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军队服役的经验,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对方的情况,以后配合起来也能更容易些。
目前而言,从184年到189年董卓入京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吴越地区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乱需要头痛。李煜需要头痛的是,五年后是否会有一批人过了服役的时间。毕竟四年前就有不少三十岁的人,再过五年不少人已经四十岁,体能已经大幅度下降。
对于普通士卒,甚至伍长来说,若是到了四十岁还没办法升为什长,退伍是最好选择。把这种体力和力气跟不上别人的士卒和军官拉上战场,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他们所在部队的不负责任。
“仲德,你说规定二十岁以上的年轻人,都要进入军营服兵役,并且要接受为期三年左右的军事训练,三年后根据成绩,根据个人意愿有限选拔为志愿军,你看怎么样?”李煜直接把程昱叫了过来,当然一起旁听的还有袁涣、荀衍、欧阳行和徐庶。
“汉律规定,年二十三即入军营服役。”程昱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把汉律搬了出来。哪怕如今这个制度已经处于半废弃的状态,但却好歹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十三岁太久,二十岁就好,在地方接受训练三年,作为预备役。三年后根据表现转为志愿军,进入军队服役。伍长以下志愿军,超过四十五岁退役,战争年间可延长到五十岁,如何?”李煜提议道。
“若志愿军报名人数不足如何?”徐庶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提高军人待遇,提升军属待遇,加大宣传力度。若这样还不识抬举的话,那么就按照作训成绩,择优强制录取!”李煜想了想回道。
“财政开支会很大!”袁涣提醒了句。
“将来五年,自治区的军队财政预算要占财政总收入的四成,再以后将会进一步提升。最高的时候,可能会达到五成,甚至是六成,大家要以这个作为基础,制作好将来十年的预算,不要太乐观,给我挤压每一文铜钱!”李煜郑重的说道。
“五年后,要打仗吗?”程昱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保守估计是五年,或许是六年后,甚至是七年后,战争规模或许会逐渐提升。真正会到达哪个程度不得而知,但只能说是未雨绸缪吧!”李煜叹了口气。
若是以前,历史基本上还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董卓入京是在五年后,诸侯讨董差不多就是在六年后进行。但如今却让他知道了,不少历史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刘宏在巴蜀安排了后路云云。
仔细查看这几年的历史,若没有自己出现,若黄巾军没有出现那么多的变故,若张修和马相他们起义失败,一切按照历史进程来看的话。
刘宏的计划不断失败,但是他又不能动用国库去实施计划,所以只能进一步敛财。世家显然也意识到了他背后的小动作,所以不断的劝谏,说是为了忠义为了大汉,但实际上若刘宏真的那么做,那么他的死亡说不定还要提前一两年的时间。
打着祖宗家法,打着为国为民,打着什么不与民争利的口号,不断削弱皇权,哪个朝代的臣子不都把这一手玩溜了?何谓民?到头来百姓的利益依然是得不到维护,真正在背后吃饱吃肥的还是各地的世家而已……
如今自治区每年提供的税收可不少,这也刺激到了各地州郡的税收,居然也有小幅度的‘提高’。国库充裕,关键还是内帑充裕,刘宏的日子应该比历史上的好过了不少。
关键巴郡已经完全被张修和马相他们经营成了大后方,前段时间朝廷派了卢植过去讨伐,结果三万人在山林里面被伏击,损失殆尽。是否会进一步组建军队,还要看刘宏的心情。卢植也因此被革职,没有下牢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刘宏也的确狠辣,为了打击卢植,把三万多士卒给填了进去。不考虑那些世家出身的军官,三万条生命就为了政治斗争牺牲,什么名将什么谋主,和政客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既然是以战争作为背景,那么别说全员兵役制度,就算全部年轻人,甚至十六岁的少年加入军队里面,都很合理。就兵源而言,自治区的百姓受教育程度更高,体质更高,更懂得服从和刻苦。以前都说丹杨兵战斗勇猛,但要做最合格的兵源,只怕还要数自治区。
自治区目前有人口二百七十万,这是经过初步统计后的结果。不考虑武夷山一带的生番,符合规定的年轻人大概有五十万左右,就算是按照预备役的方法来训练,只怕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好在最关键的粮食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没有人会怀疑李煜的话,只能判断为他知道了些不为人知的消息。
五年后又要打仗,关键看起来规模还会不小,袁涣和荀衍不免有点担心,李煜是不是打算造反,就算不是也不值得高兴,上次他如此重视军队建设,结果不多时黄巾作乱就爆发了。而如今看起来,下一次的战争,其规模只怕还要在黄巾作乱之上!
