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货不是马超-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钜鹿太守:逢纪,字元图,南阳人,年近四十。少与许攸为友,相同附绍。聪达多智、公私分明、尽忠竭义……”

“安平太守:周昂,字景明,会稽人。兄喁(音“拥”),九江太守,亦与绍善。年三十余,沉稳持重,以善守城称,能治民……”

这几位太守,除了最后的周昂,似乎还都有两把刷子。

而后我又往后继续翻阅。

“别驾、监军,沮授,字公与,广平人,年六十,河北名士……”

我心中一跳:沮授已经是老爷爷了?

“授少有大志,长于谋略,及长,历任州郡,数任军事,广有威名,世称有良、平之才。其人有胆气节操,不屈权贵,礼贤下士,乐从吏民,甚得军民心。绍重其名,委以监军……”

“治中从事田丰,字元皓,钜鹿人,年四十许,河北名士之首。天资聪颖,遍读经史,时谓名士。初仕韩馥,以正直不谄而不得用。绍使其佐三次尚。性刚烈,与程仲德仿佛,恐易犯上……”

我哈哈笑了起来:“文和先生,你这资料总结得太妙了……尤其这‘与程仲德仿佛’一句!”

程昱略有讶色:“什么情况?河北跟我有什么关系?”

贾诩笑道:“田丰其人,不论性格还是才能,都和老兄有些相似。”

“哦,是田元皓……”他点了点头,“若只说才干,当世也没几人在他之上吧?”

“河北第一名士呵。”早已从诗句意境中回过神来的王烈喃喃道。

“治中从事,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人,年近四十。少仕州郡,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后辅袁绍。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绍以为心腹,委任幕府……”

“簿曹从事,许攸,字子远,南阳人,年四十余。时之名士,少与绍、操有旧,尝与故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谋废灵帝,为人所破,芬自杀,攸等遁无。袁术尝以其凶淫,且性行不纯而不用。攸性贪财重功利,无节操……”

“谋士,郭图,字公则,颍川人,年约四十,中原名门之后。善舌辩,贪权势。绍使其佐长子谭……”

“谋士,荀谌,字友若,颍川荀氏子弟,祖淑、父绲(音“滚”),皆有高名。性温和,多文才。绍重其族,使佐次子熙……”

“荀友若?”我翻开另一页,顺手挠了挠鼻尖,略有所悟,“这一定是荀彧自家兄弟!”

“不错,”贾诩接口答道,“荀谌正是荀彧的胞弟。”

“荀彧啊……”我忽然动了心思,“能不能把他和荀攸都挖过来?”

他无奈地摊开双手:“荀爽还在朝中为政,你让我们怎么挖?”

“荀谌都让袁绍挖去辅佐儿子了,凭什么我不能挖一个?”我愤愤不平。

“谋士,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年三十许,绍使其佐高干……”

“谋士,辛评,字仲治,毗弟,年约三十……”

“谋士,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年近四十。精诗书,善文学,有远见,与孔融等并称。尝为大将军何进主薄,避董卓乱至冀,入绍幕府。绍使之典文章,军政文书,多出其手……”

我再翻一页,心中忍不住骂了两声:袁绍帐下谋臣实在太多了些……

“谋士,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疑图从弟,年二十许,有才智狂气,好论时事,不治行检,或与祢衡似。”

郭嘉……能与祢衡类似?

我翻了个白眼,忍不住怀疑贾诩是不是又在逗我!

19愿以此身当袁曹

“李孚,字子宪,钜鹿人,年三十许,为袁尚主薄……”

“崔琰,字季珪,清河人,年三十许,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后从郑玄受学。绍以为骑都尉……”

这不就是替曹操接待匈奴使臣的帅哥吗?

“崔林,字德儒,清河人,琰从弟,佐高干……”

“管统……”

“耿武……”

我看得有些头疼,忍不住抬起头抱怨:“文和先生你是把袁绍所有的县令级别的人选都列出来了吗?怎么会有这么多?”

贾诩摊手道:“怎么可能?只列出一些有名气的人物。”

我无奈地叹气,腾出手来揉了揉微微发胀的太阳穴,又向后翻了两页,跳过了这些毫无印象的有名文士,直接来到了武将的名单。

“麴义,年约三十许,本凉州人,善治步旅,屡为绍军陷阵先登。绍用之而不多与兵,其亲兵不满三千。性傲且矜,又因祖居西州,为中原士人所鄙。”

我忍不住自问:为什么每个势力总有那么一两个能力出众、战功赫赫但是却绝对不会被君主重用的将领?

“颜良,魏郡黎阳人,年三十余,勇猛无匹,尤善马战,性贪功急躁,骁将之属。治兵钜鹿,佐逢纪……”

“文丑,钜鹿人,年三十许,与颜良相善,勇猛不亚于良,性鲁莽。治兵渤海,佐袁尚攻青州……”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少有名焉。绍使其为督军司马,兼领乌桓突骑。治兵涿郡,助袁熙攻卢植……”

“乌桓突骑?”我弹了弹名单,问道,“有多少?”

