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驸马-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述闻言停下动作,只是抚摸细腻柔滑的肌肤。董太后忍受不住,肥臀一送,娇哼一声,却又欲言又止。熟透了的身体,看来经得起暴雨狂风式的征伐。姜述不再客气,不再管董太后究竟涌出多少春潮,纯当发泄。

    董太后这一生,初次享受到如此酣畅淋漓的快感,在姜述的大力征伐下,董太后轻声喊出心中的愉悦,纤纤玉手紧紧搂住姜述的脖颈,大声娇喘。半个时辰过后,董太后体内那股暖流再度浇在小姜述身上,姜述也感到浑身酥麻,再也抑制不住,关门大开,种子撒在肥沃的土地上。

    董太后还在娇喘,神情复变得冷艳端庄,望着姜述道:“述儿,满意了吗?”

    姜述躺在帐内,董太后趴在他的腰间,伸着头仰着脸,美目流盼。姜述抚摸着光滑的玉背,道:“真是一块肥沃的土地。”

    “可惜这么多年没人耕耘播种。”董太后幽怨地说道:“良田旷的久了,快成荒田了。”

    “让臣再耕一耕这块肥田。”姜述说完,又爬起身来。

    谁能料想,东汉末年尊崇高贵的国母,竟然为了活命奉献出自己的身体,如今正用口舌进行清洁工作,而清洁的这物本属于她的嫡亲孙女万年公主。

    室内风平浪静,董太后问道:“述儿,能否将我放了?”

    姜述摇头道:“不能。”

 第121章 引诱董白

    董太后不由有些气结,道:“我都这般做了,你怎能不守信用?”

    姜述道:“我答应过吗?”

    董太后气得浑身发颤,回过头想想,姜述确实没有应允什么,一切皆是自己主动。想到这里,董太后不由悔恨万分,又无可奈何,不由凄然泪下。

    姜述道:“我不放你,也不会让别人折磨你。自今天开始,你也是我的女人。”

    董太后脸色突然阴转多云,上前温柔地为姜述穿衣,道:“述儿,别生我的气,我不是怕你那位岳母吗?”

    说来也怪,董太后如此年纪却让姜述很着迷,就好象当初着迷何后一样,也许是姜述的心理年纪太大,只能从她们这里寻找前世妻子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十六七的少年着迷四十余岁的****,让人感觉甚是变态。风韵尤存的太后和年青貌美的宫女,你会如何选择呢?

    姜述大权在握,倒也不怕别人流言,若是流言姜述来搞宫女嫔妃也就罢了,说与董太后有一腿,估计九成九的人不会相信,家中美女成群,怎会看上年老色衰的董太后呢?一向谨慎的姜述却不敢大意,宫中护卫、执事虽已换成可靠之人,但胡作非为时依然会安排亲卫警戒。

    董太后老牛吃嫩草,受到雨露的润泽,显得红光满面,似乎一下子年轻不少。得了年少情郎,早将刘协抛在脑后,每次姜述过来都似下人般伺候,让姜述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有时候与董太后聊聊天,觉得董太后也不是那般可恶,只是一名普通的深宫怨妇罢了,甚至对她的遭遇有些深深的同情。

    姜述问起董卓进宫所为,董太后道:“那个贼子绝对是色中恶魔,进宫看上的美女,都以各种借口弄出宫去。也许对于这些女子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常年孤守宫中,又无人临幸,身份虽然高贵,生活却毫有意义,日复一日,与等死有何区别?”

    姜述又道:“听说董卓没有儿子?”

    董太后道:“或许董卓作恶太甚,诸子皆早逝,长子生前留下一女,名唤董白。董白软禁在文清宫,这少女十分善良可人,董卓部将都喜欢她,不如将她收为侍妾,日后招降董卓旧部会起很大作用。”

    姜述沉思半晌,感觉董白身份敏感,确实可以利用。出宫之后,姜述与贾诩商议,贾诩道:“若是公开纳了董白,董卓声名狼藉,虽然招降董卓旧部有利,但弊大于利。不如让董白伪为董太后族人孤女,改名而纳之,天下人不知真相,自然不会产生影响。日后招纳董卓旧部时,再让她写信或者出面,如此既不误事也不会影响声名。”

    姜述大喜,又道:“何后与董太后不睦,若何后回京,必杀董太后泄愤。董太后性命事小,但毕竟是当朝太后,身份尊贵,若是伤了性命,担心皇室生事。刘表、刘岱、刘焉、刘瑶均坐镇一方,稍有不慎被人利用,就会影响大局。”

    贾诩低头沉思一会,道:“只能劝说何后以大局为重,暂且忍让。再让公主接董太后出宫供养,公主仁慈,何后即使想要加害,也要顾忌你们的面子。”

    姜述想了一会,又道:“保全董太后性命,何家定然不满。”

    贾诩笑道:“只需让董太后出示诏书,将其中实情公开诏示天下,将罪责推到他人身上,再让她向何后诚心认错。何后顾全大局,董太后已无威胁,又可利用,何乐而不为?”