大汉江山还能得到安宁吗?大汉的传承还能得到存续吗?两人不免有点迷茫起来!
“说起来,舍妹荀采,即日将大婚,还请大人赏脸!”即将离开的时候,荀衍突然想起了什么,直接来到李煜面前,递了一张请帖过去。
“陈韬要当新郎官了?”看了看新郎的名字,李煜不免带着调侃的语气说道。
当初在颍阴,陈韬本来只是打算结束一场闹剧,谁知道却是把自己给搭了进去。荀采首先是来到了自治区,在这里玩了几个月,也曾经加入过墨家学会进行学习和讨论。
这几个月下来,她对自治区开始有了更多的兴趣,不打算回去了。和自治区比起来,颍川那边虽然学风也是非常浓厚,但学习热情比不上这里。关键那里学习都是世家或者少数寒门子弟,这里却是自下而上,哪怕是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启蒙。
留下来需要有一个借口,本来荀采打算应征当一个秘书,据说女秘书是李煜发明的。奈何新任的几个县令,却是遮遮掩掩,请的都是男秘书,顿时就让她郁闷了很久。
这不刚好陈韬忙完了手头上的军务,想起似乎家里还有个客人需要招待……
结果到底是为什么,两人居然打算成亲了这点……李煜说真的这一个多月下来几乎就没有关心过。又不是明朝的锦衣卫,谁关心下属的**问题。到底是酒后乱。性,还是酒后被逆推谁管他!咳……李煜表示真的没有觊觎下属的**,只是那件事闹得有点大……
“安邦允文允武,才华出众却也是难得的英才。本来家父打算在背后推动一番,让他能够入京为议郎,只可惜他并不肯离开自治区,却是甚为可惜。
昔日家父和家叔,与陈太尉也算有旧,两家关系也还可以。事已至此,放任一下去不管对安邦还是对舍妹都不好,经家父同意,允许二人成亲。”荀衍也是颇为不好意思。
果然陈韬是被逆推的么?李煜不免八卦起来……若是如此,荀氏女倒是真性情中人!
话说你荀氏什么意思,还打算在背后挖我的人?李煜不免有点不爽,对荀氏的戒备又升了一级。不过想想也是正常,自治区官职再高也是地方官,尤其还是吴越这种蛮荒之地。
两人成亲之后,陈韬也是荀氏的女婿,谁不想让他能更进一步,这样荀氏也有面子。要说只能说,谁让陈韬背后的陈家,和自己已经彻底挂钩。
荀衍更不知道都是,陈韬更是李煜的虔诚者,且已经加入了墨门内门。对他的忠诚,李煜并不怀疑。
“说起来令兄荀悦是否会南下?”李煜好奇的问道。
荀悦虽然是颍川荀氏,但早年丧父,家里的环境并不好,和郭嘉的情况差不多。虽然都是世家子弟,但却更接近平民百姓,这也使得他更关心百姓的情况。
在荀氏子弟里面,荀悦是混得最不好的,甚至不少思想和当时也是格格不入。不过很巧合的是,和墨门的思想有不少相似之处,李煜对他的兴趣可以说比荀彧和荀攸还大!
关键是,若荀氏真的有可为他所用之人,那必然是荀悦无疑!