“三五千吧,”贾诩答道,“不过军纪败坏,战力一般。”

“潘凤,中山人,韩馥擢为大将,善使大斧,有武力。”

我哈哈一笑,自顾自说道:“潘凤?还真有这货?”

“朱灵,清河人,原韩馥将,平叛军有功,善与士卒,下多乐之,绍以之为中护军,督大戟士。”

中护军……那就是袁绍的亲卫部队了吧?

“大戟士?”对于这个兵种,我有些耳熟,“听起来好像很厉害。”

“就是以长戟为主要兵器的步军,”贾诩微微敛须,“我觉得这支部队虽然说得很厉害,但充其量也就是将士的身体更强壮罢了。而所谓的长戟,说实话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吕布那么精通。”

程昱也点头道:“早在赵国时,就听闻这支部队的名声,想来只是用来彰显袁绍的声势罢了。”

“长戟护卫……要知道,只有皇帝的禁卫军才会用这种武器吧。”王烈也插话。

我不再询问,伸手一摸名册,竟然还有四五页之厚,当即决定一目十行浏览下去。

其中有几个人在前世的各种游戏中倒是常常扮演酱油党的角色,比如蒋奇、蒋义渠、吕旷、吕翔、吕威璜、张南、焦触……

但更多的还是颇为陌生的人物——闵纯、李历、赵浮、程涣、朱汉、耿苞、季雍、郭祖、公孙犊、眭元进、韩莒子、赵睿、刘询、华彦、孔顺、夏昭、邓升、韩珩……

看到我飞快地翻着名册,贾诩从旁解释道:“后面的大多是部队中低级将领,因而不可能全部进行详细调查。”

“这已经够辛苦了。”我笑着点了点头,将这厚厚一本袁军花名册翻了过去。

虽然只是中低级将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至少我以后杀了敌将之后,是不是就可以昂首挺胸地说自己杀的不是原创人物了?

在我翻阅花名册的时候,王烈正参考着程昱和贾诩的意见对他的文章进行最后的修改。

看着老头子兴致勃勃地在纸张上圈圈画画,我脑海中忽然跳出了一个主意。

“你们说……”我也直言不讳,“我能不能向刘协上一道文表?”

两名大叔对视了一眼,程昱蹙眉道:“这还有什么意义?”

贾诩则换了个问题:“你想做些什么?”

“名义上依然尊奉刘协,应该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首先是缓解刘协和满朝文武的紧张情绪,稍微消除一些他们对我们的敌意,这样孙坚接受联盟的顾虑将大大减小,我们也可以将全部的精力用来对付北方,”我搓着下巴解释,“而且,我还想从刘协手中挖几个人过来……你们说有没有可行性?”

“这……”程昱忽然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主公这一招,必定是出乎天下人的意料!”

“不错,”贾诩沉声道,“我们并没有在正面战场与汉军发生冲突,更没有杀掉一兵一卒,也没有公开发表任何反对汉庭的言论。若是此时表面上对刘协称臣,他们也不能再将我们定为大奸大恶。一方面,说句实话,会减轻一部分属下的罪恶感和惭愧之心;另一方面,如你所说,有利于招贤纳士;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对山东诸郡的拉拢。”

“哦……我倒是没想这么多……”我挠了挠头。

我其实就想趁机把老丈人蔡邕捞回来,如果可能,再把荀彧、荀攸挖过来就最好不过了……

“既然主公有此意,那这边表文,就由你亲自动笔吧。”程昱的嘴角向上翘起。

“主公若是要写了……”王烈一呆,“老夫这篇要怎么办?”

“彦方先生那篇,与这边也不冲突,一并发了。”我愁眉苦脸地说道。

“那就好。”他舒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又划了个圈。

贾诩拍了拍屁股,长身站起:“那我们就告辞吧,公子你静心写表吧。”

我有些苦恼地挥了挥手,程昱毫无顾忌地哈哈笑着,与王烈相继走了出去。

凝神冥思苦想了半天,我终于深吸口气,提起毛笔,蘸了些墨汁,运笔如飞。

“尊敬的陛下:

我是你忠诚的臣子马超,希望您封我为凉王,并且请将我的岳父蔡邕和您的臣子荀彧、荀攸送来给我,谢谢,不要客气,再见……”

“好吧,这只是在练字。”我叹了口气,将这张纸揉成一团,重新开始创作。

“臣凉公马超谨拜以闻:

吾皇万岁万万岁!

