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凡的重生日子-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雁塔,正式称谓应为“荐福寺佛塔”,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位于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属于保护比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塔形秀丽,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砖塔。小雁塔与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是唐代长安城保留至今的两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规模虽不及大雁塔宏大,但环境清幽,风景优美,“雁塔晨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

而且,与大雁塔相比,15层高的小雁塔攀爬起来更为考验人的耐力。塔内的楼梯很窄,只容两人侧身而过,很陡,甚至是接近直角的,上的时候几乎手脚并用,而下的时候,只能是倒退着。还很阴暗,一个人会有些害怕。

上一世,齐晓只爬到了第六层,就没有力气,也没有勇气再往上爬了,而且塔内也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景物可以吸引人的。

现在,齐晓更欣赏这种清幽、孤僻的美。

晓风对齐晓选择先来小雁塔有些不解,但仍是热心的向她介绍了基本情况。他们两个都没有兴致登塔,留二人在塔院里亲亲我我,齐晓自己上去了。

ps:今天扫房,好累,就更一章了!

这几章虫虫也有些不满意,亲们不喜欢可以跳过去,不要急着下架,谢谢了!

第三十五章 文化衫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西安,那大雁塔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错过的,它有着皇家寺院的大气与庄严,更何况还有玄奘西游的引子在那儿。若你也喜欢寻幽访圣,那不妨来看看、登一登小雁塔。

站在塔顶,同样可以俯瞰全城,可以看到“关中八景”之一的“曲江流饮”。你可以静静地伫立在塔顶一角,感受这佛地的禅意,不用担心会有人来打扰。

当齐晓呆了许久,下塔来的时候,看到晓风和张量正并肩坐在花园里的一个石凳上,亲密的谈着什么,两人之间的浓情似要滴出来,羡煞旁人。齐晓不由想到自己的丈夫,是不是要提前去偷偷地看看他呢?

看到齐晓走了过来,两人也停止了交谈,迎了过来,三个人一起往门口走去。

“下一站,咱们去碑林,我想去里面买一种文化衫,还有一些拓片。”齐晓做着指示。

“文化衫,是不是印着古诗词的那种?”晓风好奇地问。

“是,你也见过?”

晓风笑着没有回答,张量接口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就对这个很感兴趣,你想要什么样子的,我跟他说一下,让他给做。”

“至于拓片,我家,还有张量家,都有好多,比卖的好多了,等你回家的时候给你带点儿。”

“那感情好,我不用再跑一趟了。文化衫我要写诗,你记好了哦!我要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蜀相》、李商隐的《锦瑟》、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赤壁怀古》、李清照的《醉花荫》、辛弃疾的《西江月》,就这些吧,其他的我就不要了,麻烦你们的朋友,我也不好要太多了!”

张量和晓风已经听得呆住了,这还是“不好意思”,那要是“好意思”会怎样?是不是要把唐诗宋词各三百首写给她?两人不由得同时为那位朋友默默哀悼,而张量决定回去了就赶紧打电话,让他加班加点给做出来。

“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蜀相》、李商隐的《锦瑟》、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赤壁怀古》、李清照的《醉花荫》、辛弃疾的《西江月》,我记得有遗漏吗?”张量无奈地将篇目重复了一遍。

“不错啊,加十分,勉强配得上我们的大才女了!”这次换齐晓惊讶了,看来这张量确有过人之处。

既然不用去碑林了,看了看时间,也快要到饭点儿了,三人一商量,干脆去祭五脏庙。而他们去的地方就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

西安有许多特色小吃,上一次齐晓他们是五个人一起来的,也事先做了功课,知道那家的哪些东西比较好吃,或是很有特色,于是,他们每到一家,五个人只点一份,每个人只是尝一尝,就这样,从街头吃到街尾,就已经吃的他们走不动了,最后只好吃不完兜着走。

这次他们三个人仍然选择了同样的方式,索性还要在这了待两天,可以慢慢吃,喜欢的可以多吃几次。想到那些美味的小吃,齐晓的口水就要流出来了,一路上不停地催促张量,逗得他们两个人笑个不停。

“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天天守着,当然体会不到我们这些外地人的殷殷期盼啦!”齐晓一副“吃饭皇帝大”的惫懒模样,丝毫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羊肉串、灌汤包、粉蒸肉、胡辣汤、酸梅汤、炒粉皮、腊肉……我来了!(写到这里的时候,虫虫也是口齿生津,不知道各位看官呢?)

当三人摸着浑圆的肚子从小吃一条街出来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要一点了,正是吃饭的高峰期。因为上午没有去很多的地方,大家都不觉得累,还可以接着逛。

晓风和张量一起看向齐晓,等着她定夺待会儿去哪里。

齐晓想了想,说:“我听说市区内有一处不太吸引游客的地方——半坡遗址,张量知道怎么去吗?”

两人对视一笑,张量笑着回答:“你要是问别人,也许不知道,问我算是问对了,你不知道我是学考古的吗?”

“是吗,晓风没有说过,那也就是说,你对文物也有研究了?”齐晓有些惊讶,果然是文史不分家啊。

“不是有些研究,是很有研究。”他倒是对自己的专业很有自信。

“那太好了,我想淘两件宝贝,不知道能不能帮忙呢?我听说西安可是不缺文物啊。”

“家里不太喜欢我去文物市场,不过,既然是你感兴趣,我们可以偷偷地去。等有时间了,我带你们去。”张量豪爽地说。

“我看是你自己想去吧!”晓风揶揄道。

“呵呵,别说得那么直白嘛!”

