其他文官也被请来主讲,讲为官之道,讲律,讲策。

  军事、政治学院的主讲人多半是军中宿将、朝中老臣,这样的教授比起那些从来没有出过象牙塔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做教授强上百倍。

  文艺学院有王粲等人主讲,另外还邀请海内闻名的才子如孔融等人前来教授。

  技术学院有马钧主讲,其他技术性官员也参与讲学。

  魏延在师范学院主讲时,技术学院的人都要前去旁听。

  女子学院的讲师们则有蔡琰和其他朝廷大臣家中有才学的女子们,魏延的妻妾黄月英等人也都有课程。

  魏延严格限制大学堂教师们的资格,没有实际经验的人不能做教师,只能做助教,必须要在相应的岗位做过多年,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进入大学堂做教师,比如没有在军队里待过的不能进军事学院讲课。

  魏延知道,单单设立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这样的教育制度,并不算完成了全民教育计划。

  那些进入小学堂的五六岁的娃娃若成才也要等到十年后了,而魏延现在正缺人,他等不到十年后,他想要在十年内就把自己辖内的文盲率减少到二成以下,识字的人要达到八成以上。

  识字的标准可不只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是要会看会写三千个常用字,光靠师范学院培养出来的教师是远远不足把辖内数百万文盲在短短数年之间教得会看会写三千个常用字。

  魏延一筹莫展,在家中吃饭的时候,他便把心中的计划以及遇到的问题讲给三位美妻听。

  黄月英最为**,略微想了一下,嫣然笑道:“夫君,您不是在小学堂、中学堂都设了助教,让优秀的学员做教师的助手,来帮助那些落后的学员提高,妾身由此想到了,在大部分的家庭里面,那些在小学堂、中学堂就学的子女相对于他们的父母在识字方面是优秀一些,夫君完全可以下令,让中小学堂的学员们回家以后务必把当天学到的教给他们的父母,务必让他们教会!”

  “月英,你真聪慧!”魏延一把抱过黄月英,在她的红唇上重重地亲了一口,然后激动地说道:“以我学习的经验来说,把自己刚学的知识教给其他人,非常有利于自己这个知识的巩固,如此一来,那些孩子不仅帮助他们的父母摆脱了睁眼瞎,他们自己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