惊闻故冀州刺史袁绍、故并州刺史曹操并叛,臣远处西域,忧心中原。后又闻幽州刺史卢公、青州刺史孙文台先后为绍贼所破,太尉张公都督天军,亦不得进。前京兆尹皇甫公与臣父尽起关西步骑,却为操贼煽引五原太守吕布所困。当是时也,京畿兵马尽出,而臣远在万里之外,未及禀报,妄自尽起西域兵马,驰援河北战事,遂破敌将吕布,解皇甫公及臣父之困。

及至渡河回反,而朝廷已南迁宛京,臣虑及雒阳大汉京都,不敢拱手与贼,遂以所部兵马相守,不意朝廷与山东郡县罪臣逼上迁都。臣之引兵而来,一为忠君救朝,二位解父之困,沿途而来,未曾与天军动一刀兵,臣心拳拳如此,然天下众口汹汹,百口莫辩至斯!每念及此,臣常辗转反侧,惶惶难眠!

臣自从父参军出仕,为朝南征北战,光复两都诛杀董贼,击并州白波,杀弘农张白骑,平青州徐荣,定中原诸郡,收朔方五县,诛辽东公孙,所战二十余,身被十余创,未尝言夸。陛下赐臣两千石,以弱冠之身封侯食邑五千,赏赐已极。臣之所虑,但为陛下尽忠竭力,仅此而已。

今河北两贼汹汹,臣不自量,愿以此身,为陛下当国门之北。望至尊及朝廷诸公,为超及将士正名!臣及凉、司二州十万将士,南拜至尊。

朝廷南迁之时,河南士民自以大汉将去,民心大恐。臣为安定计,自擅称凉公,颁布告令,以定军民,念此常自惶恐。臣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又臣才识粗浅,不通文墨,所上表文常恐僭礼,望陛下赐臣二三文士,譬如荀彧、荀攸、蔡邕等等。臣不胜荣幸。

臣尝作七言诗一首,略表臣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洛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臣凉公马超百拜谨闻。”

我抛下大笔,将我这二十年来写的最长的一道奏表平摊开来。

“子异,将此表转呈给程昱、贾诩两位先生。”

20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庞淯速度极快,不过一刻钟的功夫便跑了一个往返。

“他们怎么说?”我急忙问道——第一次以反王的身份给刘协写信,我心中还是没底。

庞淯用力喘了两口气,将原稿递了过来:“两位先生直接在上面改了。”

我略有忐忑地接过一看,只见贾诩在开头引用了一句“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划掉了几个多余字词;而程昱则改掉了一个我专门用的通假字,又在最后备注了一句:“请主公亲笔抄写于绸绢之上,尽量工整无误”。

“那就给我找两张绸绢吧。”我叹了口气,嘟嘟囔囔地又开始磨墨。

结果在抄写的过程中,我发现竟然有好几个字我自己都认不清楚,而且我对这篇刚刚火热出炉的新鲜文章竟然没什么印象——这篇不过七八百字的文章,我竟然抄错了十几个字……

重新誊写一遍确认无误之后,我轻轻落下毛笔,却听到门外传来虽快却稳的脚步声,而后值班的庞淯朗声禀告:“主公,杜畿、韩暨二位在外求见。”

我将绸绢收起:“请进。”

杜畿与韩暨并肩而入,两人的脸色倒无异常。

“属下参见主公。”两人躬身一礼,而后在我的示意下分左右入席。

“让贾穆过来倒水。”我朝庞淯招了招手,而后问道,“两位一并前来,有什么要事?”

“这是公至的职责,你来说吧。”杜畿向韩暨示意。

“好,”韩暨微一点头,“近几日,属下配合河南尹程公在洛阳城内进行了多次搜巡,不出意外地发现了多名来自各地的暗探。”

“有多少?”我随口问道——我有贾诩替我打探情报,各地诸侯也不是傻子。

“已查出三十六名。”他答道,“但这只是粗略搜巡的结果。”

“这么多?”我忍不住蹙眉。贾诩的情报班子我也知道,全加起来也不过一百来人。

韩暨从袖中掏出记录:“这其中有十二人来自冀州,六人来自并州,十人与宛城有联络,四人来自荆州,四人来自颍川。”

“哦,冀州人真多。”我搓着下巴点头,“要怎么处置?”

他一怔:“属下正想请示主公。”

“你们商量着处置吧,我们现在还没有太多机密吧?”对于间谍,我倒没多重视,“加强安全警备即可。”

“遵命。”韩暨点了点头。

“伯侯,你说呢?”我转向杜畿。

“属下掌管刑诉,按理……这些暗探是不是也应该交由属下审讯?”他笑着问道。

我想了想:“也是,那你就接手此事吧。”

杜畿点头应是,却又道:“另有一事,涉及较广,还需主公定夺。”

“你说。”

“承蒙主公信任,杜畿添为功曹从事,又分管了刑诉,手下人手随着招募也逐渐增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