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道士奇闻-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宗复辟。于谦与大明朝两个皇帝争位之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也先虽然无力再窥伺大明天下,但他到底还是有些不甘心,他始终对他在北京败得那么惨有点想不通。所以他还想再利用一下手中俘虏皇帝这张牌。
他一边在边境陈兵挑衅,一边派使者来说:“中朝若遣使来,皇帝归矣。”意思是说:“你们难道真的不想要你们的皇帝了。我们接着谈吧,谈好了我就放你们的皇帝回去。”
听到也先这个软话。朝廷上的议和派又抬头了。主张不要在边境上跟也先搞摩擦,不如议和,才是办法。
于谦在朝会上坚决驳斥了这种主张,他说:“也先即使在北京大败之后。还在边境上不停地搞摩擦,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亡我之心不死。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示弱,也绝不能自己骗自己,幻想什么唾手可得的和平。真正的和平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和勇气获得的。”
但有人问到这样打下去,被俘的英宗皇帝怎么办的时候,于谦一激动。张口就说了一句不该说的真话。他说:“社稷为重,君为轻。”
这话说得是很实在。因为这话在于谦看来,就是真理。但这个真理你放在心里就行了,说出来,在那个君权至上的时代可就要冒风险了。
后来英宗复辟之后,据说就是因为于谦当时这句要抛弃他的话,才下了杀于谦的决心。所以从于谦个人的命运来说。我们说这句话实在不该说。
可于谦就是这种人。为了理想,宁折不弯,而且所有的重担、所有的责任还要一个人扛。所以他的悲剧几乎可以说是命里注定了的。
这边大明王朝不松口。也不松劲儿,耗了大半年,也先真的没辙儿了。打吧,又打不过:谈吧,大明朝又不愿谈。所以他真的越来越觉得手上这个皇帝俘虏是个累赘。以至于他一度想杀掉明英宗。
但杀了两次都没杀成。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有人护着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这个人的性格,就是那种天生比较简单,也比较和气的人,这种人很容易信赖别人。所以他对王振就非常信赖。但同样他这种人也非常容易让别人产生信赖感。
在被俘虏之后。也先把朱祁镇交给自己的亲弟弟伯颜贴木儿看管,这个伯颜贴木儿跟朱祁镇在一起待久了,倒跟朱祁镇有感情了,所以死活不让他哥哥杀他。
也先一看。弄个废物在自己这儿,不仅要费粮食管他饭,还有可能弄得自己兄弟不和。算了吧,放他回去吧,所以他在彻底停战之后再次派使者来。说我真的打算放你们的皇帝回去,求你们了,你们还是派使者来谈谈吧。
这一下,明朝这边为此又吵开了。大臣们都愿意把英宗接回来,虽然现在英宗已经不是皇帝了。已经被景帝尊称为了太上皇,但不论怎么着,就算是太上皇,老放在人家那儿当俘虏。这也实在太没面子了。
现在也先兵都撤了。那看来是真的要放英宗回来,我们怎么能不派人去谈呢?于谦看也先退兵不战。这时候他也觉得应该派人去把英宗接回来。可这一次,有另一个人坚决不同意了。
谁呢?就是英宗的弟弟,当初的郕王。后来被黄袍加了身的景帝朱祁钰。
当初也先兵围北京城前。大家拥立廊王朱祁钰为景帝,那时候朱祁钰还不肯干。为什么呢?因为太危险。
后来北京保卫战胜利了,危险没了,朱祁钰的这个皇帝也坐出滋味来了。不仅坐出滋味来了,还坐上瘾了。这也难怪,搁着谁,谁坐在那个位置上不上瘾啊!所以现在他听说要把自己这个哥哥接回来,就坚决不肯。但不肯也不好明说啊。这显得多不仁义啊,所以朱祁钰反复说也先这样做一定是有阴谋。我们不能谈。
但大臣们也较上劲儿了。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官们天天为这事上疏个不停。后来在朝会上再次讨论这事儿的时候。朱祁钰看这帮大臣们这么不开眼。真的有点急了,他一急就把大实话说出来了。
他说:“我非贪此位,而卿等强树焉,今复作纷纭何!”
第四百零八章 明朝之帝
? 意思是说:这个皇帝的位置可不是我要坐的。当初那是你们求着我甚至是逼着我坐的,现在你们吵吵嚷嚷地要把我哥哥接回来。你们说,你们到底安的什么心?
大家一听算是明白了。景帝怕把英宗接回来。影响他的帝位。
到了这个份儿上。大家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因为这又牵扯到人家兄弟俩的私事儿了,你说你做大臣的再厉害,也不能在现任皇帝和前任皇帝他们兄弟俩之间瞎掺和吧!
