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瑁正在气头上,叱道:“什么人?便让我来见?”
甘宁被顶了一句,一脸黑线,转身拱手,意欲告退。
徐庶道:“启禀公子,天下奇士多矣,送到门口,如何不见?公子纵横万里,不辞劳苦,所为何也?千里之行,一贤士尚不可得,如此贤士上门,公子却不见,不知其可也。”
戏志才和郭嘉立在一旁,皆含笑点头,并未说话。
刘瑁心知,他们两个定时和这徐庶一个意思。
郭嘉笑道:“公子,河内张杨,何足道哉?我等要取,不管取武取,皆非其可以抵挡也。公子何必嗔怒?”
听郭嘉一言,刘瑁释然道:“奉孝所言是也。兴霸回来,快快有请。”
甘宁拱手领命而去。
不多时,甘宁、任夔两个,引着一位士,来到刘瑁帐中。
刘瑁见此人穿衣朴素,相貌清奇,目光敏锐,颇有涵养,起身下阶相迎,深施一礼,道:“在下刘瑁,字如意,祖籍江夏竟陵人,先父名讳刘焉者也。不敢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满脸急切之意,亦深施一礼,道:“拜见将军!在下胡昭,字空明,颍川人也。”
“孔明第二?”刘瑁惊奇他这字竟和诸葛亮一样。
不过看年纪,此人少说也有三十五六岁,比诸葛亮大了将近二十岁,怕他不是孔明第二,诸葛亮才是第二。
刘瑁正自惊奇,戏忠、郭嘉、徐庶、石韬等人皆惊异不已,异口同声惊叹道:“你真是胡孔明?”
胡昭道:“正是在下。”
戏志才上前施礼道:“久闻先生大才,博览经史,智谋超群,书法洒脱,自成一派,早有拜见之意,然则先生久居冀州,无缘拜见耳。今日相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郭嘉、徐庶等诸位先生,也都拱手称是。
刘瑁见戏志才等众人都对他如此毕恭毕敬,知此人必有大才,遂请其上座。
然那胡昭满面焦急,道:“将军,诸位高贤,请恕孔明无礼之罪,恳求将军早些放我离去,不然,我学生性命休矣。”
听胡昭有难,当即询问情况。
原来这胡昭为避祸,隐居陆浑山中。
尝见乡民不知道理,为琐事争斗不休。
胡昭遂开学授课,教授乡民道理,开智启昧,减少相互争斗。
近两年,名声渐远,多有跋山涉水,前来求学者。
他的一位学生,少有奇节,聪明知礼,做事果断,英姿不凡。
然因恃才傲物,与陆浑山中周姓少年结下仇怨。
今日,他为躲避公府征辟,欲逃回颍川乡里,不想半路闻得弟子为仇人追杀,故而紧急回还,欲追赶上去,解救弟子也。
刘瑁听他讲完,忽然想起一个人来,遂问:“孔明先生,不知你的弟子是不是河内温县人,复姓司马,名懿,字仲达?乃为‘司马八达’排行第二者?”
胡昭一听,立即言道:“正是。”
刘瑁道:“嘿,司马仲达虽然年少,然我闻名久矣。先生莫急,先用些饭食,这事儿我为先生出面,保管将仲达救回。”
胡昭将信将疑,问:“将军如何知晓我弟子仲达?”
刘瑁笑道:“河内‘司马八达’,谁人不知?”
司马懿,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人。
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后,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刘瑁熟读三国,博览群史,如何会不知“司马八达”之称号。
胡昭值得点头称是。
刘瑁便令众将就地安营扎寨,他自领了胡昭,让赵云及二百青龙卫保护,渡过大河,飞马奔向洛阳方向。
刘瑁记得史书记载,这司马懿被周生一帮人追杀,胡昭曾在渑池崤山之间寻着周生,救下司马懿。
他渡河前往洛阳,顺便扫一眼洛阳境况,然后可一路向西,直奔渑池可也。
那胡昭不知刘瑁所为,一直追问。
刘瑁道:“不瞒先生,我曾于峨眉山中得先生传授,懂得些推演之术,试过多次,极为灵便。今我已算过,仲达定被周生一行人追杀到了渑池一带。我等前往,正是为救仲达也。”
胡昭虽然不信,见刘瑁言辞凿凿,又无他法,只得相随。
两人过洛阳旧京,专门前往皇宫察看。
皇宫已是一片瓦砾,草场莺飞,狐起兔落,断壁残垣,树木摧折。
董卓迁都前,一把大火,将汉宫付之一炬。
很多大树都烧得只剩下半截树桩。
树桩上还残留着些许黑色的碳灰痕迹。
只是那创伤之上,又发出根根新芽指条,随风摇摆,显得那般孱弱不堪。
刘瑁带着胡昭看罢,感叹一回,不禁泪落如雨。
胡昭惊奇,问:“将军何至于此?”
