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大皇帝-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意外收货,让陶商喜不自禁,占领荆南四郡,要想以三江之险守住这块地盘,水军是必备而且还是主要兵力,正在思虑此事,就先来了五百有经验的士兵。
对于前来投靠的兵马,陶商当然是来者不拒,悉数收编,尤其是这五百水军,特意安排在临湘,就着城中原本的旧船继续操练,并让他们从军中选拔水军开始训练。
细作来报,曹寅弃官而去,金旋自领太守,陶商便知道这是最好的机会,趁金旋立足未稳之际攻取武陵,平定四郡之后赶紧操练兵马,等刘表稳定形势之后,一定会派兵来攻。
徐晃不善水战,陶商便以杨龄、英泽二人为将,领三千军为先锋,从洞庭湖乘舟直接杀奔武陵境内。
金旋听得陶商兵马来到,急忙召集将校,整点精兵器械,准备迎敌。
从事巩志言曰:“陶商智勇双全,鲍信亦非其敌,占领长沙、桂阳,以楚为号,百姓多有意从之,加之杨龄骁勇非常。不可与之为敌,不如纳降为上。”
金旋大怒曰:“吾世代为汉臣,岂能认叛贼为主,近日城中谣言四起,莫非便是尔等二心之人耶?”
大怒之下,喝令士兵推出斩之,众官急忙为巩志求情:“还未交战,便先斩从属,于军不利。”
金旋亲信也道:“府君初为太守,当笼络人心,巩志在武陵颇有名望,若斩之,恐民心不孚!”
金旋余怒未息,便喝退巩志,为不使城池受损,仗着熟悉地形,自率兵出城,来到城外二十里处,摆开阵型。
恰在此时,杨龄和英泽带兵赶至,杨龄持刀立马,大喝道:“武陵太守曹寅已然离去,尔等不知归降,还想负隅顽抗么?”
金旋上前大声喝问道:“杨龄,汝既为汉臣,为何降贼?”
杨龄冷笑道:“我为楚人,自当兴楚,倒是你,祖上本为匈奴屠各,不知认祖归宗,反而以汉臣为荣,当真令人齿冷。”
金旋想不到杨龄不仅能征惯战,还是个伶牙俐齿之人,被人说起先祖,不由大怒,回首问道:“谁敢出战?”
那杨龄乃是荆南五虎之首,威震江南,谁敢向前?众将皆露出畏惧之色。
场面一阵清冷,金旋脸色十分难看,大喝一声,亲自骤马舞刀杀出。
杨龄沉声冷笑,提刀向前,只三合,金旋便觉双臂发麻,才知荆南五虎绝非浪得虚名,不敢再与之交锋,拨马便走。
英泽在一旁早已等候多时,引众军随后掩杀,官兵大乱,仓皇撤退。
第313章 连取两郡
金旋带兵逃至城下,忽然城上乱箭射下,猝急不防之下,肩头上竟中了一箭,士兵们惊恐后退。
退出射程之外,金旋抬头,却见巩志城上,竟自拿着一把长弓,遥指着自己,大声道:“金旋,你不顺天时,乃自取败亡矣,吾与城中百姓已降陶商!”
金旋大怒,正待喝骂,身后马蹄声震动,英泽率领的兵马已经赶至,无奈只好回身迎敌。
英泽虽然在荆南并不显明,但毕竟时代继承英布武艺,本事比杨龄高了许多,金旋料不到一个不知名的副将竟然会比杨龄还勇猛,
才一回合,良马相交之际,就被英泽一枪刺于马下,身后的官兵进退不得,顿时大乱。
“降者不杀!”英泽立马大喝,声如巨雷,官兵再也不敢抵抗,纷纷放下兵器跪倒在地。
杨龄随后赶到,收编降兵,巩志也命人打开城门,带着文武官员出来纳降,迎接义军进城。
原来这巩志就是桓阶派细作暗中联络的主要人物之一,之前还顾忌曹寅和金旋二人,后来见金旋独自带兵出城,大好时机摆在眼前,便带士兵和家将将金旋部下斩杀,关上城门不让金旋入城。
太守府中,杨龄接管人马,英泽负责布防,巩志亲自带人安抚百姓,人人皆知陶商的义军不会扰民,倒也没有太过惊慌。
两个时辰之后,陶商才带领中军赶到,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没想到却因为金旋不善用兵而轻松夺了武陵。
此次巩志功不可没,陶商令其为武陵太守,已经开春,要用心发展农田,帮助百姓开垦荒地。
三郡的政策都是一样的,免去百姓三年赋税,并开垦荒地以为民用,和管用的田产分离开来。
这一次倒不用陶商再召集士族和富商赴宴,巩志早就联络各家主动捐款投资,募得钱粮无数。
陶商深知经济基础对他以后发展的重要性,除了军用必须的钱粮之外,其余的全部分拨下去,以做屯田之用。
三郡在手,便只剩下了零陵,陶商让杨龄带兵守卫公安,以防刘表,其余人马调回桂阳。
赵范言道:“如今零陵孤立无援,属下与刘度颇有交情,可写信劝其来降!”
