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无从考证这时老干部曹洪的心理:委屈?愤怒?洒脱?
在曹洪带军挺进下辩的同时,刘备却嗅出了危险———孤军前出过远,曹洪军主力一旦南下切断辎重供应之路,则必陷困境!紧急书令张飞进军下辩,先摆出一副欲断曹军后路的态势。为了增加威慑力,刘备又派出马超从右翼出动到了沮县,此地能阻挡汉中曹军对下辩的威胁;主要看张飞能否再施当阳长坂坡时的威风,令曹洪军畏险而退。刘备采用的是忽悠计策,他的主力部队都去定军山对付夏侯渊了,已经无力再分兵作战。一连派出张飞和马超两员名将,刘备幻想能把曹洪吓回去。张飞也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进至固山,充分利用多种舆论渠道,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即将出动切断南下曹军的归路!
考验曹洪的时刻到了!偏偏曹洪在这时暴露出了自己的缺点:没头脑。他真的被刘备忽悠了,没来得及做一道脑筋急转弯,就失去了一个元帅应有的判断力。曹洪勒马不前,众将唯他马首是瞻,也狐疑不前了。张飞得报,哈哈大笑。在他笑的时候,曹休说话了:“张飞如真的断我归路,应当伏兵潜行呀。现在先张声势,说明必然不去。应当趁其大军尚未云集武都,我军抛掉一切顾虑,疾行奔袭下辩,吴兰军破则张飞自然退军。”
本来,作为一军主帅,曹洪完全可以仅仅把参军曹休的提议作为一条可采可不采的建议,可是,出征前曹操已经说曹休才是真正的帅,于是,曹休的建议就成了决定。
曹军催军疾行,昼夜兼程,直袭下辩。张飞的大张旗鼓没有把曹休唬住,反倒把吴兰给忽悠了:吴兰部闻听张飞大军已经出动去断曹军归路,顿时放下心来,哪有这么大胆的曹兵?防备松懈是自然的事,谁知偏碰到了那不信邪的曹休,所率主力又是天下闻名的虎豹精骑,惯打无后方的突袭作战,吴兰竟在不知所措中发现:曹军骑兵已经扑进了疏防的下辩城!慌乱中集结部队已经迟了,部将雷铜、任夔等拼死与战,结果被发飙的曹军铁骑胡砍乱踏于马下,脑袋被砍走;吴兰死战得脱,率残部逃进了大山,谁知太不走运了,到阴平竟又被氐人首领强端偷袭,脑袋被砍下送给了曹军邀功,吴兰部竟落得个全军覆没,尸骨无存。这一次胜利,更像是曹休的胜利。可是曹洪却开起了庆功宴。庆功宴上,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
压抑———
下辩之战,固然是曹休决策的胜利,但是坐在主帅位置上的曹洪想当然地把功劳记在了自己身上。于是,他大宴部将。庆功宴会上,得意忘形的曹洪请来了倡女,让她们穿着清凉露点的罗縠之衣,在鼓上蹋步跳舞。这些倡女虽然没有汉赵飞燕的知名度,不可做“掌上舞”,但能做鼓上舞,那也都是魔鬼身材惹火辣舞了。
在大家流着鼻血欣赏着艳舞时,有一个人闯了进来,把这些猥琐男一顿臭骂。这时,大家才发现自己过火了,都用袖子擦擦嘴角的哈喇子,站好,肃然起敬地看着杨阜。杨阜何许人?当时的武都太守,地方官,负责军队招待工作。在军中聚众观看淫秽色情表演,曹洪确实肆无忌惮,但是也似乎有自暴自弃的样子。一个地方太守都能当众把他臭骂一顿,我们可以想象,曹洪的失宠已被天下人知晓。
下辩之战,曹军胜利,但是曹洪失败了。因为按照他的想法,部队本来该撤退的。如果下辩之战失败,那还有可能证明曹休是错的,他是对的。
有时,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是相冲突的。下辩之战的胜利捷报一送走,曹洪就知道自己以后再也没有出征的机会了,就自暴自弃了。在军营里组织并观看艳舞,是曹洪在发泄内心的郁闷,是一个败者的心理补偿。他压抑太久了!按照潜规则,作为曹操的堂弟,他本来该威风八面;他曾献马救曹操,曾率家兵1000为曹操募得数千人马。可是,他却始终被边缘化,很少有独立领兵的机会。下辩之战,他好不容易靠资历熬到了元帅的位子上,可是,曹操却又把实际指挥权暗地里交给了曹休。为什么?曹洪想不通。
孤独———
曹洪想不通曹操为什么让他做元帅,却把帅旗交给曹休。
人类的最大缺点,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下辩之战,曹操虽然让曹洪为帅,却是十二万分不放心,除了让曹休暗地里掌握军权外,当时还把辛毗派去监督曹洪。大军出征前,曹操望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忧虑重重,他把曹休和辛毗叫来,语重心长地说:“过去高祖(刘邦)贪财好色,而良(张良)、平(陈平)匡其过失。今佐治(辛毗)、文烈(曹休)忧不轻矣。”
