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军阀-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大人不愧老成谋国,臧霸结义兄弟昌豨,尹礼都死在了韩烈手下,假以时日,若那韩烈真有异心,明公驱使这二人相争,必然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到时明公自是想收拾哪一个,还不手到擒来?”治中从事王朗寻思之下,不觉眼前一亮抚掌赞道。

    对于徐州第一世家家主的陈珪,陶谦向来都是积极拉拢的,但奈何陈珪为人很低调,总是保持淡淡的距离感,但这次陈珪主动献策,却是让陶谦大喜道:“汉瑜所言甚善。”

    当陈珪返家,告知陈登今日献策一事时,经过华佗用白蛟血入药治理身体的陈登,满面红光的笑道:“父亲这一招驱虎吞狼,看似厉害,但他们却不知道,若是臧霸和韩烈一方若是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话,那就真正的大势已成,再想撼动就难矣。”

    “哈哈,还是吾儿知我。”陈珪满意的大笑道:“韩子扬要想做大,只能吃掉臧霸,否则他绝对不会拥有徐州各世族的认可的实力,就算陶恭祖信任,若无法获得压倒各大世家的实力,就算一时得到徐州,也难以长久。”

    “有父亲暗中襄助,再有孩儿在淮阴策应,加上糜子仲的资助,韩子扬若不能成事,那就是天意。”陈登充满自信的说道。

    徐州方面的决议,韩烈自然是不知道的,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亲率四千赤焰军将士,以及赵云、典韦、徐晃三员大将,全军携带十日粮草踏上了驰援北海的征途,作为信使的太史慈自然也在军中,军正夏侯兰与韩烈的亲兵司马徐盛率领四百军士,以及一千民壮,负责押运粮草物资在后。

    这次驰援北海,韩烈是抱着大干一票的心思,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作为一方诸侯,最大实力就是人口,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就有源源不断的财富与粮食,以及源源不断的兵员。

    从利城到北海,正常的徒步行走,起码要半个月,稍微快一点,也要十天,但若是急行军的话,可能十天就能赶到。

    但韩烈在出发之前的誓言大会上就说了一句话:“速度,决定我们的命运。”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以敌人无法想象的行军速度,出现在敌人面前,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四千大军除了必备的器械外,所有军士每人只携带了十日的干粮,在出了利城之后,韩烈就吩咐赵云,徐晃、典韦包括他自己在内,轮流带头徒步奔跑在队伍前头,激励全军将士徒步行军。

    在这个时代,步卒正常的行军一日不过五六十里,大规模的军队行军甚至更慢,但韩烈所部第一天就行走了一百二十里,第二天达到一百三十里,第三天有所减缓,达到一百一十里,接下来的三天,每天都保持着日行百里的速度。

    连续六日百里行军速度,这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神速,随军的太史慈在见识到韩烈赤焰军的行军爆发力时,惊叹的道:“吾现在终于明白,将军为何在出征前,为说出速度,决定命运这句话的道理。以这样的速度行军,当大军出现在敌人面前之时,必然可以打的毫无准备的敌军措手不及。”

    “日行百里,这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的目标是日行一百五十里,甚至二百里。”韩烈对于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自然是不满意的,要知道后世的某支党军,可是创造过日行二百四十里的行军记录,而且还是山陵地段。

    “日行二百里,草原上的游牧骑兵,确实可以做大,甚至他们在配上双马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日行三百五十里的行军速度,那真可谓是来去如风,不过这样的行军速度,还是只适合小股部队,大军行动的话,粮草辎重繁多,根本无法急速行军。”曾在辽东生活了几年的太史慈,听到韩烈所说的行军速度,遂把辽东见识到的草原部族行军速度提了一下。

    “战马确实是提供行军速度的保障,但同时也是提升战斗力的保障,不过战马难得,眼下骑兵编制暂时是指望不上了。”对于骑兵,韩烈自然也是颇为向往,但在徐州要想组建骑兵,显然是不现实的。

    第七日傍晚时分,韩烈所部已经悄然抵达了北海五十里外,一处茂密的山林之内扎下了营寨。

    部队扎下营寨之后,已经是月上柳梢,韩烈与士卒一样吃了一些干粮后,召集众将道:“把我们带来的酒水,给每个军士发放一碗,让兄弟们吃饱喝下酒好好睡一觉,明日很可能随时都会参战。”