碰到这种情况。人人都明哲保身。唯一不知道明哲保身的又是于谦。于谦站出来说:“天位已定,孰敢他议。答使者,冀以舒边患,得为备耳。”
那就是说。皇上你放心,你这个大位已定,就算是你哥哥回来。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现在也先已经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要和谈。那是合情合理的,对国防也是有好处的,不如就派使者去和他谈。
于谦这么一说。大家都纷纷随声附和。景帝一看,连于谦都这么说了,才终于答应派使者去跟也先谈。明英宗朱祁镇也因此才得以被放了回来。
所以,可以这么说,没有于谦,那位俘虏明英宗也回不来。在几轮使者谈判之后,被俘达一年之久。受尽了屈辱的明英宗终于被也先送回了大明。
他在土木堡被俘那天刚好是正统十四年的八月十五,回到北京的那天,也正好是一年后的八月十五。同样是八月十五,但二十四岁的朱祁镇和二十三岁的朱祁镇已经大不相同了。
走的时候。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回来的时候,除了拥有一年战俘的身份。他已经什么都不是了。不过这时候的朱祁镇也没有奢望太多,能活着回来就不错,只要能安安心心地活下去。
总比在瓦刺那蛮荒之地过茹毛饮血的阶下囚的日子强,但让朱祁镇没想到的是,弟弟坐了皇位,虽然尊称他是太上皇,但却对自己这个哥哥充满了敌意。他不仅把哥哥软禁了起来。关在了一个叫南宫的地方,还处心积虑地废除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的位置。
之前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大臣们要拥立景帝,太皇太后也没办法,只得让景帝登位,但提出了一个条件,还得让英宗的儿子做太子,这一点在当时就已经达成了共识。
现在景帝一看自己的哥哥也被自己软禁了,看来这辈子他哥哥是废了。所以开始着手废掉哥哥的儿子。换了自己的亲儿子做太子。
朱祁镇这时候一点办法也没有。不仅根本顾不上儿子,他连自身都难保了。弟弟把自己软禁起来,什么人也不许接触,供给的食品与物品也少得可怜,那日子连在瓦刺还不如。在瓦刺那儿朱祁镇还有伯颜贴木儿这样的贴心朋友。可以四处走动。可现在除了深宫里的一座房子和一个院子。他哪儿也不能去,谁也不能见。
陪伴明英宗的只有他原来的结发妻子钱皇后。这个钱皇后也是古代皇后里少有的一个好女人。她在做皇后的时候就特别本分。
特别朴素,身为皇后,还经常自己做手工。后来在得知自己的丈夫成了瓦剌的俘虏后,她夜夜思念。为此哭瞎了双眼。现在丈夫好不容易回来了,夫妻俩又被软禁在这一片小小的院子里。很多时候连食品与生活用品都没有。钱皇后这时候就靠自己做手工活,然后让太监拿出去换点日用的东西。
朱祁镇名为太上皇。却已经艰难到这种地步。历尽沧桑的朱祁镇已经在心底有了愤怒,可更让他愤怒的是弟弟把事做得很绝。
有个给朱祁镇送饭的老太监跟朱祁镇的关系很好,经常陪他聊聊天什么的,后来朱祁镇把自己身上佩戴的一个小装饰品送给了他,结果过了两天,这个老太监就以意图谋反之名被杀了。
朱祁镇到了夏天,喜欢在院墙边儿的一排树荫下乘凉,随口说了两句,说这片树荫也是乐土啊。结果第二天起来一看,院墙边儿的树荫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院墙外的大树都被砍了。
你看。这个当弟弟的是不是做得有些太绝了。而这个当哥哥的是不是又太过无奈了。
真可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朱祁钰以为只要把哥哥牢牢地看起来就万事大吉了。可命运总喜欢跟自以为是的人开玩笑。
后来景帝的儿子。也就是他后来立的太子突然生病死了,而景帝刚好没有别的儿子。这一下大臣们又闹着让英宗的儿子当太子,景帝受了几回折腾,自己也病了,结果一病不起。后来渐渐地病情就加重了。
慢慢的,我恢复了意识,慢慢的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冰封的世界,而我就独自身处其中!虽然,一丝不挂,但是在这冰天雪地,居然没有丝毫的,寒冷的感觉!
我站起了身子,看着万里飘雪的世界,这是只有,漫天的雪花,没有树木,没有动物!一望无际的白!
嘴里说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还是在梦里吗?啊,好痛,掐了下自己,是真实的,怎么回事?难道说醒过来还是,不能成功吗?”
不过刚刚那个,梦见的明朝,的世界,又是怎么回事?让我去解答这个秘密吗?可是我一点感觉都没有,还有那些声音是迷惑作用吗?