这等好事,陶商自无不应,马上让赵范写信,并派亲信大将鲍隆带人前往零陵,只要刘度愿降,已然命他为零陵太守。
鲍隆在陶商攻城的时候正重病不起,无法带兵,后来赵范投降,他也归顺,这次有了立功的机会,欣然前去。
此时的零陵城正笼罩在一片淡淡的忧愁之中,无论是百姓还是将官,都听说了武陵失守的消息,长江以南,便只剩零陵一座孤城了。
在此之前,还有武陵作为呼应,而且还能往襄阳报信,但武陵一夜之间易主,不但零陵孤立无援,还切断了和江北的联络,顿时人心不稳。
府衙之中,刘度父子相对而坐,半晌无言,就在早上,韩霖和李通先后都来劝说他们,韩霖说得还算含蓄,隐晦的指出陶商必是明主。
让他们吃惊的正是李通,李通不但直接劝说他们归顺陶商,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实在没想到,委身贼窟的李通,竟是陶商属下的将领之一。
此时才明白,陶商从江陵造反开始,便已经看中了荆南四郡,渡江之后早就做好了部署,步步为营,竟无疏漏。
这样的大谋,岂能不让人震服?
刘度眉头微皱,问道:“思齐,如今为大势所迫,你如何决断?”
刘贤沉吟道:“陶商心怀大志,在江南笼络人心,唤起楚人之心,意图中原,零陵已是孤城,固守无益,徒让庶民遭受罹难而已,为这一郡百姓着想,也不宜再战。”
刘度叹了口气,犹豫道:“若就此不战而降,恐被陶商及属下笑话,认为你我父子贪生怕死,不堪大用,反倒不如当下!”
刘贤却傲然笑道:“这有何难,不敢睥睨中原,但在这荆南,孩儿自信还有些本事,陶商招兵买马,选贤任能,孩儿仅凭自己本事,也能有一席之地,父亲但放宽心。”
正说着话,忽然亲兵报告桂阳太守派鲍隆前来,刘度急忙命人请进来。
鲍隆与他们也有数面之缘,倒也相熟,进屋见礼之后,便将赵范的书信拿出,言道:“如今零陵孤城难受,陶将军体恤百姓,又知府君及公子爱民如子,不忍再让零陵遭受战火,还望二位莫要执迷不悟!”
刘度匆匆看完书信,脸上的神色轻松下来,递给了一旁的刘贤。
刘贤揽阅信笺,一边向鲍隆打听陶商兵马和在桂阳的消息,鲍隆一一如实相告,并没有半分隐瞒,但言语之间还是透着钦佩和自豪之色。
刘贤知道鲍隆向来骄傲,即便是故将陈应,也不能让鲍隆如此信服,陶商才取桂阳不到一月时间,就让鲍隆如此信服,可见岂能。
书信之中,赵范也将情形简要说明,并说了陶商的命令,只要归顺,刘度依然为太守,除了不再是汉臣之外,其余一切一应不变。
刘度祖上本就是南越之人,后来辗转交趾、苍梧,最后在荆州被举孝廉,渐渐有人为官,到了他这一代,终于混了个郡守之职位。
零陵山高皇帝远,加之十常侍把持朝政之后,更是对这些地区不闻不问,盗贼四起,宗贼猖獗,官府不能管制,百姓官员都对朝廷十分不满,怨声载道。
刘度父子自然也对朝廷没有多少忠心,听说陶商依旧重用他们,略作商议便同意归降,当下刘度便写了降书,命刘贤带着跟随鲍隆前往桂阳。
陶商在桂阳接见刘贤,盛赞其父子明晓大义,马上带着徐晃和秦河等人前往零陵,这次没有率领兵马,共带了亲信两百多人,一来是轻装简从,节约钱粮,二来也是向刘度父子表示信任。
荆南四郡顺利纳入掌中,总算有了一块能自己做主的地盘,陶商一路上心潮澎湃,建功立业,逐鹿中原的征途,即将要开始了。
第314章 韩信之后
泉陵城比陶商想象的小了一些,但地形却十分不错,依山傍水,虽然在这个时代还未完全开发出来,但还是能感受到江南那种独有的景色。
听到陶商到来的消息,刘度和城中将官一大早就等在城外,迎着朝阳,远远看到陶商一行驰马而来。
城门之下,刘度率领众将,再次和刘贤拜陶商为主,这其中还有李通和韩霖,李通在零陵的消息陶商早就知道,但韩霖来历不明,竟也拜他为主,倒让陶商有些意外。
从李通派人送来的情报之中,陶商也没有猜到韩霖究竟是何来历,平白无故的就出现一个人来帮助他,实在让人费解,而且劝说刘贤父子投降,可见这人的确并非刘度属下之人。
压着心底的疑问,陶商和众人相携进入城中,许多百姓都在道旁观望,对着陶商指指点点,一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便能揭竿而起,实在令人佩服。
徐晃一路都在夸赞李通行事果断,没有拘泥于陶商的安排,除掉周朝这个大患不说,还劝说刘度,功莫大焉。
李通便将韩霖刻意进入山寨和他见面,并给他出谋划策,才有了今日之局,徐晃听罢,不由多看了几眼和刘贤并肩而行的那个年轻人,见这人气度从容,倒真有些不同寻常。
按照往常一样吩咐刘度安抚民心,召集郡内大户富商集资,刘贤是荆南著名的雅士,平常喜欢结交贤良,便让他招纳人才前来。