    这次韩烈随军携带了一批酒水,就是用来参战之前给军士们解乏的,一路急行军,铁打的人都会垮掉,这个时候喝上一碗酒,好好睡上一觉,来日自然也就精神百倍。

    “喏。”赵云等人纷纷应诺道。

    “今夜执勤有公明负责,暗哨明哨都要布置好,切不可疏忽。”越是关键时刻,韩烈也会小心,他可不想偷袭不成,反遭敌人偷袭了。

    “喏。”徐晃老成细心,却又勇武果敢,值守自是最佳人选。

    “子义,你我二人去北海城外转转,打探一下敌人虚实。”布置好留营事务后,韩烈邀请太史慈道。

    “喏。”太史慈欣然应道。

    趁着夜色,韩烈与太史慈换上便装,骑马一步步摸到了北海城外,一座地势颇高的山头,对眼下北海城外黄巾军情况,展开了刺探摸底。

    夜幕之下的北海城下,城头之上燃烧的烽火,与城下密密麻麻的黄巾营地中的篝火,把偌大的北海城内城外照耀的透亮。

    “将军,东面是黄巾中军大帐位置,有五千精兵驻扎,以及五万民壮屯驻,其他三面各有一方黄巾将领统帅,裹挟着三五万不等的百姓在其中,看似把整个北海围了个水泄不通,实际上他们各方的协调并不周密,如果我们趁夜出击,随时都可以击垮一方人马,抵达北海城下。”俯身在山头草丛中的太史慈,看着天空的半月,定下方位对韩烈解说着眼下北海城下的黄巾叛军情况。

    “击垮一方的话,黄巾叛军见势不可违,定然会退去,这么一来,却不能尽全功,眼下叛军不知我援军抵达,各营防守薄弱,我看明晚咱们可以分军三路,对敌人左右南北两翼发动袭击,引诱敌人中军救援,然后主力一举攻下贼军中军,到时必然可以给贼军造成大混乱,从而一举击败这支贼军。”韩烈的心很大,既然知道黄巾军实力不强,那么一口吃掉,这才符合他俘虏更多人口的出兵目的。

 第一百零四章 收降黄巾军(一)

    “将军的意思,是靠着咱们自己的四千人马,撼动城下的黄巾人马?从而一举击溃?”太史慈被韩烈的设想吓了一跳,有些迟疑的问道。

    “子义认为不妥?”韩烈翻身躺在山包上,身手折了一根狗尾巴草放在口中,望着天上的繁星问道。

    “此举有些冒险,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怕是会陷入苦战。”太史慈犹豫的说道。

    “啾!啾!”就在这时,韩烈耳中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鸟叫声,吃了一惊的他,立马推着太史慈道:“快,滚下山去。”不等太史慈反应过来,韩烈抱着头,就像个粽子似得滚下了山坡。

    “该死,瑶姬宫的雀鹰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滚下山坡的韩烈,拔出腰间的泰阿剑,削了几条藤蔓,编制成一个头盔和筐子套在自己身上,皱眉低骂了一声。

    “将军发现什么了?”太史慈扑在草丛中,警惕的问道。

    韩烈点点头,道:“走,回去再说。”

    回到山脚下,牵上战马,翻身上了马背的韩烈,驱马边跑边说道:“刚才我听到了雀鹰的叫声,那是黄巾叛军中一支神秘的女刺客掌握的传信之鸟,它能够追踪与侦查,比斥候探子厉害恐怖。”

    “黄巾叛军竟然还驯养了这样的鸟类?”太史慈惊讶的与韩烈并马而行道:“吾昔日在辽东,见过一些肃慎贵族,豢养着一种矛鹰,凶猛而有灵性,能够传递信息,并对猎物进行追踪,不过那矛鹰十分难以驯服,必须是从小亲自饲养驯化,方才有可能培养出灵性,所以它们终生只认一个主人,为此北方乃至中原都鲜有见之。”

    “哦,这个时代辽东就有人豢养矛鹰了,他年若有机会,吾定要亲手饲养一只。”韩烈讶异的回了句,脑海之中却不由回想起关于后世辽东地区的海东青了,事实上太史慈口中的矛鹰,就是后世金人口中的图腾神鸟海东青。

    “以将军的威武,它日必能兵临辽东,收回我大汉四郡故地,扬我大汉雄威。”太史慈扬声道。

    “子义,汝此话吾可信否?”韩烈大笑一声,扬鞭驱马奔驰而去。

    “将军明鉴,子义之言,出自肺腑,如今辽东四郡,千里之地,早已经被三韩蚕食殆尽,吾看迟早都会陷入异族之手,唯有将军这般豪杰之士,方有收复吾辽东失地之可能。”太史慈骤马扬声慨然道。

    “哈哈。”韩烈放声大笑的反问道:“他年十万铁蹄入辽东,子义可否为先锋?”