    次日,姜述去见董太后,说起诸事,董太后已让姜述迷了魂魄,自是言听计从。董太后随即下诏,明示天下,详细述说袁家、董卓密谋加害灵帝一事,号召天下百姓尤其皇室宗亲为灵帝报仇。

    董太后在位多年,刘瑶、刘表等宗室对她十分敬重,接到董太后手书,大汉宗亲掌握地方者,纷纷下令抓捕袁家族人及亲信。扬州牧刘瑶、荆州牧刘表联合起兵讨伐袁术,要根灭袁家为灵帝复仇。

    姜述此时却在御花园,给董白讲猫与老鼠的故事。姜述领兵杀死董卓,早已传遍京城,但是姜述花言巧语,将责任转嫁至袁家身上,董白少女心性,单纯善良,见姜述说话郑重其事,又有名望,没有想到姜述只是推托责任,当即就原谅了他,还为误解姜述而感觉有些愧意。

    姜述勾搭少女确实有一套办法,当然也与硬件有关,长相、权势、财富,到了后世也是标准的高富帅。姜述很有耐心,不会急不可耐主动表白,而是像勾引大白兔一样,今天一个萝卜,明天一捆青菜,今日说几个笑话,明日讲几个故事,如此未出十天,弄得董白一天见不到他,便似丢了魂魄一般。

    何后快要进京,姜述有许多工作需要安排,连续两天没有进宫,董白就显得急不可耐,到门口不知问了多少遍。姜述今天进宫,先去寻董太后放松一下筋骨,然后又来看董白,带她去御花园聊天。

    已是冬日了,午后的太阳让人感到很惬意,董白听着故事,望着眼前这位俊郎男子,不由感觉十分幸福,甚至比董卓在世的时候还要幸福。董卓在世时,尽管风光无限,整天泡在蜜罐里,反而感觉不出幸福的滋味。

    董白清晰记得那天夜里匆匆逃出洛阳的景象,若非周边护卫拼死冲锋,她早就死于乱军之中。火把下,一具具奇形怪状的尸体,横七竖八堆在让血染红了的大地上,她身边的护卫次第死去,她被一位士兵从车内拖了下来。她很恐惧,闪烁着寒光的大刀已经举在半空,她闭上眼睛,等待着生命消失的瞬间。那时候,她忽然不惧怕了,她感觉死去的亲人在不远处招唤着她。正在这个时候,有匹快马一边疾驰一边大喊,道:“大将军有令,不准杀俘,投降者免死。”她侥幸得了性命,又被人认了出来,当成高级俘虏押入京城。

    宫里生活很好,氛围非常安逸,董白却感觉很孤独。宫女内侍都用一种很奇怪的眼光看着她,似乎她是让人惧怕的恶魔或是让人恶心的怪物,她整日呆在室内,不敢出门,也不敢与人交谈,她似乎将自己的心灵封闭了,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变成一名沉默寡言的少女。

    那一天,他进了房间,宫女内侍都很尊敬他,宫女看他的时候,眼神丰富多彩,有的崇拜,有的爱慕,甚至有些宫女的眼神暴露出赤裸裸的欲望。他很帅,很和气,很会逗人开心。他会讲故事,会说笑话,他让她开心极了。

    董白想起往事,不由痴了。那天他问:“你知道不知道我是谁?”她说:“我只知道你是个好人,你不会害我。”他笑道:“你知道了我是谁,你会恨我,也会怕我。”她说:“不会的,你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恨你呢?”他说:“我是姜述。”

    她愣了,因为她恨姜述,姜述杀死了爷爷,害得她们一家只能逃出洛阳,害得她熟悉的人一一死去。他看着她,脸上还是那幅笑容,眼神很纯真。

    她笑了,说道:“你骗我。”他道:“你是个善良的女孩。但我不想骗你,我真得是姜述,但我不是你听说的姜述。”她哭了,从来没有如此伤心的哭过,就像最喜欢的玩具突然变成杀害亲人的凶器。

    那天,他一直陪着她,安慰她,跟她说了许多她不太明白的事。最后,她相信了他的话,即使他是骗她,她也会去相信。他说:“相信我,我是个好人。”她点了点头,说:“我相信你是个好人。”然后他拉起她的手,道:“走,我带你看风去。”

    看风?这让她很好奇,心情不知不觉变好,忧伤的思绪渐渐无影无踪。随着他次第看去,才明白看风是很有趣的事。花瓣随风而落是风,香烟缭绕是风,远方传来的琴声也是风……

    前天,他没来,宫女说他在主持朝政。他是个大官,跟当年爷爷的官差不多大。他很忙,以前不管多忙每天都会来看她,这天她等到很晚,他没来。她想出去找他,但又出不去,只能在宫里等候。

    昨天早晨,她没心思吃饭,问宫女他去了那里,宫女说他在上朝,与大臣议事。她不想吃饭,不想喝茶,只想见到他。她不停地问。宫女是个好人,出去问了十多次,每次都说他在忙。午时,她还是没有心思吃饭,呆呆地坐在房内,想起与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晚饭的时候,她实在没有胃口,一点也吃不下。宫女说:“小姐,你得了相思病。”

