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金融五百年-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量持有英镑的投机者把英镑兑换成黄金或美元,从而使英镑汇率下跌的预期进一步增大,并给美元带来汇率上升的压力,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荡。

到了1967年,法郎有80%以上的黄金储备做支持,戴高乐总统不愿再用自己的黄金来支持美元,于是宣布退出了伦敦黄金总库(后来,为了报复戴高乐的叛逆,美英金融寡头利用中央情报局破天荒地策动一向与资本家势不两立的法国左派发动1968年5月的学生暴乱。1969年4月,一向反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戴高乐总统被迫下台)。结果英镑汇率持续下降,黄金市场价格猛涨。投机者迅速地将英镑兑换为美元和别的货币,然后去购买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和比勒陀利亚等所有市场上的黄金。私人黄金市场的价格相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价格大为上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支持英镑。英国政府不得不让英镑对黄金与美元贬值14%。英镑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储备货币,英镑贬值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都变得摇摇欲坠了。

1968年年初,美联储损失黄金9300吨。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吨~400吨的最高数字(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只有各国政府和央行才能用美元到美国金库兑换黄金,但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却可以在伦敦黄金市场自由买卖。当英格兰银行向市场大量出售黄金造成黄金储备下降时可以到美联储购买黄金。因此,美国黄金外流的过程是:美联储用黄金换成英格兰银行手中的美元,英格兰银行再将这些黄金卖给私人投资者)。由于美元与黄金的市场比价远高于官方规定固定价格每盎司35美元,各国央行必然会为了套利而继续从美国金库抽取黄金。于是,美国迫使黄金总库成员国不得向市场以每盎司35美元的固定价格出售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黄金兑换仍按固定价格结算。

在这个紧要关头,美国的精英们想找到一种摆脱黄金束缚的新金融工具,来让西欧与日本贸易顺差所赚取的美元储备再借给美国财政部。这样美国的剩余黄金储备不仅完好无损,美国的外债也可以获得海外资金的长期支撑。换句话讲,就是美国精英想要建立一种可以长期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的新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

在美国政府的策划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了特别提款权计划的改革。特别提款权又称“纸黄金”。实际上,特别提款权改革不过是当年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计划”的翻版,只有利于贸易赤字国而不利于贸易盈余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各成员国的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办时的最初认购份额创建和分配这些特别提款权。收支赤字国能免费得到所占份额的特别提款权。收支盈余国则需要提供特别提款权。由于美国所占的份额最高,这相当于财富从收支盈余国家转移到美国。

1969年,特别提款权的创建让美国收支赤字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达110亿美元。美元被加速兑换成海外持有的黄金和其他国家的货币,而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成为最好的避难所。西德的外汇储备上升到167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30亿美元,比1969年增加96亿美元。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向美国兑换4。22亿美元的黄金实施报复。看上去似乎美国增加了外债,实际上经济江河日下。其实这是美国精英有意为之的。

投机者可以用过剩美元购买外国货币而盈利。因为美国政府需要将大量的美元注入其他货币区,迫使其他国家提高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从而促进美国的对外投资和出口。美元投机已经成为美国的官方国际政策。外国货币被迫对美元升值,这既有效地支持了美国出口,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美国的进口对相应的国内价和进口价的影响。这种金融波动可能导致贸易协定失效,因为对于外国政府来说,使本国货币与贸易体系脱钩,并安排实物贸易来保护变动的货币关系,甚至实施关税和出口补贴浮动,是阻止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获益的唯一方法。这样,其他国家要么将其盈余贷给美国,为美国赤字融资,要么让美元贬值,从而对美国出口商而不是欧洲出口商更有利。

通过持续地滥发美元,美国能将通货膨胀输出到其他国家,世界物价水平的上涨又逐渐地抵消美国债务的实际价值。根据1968年至1972年物价和汇率计算,美国财政部欠全世界的中央银行的750亿美元债务,以借入原始债务时的购买力计算,只需要可能不到400亿美元就可以清偿。若以黄金清偿750亿美元债务,根据1974年年末以1盎司兑换200美元计算,借入美元的金价不到最初价值的1/5。

