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梦情缘-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如果我说我想做皇后了呢?”
“那可不行,我不能做拭君的藩王。”
“好吧。那就静观其变吧。”
“父皇在位的时候也是希望我能做为朝廷的屏藩,所以晚年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让我作为主角,父皇一直对我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不能让他失望啊。”
“没事,你想不通慢慢来,当刀架在你的脖子上的时候我想你也就应该快想通了吧。”我拉着朱棣的手说“不说这事吧,我今天带你去见一个人,或许他能让你开点窍啊。”
“什么人。”
“去了你就知道了。”
“你总是喜欢这么打哑谜吗?”
她笑而不答。
“道衍师父可在?”
“进来吧。”
“北平燕王妃求见。”
“给王妃请安。这位是?”
“随从一人,大师有话但讲无妨。”
“此人并非一般常人也。”
“愿闻其详。”
“他日再见定送白帽一顶。”
“还不多谢大师。”我在一帝拉着朱棣。
“大师所言不虚?”
“自然。”
“民心向彼,奈何?”
“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大师今日多有打扰,只因家中有事,改日再来登门拜访。”
“希望早日得送这位朋友白帽一顶啊。”
“如此便多谢大师,告辞!”
“此为何人?”
“道衍大师。”
“此人真是慧眼识英雄啊。”
“此话怎讲。”
“没听到他说要送你白帽一顶吗?”
“那又如何?”
“非要我说破吗?你燕王的王字上面再加个白字怎么读。”
“你是说此是天命。”
“如果不是天命,我也不会来到这里。不过你完成天命后我也就应该离开了。”
“你不做皇后了吗?”
“你又不想做皇帝,我去哪里做皇后啊。”
“你觉得我们有胜算的把握吗?”
“你自己说呢。”
“信心不足啊。”
“一定会胜利的。”
“可是我真的不愿意让你离开。”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这也不是你一个人能左右的了的。还有你的晓桐,你可以慢慢的找到她呢。”她笑着看着他“新皇削藩的圣旨不日将到达。你早做准备吧。如果你手中没有了兵权,杀你也就易如反掌了。”
皇上在北平城设了瓮中捉鳖之计,想诱朱棣于九门,调城七卫及屯田的军士秘密对朱棣下手。参与对付朱棣的三位军事将领主要是张信、张昺、谢贵。而昺的部下李友是锦衣门的门众,当然第一时间将这个计划报告了宗主,使这一计划落了空。但这也坚定了朱棣反抗的决心。
北平街头的孩童都在唱着这样的童谣:“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帝畿。”当然这是仪华编的并流传出去的。为的是给给朱棣制造谋反的舆论导向,而张信的母亲却对此间童谣深信不疑,当得知其子要对付朱棣之后当即劝说阻止。张信本就对燕王有所忌惮,经母亲一说,翻然改变,三次到燕王府中告变,把张昺、谢贵以及建文的种种布置都泄漏给朱棣,这样朱棣才决定提前动手,以张信的主意,攻取北平九门。而这些张昺、谢贵还蒙在鼓中。
“我手中没有兵,如何制得住九门?”
“你手中不是还有800人可供调度吗?”
“锦衣宗的人可用吗?”
“不可,那是我的一只奇兵,不到万不得以,不可用。”
“我们来个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如何?”
“诱捕张、谢二人,我看可行。”
“由你亲自去请张谢二人过府宴饮,就算是答谢二人多次探望之礼。”
“好,我这就去办。出其不意,更容易成功。”
%%%%%%%%
“燕王妃求见张谢二位大人。”
“不知燕王妃光临,有失远迎还望王妃恕罪。”
“二位大人客气了,承蒙二位大人多次关照,燕王的病情总算能够控制,一直忙于燕王的病情,所以无暇拜见二位大人。今日特备薄酒在府,还望二位大人赏脸,我家王爷也好像二位大人当面道谢。”
“王妃客气了,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二位大人自知兵权在握,并不对我有忌惮,一并随我来到燕王府,并不知道一场鸿门宴即将开始。
张谢二人并未多带亲从,所以很好控制,仪华原以为朱棣还是要和他们喝上几杯以客套一藩,没想到一进府就被拿下,立刻捕杀。
“张玉,朱能听令,令你二人攻取九门。”
“末将领命。”
“唐云听令,令你到北平九门宣旨,北平统一归燕王指挥。”
“末将领命。”
九门虽被张谢二人控制,但其部众多是朱棣的部下,对朱棣还是抱有一定的同情。再者张谢被杀,一时群龙无首,再加上唐云宣旨以假乱真,很多将士不明就理的,稀里糊涂的投降了。
一日之内,朱棣迅速控制了九门,并杀了葛诚等朝廷内应,消除了内部隐患数日后,朱棣轻而易举的控制了北平。
第115章:反击
第115章:反击
“这回箭在弦上了,我看你不起兵都不行了。”
“是啊,是允文逼我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我其实只想自保而已,为何他要斩尽杀绝呢?”