齐晓觉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自己接下来的运气怎么样了!

上学的时候,学历史,大概都记得有一个人面鱼纹盆,那就是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产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1957年建成博物馆,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具有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装饰,鱼池中耸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遗址大厅正面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遒劲隽美的大字,都为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平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情实感,而遗址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最有名的就是人面鱼纹盆。

其实,如果不是研究考古的,来这里参观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带给人的那种回归之感也并不会长久地存在。其实,齐晓来这里更多的是减少前世没有来的遗憾。

这让她想起自己大四的时候在承德实习的事情。她们几个同学一起去避暑山庄玩儿,为了省钱,就借了年卡,每人只是背个小包,装作晨练的当地人,想要混进去,结果,有人神情有些紧张,让验票的看了出来,只好又掏钱买票。

进去之后,她们也没有找导游,而是自己拿着地图,对照着上面的所谓“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一一去找。有的时候,找到的只是一块残碑;有的时候,找到的地方正在施工,不能参观;有的时候,找到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小商店,出售各种食品饮料和旅游纪念品。但,那种寻找的快乐却让大家觉得玩的很尽兴,很值。

虽然,因为她们什么也没有带,所有吃的喝的都要从里面买,很贵。

ps:就一章了,晚安!

第三十六章 法门寺

西安市外其实一共有四条线:东线、西线、北线和华山线。

北线是往延安那边,一个是太远,一个是齐晓对红色之旅不太感兴趣,这次就不过去了,等下次再来了,专程去看壶口瀑布的胜景。

东线最主要的景点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那墓葬的规模确实让人震惊,但文物保护的不到位也是让人感到痛心。博物馆外面也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出售各种纪念品,特别是仿制的各种规格的兵马俑,齐晓也曾经带回很多送给朋友。她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迷信,但对死人墓葬的东西,总觉得有所忌讳,不愿意拿回自己家里摆设起来。而且,上次去的时候,还上了一次当,被出租车拉到了一个人工仿制的秦陵地宫,感受了一把阴森恐怖的气氛,可谓记忆深刻,这次,齐晓不准备再去了。

而西线,最著名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和扶风法门寺。上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这次要好好地去看看,弥补这个缺憾。

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出门了,而张量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真是模范男朋友。今天的早餐是地道的秦镇凉皮,浇上辣椒油,夏天的早上吃了,真是既解饿,又解暑,怎一个“爽”字了得!

从市区出发,往西走西宝高速大约120多公里,就到了扶风县,在往北走十公里到了法门镇,就能看见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据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对法门寺的供奉在唐朝达到巅峰。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等八位皇帝多次迎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而第六次迎奉佛骨因为韩愈的激烈反对而广为人知。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诏令太监杜英奇带领僧人赴法门寺迎奉佛骨。杜英奇传旨从凤翔至长安沿途各州县务必隆重迎奉佛骨,沿途要广搭彩棚,红毡铺地,黄袱裹树,以示举国敬佛。自法门寺至长安城二百多里道路上,无论州县府衙、村镇寺院,处处高台香刹,张灯结彩,数十万人跪而拜迎,场面极为壮观!

迎佛队伍进入长安城,街市上的巨商富豪争相举行盛大的迎奉仪式。到处结彩为楼,水银灌地,金玉扎树,流金溢彩。自开元门至安福楼,被数人恭抬的盛装佛舍利的黄金宝塔几乎是从人群的头顶上踏过去的。为了向佛表示虔诚,砍肢割臂者不计其数,献儿献女、倾家荡产、极尽耗费者数以千万计。在一贞洁牌坊前,有一老妪竟将一壶水银强行灌入女儿口内,女儿当场毙命,以此敬佛!

宪宗在大明宫筑道场,在万民欢呼、声震天地的礼佛声中五体投地,叩头拜佛。接着是后宫嫔妃、文武百官跪地拜佛,整个道场一片沸腾。随后,宪宗将佛骨留于皇室。第二天,宪宗宣布夜里看到了佛指舍利大放光明,满朝百官伏地叩贺。宪宗于是日日素衣斋食,焚香点烛,几废朝政。

王公士庶,奔走施舍,惟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面对皇帝、百官、百姓如此疯狂痴迷、愚蠢的礼佛之举,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忍无可忍,奋笔疾书,一气呵成《论佛骨表》,准备对这种狂热的佞佛潮流坚决抵制。

韩愈的犯颜直谏,无疑对唐宪宗君臣如冰水灌顶,当头棒喝。满朝文武惊骇不已,皇帝更是怒火中烧,几乎昏厥过去。宪宗怒不可遏,要将韩愈处死,多亏裴度、崔群忠等营救,才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愤走兰关,写下了著名的《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一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身被发配至蛮荒之野,幼女病死在被贬途中……但他正气凛然,无怨无悔。此诗云横雪拥,大气磅礴,嘱侄收骨,震憾人心。

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据说当时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而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地宫也随之出现。地宫,由踏步、平台、隧道和前、中、后三室组成,在清幽灯光照射下,显得神秘非常。游客们只能排成单行,鱼贯而入。导游介绍地宫全长仅21。4米,虽然面积仅31。48平方米,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地宫。

为此,修建了专门的法门寺博物馆来存放这些旷世奇珍,而馆内的主体建筑是仿照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铜浮屠的式样建造的珍宝阁,高大宏伟,别具一格,与寺院真身宝塔相辉映。

地宫出土的文物,如双轮十二环大锡杖、宫廷秘色瓷、各类丝织品、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等,件件都是国宝,非常值得一看。

齐晓知道,在2009年5月9日这里落成了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据说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