1970年5月,美国财政部长大卫·肯尼迪警告说,如果外国不增加从美国的进口,那么美国国会将限制外国对美国的出口。在美国的压迫下,欧洲与日本的货币被迫对美元汇率升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则也按照美国的意图进行修改,允许更大的汇率浮动区间,各种货币可上下浮动2。25%,这意味着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可以发生4。5%的变动。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暂时中止美元与黄金或其他储备资产之兑换,除非要求兑换的数量和条件符合货币稳定和美国的最高利益”,同时宣布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这表明美国拒绝用黄金与其他有价值的资产清偿610亿美元的外债。美元瞬间变成不可兑现的白条。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

1976年,国际基金组织成员国签订了《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能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实际上是把美国从原先承担的巨大货币义务解放了出来,美国不用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而美元却仍是世界货币。

从此以后,美元这个只有美国有权发行而且不需要黄金支持的白条就成了全球储存货币。美国生产美元,世界其他地方生产美元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他们相互竞争出口为了得到美元。

美国霸权:让世界各经济体纳税进贡

美国豢养了很多国际金融投机的狙击手,随时发动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投机性和操纵性的金融攻击。各国央行不得不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以备突发的投机性攻击。而美元只能投资于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从而为美国经济制造出资本账户盈余(国际收支中的资本账户主要是外国对本国借贷和各种投资。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主要是本国出口额与进口额相减的净值)。与此同时,出口国无法以挣得的美元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美联储可以采用逐步扩张货币与信用的政策让美元缓慢持续地贬值,导致了资产价格猛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来吸收美国的债务。而所谓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于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失衡转变为美国经济中以美元标价的债务泡沫,而这为美国债务和资产的持有人带来了名义上的高额回报。

大多数国家持有的过剩美元,都要重新流入美国。因此,美国的赤字持续时间越长,美国政府欠下的政府间债务就越高。外国央行接受的是美国纸币,而不是黄金。因此,为了应付收支赤字,美国会扩张货币与信用,而新的纸币将注入外国的货币储备,从而放大它们的货币基础,引发了货币与信用的扩张。结果,不断上升的世界价格水平不过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派生物。而美国的金融与工业寡头却用其他国家流入美国的美元,来收购其他国家最有利可图的关键产业。换句话讲,用别人的钱买别人的资产。

原本,政府发行的货币是一种主权债务工具。政府征税不是为了支付政府运作的费用,而是为它发行的主权信用工具的货币提供价值。一个国家的主权政府能以发行授权货币形式的税收信用来抵消所有的债务。只要国家财富的增长与主权信用的增长保持同步就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胀。但是,当一个主权国家借外国货币的债务,实际上就剥夺了自己发行主权信用的特权,自己的货币变成了美元的附属货币。因此,在美元霸权下,主权国家无法使用主权信用工具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只能通过出口来赚取美元储备以保持本国货币的交换价值。

而美国则通过美元霸权让外国创造的财富以掠夺性的低价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这就像历史上的罗马帝国一样强迫附属国与殖民地都要向中央帝国进贡一样,美帝国则通过美元霸权让世界各经济体纳税进贡。美元霸权让美国成了现代的天朝上国。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所说:“作为一个国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最大的私募基金,而且它不需要任何资本金。它具有近乎无限的融资或创造信用的能力。简而言之,美国控制着全球的购买力,这就是美国可以肆无忌惮地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基本制度的基础。”

但是,美元霸权仅依靠白条制度仍难以建立。美元之所以是美元,其根本在于美国人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实力能够强迫全世界的战略资源以美元为结算工具。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石油。正是因为各国只有用美元才能买到石油,美元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石油,美元霸权的根蒂

