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鸿胪虽是清职,但是位列九卿,刘瑶自无不允之意,谢道:“在下能力不足,在扬州不足服众,如今担此高位,已属祖荫福报,多谢齐侯美意。”

    姜述道:“既然如此,我即刻让蒯越随你前去交接,扬州兵曹一职由孙策担任,朱治出任九江太守,王朗、薛濯、孙贲皆调到洛阳任职,张英、樊能、于麋等将暂且安排在大将军府,遇缺再行补职。”

    刘瑶方才担心去了洛阳任职,部下将被闲置,如今听姜述起用诸将,更是放下心来,与诸将重又谢过姜述。姜述与刘瑶闲谈一会,见刘瑶此人名不符实,才能平平,只能担任显贵职务,其才不可大用。

    扬州至此便剩下庐江一郡未下,姜述思索半天,统领亲卫五千径去庐江,前去拜访陆康。再说陆康此人,性格老而弥姜,最是倔强,听闻诸郡皆归朝廷,心中正在犹豫,忽闻姜述统兵前来,心里不由有些发虚。但是又不能避而不见,若是惹恼了姜述,凭着庐江一郡兵马,最多抵挡数日,万难有保全机会。

    陆康无奈之下,带着合郡文武到城门迎接,姜述与陆康客气数句,径直引领亲卫进城,与陆康到太守府落座。陆康年纪已过五旬,身体也不好,姜述道:“太守年纪已大,可以安心回家养老享福。”

    陆康闻言便知想要保全官职已无希望,心里正在忐忑之时,姜述又道:“听闻你子、侄孙皆贤,能否让我一见?”

    陆家下一代能拿出手的,也只有陆绩一人,再下一代便是陆逊是个人物。陆康听姜述如此一说,便知姜述对陆家情况了如指掌,连忙谢道:“老朽代子侄谢过齐侯。”

    姜述又道:“子侄可在府上?”

    陆康连忙使人去传,不一会,进来两位少年,皆是十五六岁。陆康道:“这是齐侯,你两人先行见礼。”

 第270章 分散山越

    两位少年上前行完礼,陆康介绍年纪略小的少年,道:“这是我独子陆绩。”

    又介绍另一位少年,道:“这是我侄孙陆仪。”

    姜述问了两人数句,陆绩声名很大,口才学识皆好,但变通不足。陆仪就是史上陆逊,是不可多得的谋略之才,是东吴最著名的名臣之一,在吴国所建丰功伟绩,如同诸葛亮在蜀国地位一般。

    姜述沉吟片刻,道:“陆太守致仕,陆绩陪你三年,三年后到洛阳,我自有安排。”陆绩连忙上前施礼谢过。

    姜述又唤陆仪上前,道:“陆太守,我为你侄孙改个名,就叫陆逊,字伯言。我收其为徒,随至洛阳,你以为如何?”

    陆康大喜过望,陆绩随其回家侍候,实是姜述让他再好好教导一下,三年后已是成人,去丞相府谋取一个官职。陆逊福气就大多了,姜述两个大弟子现在年纪轻轻,一个现任刺史,另一个担任平波将军,若是不出意外,陆逊未来前程不可限量。陆康连忙上前谢过,道:“多谢齐侯恩典。”

    姜述文治武功,当属天下第一,自然是少男少女崇拜的榜样,陆逊毕竟年少,得了这个喜讯,不由喜上眉梢。姜述道:“伯言近日好生侍候叔爷,抚育之恩最重,为人首先重孝,其次才是感恩。”

    陆逊应诺一声,先行了拜师大礼,又给陆康行礼,感谢他抚育之恩。

    姜述受了陆逊拜师之礼,又对陆康道:“陆家是江东大族,你是族长,当听说过冀州司隶故事。朝廷不会打压大户,但是不容隐田之类事情发生。朝廷新得扬州,安顿一段时间,必会推行新政,查除隐田诸事,届时还要陆家积极配合。”

    陆康忙不迭答应下来。姜述随即任命贾范为庐江太守,陆康交接完军政事务,自回江东养老。陆逊则随姜述北上。扬州顺利恢复。

    扬州数月平定,孙策改任扬州兵曹,其部下改为丞相府编制,姜述让鞠义重组裂石营,编制马步军五万,中军两万兵马,部将黄祖、王威、张达、马忠、范疆,各统马步军六千。重骑兵六营副将张百阳升任重骑兵六营主将。

    在文武众人的大力推动下,扬州局面很快打开,山越问题却暴露出来。山越实则是江东地面上的原居民,汉人迁居渐多,争夺资源引发矛盾,发生争执官府则要介入,一般情况下皆会偏袒汉人。有些官员大户设计谋夺山越地产,因此山越人逐渐被逼上深山,穷苦不堪,吃不上饭时,便聚众下山劫掠。

    姜维十五岁出师,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正逢天气亢旱,姜维打开仓谷以赈贫民,劝督农桑,百姓对其十分信赖。到任不到半年,政绩突出,拔姜维为扬州贼曹,此时吴郡、会稽、丹杨多有山越起事,姜维秘密调查情况,提出剿抚相合的治理计划。

