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虽远必诛-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で橛牖孟耄谖四负螅椒⒚览龆恕�

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生命的奇迹。

当时有个相士,在看了她的面相后,惊讶地喊道:“真是贵不可言,将来当生天子,母仪天下。”当时的她,只是微微一笑,以为天方夜谭。

不久,朝廷到民间选取良家女子,纳入青宫。

王娡已是人妇,又是人母,但她却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她毅然与金王孙离婚,怀着一个少妇的梦想,进入森严的皇宫,侍奉太子刘启。

曾为人妇的王娡,不仅光彩照人,而且她成熟、富有风韵,身上又不时地体现出一个母性的温柔,尽显女人的魅力。在众多的太子妃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这使她脱颖而出,太子刘启很快便被她迷住。

后来刘启当上皇帝,王娡充分利用她的美丽、聪明、智慧与机谋,扳倒最强硬情敌和对手栗姬,成为皇后,她与刘启的儿子刘彻也被册立为太子。

王娡确实创造了一个神话。

她也把身上的激情,遗传给了儿子刘彻。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他激情的血液开始沸腾。但是身为一国之君,刘彻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处理日常政务上,血气方刚的他,怎么受得了这种枯燥的生活?惟一可以释放他的激情能量的,就是到狩猎场上,与猛兽相搏。

深受时代尚武观念影响的刘彻,从小便苦练技击与箭术,将尚武的观念,牢牢刻在脑海之中。他对狩猎的热衷,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刘彻不仅仅是射杀野兔、小鹿、狐狸之类的小动物,而且喜欢与野猪、黑熊等大型猛兽搏杀。

汉武帝对狩猎的过度热衷,使得大臣们不停地批评与劝谏,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跟野兽搏斗,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但汉武帝正是想亲历这种危险。狩猎对于他,与其说是娱乐,不如说是实战,以此来训练自己坚忍不拔、果断的意志力,在强健体魄同时,强健自己的胆魄。

同时,他在血腥与残忍中体会着一种邪恶的快感!

皇家狩猎场太小了,刘彻觉得很不过瘾,便不时溜出皇宫,带着随从,微服到终南山的山麓进行野外狩猎。但有一次,年轻气盛的皇帝闯了不小的祸。

刘彻早把天下看作自己的私产,所以哪里管当地人民的庄稼农田,随意骑马践踏,结果惹起当地农民的围攻,这些农民把汉武帝骂了个狗血喷头,而且所在的县衙也派人前来围剿这群肆意破坏农田的恶贼。

汉武帝狼狈不堪,忙叫随从前去告诉村民们,他们围攻的人是当今的天子。村民们听后“呸”的一声:践踏农田已经其罪不轻了,还敢冒充当今天子,找打啊!

侍卫们抵挡不住农民们的围攻。汉武帝一看对方人多势众,好汉不吃眼前亏,便让侍从带着皇帝的信物,亮给县丞看,县丞一看,大吃一惊:“天哪,真的是当今的天子啊。”

县丞赶忙到围攻刘彻的农民中做工作。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真是当今的皇帝。

刘彻这才得以落荒而逃。

皇帝受到百姓围攻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真是很少见,但刘彻遇上了。

还有一次,汉武帝跑得更远,到柏谷(河南省灵宝县)去打猎,到了晚上时,就在当地一家客栈内投宿,人多马杂的,又一派很傲慢的样子,对店老板大声吆喝:“店家,快点弄点喝的上来。”

店老板见这群人凶神恶煞的样子,又出手十分阔绰,心中暗想:“这势必是一伙打家劫舍的恶人,否则为首这人,年纪轻轻,怎么如此阔绰?”这个店老板虽然是做生意的,但其实是个豪杰之人,既然认定这伙是恶人,便没好气地回答说:“要喝的没有,只有尿!”

刘彻这一听,气歪了鼻子,吃了个闭门羹,又不好发作,心中正恨恨的。没想到店老板居然溜出去,到邻里找了几个孔武有力的壮汉,准备在三更天后,月高天黑时,对这伙来路不明的人下手,绑赴衙门。

可是老板娘的看法跟店老板不同,女人嘛,看男人的角度是与男人不同的,她见刘彻气宇轩昂、长相不凡,心中暗暗称奇,暗中料想这个人来头不小,于是就劝老公住手,不要惹事生非。但店老板不听,执意要在半夜后把这伙人一网打尽。老板娘没有办法,只好出了个下策,硬把老公给灌醉了,捆了起来,把那些召来的壮汉遣散了。然后亲自杀鸡宰鸭的,招待刘彻这伙人。

事后刘彻知道了这件事的经过,大加赏赐这位老板娘。店老板得知这个“恶人”便是当朝天子时,吓了一身冷汗,连连对自己的老婆道谢。刘彻认为店老板也是个好汉,升迁他为羽林郎。