刘瑁道:“先生久居深山,莫非心中真无我大汉江山耶?……”
第171章 司马仲达
胡昭被他这一句叩问,竟有些脸上挂不住,讪笑道:“公子说哪里话来?我等身为大汉子民,如何心中没有大汉江山?只是昭山野村夫……”
刘瑁当即抬手,阻止胡昭再说下去,言道:“先生不必如此。我虽知先生乃当世高贤,智谋深远,然对这纷扰世事也看得透彻,看得惨淡。汝不想出仕为官,只想隐居深山,躬耕陇亩,瑁何敢强求也?”
胡昭实未想到,刘瑁一言便点透他之心思,只得拱手道谢。
刘瑁擦拭一把眼泪,心道:“老子这眼泪可不能白流,今日非要给你上一趟生动的政治课不行!”
心思动处,刘瑁又道:“只是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战火扰攘,百姓受苦。孔明先生欲得以安身立命之地,可乎?”
胡昭本颍川人,逃往冀州,便是为避祸。
可惜,他被袁绍知晓之后,几次三番,前往征辟,登门拜访,求其出山。
胡昭不堪其扰,又因他已看出那袁绍嫉贤妒能,并非明主,为防不测,只得出逃。
果然,他出逃之后,袁绍便派人追杀于他。
好在他有先见之明,提前躲进深山,方才躲过一劫。
只是在他躲进陆浑山中之后,又因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村民之间,争斗不休。
他只想读书写字,自给自足,亦不可得。
不得已,便开坛讲学,移风易俗。
虽说陆浑周围百里之地,皆被他感化,打架斗殴之事,渐渐少了。
然大贤到哪里总能脱颖而出,名声在外,求学之人络绎不绝,他又不得清静了。
为躲避郡县举察和公府征辟,只得再次更换地方。
这回要不是为了弟子司马懿,他可不会跑出来冒险。
此等大才,刘瑁可不想放他回去,隐居深山,然亦知不可强求,只得尽人事,听天命。
刘瑁此时一言,戳动胡昭痛处。
胡昭概叹一回,道:“将军所言是也,天下扰攘,群雄割据,百姓何能安居乐业也?”
“既如此,我有一言,既可令先生免于战乱之苦,又可让先生无有为官之祸,不知先生肯听否?”
胡昭听他此言,笑道:“天下竟有这般好事?”
“这个自然!”
刘瑁遂邀请胡昭,随他一起前往汉中。
他并不想让胡昭做官,一则可以为他建所学堂,令其传道授业解惑可也。
若是连这般还嫌苦恼,便是为他寻一僻静之处,搭建茅屋数间,专供他读书写字即可。
胡昭怔怔然,半日方问:“将军如此待我,可有让孔明效命之处?”
刘瑁知晓,若是他什么事儿都不让这胡昭干,恐怕胡昭也不会随其前往。
只得说道:“当然,若我偶尔拜访,期望先生不要拒之门外即可!”
“就这?”
“就这!”
“并无其他?”
“并无其他!”
“那将军岂不是亏了?”胡昭笑道。
刘瑁道:“先生何出此言?我能有先生这般大贤经常论道,定可令瑁顿开愚鲁,岂是势利小人能明也?”
刘瑁见胡昭心思微动,便再加一把火道:“先生智谋之士,天下风云于您如浮云,然瑁愚鲁,只想上为国家出力,下为黎民解难,看看这故都废墟,莫非先生连动动嘴都不想么?”
那胡昭寻思良久,道:“若是我不应允呢?”
刘瑁看他面色冷峻,言语认真,心知这老小子可没那么容易劝动,只得言道:“但凭尊意。若是不欲随我前往汉中,待救出仲达,先生可自取便是。”
“如此多谢!”
刘瑁暗暗叹道:“隐士果然有个性!走着瞧吧!”
此时已是金秋时节,汉献帝身边,李傕、郭汜、张济、杨奉、董承等一帮人打来打去,抢来抢去,此时已然到了华阴地界。
时间不可再耽误,随时可以伺机出手相救,挟了天子,返回汉中,开启超级模式也。
众人离开洛阳皇宫废墟,一路向西,直奔渑池与崤山之间。
寻了两日,大路小路都寻遍,只是不见司马懿、周生踪迹。
胡昭忧心如焚,坐立不安。
刘瑁担心引他出现,改变历史发展,反而遇不到司马懿、周生,一路寻找,只让胡昭判断。
果然三日后,他们又在渑池与崤山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寻找,忽见前方撞来十数人,中间绳捆索绑,押着一人。
胡昭见了,喜道:“哎呀,那便是仲达!”