这个柱子里做梦有什么,特别么?为何要在柱子里,这些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呢?那个老头真的是,僵尸吗?怎么感觉那里不对呢?
“马晓玲呢?她怎么样了呢,会不会也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情况呢?亦或者,马晓玲她自己已经成功的,度过了,这个做梦的奇葩,考验了呢!”
我一边自言自语的,说着,一边看着这个万里冰封的世界,想从这里找些,可以有用的线索!这没有风,温度很适宜!那么这些雪?怎么不化呢?
第四百零九章 化雪灵柩
? 就在我这么想的时候!忽然雪就迅速的,开始融化了!
随着冰雪的融化,温度骤然的下降,慢慢的越来越冷了起来!我不禁的开始打起了冷颤!温度不断的变冷,慢慢的更加的冷!自己开始打起了哆嗦!
慢慢的,雪就要融化完了,随即,出现一个巨大的灵柩!
棺材上刻了一些不少的文字。
棺材文字:
人过了六十,就得给自己准备棺材了,有儿女的儿女准备,没有子女的,自己提前几年就得省吃俭用,积攒自己的一副棺材钱。过了六十岁生日,其它事情推一下,买几块木板,雇几个工匠,叮叮当当忙几天,棺材做好了,便放下了一桩久牵的心事。看一看,摸一摸,微微一笑,那一份舒心就不用说了,之后才能够了无牵挂地去忙别的。
儿子们或因经济状况不好,没钱,或因事情多忙不过来,或因马大哈性格,不把这事放在心上,老人便一脸的不高兴,口里虽不明说,整天都拉着个脸,说话甩腔甩调,做事摔东砸西,叨一根旱烟袋,唉声叹气,老人怎么啦?
引起了子女的注意,问几句,老人不理,再问,“嗯”一声转身便指指南院,边走边说,我死了你们就喂狗算了,儿女们进南院一看,有人请木匠做棺材了,儿女们明白了,就买木板,就请木匠,就做棺材。棺材做好了,老人走过去,看一看,摸一摸,微微一笑,瞧那份舒心劲儿。
做棺木和修房子一样是极有讲究的,讲究首先在木质上,柏木最好,其次是松木。那时,人死了能背一副松柏木棺材,绝对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不亚于现在在北京买一套别墅,这是有钱人的事,一般人家想都不敢想。
榆木是不能用的,因为榆木重,古代犯人戴的枷锁都是榆木的,谁也不愿意死了还戴着榆木枷,所以乡下人做棺材忌讳用榆木。大多就用柳木,柳材易成活长得快,木料便宜,色质白里透黄,也极好看。人死了能背一副柳木棺材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另外棺材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厚度,棺材的厚度有三种类型,最好的一种是硬二寸,即棺木从最头到尾都是二寸;第二种叫二一寸,即大头是二寸,到了小头就变成了一寸;最差的一种叫寸材,从头到尾的厚度都是一寸。至于死了能背哪一种,这就要看你的经济状况了。有一副好棺木,是一件十分值得炫耀的事。
五爷说:“我那棺材,绝好的柳木,就是用大窑沟口的那棵柳树做的,硬二寸,埋在地里三十年都沤不了。”从没见他夸过自己住的那孔土窑洞。
爷爷说:“活着住差一点没啥,死了有一口好棺材才叫福气,看人家老五,硬二寸,上好的柳木,算没有白活。”爷爷是万分的羡慕。
村东姚牛则的要求却没有那么高,寸材就行。不过他不是要一口,是两口。姚牛则老婆死得早,那时穷得连饭都没得吃,哪能买得起一口棺材,半领破席子一卷,就把老婆埋了。
姚牛则有一个儿子,得过小儿麻痹,还有智障。姚牛则想,怎么也得在自己死之前为儿子也准备好一口棺材,他不停的劳作赚钱,十分的节俭省钱,过年连糊窗纸都舍不得买,为了挡风,烂纸破布塞了一窗子。
在他六十三岁那年终于凑钱做了一副棺材,还因柳木不够,棺材底只好配了些杂木,六十六岁那年,姚牛则病危,把村长和一位堂侄叫来,流着眼泪说:“我那口棺材一定要留给儿子,当初他妈死了,我没舍得把一领席子都给她,就怕自己买不起棺材,给自己留了一半,我就把他妈背剩的那半领席子背了,这也算我对******交待。”
姚牛则背着老婆剩下的半领席子埋了。他的儿子三十多岁就有了自己的棺材。不足六十岁做棺材,这虽然在我们乡下最为忌讳,但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的事。姚牛则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棺材,是将来决不会有人给自己智障的儿子买一口棺材的。
姚牛则把自己的棺材留给儿子,把五爷感动的泪如泉涌,他便把家里刚买的一副新麻绳拿出来,为姚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