这位行事不拘一格的年轻皇帝,从上任开始,他的冒险精神,就毕现无遗了。

冒险往往意味着开拓。

哥伦布的冒险,给欧洲人开拓了广阔的新大陆。

麦哲伦的冒险,更给人类开拓了全球的视野。

汉武帝把冒险精神提升为开拓意识,使二千年前的中国人,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建元三年(公元前一三八年),有一批匈奴人投降了汉政府。

汉武帝亲自接见了匈奴的归降者,仔细地询问了匈奴的国情,他从匈奴人口中,了解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在匈奴西部,曾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月支,随着冒顿单于的崛起,月支国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打击(第一次在冒顿单于弑父自立后,即公元前二零一年,第二次在公元前一七六年或一七五年,冒顿单于在写给汉文帝的信中,曾吹嘘过这次辉煌的胜利)。冒顿单于去世后,老上单于继续对月支用兵,大开杀戒,击杀了月支的国王,砍下国王的脑袋,用他的头当作酒器饮酒。月氏人被迫全体向西逃亡,在遥远的西方,寻找了一块土地,重新立国,国破家亡的惨痛耻辱,使得月支国人对匈奴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这则信息,令汉武帝灵光一闪:如果大汉帝国能与遥远的月支国联合起来,从东、西两面夹击匈奴,匈奴之患,不是可以彻底解决吗?

汉武帝心中一阵的兴奋!

可是月氏国在什么地方呢?没有人知道。

祁连山以西的土地,是中国人所未曾涉足的。这是一片未知之地,只知道这里风沙莽莽,沙漠广袤,戈壁遍布。

汉武帝毅然下诏:征募国内勇士,出使西域。

大探险时代的序幕拉开,伟大的英雄将横空出世,书写中国历史最刺激、最扣人心弦的壮丽篇章。探险英雄的惊天动地的业绩,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述。

后来的历史表明,汉武帝的这次决断,是何等的意味深长,是何等的高瞻远瞩。

这一年,汉武帝年仅十八岁!

此时的刘彻,仍然没有与匈奴开战的决心。

匈奴人照例来请求和亲。

从汉高帝开始,经过吕后、文帝、景帝,和亲成为羁縻匈奴的基本国策,但羁縻匈奴仅仅是一厢情意的说法,匈奴人在边境上屡兴事端,多次践踏中原,完全无视汉匈之间的盟约。对于年轻气盛的汉武帝刘彻来说,和亲不啻为对匈奴示弱,自灭威风。

不过此时的刘彻,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权力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的祖母窦太皇太后,即汉文帝的皇后,仍然掌握着极大的权力。

这个崇尚“黄老之术”的女人,对崇尚儒学的孙子刘彻十分的恼怒,为了警告刘彻,窦太皇太后略施小计,将刘彻身边的四位重要的儒家分子一网打尽,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被迫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汀怀分啊�

这件事,对初涉政治的刘彻是一大打击,使他意识到自己尚羽翼未丰,所以在对待匈奴和亲的事宜上,刘彻不敢自作主张,而取诸公论。

反对和亲最激烈的是大行王恢。

王恢是燕地人,燕地靠近匈奴,所以对匈奴的情况颇为了解。此时他刚刚从南方前线返回,在匈奴提亲之前,汉帝国南方的闽越国入侵南越国,刘彻派遣王恢与韩安国各率一支部队,南下进攻闽越国,结果闽越国内讧,不战而降。

王恢挟胜利之威,对和亲匈奴之事不屑一顾。

王恢对刘彻说:“汉匈和亲,和平局面挺多维持数年,匈奴人没有信用可讲,背盟违约的事情常常发生,如今我国力强盛,不如拒绝匈奴人的要求,发兵攻打匈奴。”

王恢的意见,遭到了韩安国的强烈反对。

韩安国时任御史大夫,也算是一个非凡的人物。在“七国之乱”中,吴、楚叛军以重兵围攻梁国的都城,韩安国被委任为守城的将领,坚守城池,使得吴楚联军围攻数月之久,却无法攻克,韩安国一战成名。不久前,韩安国与王恢各领一军南下闽越,在闽越战场并肩作战的两位将领,在对待匈奴和亲的问题上,却大相径庭,完全对立。

韩安国说道:“如果汉匈交恶,出动大军转战千里,怕是要劳师无功了。匈奴的马匹的耐力好、速度快,跑起来汉军不容易追上;而且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在茫茫草原上,汉军要找到他们都困难哩,等到汉军精疲力竭,匈奴人正可以逸待劳。俗语说得好:中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匈奴人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把我强大的军队拖垮。就算我军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匈奴人的土地,但那荒凉之地,中国人也难以居住;就算虏获了匈奴的人口,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也不能因此变得更加强大。所以,以臣之见,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没有多少的好处,不如与他们和亲。”

韩安国的看法,得到了朝廷中大多数官员的支持。这是政治惰性力量的体现,不思进取,不求变革,只求维持现状。

刘彻批准了和亲的协议。

汉武帝刘彻决不是一个委曲求全的人。

和亲只是抛向匈奴的一颗烟雾弹,一剂迷魂汤。

耐心等待,只要机会一出现,就一击置对手于死地!