刘瑁、赵云忙抬头望去,单见那司马懿被人捆得跟个粽子似的,满面灰尘,痛苦异常。
众人下马。
胡昭便想上前相救,刘瑁一把拉住,道:“胡先生,这些人危险。”
胡昭道:“放心,我有办法!”
那胡昭径直走上前去,指着为首一人道:“周生,你可还认得我?”
周生见是胡昭,面带愧色,拱手道:“先生!”
“亏你还知晓我是尔先生,你如何便敢做下如此恶事?还不快快放了仲达?”胡昭道。
司马懿言道:“先生,你快走,这周生残暴,沿途杀了数名百姓,已经无药可救。先生莫要惹怒于他,为他所害!”
周生将刀架在司马懿脖子上,喝道:“再敢胡说,一刀砍了你!你小子不是牛逼么?不是心高气傲么?现在还敢这么傲么?”
司马懿冷哼道:“周生,汝便是杀了我,也是贼寇恶少,如何不敢?今日司马懿被你捉住,便没想活着离去!”
周生见他如此强硬,便要举刀杀人。
胡昭扑通跪倒在周生面前,苦苦哀求。
刘瑁心知,按照史书记载,这胡昭苦苦哀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真让这个周生迷途知返,放了司马懿。
然刘瑁既然来了,可不能让胡昭这一哭起到作用。
便在此时,刘瑁向赵云使个眼色。
赵云立刻会意,带着青龙卫,哗啦一声,将周生等人围住。
赵云将胡昭拉起身,护在身后,谓周生道:“你便是周生啊?我劝你,不想死的,尽快将司马仲达放开,不然,叫你性命顷刻而休!”
司马懿说得没错,这周生果然无药可救了,竟是不怕,将鬼头刀架在司马懿脖颈之上,还想要挟。
赵云觑准时机,寒光一闪,亮银枪已然穿透周生咽喉……
第172章 河内借粮
怕是周生到阴间,都会后悔得肠子发绿。
果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赵云的枪太快了!
这种速度就连刘瑁都未想到。
原本他还担心,那周生鬼头刀架在司马懿脖颈之上,贸然出手,会不会伤到他。
此时看来,有赵云在,担心都是多余的。
周生一伙的几个家伙,衣衫褴褛,跟着周生为寇,也没过上好日子。
此时见了赵云,宛如见到天神一般,唬得死人一般,一个个面无血色,匍匐在地,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来。
刘瑁走上前去,喝道:“还不快滚,莫非还想给周生陪葬?”
那些人听到刘瑁如此慈悲,早千恩万谢,抱头鼠串了。
刘瑁亲自过去,抽出佩剑,将司马懿身上的绳索割断,又将身上的披风脱下,披在司马懿身上,安慰道:“仲达兄弟,不必惊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那司马懿不知刘瑁是谁,只是见他一脸贵气,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英俊不凡,只得连连道谢。
胡昭慌忙走上来,问过安康之后,便对两位做了介绍。
司马懿听到刘瑁为了他,不辞驱驰两三百里,来此救他,甚为感佩。
近年,董卓及其部下李傕、郭汜祸乱朝政,自洛阳至长安,几度遭祸。
董卓在时,部曲经常出关东劫掠,以为军资。
又兼今年关中、关东大汉,田地化为焦土,颗粒无收,百姓困苦,平时只以草根、书皮充饥,卖儿卖女,易子而食者,不计其数。
在这种地方,久留只能饿死。
刘瑁一行人随即带着胡昭、司马懿回到河内,与大军会合。
一路之上,刘瑁待司马懿亲如兄弟。
那司马懿经过这一翻生死之难,秉性傲气虽然还在,然已收敛许多。
刘瑁再次提起,邀请胡昭和司马懿随他前往汉中之意。
那胡昭并未表态,司马懿少年老成,亦有不想出世之意。
刘瑁只以前言说过,并不强求。
回到河内,已过数日。
军中粮草几乎殆尽。
众将听说刘瑁回来,都聚集在中军大帐,单等刘瑁拍板,便可攻打河内太守张杨。
那司马懿听说,急忙阻止,道:“公子驱驰数百里,救我性命,岂可无一计相谢?公子可派一小童随我前往,我自向河内借粮。”
刘瑁见司马懿只有十六岁,担心他不能担当大任,犹豫不决。
司马懿道:“怎么?公子担心我此去不能成功?”
刘瑁直言不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