石油与煤炭是现代文明得以存在的基础。尤其在军事上,石油是军队维持作战能力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1938年,希特勒与斯大林所签订的《苏德条约》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苏联为德国供应了充足的石油。一代名将隆梅尔麾下的北非德国军团之所以兵败沙漠,直接原因便是油料匮乏。1940~1941年间,希特勒在巴尔干半岛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围绕着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从苏联边界到普洛耶什蒂不满320公里,其间都是开阔平原,但从德国到那里却有965公里,中间还隔着喀尔巴阡山。1940年,法国被希特勒征服时,苏联在巴尔干半岛进入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地区,将边界线向外推进到离普洛耶什蒂油田仅160公里的普鲁特河岸。一旦失去罗马尼亚的石油,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就会变成一堆废铁。希特勒侵入苏联时,首先便是向生产苏联80%以上石油的巴库地区推进。原因是看中了这里的石油资源。

“二战”前,美国和苏联是当时石油生产的两大国,一直由英国控制的中东的石油生产量较小。“二战”后,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驱逐英国势力,逐渐控制了中东地区。其中最为巧妙的策略就是扶植犹太人在伊斯兰文化地区建立以色列这样的附庸国。

早期中东各国均拒绝美国建立军事基地,以色列的建立,中东的门户便被美国打开了。美国将以色列当成自己在中东的经济与军事基地,可以威慑、离间、控制中东各国,最终达到支配中东石油的目的。同时还能让以色列为美国的霸道背黑锅,而美国自己却充当起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调解人。这恰如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所说的:“美国之所以愿意援助以色列,是为了美国的本身利益;美国愿意支持以色列克服其经济困难,是为了在这一地区保留一支力量……而美国为以色列的花费要少得多,以色列还不要求美国派军队去以色列,但以色列却保障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随着美国对全球石油资源控制的加强,美国石油公司主导了战后市场。从“一战”到20世纪70年代,标准石油解散后形成的公司中最大的3家,即新泽西州埃克森、纽约美孚和加利福尼亚州雪佛龙,与美国海湾、美国德士古、英国石油公司(BP)和壳牌石油组成了石油垄断同盟,人称“七姊妹”。这7家公司占有全球石油储量的大部分,控制着各国的经济命脉。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必然成为世界石油贸易尤其是中东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而“二战”后的中东石油产量飞速上升,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的高低。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失去黄金之锚。欧洲与日本都力图挣脱美元的枷锁,获得经济独立的地位。甚至有很多国家开始将手中的外汇储备从美元换成德国马克。美国精英开始采用一些巧妙的策略,来保持美元独霸天下的地位。

美国胡佛研究所保存的档案记载,1973年5月,几十名世界顶级金融和政治人物瑞典瓦伦堡金融家族(Wallenbergs)的海岛度假胜地萨尔茨约巴登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戴维·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盟友——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的罗伯特·安德森,英国BP公司董事长格林希尔勋爵,华宝银行的埃里克·罗尔爵士,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乔治·波尔,洛克菲勒财团代理人后任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大名鼎鼎的布热津斯基,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的乔万尼·阿涅利、基辛格和德国的奥托·阿梅龙根。

会议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可能产生的石油价格波动,而是如何管理将要被创造出来的大量石油美元。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顾问沃尔特·利维预计欧佩克组织(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中东石油收入的上升将会刚好超过400%。他预言:“石油进口成本将大幅度提高,石油消费国的贸易平衡将遭遇巨大困境。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家空前的外汇盈余积累将导致严重后果……在石油出口国、石油进口国、石油生产国、国际石油公司的所在国以及石油生产和进口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之间,政治、战略和权力关系的全面调整刚刚开始。”美国金融与石油寡头的目的无非是利用石油的美元结算优势,引发石油危机,大幅提高石油价格,以此让其他国家永久性地依赖美元。

1973年10月6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埃及和叙利亚入侵以色列,发动“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16日,欧佩克组织宣布石油提价70%,即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5。11美元。除了伊朗表示反对涨价外,其他国家都表示支持这个决定。同一天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指出美国在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事实,宣布对美国和荷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