领导说话有水平,短短两句话———交代了任务:监督曹洪;说明了任务的艰巨性:曹洪贪财好色的程度不亚于刘邦,其气焰也堪比刘邦,监督起来难度很大;让马儿跑之前,先喂马儿草:表扬二人是张良、陈平一样的人,日后必受重用。元帅还要归我管!———心里美滋滋的曹休和辛毗,肯定是把曹操的重托说了出来。曹休和辛毗也许无意贬损曹洪,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受宠,他们必然要把曹洪失宠的事情说出来。
中国从来不乏好事者,曹洪能不知道曹操对自己的评价吗?这时,曹洪已经为曹操工作了二十多年,却落得这么一个评价!完了,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曹洪万念俱灰。
下辩之役,曹洪只想尽快回去了却残生,所以,当初他主张退军,也许不是因为没头脑,而是没心情———战败与否,已经与他无关,他还愿意再前进吗?一个人,个人利益缺少时,就很难再去为集体利益而奋斗了。
曹洪的消极有道理。下辩之战胜利,辛毗被提拔为丞相长史,曹休被提拔为中领军,从此成了国家重臣。曹洪,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不但没有升官,反而从此再无出战记录。战争尚未结束。曹洪的政治生涯却在下辩之战后戛然而止。失去了战马,没有了战场,带着几分落寞的他随即缓缓地走了下来,逐渐在众人眼前开始变得模糊……耳边消失了刀剑的碰撞声,曹洪在家里数点着自己的财产,一遍又一遍。偶尔,他还会在家里欣赏艳舞,杨阜再也不会闯进来大声斥责了。这时,他已经引不起杨阜的注意了。
夏侯渊死了,曹操死了,夏侯惇死了,曹仁死了……昔日的战友,一个个地走了。访旧半为鬼,叹息肠内热。失意相随一生,孤独的曹洪,再无欲念。他只希望平静地走到生命的尽头,但是,他的侄子曹丕却向他举起了屠刀。
三 死亡时间
有一天,曹丕得报:曹洪的门客犯法了。曹丕把拳头攥起来,举到空中,又狠狠地砸在桌子上,心里想:你这个老不死的,终于犯到我手里来了!他立马下令把曹洪老叔关进监狱里去,并指示有关部门要判他死刑。曾经舍命救过曹操的曹洪,开始进入自己的死亡时间。
当时实力派曹真在曹丕身边,他请示说:“现在你如果杀了曹洪,他一定会认为是我整他!”曹真为了曹洪变鬼后不来找他麻烦,就请求曹丕放过曹洪。看来,曹洪人缘不好,和曹休的矛盾自不用说,和曹真也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可是,曹丕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不管不顾地说:“我正要办这个老家伙呢,你担心什么呢?”很明显,曹丕对曹洪采用了从重从快从严的政策。门客犯法,曹洪顶多是管教不严,可是曹丕却要判他死罪,很明显是欺负人,怪不得曹真先想为自己摆脱嫌疑。遗憾的是,要欺负曹洪的是曹丕。
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一向人缘不好的曹洪顿时成了受害者,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大家纷纷去找曹丕,千方百计地救他。可是,曹丕铁了心要整死曹洪,谁的话也不听。身陷囹圄的曹洪,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目光呆滞,老泪纵横,只等着吃一顿好的,然后“上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卞太后出面了。卞太后的面子很大———她是曹丕的母亲。当母亲的对儿子说:“梁、沛之间,非子廉(曹洪)无有今日”,卞太后也知道曹洪这人贪财好色,优点不多,只得拿曹洪在兖州平定张邈反水时的功劳来说话。儿大不由娘,何况这个儿还是皇帝!亲娘出面,曹丕仍然不愿意收回“诛洪令”。女人最知道男人的弱点,何况知子莫若母。卞太后祭出绝招,这一次不是朝着曹丕而去,而是朝着曹丕最宠幸的郭皇后而去。卞太后拿出婆婆的威严来,义正词严地说:“要是今天曹洪死了,明天我就敕令皇帝把你给废了!”卞太后这一招很有效,郭皇后在群臣的争议声里被封皇后,地位岌岌可危,要是太后再反对,那她就真得让出皇后的凤冠了。为自保,郭皇后也祭出了自己的绝招———女人对付男人的绝招。至于她对曹丕用了什么具体的招数,这个作为皇家绝密没有记载下来,反正她充分利用最受宠幸的地位,让曹丕收回了“诛洪令”。