荆南四郡虽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但距离陶商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在他眼里,还是百废待兴的局面,思君之内的贼患随着区星等人被灭,已经彻底平息,只需要防住江北的官兵,就可以从容发展。
无论是农业还是制度,乃至商业、练兵等等,都需要有人来做事,四郡原本的人手虽然有一些,但能当重任的却少之又少。
众人走后,陶商让李通去请韩霖,这样一个身份奇特的人忽然出现,实在令人好奇,至少目前为止,韩霖对他们并无恶意。
未过多久,李通便带着韩霖前来,见了陶商,抱拳道:“属下韩霖拜见主公!”
陶商微微点头,示意众人落座,问道:“我与先生素不相识,为何会不惜深入贼窟相助文达?”
韩霖轻叹一声,言道:“在下与将军的确不曾见过,但你我却志气相投,正所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你我同为反汉之人,自当共成大事!”
“哦?你也是反汉之人?”陶商略感诧异,问道:“不知阁下为何如此?”
韩霖双目微缩,沉声说道:“实不相瞒,在下乃齐王韩信之后!”
此言一出,陶商等人都吃了一惊,齐齐看向了韩霖,韩信可是大汉开国功臣之一,立下汗马功劳,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人人皆知韩信已经三族不存,现在突然却冒出来一个人自称是韩信之后,别说是在西汉没人肯相信,更何况是几百年后的东汉,此人是否姓韩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是韩信之后?
看到三人的神色,韩霖自然知道他们心中所想,这也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反应,所以他不以为忤,反而静静地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先祖被宣进宫之前,经过濮阳,因遇大雨,故而留宿两日,与一歌伎相会,见其聪明伶俐,便将整理兵书三部留下,以待有缘之人,却不料那歌伎珠胎暗结,怕有人追查,便悄悄离开濮阳,来到宛城安住。
吾等祖辈便世代隐居宛城,到了我这一代,只剩一脉单传,忽闻将军兴楚反汉,吾观将军文武皆通,心怀大志,必能成就大事,故而辗转来投,只因无有进身之功,才先助李将军取零陵,再见将军!”
听了韩霖一番述说,陶商等人心中恍然,如果韩霖真是韩信之后,必定一心反汉,即便他是冒充的,但只要愿意追随自己,又有这样的本事,陶商自然求之不得。
说开身份之后,气氛变得轻松起来,陶商和他谈起兵法布阵,韩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还有不少新奇之处,令人击节赞叹。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同时也是中**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即便是在部队之中,也常常有人提起。
在汉朝开国之后,韩信和张良一起整理兵书,留下兵法三篇,如果真如韩霖所说,这部兵书流传下来,就在他手中,集合了韩信和张良的智慧,想必一定精妙绝伦。
而韩霖来见陶商之前,先帮助李通做事,先证明自己的能力,就是不想背着韩信的光环,这也说明此人的确有些真本事,不只是个混吃混喝的主。
当下陶商便封韩霖为军事将军,掌管四郡兵马训练,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只要韩霖能掌握其兵法精要,对陶商当下的练兵会有重大提升。
除此之外,陶商已经决定在洞庭湖正式开始训练水军,将武陵、临湘和长沙的船只全都调集到洞庭港,共有楼船一艘,帆船百余艘,小船数百,还有竹筏无数。
眼下并没有多余的钱来打造船只,但想要以长江之险守住四郡,强大的水军是必不可少的,这件事宜早不宜迟,这些船只打仗或许差了点,但训练却足够了。
除了先前来降的五百水军之外,陶商又从四郡各抽调士兵,共组成水军五千人,他本身就是海军陆战队的教官,当仁不让的亲自担当水军统领,以英泽为副将,开始训练水军。
水军和步兵基本俱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