第44章 大汉在改变
一个多月后,荀采和陈韬在所有人的祝福下终成眷属。
这也相当于,是颍川荀氏和昔日下邳陈氏,如今的桃源陈氏联姻的开始。世家的人脉很大程度就是依靠联姻来完成,后来的三妻四妾很大程度也是为了方便世家联姻。
荀采算是颍川荀氏的旁系女子,陈韬却是陈球的庶子。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荀采身份要比陈韬要高,这次联姻其实算是‘下嫁’。好在荀采没有那种作为世家女的刁蛮,如同小鸟依人一样乖乖的,很多人都说陈韬有福气。
其他姑且不说,随着李伶年纪越来越大,上门提亲的人也越来越多。哪怕大家都知道,李伶不是李煜的亲妹妹,甚至只是一个山民,且有点o型腿,长得也不是很漂亮。娶了她就意味着成了李煜和李文的亲戚,说不得还能和陇西李氏攀上关系。
就为了这个,甚至最近顾雍都有意无意和李伶亲近,这也是江东世家认可了陵阳李氏的直接表现。只是李煜都拒绝了他们的提亲,只说让她自己选择。其实他算是看出来,最近小妮子和祖郎走得很近,两人的关系已经有点不清不楚,就等着祖郎向自己提亲。
之所以还没有,主要是祖郎身为军官,已经成为校尉的他,需要以军队为重。眼看如今军队开始重新整编,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他一时半会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处理私事。
这样的确有点亏待了李伶,不过既然是他们两人的选择,李煜表示默认。再说他也不希望和那些大世家有太多的瓜葛,现阶段还好,以后说不定会成为敌人。到时候李伶若嫁给了那些世家子弟,只怕会受苦,甚至一个不小心就给‘病逝’了。
黄忠家多了一个小生命,黄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取名舞蝶。长子黄叙的病已经完全好转,甚至经过三年多的调养后和同龄人无异。奈何病得太久,错过了学武的年纪,是故在李煜的建议下入学,打算走文官或者军队文官的路线。
关羽在河东老家接回了他的妻子和长子,长子关平可是他的亲生儿子,可不是演义里面所谓的义子。关键是最近关夫人又有喜,或许关兴会在明年出生。
典韦的妻子自然也是接了过来,包括他哥哥典杰也来了。只是典杰并不想要出仕,只是与政府合资开办了金属冶炼厂,专门研究合金技术和冶金技术。
或许他本身就是个手艺人,奈何历史上的手艺人地位太低,更别说他是典韦的哥哥,眼看典韦挂掉了,他只能承担家族强大的重任,无奈成为了将军。
顺带的,小典满也跟着过来,这小家伙就是个天生暴力分子,两岁多已经会欺负同龄人了。其实李煜清楚,典韦经常不在家,典夫人难免容易招人闲话,典满不凶点很难维护自己的母亲,说到底也是个孝子。
祖茂的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女儿,长女却是和陈珪的儿子陈登订了婚。只是如此一来,祖家的发展,还是要看祖郎那边了。连续有了两个女儿之后,祖茂也算是认命了。
黄盖长子黄柄,今年六岁,刚好入学,走的是文官路线。
这些臣子的情况,李煜都有注意,尤其是这些二代甚至是三代们。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在职位上工作一辈子都是有的,不过李煜却认为,没必要这样。
且不说上了年纪,武力本来就会有所下降,身体素质大大不如以前。只说反应速度,逻辑能力都会大量退化,到了八十岁没有糊涂已经算是非常难得。
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培养非常重要,至于一般的臣子,六十五岁就该退休了。或许这样会让如同黄盖或者黄忠这类‘老人’留下遗憾,但一个政权的天地,不应该由这些已经年老的将军来撑起。
他们其实还有发挥余热的地方,比如总参,比如军校,反正就是能当天回家的职业。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好好享受一下余生,含饴弄孙才是最大的幸福。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朝廷那边调拨了几个新的县令来到自治区上任。里面没有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不过大多来自世家,少数来自寒门。
也不是说李煜有那种收集历史人物的癖好,当然他也不否认。只能说既然能成为历史名将,甚至历史名臣,本身就证明了他的才华。放着已经知道才华的人不用,反而要揣摩身边培养出来的人是不是人才,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至于新的县令,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自己的制度,愿意公开他们的财政,这就不是李煜需要管的。反正不公开,就换一批,这是他的底线!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184年悄然而过,来到了185年春季。
去年年底,又一批税收运送到了雒阳,哪怕要消化新的地盘浪费了不少的钱财,但地盘的扩大也进一步带来的税收的提高。
巴蜀的计划成功,使得刘宏稍微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本来他只需要继续经营巴蜀,巩固这里来之不易的政权就好。作为一个华夏人,难免有点落叶归根的情节。冀州是他的故乡,那里本来也是他的根基,他还不想那么快放弃。
李煜报上来的税收非常巧妙,分成两个账目,其中六成很快就进入了内帑,这是没有在账本里面的。只有四成走了正统的路线入库,偏偏账目做得很好,在这个账本记录不完善的时代里,要做假账太简单了。
有了钱,刘宏开始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想要趁着世家占据冀州重要官职之前,最大限度的收复失地。至于成功与否,尚未得知。
今年补种的高产作物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司隶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大丰收,再加上各种试吃的开展,使得三种作物彻底打破了世家的封锁,天下闻名。
各地求种的商人络绎不绝,大多都是小商人,世家对这三种作物的热情不高,或者对于他们来说,刀耕火种的做法,才是最符合他们需要的。
与自治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