    会稽山越大帅潘临,聚众逾万,间或出山洗劫百姓,周边百姓深以为害。姜维统领手下二千余众,又向孙策借兵三千,探知潘临下山,设伏擒下潘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潘临归降。姜维又上奏请求朝堂支持,在夷州划地以治,迁山越民众、失地汉民十余万往彼处安置。

    刚安顿好潘临一伙,鄱阳山越大帅尤突作乱,姜维复往讨之,一战而胜,阵斩尤突,招降其部下五千余,迁到东倭安置。因姜维数次建功,恩威并济,所到之处,山越望风归降。一年内安置山越百姓合计五万余,又上书建言山越民众赴青州、冀州等工坊打工,安置无地失地山越百姓。行此政策以后,数年时间山越百姓逐渐走出深山,或去东倭、夷州耕种,或去青州冀州工坊打工,山越之害根除,得益于姜维以剿为附,为抚为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路。

    姜维因功拜为定威校尉,军屯利浦。姜维向姜述建议道:“日后征战南夷,山地较多,汉人远不如山越百姓,利浦军营之兵,我想招募山越百姓为主。”

    姜述以为此法可行,授姜维振威将军,练山越兵三万。正值丹杨贼帅费栈受长安印绶,煽动山越人作乱,姜维统领新练山越兵讨伐。孙策最初认为不可行,道:“你营皆山越百姓,为乱者亦是山越百姓,山越百姓皆亲连亲,到了彼时士兵不听指挥,此行必败。”

    姜维道:“不然。山越百姓受朝廷之恩者,皆有安身立命之所,我麾下士兵虽是山越百姓,正好言传身教。从贼者多受人挑拨,明白真相后,附贼者必少之又少,剩余强硬分子,可以一战可定。”

    姜维统领新练之兵赴丹阳,派出士兵联系各寨,探明果然是费栈刻意挑拨,邀请各寨族长长老会议,说明情况,各寨族长长老明白此事始末,又感念姜维对山越族大恩,各自回去说服从贼者回寨。费栈部下只余千余。

    姜维得知费栈驻军之所,秘密布置,切断费栈部退路,在夜间潜入其驻所,鼓噪而前,应时而破,斩首百余,降九百余。与附近山越各寨商议,征其强壮者为兵,羸弱者迁到夷州分田安置,得精卒万余,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姜维文武全才,以剿匪代练兵,数月时间,扬州匪患尽除。贼盗闻姜维大名,则竟相远循,不敢在扬州境内为祸。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暗地里联合苗人,抢劫百姓财物。姜维探知消息,派兵消灭苗兵千余人,俘获两千余人,审讯文家、邓家通匪,即日出兵抓捕相关人等。文家、邓家聚集家兵佃户五千余人拒捕,姜维毫不手软,大开杀戒,杀一千四百余人,文家、邓家人皆下狱,抄没两家财产,土地房舍皆拍卖。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其祖先本是鲁国汶阳人,王莽之乱时避祸交州。六世至士燮父亲士赐,桓帝时封士赐为日南太守。士燮少游学京师,随颍川刘子奇学习,帮助其师治《左氏春秋》,因此孝廉入仕,补尚书郎。后举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士燮长弟士壹,声誉也很高,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士燮上表荐士壹任合浦太守,次弟士郁任九真太守,三弟士武任南海太守。

    交州共七郡,为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郁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士燮兄弟四人各掌一郡,又在偏避之处,士家在交州威尊无上,震服百蛮。

    后来朝廷派遣张津为交州刺吏,张津后为部将区景所杀,朝廷听说张津已死,封士燮为绥南中郎将,都督七郡,领交阯太守,代行刺史权力。自灵帝遇刺,朝廷纷乱,道路断绝,但士燮每年皆从海路进贡。

    姜述既下扬州,安顿一年以后,开始谋划交州。朝廷下旨,伏波将军太史慈兼任交州刺史,鞠义任交州兵曹,所辖新编裂石营五万马步军转为地方编制,部将黄祖、王威、张达、马忠、范疆皆随鞠义到任。避开士家兄弟任职的交趾、合浦、九真、南海四郡,任命桓阶为苍梧太守,耿武为郁林太守,陈矫为日南太守。

    圣旨下到交州,士燮自是明白朝廷要收回交州,聚齐族人商议。士家为交州大家,士燮兄弟七人,士燮六子,嫡系子侄计有三十余人。士燮道:“圣旨已经下达,刺史、兵曹、别驾皆是朝廷派来,苍梧、郁林、日南三郡太守、兵曹也由朝廷委派。现在看来,朝廷这是要收回交州,目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我们兄弟掌控的这四郡了。”

    士壹道:“苍梧、郁林皆临近荆州,怕是大军已经入境,我等出面硬抗不妥,若是让两郡太守拒不交接呢?”