    “愿效犬马之劳。”太史慈纵马追了上来,与韩烈对视一眼,放声大笑道。

    “哈哈……”

    既然发现有雀鹰盘旋在头顶,韩烈自是明白,偷袭已然难以见效,所以当第二日天亮之际,韩烈召集三军,浩浩荡荡,以堂堂正正之师,出现在北海城下。

    早在韩烈率军尚在三十里外,黄巾渠帅管亥,就已经接到黄巾圣女张瑶的消息,获悉了韩烈这支援军的消息。

    接到张瑶通报的军情后,管亥立即派出斥候,对韩烈这支军队的兵力和旗号展开了探查。

    为此当韩烈所部抵达城下之际,管亥已经获悉韩烈所部不过四千人马的消息,得知来援的汉军只有四千人时,放下心事的管亥,随即召集各方兵马前往迎战。

    如今他们二十万人马,围困北海已经长达旬月,无论是军粮还是士气,都已经快到谷底了,这个时候,对于管亥来说,急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士气,以及瓦解城内守军的死守的决心。

    但此时此刻管亥显然看到而来曙光,如果这会来的是一万汉军,他可能还需要掂量一下,但四千人马,他却有足够的信心一战。

    不说他有二十万人马,在他看来,单凭他帐下的一万精兵,若再加上那近十万的民壮,在北海城下这样的丘陵地段野战的话,他有信心凭借人海战术,一举吞没掉这四千汉军。

    太需要这场胜利的管亥,迫不及待的率军迎了出去,虽然他向张瑶通报了来犯汉军兵力,却忽略了这支汉军的统兵大将等等资料。

    不过管亥虽然认为凭借自己的一万精兵就可以击溃来犯的四千汉军,但为了预防城内守军里应外合,所以他并没有抽调围城各方精兵和民壮,而是带着中军的五千精兵和三万已经经历了多次攻城战斗的民壮,摆开了浩大的声势,迎向了韩烈的人马。

    三万五千人马,对阵四千汉军,这在他看来,足以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一战而胜。

    日上三竿,阳光炽热而耀眼。

    远在三里之外,马背上的韩烈,就看到那遮天蔽日的尘土方向,传来一阵阵轰隆的步伐之声。

    “驾!”韩烈举刀下令部队停下脚步之后,随即驱马而出,冲上了驿道旁边的土丘之上。

    土丘不高,顶多也就是一座几丈高的土坡,奔上土坡的韩烈,举目望着半空中的骄阳,感受了一下风向之后,举目远眺着前方那声势浩大的黄巾叛军阵势,默默盘算了一下他,随即飞马返回了队列。

    “传令,各营向南移动三里,在营水河畔列阵迎敌。”面对众将投来的疑惑目光,韩烈并没有解释,而是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

    “喏。”素来知道韩烈言出如山的赵云、徐晃、典韦等将,纷纷飞马而出。

    近前的太史慈迟疑道:“背水结营,兵家大忌,眼下我们并无奇兵可用,将军不担心一旦挫败,三军势必陷入绝地?”

    “子义既然知道背水一战,难道不知破釜沉舟吗?”韩烈横刀立马,立于军阵之前,淡淡的一笑,指着半空中的太阳,道:“子义你再看,我军列阵在此,半个时辰之后,敌军迎面冲上来的话,视线如何?另外现在是何风向?”

    “半个时辰,日上南天,迎面而来,骄阳刺眼,东南风向,立于河畔边上,风向有利于箭矢。”太史慈沉吟之下,豁然惊道。

    “子义果然知兵,为将者,当审时度势,占尽地利,辅以兵和,方可百战不殆。”韩烈淡淡一笑,眼看着越来越近的黄巾大军,神色镇定的下令道:“弓箭准备。”

    四千人马,排列成八个方队,以两个梯队交叉,这次韩烈率军出征,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虽然每个军士都只配备了十二支羽箭,但在这个时候,这四万八千支羽箭,若是真的全部发射完,足以给眼前的黄巾叛军,造成毁灭性的伤亡。

    五百步外,管亥持刀纵马而来,眼看着背水扎营的汉军,拥挤在营水河畔时,他的嘴角不由扬起了一丝笑意,在他看来此刻这支汉军,已然成为了他碗中的菜肴。

    “减缓步伐,列阵突袭。”这一路迎来,士卒力气已经耗去大半,眼看大战在即,管亥随即下达了放缓脚步的命令,这样做的目的,一来可以在开战之前,缓解一下士卒消耗的体力,二来也可以给敌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嚯!嚯!嚯!”

    开阔的丘陵原野之上,黄巾飘飘,三万五千黄巾军,人人头裹黄巾,高举着手中各式各样的兵器,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之声。

    营水河畔,韩烈军阵。

    四千赤焰军将士,穿着整齐的两当护心凯,内穿赤色长衫,手持桑木弓,弯弓搭箭,神情肃穆的注视着山呼海啸而来的黄巾军,等待着决战一刻的到来。

    “箭雨有效射程是一百二十步,最佳射伤距离是五十步,如今有风势襄助,一百步射击第一轮,到敌人靠近三十步时,足以射出五轮箭雨,导致最少一半的敌人受伤致死。”太史慈缓缓拉起了马背上的铁胎弓,这把铁胎弓虽然与赵云的神臂弓一样,都是五石弓,但却是他在辽东的时候,从鲜卑人手中夺取到的,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