这是刘彻从狩猎中玩味出来的战术。

第二年,两位将军同时被调离首都,抵达汉匈边境。

一位就是身经百战,勇冠三军的李广,被任命为骁骑将军,率军进屯云中;另一位是程不识,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军进屯雁门。

云中与雁门是边境线上的两处战略要地,既是防御匈奴的前沿阵地,也是进攻匈奴的前哨站。

刘彻下这两颗棋子,用意深长。

李广是在先后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地的太守后,被召回都城长安,担任卫尉,即禁卫军的长官,这种闲职对李广来说,一点吸引力也没有,这回总算又回到了前线,心情十分舒畅。

李广无事可做,就发明了一种射击游戏:先在地面上画出军队的方阵,然而在远处,对所画的军阵进行定点的射箭,根据所射的情况来进行罚洒。李广一生最喜爱射箭,箭术的高超,无人出其右。

程不识也是一位抗匈名将,但跟李广相比,名气却是小了许多,因为程不识是位循规蹈矩之人,以严谨而著称。行军作战时,每到一处,势必要先构建防御阵地,晚上要派人严密地巡营,要鸣击刁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案工作要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觉得苦不堪言。所以当时的士兵们都喜欢在李广的帐下,而不喜欢追随程不识将军。

程不识自己倒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评道:“李广将军的部队,军令简单明了,如果敌人发动突袭,就容易陷入困境中,但他的士兵都非常的骁勇,乐意为李广而死,这是李广的人格魅力所在。而我的部队,虽然法令严苛琐碎,但不容易露出破绽,敌人也不敢侵犯。”

程不识对李广的评价是恰如其分,李广在胆略与勇猛上,天下无双,但终其一生,他是一员猛将、勇将,不是常胜将军。

和亲刚定,边关无战事。

又过了一年。

一封从雁门郡马邑县发出的密信,到达了大行王恢的手中。

写信的人是马邑县的一位豪门,此人名聂壹。聂壹是个爱国分子,雁门是兵灾极重的一个郡,匈奴骑兵入寇,雁门首当其冲,受到战争的摧残极为厉害。聂壹颇有豪杰之志,志在驱逐北虏匈奴,多年下来,竟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构想。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但是聂壹无兵无权,根本是无法实现这个计划,他只能想方设法把这个计划构想,传递给汉帝国政府。他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要交给谁呢?

他想到了一个极佳的人选:大行王恢。大行是负责外夷事务的高级长官,而王恢则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坚决反对与匈奴和亲。有王恢的支持,这个计划一定可以直达当今天天子刘彻之手。

王恢展开信件一看,按捺不住一阵的欣喜,只见其上写道:“匈奴国刚与中国和亲,目前两国边关无战事,此时的匈奴国一定没有防备心,我们可以利以诱之,使他们深入到中国境内,然后设下重兵进行伏击,一定可以给匈奴国予致命的打击,一劳永逸地解决北部的边患问题。”

王恢没有迟疑,当即吩咐左右:“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第三章 生死决战(上)

【一、马邑奇谋】

御前会议。

王恢与韩安国正激烈地展开辩论。

大行王恢是位鹰派人物,率先发难:“如今圣上威德远扬,四海一统,而匈奴人仍然不断在边境制造冲突,究其原因,乃是认为我中国可欺,对我心存蔑视之心。我认为应当对匈奴发动进攻。”

主和派的领袖,御史大夫韩安国反驳说:“当年高皇帝受困平城七天七夜,脱险之后,反倒与匈奴和亲,这是以天下为重,不存个人私怨,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啊,因此大汉帝国与匈奴汗国在高皇帝、吕后、文帝以及景帝时获得持继的和平。如果贸然出击,那么和平将遭破坏,边境再无宁静之日。”

王恢冷笑道:“韩大人还侈言和平!汉匈边境,警报不断,士兵死伤惨重,柩车相望,人民流离失所。当年高皇帝之所以没有报复平城之辱,非能力不足,而是想使久经战乱的人民得以休生养息,如今民富国强,正好可以一洗高皇帝的平城之辱。”

拿和平来作幌子,睁眼说瞎话,当然没有说服力,韩安国心知肚明,于是又找了个理由:“要深入匈奴作战,从战术角度来说,是不可行的。如果我们以骑兵深入,向前推进的速度如果太快,就会有后勤补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