曹洪从监狱出来,抬头看看蓝天白云,不由得回想起失去自由的黑暗岁月,浑身颤抖。老干部曹洪,经历生死一劫。他知道做了皇帝的侄子就不是侄子而是主子了,也许是害怕再受迫害,他出狱后给皇帝侄子写了一封表忠信,大意就是说自己不是东西,犯了不赦之罪,幸亏侄子赦免了他。一个老人,被侄子整到鬼门关又拽回来,还要涎着脸说感恩的话,内心的凄楚,能和谁诉说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曹丕老侄子为何要往死里整自己的老叔?《三国志》言之凿凿地说,富豪曹洪生性吝啬,曹丕年轻时候和他借钱,他不给,曹丕就忌恨他,于是就借门客犯法的事,把他搞进了监狱。陈寿把这件事看成了小气鬼和吝啬鬼之间的矛盾。鬼才信呢!曹丕气量狭隘,这个在历史上是挺出名,但也不至于为了早年借不到钱的经历而留下心理阴影,即使真有心理阴影,那也不至于非置曹洪于死地不可。
曹丕也以如此冷漠专横的态度对待过另外一个人———丁仪。丁仪是“拥植派”的领军人物。曹操当初有意立曹植为太子,而丁仪又趁机称赞曹植。等到曹丕做上太子后,要丁仪自杀,重臣夏侯尚叩头求情,声泪俱下。但是,丁仪不是曹洪,夏侯尚不是卞太后,曹丕却还是曹丕,丁仪只能赴死。如此,曹丕还不解恨,又把丁仪家里的男丁斩尽杀绝。要不是郭皇后在卞太后逼迫下使出的女人撒手锏,估计即使以“曹营八虎骑”的元老身份,曹洪也难以活命。这矛盾是很难用借钱不给而结仇来解释的。对于这件事,史书所载难以服人,我们只得从字里行间找寻真相。
四 没有谜底
谜底1———
古人有“财不外露”的戒条,是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仇富心理。可是,曹洪太有“财”了,家里金光闪烁,怎么也掩盖不住,加上曹洪这个人多多少少有点没头脑,不懂得明哲保身,所以就为自己惹来了麻烦。
官渡之战前,曹操担任司空,狠抓官员个人财产申报工作,但是他可以不申报。他为什么搞这项工作?反腐倡廉?三国时代,个人主义极度膨胀,英雄们都想把江山贪了,谁还管贪污的事情?《三国志》上无贪官,并非没有贪官,而是那时贪污是合情合理的,是一种本能。谯县县令把当地的官员财产情况明细表报送给曹操,曹操看完,扔下报表,叹息道:“什么时候我家的财产能和子廉(曹洪)一样多呢!”在民生凋敝的东汉末年,曹洪是当之无愧的大富翁。
曹操为何而叹?羡慕?钦佩?嫉妒?不满?官渡战前,曹氏集团还未发迹,曹洪的财产已经达到公侯标准了。官渡战后,曹氏集团逐渐壮大,曹洪虽然在曹氏集团被边缘化,但是,来自曹操家族,本身就是本钱。曹洪也跟着曹营八虎骑的其他人一块得到封赏———曹操时代被封为国明亭侯,曹丕时代被封为野王侯,后转封为都阳侯。不是公侯的时候,财产达到公侯水平,封了侯之后呢?有钱不是错,有钱不给曹操花就是错了。曹操命令官员申报个人财产的目的,就是要掏这些人的腰包,这当然有点霸道,但是谁让人家拳头硬呢?
曹营八虎骑里,夏侯惇最受曹操重视。夏侯惇“有余财辄以分施”“不治产业”,他的财产不是给了族人就是给了部下,这样就省了曹操的钱;曹真最受曹丕重视,曹真主动把自己的食邑分给他人,帮助曹丕解决革命后代的抚恤问题。
可是大富翁曹洪眼里只有钱,认为自己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曹氏父子的战争,怎么还得把财产拿出来?他是理财专家,却是一个政治白痴,没意识到曹氏父子把整个天下都看成自己的,别人可以过得好一点,但是那是在自己的封赏之下的。现在,曹洪不用他们封赏,居然财产比他们还多,他们的心理能平衡吗?于是,他们就不高兴了。何况,不愿意把钱财奉献出来,不仅仅是吝啬的问题,而且也是政治立场的问题。曹氏父子的贪婪,在于要别人为他们浴血疆场,也在于要别人为他们倾家荡产。
没头脑遇上了不高兴!曹氏父善嫉,气量小,这在历史上是出名的。曹操一直不重用曹洪,恐怕就是因为曹洪让他“不高兴”。因此,曹丕要置曹洪于死地,绝对不是因为一次借钱不给,而是因为曹洪守着钱财不放,不为曹魏的事业大厦添砖加瓦,加上他是老干部,所以影响恶劣,妨碍了曹丕的财政收入,于是,曹丕更加“不高兴”,就想把他“咔嚓”了。但是,这仅仅是可能的谜底之一而已。曹丕对曹洪要痛下杀手,还有其他可能吗?
谜底2———
如果曹洪知道曹丕以后要成为世子,他还会不借钱给他吗?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曹丕肯定早就把这个问题想了无数遍。
在立世子问题上,曹洪也许并不是“拥丕派”,而是疑似“拥植派”。为什么说曹洪疑似“拥植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通过了解曹洪身边的人,就能了解曹洪是一个怎样的人?曹洪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决定了他会拥护怎样的人做世子。
第一个人:荀粲。荀粲是荀彧的儿子,他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