    她听了心里一动,宫女的话也许是对的,她的心里全是他的影子,难道这就是相思?宫女又说:“若是饿得不漂亮了,侯爷就不会来看你了。”她忽然发现宫女很聪明,知道许多她不知道的事。她相信了宫女的话,晚饭时吃了很多,吃完饭后就开始打扮,她想让他发现自己很漂亮。后来宫女说:“小姐,快睡吧,眼圈都黑了,若是明天侯爷来,会不高兴的。”她很听话,躺在床上,可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满满的全是他。最后,她睡着了,梦见他抱着她,搂着她……

 第123章 网罗名嫒(一)

    姜述兼任大将军,何苗为骠骑大将军,吕布为安东将军,官亥为安西将军,张牛角为安北将军,黄忠为安南将军,关羽为征虏将军,赵云为奋武将军,公孙瓒为武卫将军,孙坚为讨逆将军,樊稠为越骑将军,张济为建威将军,太史慈为伏波将军,张辽为中坚将军,徐晃为振威将军,张飞为奋威将军,张合为荡寇将军,魏延为虎威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典韦为虎卫将军,许褚为虎护将军,程远志为偏将军,徐荣为裨将军,姜乙为虎贲中郎将,姜丁为羽林中郎将,张燕为虎贲五郎将,高顺为中郎将、程普为五官中郎将,王越为右中郎将,史阿为车郎将,黄盖为户郎将,姜信为骑郎将,甘宁为后中郎将。魏续、侯成、曹性、宋宪、敬江、韩当、祖茂、刘辟、龚都、蒋钦、周泰、臧霸、徐盛、朱桓、贺齐、董袭、张绣、周仓、裴元绍、吴敦、孙康、孙观、应力、付纪、管承、卞喜、方略、张兰、姜虎、姜义、姜丙、糜芳、尹礼、严刚、公孙越、公孙范、单经、邹丹、公孙续等皆封为校尉、都尉、骑都尉。车骑将车、卫将车、四镇、四征暂时空缺。

    贾诩兼任司隶校尉,任命张昭为冀州刺史,荀彧为青州刺史,张纮为兖州刺史。阚泽为河南尹,伊籍为河东太守,严峻为平阳太守、薛综为河内太守、吕范为弘农太守;诸葛谨为东莱太守、孙乾为齐郡太守、姜淮为济南太守、陈宫为乐安太守、姜亚为北海太守、丁纪为城阳太守、姜乐为平原太守、关靖为魏郡太守、姜合为广平太守、姜清为钜鹿太守、是仪为常山太守、顾雍为博陵太守、凉茂为渤海太守、邴原为河间太守、阮瑀为清河太守、卞广为赵国太守、管宁为中山太守,步骘为东海太守、程秉为琅琊太守。姜洪为济阴太守、华歆任济北太守、田豫为辽东太守,孙静为长沙太守。

    朝廷此次任命,完全抛弃旧官,除了何苗掌有部分军权,朝堂、地方重要职务皆由姜述亲信、族人担任。何苗率领部下驻于潼关,与西凉旧部相持。洛阳守军、皇宫内外护卫均为姜述嫡系部队,姜述成为朝廷真正的无冕之王。

    太史慈受命组建东莱水军,甘宁为副将,周泰、蒋钦、敬江、应力、付纪为部将,姜阳为战船督造令。太史慈引领众人,来丞相府向姜述辞行,姜述做了两个时辰临时教师,将组建水军的目的、意义、编制、战术、船只等,选择重点讲解,直至午时才让众人回去。

    姜述又单独留下甘宁,单独叮嘱一番。水军以后将是主要兵种,除了太史慈以外,姜述开始重点培养甘宁。甘宁武艺高强,文武双全,熟悉船只水性,有成为水军主将的资质。

    甘宁缺点非常明显,他是甘家嫡子,在益州奢侈无度,上下船都用蜀绵铺路,是个标准的败家子。接受朝廷征召以后,甘宁被姜述任命为门下亭长,整日跟随姜述左右。姜述慰问孤寡,考察农业,又多次视察流民营地。甘宁跟随姜述深入基层,见识到百姓的艰难,不由大受感触,自此恶习大改。又被姜述激励,空闲时埋头苦读兵书,长进十分明显。

    姜述在确定水军主要将领名单时,着重考校甘宁,甚是满意,将整理的《水师训练大纲》交给他,让他细心琢磨研究。甘宁跟随姜述身边虽然不长,但对姜述深为敬服,又有知遇之恩和传授之德,年纪虽比姜述大一岁,见面时却执弟子之礼。

    姜述叮嘱完毕,想起一件事,问道:“兴霸族人可有在小沛者?”

    甘宁答道:“有一分支在小沛扎根,迁去不过数代,族人只有百余。”

    姜述道:“我欲寻访甘姓一女,下沛人,应是你甘氏族人。此女年纪与我相仿或相差不大,容色较美,皮肤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