“自古帝王都一样,因为你威胁到他的统治。”
“可我本无反心。”
“你没有反心,可是皇帝怎么知道呢,他怎么能相信你呢。”
“你相信我吗?”
“我相信你,很久以前就相信你啊。”
“我只要你相信我就可以了。”
“可是我相信你有什么意义呢,在帝王眼里,宁可错杀一百,决不放过一个。”
“如果我做了皇帝也会这样吗。”
“我想会的。”
“那你还会爱我吗?”
“我什么时候爱过你?我助你是我的使命,使命结束后我就要离开的。”她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但是爱他却是真实的,只是不想让他知道她就是晓桐,就是他心心念念寻找的凤儿。
“你要去哪里?”
“归隐山林吧,我更喜欢世外桃源,没有纷争。”
“我看还是让你一展才华的好,要不然会闷坏我的小才女的。”
“少贫嘴。”
“道衍大师说明日为黄道吉日,我看你明日应该誓师才对。”
“为自己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吗?”
“那是自然。”
“我的小军师,请指点一下。”朱棣与她说话越来越是宠溺,但她心中知道他对她也只是战略上的依靠而已。
“清君侧。”她冷冷的说。
“先皇在位的时候怕权臣篡权,留下《皇明祖训》”
“对,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这就是给你有向他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齐泰、黄子澄就要成为替罪羔羊了。”
“所以我们起兵不是反朝廷,而是靖难。”
“明日誓师你与我同去校场吗?”
“你希望我去吗?我毕竟是女人,出入那里不合适。”
“我希望你能站在我的身边,有你在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觉得以前的你霸气十足的样子,现在怎么开始儿女情长了,莫因儿女情长而英雄气短。校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女人出现在那里不吉利,我可不希望以后你有危险。万事要小心,至少我死之前我是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的。”
“我不准你死。”
“那等你做了皇帝下圣旨给我吧。”
第二日,朱棣在校场上一翻激情澎湃的演讲之后,将士们各个都意气风发,齐声附和“诛奸臣,清君侧。”
“诛奸臣,清君侧。”
“诛奸臣,清君侧。”
“诛奸臣,清君侧。”
一时间校场的士气被调到了最高状态,正在这时,天空阴雨大至,屋顶檐瓦堕地,朱棣以为会出师不利。
“此乃祥兆也。王爷不用担心。”
“何解?”
“飞龙在天,必会引起风雨。至于瓦堕,是要易黄(皇)也。”
朱棣听完自然心中高兴。
新帝知道燕王已经誓师,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八月派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宁忠次之,率三十万众讨伐朱棣,希望可以借助老将的威名一举击败朱棣。大敌将至,朱棣有何对策呢?
第116章:靖难
第116章:靖难
“30万大军将至,王爷有何良策。”
“耿炳文此人非同一般,久战恐对我军不利。”
“咱们给他来个战前易帅,如何?”
“这谈何容易啊?”
“这个就得你配合演几场好戏给允文看了。”
“怎么办?”
“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我军整体实力不如对方,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几个胜仗再说呢。”
“在他未立稳脚跟前,先给他个下马威。”
“耿到真定之后,必分营滹沱河南北,先锋军必不足万人以驻雄县。”
“我趁其无防备,举重兵一举歼灭雄县驻军。”
“昨日我收到密报,南军虚实正如此图。”
“此图为何人所献?”
“我不是说有一支奇兵吗?耿部下张保所献。”
“此人可靠吗?”
“锦衣宗的人是不会背叛组织的,何况是八宫主之一呢。”
“张保是?”