    士燮苦笑一声,道:“圣旨上讲我们士家劳苦功高,既然以前能够让交州稳定,此次也定能保证顺利交接。如果从中做梗,很难说朝廷是否会借机伸刀。”

    士家众人面面相觑,刺史、兵曹是交州行政军事最高职务,但若士家不配合,刺史、兵曹不接地气,诸郡各行其事,两名高官就会被高高挂起。同时拿走三郡是一步好棋,刺史、兵曹被架空机率很低,有了三郡为基础,士家即使不配合,刺史、兵曹也能在交州站稳脚跟。

    士郁道:“朝廷这刀伸得太快,切得也多,我等偏偏没有好办法应对。莫非是齐侯的主意?”

    士燮点头道:“齐侯从来不做没有把握之事,圣旨已经下达,无论我等如何应对,朝廷必定还有下一步计划。我们现在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确不好应付。”

    士武道:“我以为不然。士家领袖交州,已有十余年之久,又得军民敬重,士家上下均将交州当成自家产业。以前朝廷纷乱,无暇顾及,让我士家坐大,全然忘记交州本是朝廷所有。如今朝廷复兴,内政武功不亚于汉武,不会任由地方擅权。齐侯掌朝廷大权,向来不做冒险之事,圣旨既然下达,说明决心已下,再无更改可能。依我看来,此为士家每年纳贡而得的福份,齐侯为士家留了一步生路,若是主动交出交州军政,士家会安享荣华富贵,如若不然,下一步朝廷就会派遣大军攻伐,彼时便是士家大祸来临之际。”

 第271章 士家归心(一)

    士燮猛然省悟,道:“所谓利益蒙心,福祸本是自取,我等怨天尤人,却忘记圣人教导之省心之言。我士家家大业大,钱财不缺,往年擅权,担心外人在交州崛起,反过来欺负士家。今朝廷清明,我等即使全部致仕,只要齐侯在朝主持,谁敢欺凌我们士家。若是主动交出军政,必然少不了朝堂高位。”

    士燮威信极高,此言已出,已定下格调。士燮派人分头迎接鞠义等人,又派子侄到苍梧等三郡,监督当地官员做好交接。最后,士燮、士壹两人亲赴吴郡面见太史慈,主动提出入京述职。

    姜述前番举动,就是让士家自省,若是执迷不悟,姜维、鞠义、太史慈三部十余万大军,将会以雷霆之势攻打交州。而士家此番反应,也在姜述意料之中,历史上士家十分低调,孙权建立吴国以后,一直依附吴国,从未兴过刀兵。

    士燮兄弟赶到吴郡,太史慈亲至边境迎接,给足了士家面子。士燮阐明归附朝廷的诚心,由太史慈转达赴京面圣的愿望。太史慈道:“我接受朝廷任命时,在京城拜别齐侯时,齐侯曾言,若士家派人进京,让我安排船只护送至东莱,考察东莱新政之后,再沿陆路进京。”

    士燮兄弟依言,太史慈让甘宁统领水军护送。兄弟两人还未登船,便被偌大的战船惊得目瞪口呆,等到上了船,看到船上林立的巨驽,雄壮严谨的士卒,忙碌而井然有序的环境,兄弟两人互视一眼,心中皆连称侥幸。

    士壹忽然发现不少黑乎乎的铁物,不知其用途,问道:“此为何物?”

    甘宁笑道:“此按齐侯绘图精制而成的火炮,军中称为齐侯炮,不仅适用于海战,攻城掠地也是好家伙。”

    士壹围着火炮仔细端相,并未发现火炮有什么威力。甘宁在旁,笑道:“前方有一处无人小岛,我让儿郎们演示一下,士大人便会知其威力。”

    说话间,远方逐渐出现一个小岛,只听甘宁一声令下:“前方左侧小岛,正中心位置,三轮覆盖打击。”

    炮兵令出即行,各依分工,装填弹药,舵桨手根据旗手号令,调整远近角度,约一刻钟,炮手报告:“各项准备完成,请将军指示。”

    甘宁先谓士家兄弟道:“火炮声音极大,两位先捂好耳朵。”

    士家兄弟闻言,学着水手的样子紧紧捂住耳朵,只见甘宁左手猛然一挥,炮火点燃火绳,火炮上空冒出一股股青烟,随即巨大的声音震耳欲聋,战船一阵阵剧烈晃动,一枚枚粗大的炮弹划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击中目标。良久,炮手报告:“任务完成,请将军指示。”

    甘宁道:“靠岸,检查战果,回收炮弹。”

    战船在近岸处停下,放下小舟,甘宁请士家兄弟一同上岛观看。士家兄弟近前一看,小岛中心的树丛被击得七零八落,炮弹在原生态的地表划出一道道惊人的痕迹。炮手们一齐动手,将尽可能回收的炮弹起出,抬上小舟,用升落平台运回船上。

    士家兄弟半晌未曾说话,回到战船上,两人方才回过神来,士燮道:“火炮之威,真是惊天动地,用于军阵交锋,自此汉军所向披糜。”

    甘宁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