“伊震。”
“我这个宗主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我本也不应该告诉你,我必须为他们的安全做考虑,只恐王爷有疑虑因而说之。”
“飞鸽传书给伊震,让他配合我们来个翁中捉鳖,我在这里,这里,这里部署人马,令张雄引一路兵马与之正面交锋诈败,将彼军引至,我亲引一路于后断其援军。”
“好计。”
仪华急忙回到锦衣宗的总坛,飞鸽传书给伊震,突然间觉得我得为锦衣宗的成员们向未来的皇帝讨一块保命的金牌,谁知道我走了之后他会如何对待他们呢。
这些日子的战事很顺利,一直按她们预想的结果进展,雄县一举消灭先锋驻军9000人,并于月月漾桥智擒潘忠、杨松,攻陷啵荩娑ㄒ徽剑⒈牟慷拥附逅勒卟豢墒疲罴帷⒛摇⒐顺傻却蠼急恢扉σ淮吻芑瘛�
耿炳文没有料想到朱棣动作如此之快,他自己三战三败,也深以为耻,所以对朝廷的军报也是讳言不清,这正给了她们可乘之机,朱棣抓住他的弱点,故意把南军大败的情况做了夸张的描术让京城里的皇帝知道,果然,皇帝中计,走马换将,以以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耿炳文领军,付之五十万倾国之兵。
“就如王爷所愿了。”
“李景隆不足为患了。他只是纸上谈兵还可以,若论实质,只是无能之辈。”
“你何不奔袭大宁?”
“大宁在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十七弟被封于此。”
“你取大宁,断辽东,取其边骑助战,王爷意下如何?”
“谁来守卫北平?”
“我是吃白饭的吗,愿为王爷效劳呢”
“如此有劳王妃了。”
“你且诈兵败求救于朱权,与他道尽兄弟之情,说明自己被逼无耐才起兵,而且也是为了大明江山,诛奸臣,清君侧。以清除他对你的防备,试机下手。”
“正合我意。”
于是朱棣领兵一万,趁吴高攻取永平的机会,自刘家口间道奔往大宁,言战败求救,宁王深信不疑,邀请朱棣入城,兄弟见面,自然大哭一番,诉说各自的委屈,朱棣极言自己是被逼无奈才起兵,实在殆非本意,宁王表示愿意上表为朱棣申辩,几天之后,宁王戒备更加松弛,朱棣就利用朱权给自己送行的机会,在城外伏下重兵,俟朱权郊迎礼毕,伏兵四起,软禁了朱权,至此,精悍骁勇的朵颜三卫均归朱棣所有,一时兵威大振。
第117章:奇兵
第117章:奇兵
朱棣起兵靖难,命仪华与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3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李景隆也学着朱棣的办法偷袭北平,可仪华与高炽却早有准备,她早知朱棣大宁之师会迅速回援,她们只需守住北平城即可,不必与之交战,并早就在几日前带领全城将士于城墙上泼水,此时值冬日,很快结冰,只几日间,北平城就成为了座冰城。任你李景隆如何叫阵,我就是只守不攻,李景隆来到北平城外,也十分的气恼,想要偷袭北平城,却无从着手。只得日日叫阵。也就在她们双方纠缠不休的时候,朱棣引大宁精锐赶回,李景隆大败,逃到山东德州。
皇帝闻李景隆兵败,问策于子澄,黄子澄说,南军不习北方天寒,士卒不堪天气,暂退回德州,待来年春天再进攻不迟。
“进展很顺利哦。”仪华有意无意的说起。“最近真是辛苦你了。”看着朱棣在行军图前皱着眉头。
“我想进攻大同,王妃以为可行否?”
“攻大同,李景隆必救,大同苦寒,南军不适应天气,必然战斗力大减。”
“李景隆必会中计,我军原属北方,将士早已习惯,并且常年征战我军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南军,此战必胜。”
“好吧,只是此次出战你必久不回北平,遇有难事可以与道衍商议,此人之智不比我差。”
“我把金忠留给你镇守北平。”
“我虽不在你身边,但这里有三个锦囊你放好。攻东昌时拆开第一个锦囊,攻济南为难之时拆开第二个锦囊,进京后拆开第三个锦囊,一次要到时候再拆。”
朱棣将三个锦囊收好后,她接着说:“各地的锦衣宗分坛实力也已经不小,你每到一处可先燃放烟花,自会有宗内门众与你接头并告之情报。记得收好你的宗主令牌,锦衣宗内见令牌同见宗主。”
“记得照顾好自己。”
“放心吧,我还等着你的三年之约呢。我一定会为你守好北平城的。到是你,凡事要谨慎,万不可骄兵啊。”
“想起以前晓桐给我讲孙子兵法,我以前叫她凤儿的。”
“她或许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呢。”
“或许她根本就没有和我一起回来,她在我心里永远是个遗憾。”
“不会的,你一定会见到她的。”
“或许她一直都是我心里的痛,所以我没有办法接纳别人。”
“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