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羽跪下,叩头,谢恩,接受了任命。当然,关羽也不是吓大的,让他乖乖下跪的,是费诗带来的两件宝贝——符节和黄钺。“节”(节旄)代表皇帝的身份,“斧钺”专属君王,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在君王所有的授权方式之中,“假节钺”的规格是最高的。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大将的权力。
  此时,在“大桑树王国”,拥有“假节钺”殊荣的,关羽一人而已。刘备这样做,首先是对他的安抚。
  费诗走的当天晚上,关羽军中,全军上下,都在窃窃私语:
  “以后都小心点,说不定他哪一天胡子捋不正就杀人解气,别忘了他手里有节钺啊!”
  “他本来就是汉王的红人,瞧谁也是小菜,现在有了节钺,恐怕别人都是咸菜,只有他是大餐了!”
  “看来要打大仗了,节钺一般是赐给出征大将的。”
  “打曹操还是打孙权?”
  “打曹操吧,得中原者得天下,我看汉王志在中原!”
  ……
  大家都看出来了,关羽是“大桑树王国”雪藏在荆州的主力。
  关羽处在曹操与孙权的夹击中,风平浪静的荆州,实际上浊流暗涌。历来,战争不一定是刀与剑的较量,可能还是笑脸与寒暄之下的较量。
  关羽接待了一个媒人——孙权要关羽的女儿做他的儿媳。关羽似乎很讨厌孙权做亲家的请求。
  放屁!放狗屁!关羽拍桌子的动静有点儿大,他痛骂媒人:把老子当猴耍呢!“羽辱骂使者,不许婚。”
  关羽的愤怒在于孙权要他做背叛刘备的小人。孙权要与关羽结为亲家,这是跨国婚姻。按照正常程序,孙权得先向刘备提亲。关羽镇守一方,孙权跨过刘备,直接与关羽联姻,这就是离间关羽与刘备,要关羽倒向东吴,或者要他搞独立王国。
  要我背叛大哥,我是这样的人吗?我关羽在你眼里就是那种出卖主公的小人?关羽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媒人灰溜溜地向孙权复命。阴谋被揭露,孙权恼羞成怒(“权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有你好看的!
  孙权想借婚姻把“大桑树王国”的荆州主力拉过来,结果蹭了一鼻子狗屎。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羽接到了兵发樊城的命令。刘备这样做,是受了隆中对的诱惑。这么多年,刘备不惜雪藏“万人敌”关羽,就是为了隆中对里那句最具诱惑力的话:“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关羽,就是那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雪藏多年的主力,闪亮登场!
  老天的眷顾——
  关羽得令,热血沸腾,踌躇满志,隆中对中设想的美好前景就要在“万人敌”刀的锋芒下实现了!
  这几年,关羽就像一个接连错过了奥运会世锦赛的实力派运动员,看着别人绕场欢呼,自己只有做观众的份儿,干着急没办法。攻取益州,夺取汉中,“大桑树集团”实现跳跃式发展,可是,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却缺席了——关羽。现在,关羽终于可以上场了!刘备把关羽雪藏在荆州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天。唯有关羽,才是那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
  关羽还是没有急着出征,他就像一个耐心的猎人,要出门打猎了,先把自家的篱笆扎牢,以免他不在的时候野狗闯入。北上,要防备孙权背后捅刀子。
  他把南郡太守糜芳找来:“你,守江陵。”又把将军士仁①找来:“你,守公安。”关羽给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为前线提供粮食辎重。关羽说:“我给你们留足兵力,给我看好家,可千万不要出什么问题。别忘了,我是有节钺的!”
  他想不到的是,最后,他就是倒在了节钺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出发了。随行的,是他的儿子关平(《三国演义》中为关羽过五关时所收义子)。
  马踏襄樊,刀覆长江。鞭指中原,矢志北斗。这一去,血海里趟过死路上踏过,一腔碧血酬三生知己。
  这一去,是永远的去。
  关羽率领荆州之军直向宛、洛,刘备应该按照隆中对的构思,率军出川,与关羽协同作战,可是,刘备忙着称帝的事儿,没有这样做;刘备也可以让驻守上庸、房陵、西城的刘封和孟达沿汉水南下,那也相当于“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了,这样就能对关羽形成大举声援之势,可是,也许是太相信关羽了,刘备没有这样做。即使再退一步,刘备也可以授予关羽调动刘封和孟达诸郡驻军的权力,以应急需,可是,也许是疏忽,刘备没有这样做。
  “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隆中对两翼起飞的战略,最后打了折扣,成了关羽的孤翅单飞。
  这次出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要折翼的。
  关羽的目标是襄阳和樊城。对蜀汉来说,只有夺取襄阳、樊城,才能北上宛洛谋击曹操。关羽分兵出击,把本来人数不多的北伐军一分为二,一支他率领,包围了曹仁驻守的樊城,另一支则包围了吕常驻守的襄阳。奠定三国鼎立版图的襄樊之战,正式爆发。
  这个架势一摆开,吕蒙就笑了:美髯哥读《春秋》不读《孙子》,不懂兵法啊!
  孙子说过:“攻城则力屈”,何况是同时分力攻二城。前有偌大的中原,曹操援兵肯定会源源不断地来到,后有阴险的东吴,随时有可能在背后袭击。这时,关羽应该集中全副兵力,闪电般地拿下襄阳和樊城中的一个,然后据守,再图另外一城。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万一背后东吴袭击得手,关羽最起码还能有个安身之所。
  关羽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之所以不急着攻下其中一座城池,而是分兵出击,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兵力足够强大,即使分兵,也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关羽的自信来自孙权,因为出发前,孙权就要求出兵加入到讨伐曹贼的伟大革命行动中来(“权遣使求助”)。孙权要做义工,关羽当然很高兴。每个大型活动,主办方都高度欢迎志愿者。
  本来就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关羽,有了孙权的许诺,就认为自己应该更具有革命气魄,于是分兵出击二城,等着孙权的志愿兵赶到。
  曹操深知樊城不能有失,就精选了三万重兵,一共七支部队,由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大将于禁带领,浩浩荡荡来到了战场。于禁率军到达樊城后,与早就驻屯于樊城北的立义将军庞德会师。
  这一下,攻城对关羽来说成了奢望:要想靠近樊城,必须先过于禁七军这一关。关羽现在意识到集中兵力的重要性了,但是要调回围攻襄阳的部队,已经来不及了。关羽把希望寄托在东吴志愿军上。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汇报说:东吴志愿军出发倒是出发了,可是走得比蜗牛还慢。关羽问:东吴人平时走路有这么慢吗?打探消息的人汇报说:他们有两条新定的军规,第一条是走得比蜗牛慢的人有赏,走得比蜗牛快的人受罚。
  明白了,全明白了!孙权先说与关羽合力北伐,诱使他分兵出击,然后缓兵不前,致关羽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耻小人!关羽很是鄙夷东吴的阴谋。关羽忽视了一点,有时候,正人君子往往最容易倒在无耻小人的阴谋里。
  抬头看,头顶上是浓浓的乌云,关羽的心情比这乌云还要沉重。于禁七军,几乎全是孔武善战的北方人,而关羽,带领的不过是一些水军。关羽要攻城,就要上岸,上岸就要先和于禁七军遭遇。很可能,关羽的水军战士,还没到樊城城墙下,就倒在了北方战马的铁蹄下。
  一道闪电,撕破夜幕,刺过乌云,一闪,转而消失了,就像死亡之神的亮相。
  “要下雨了!”关羽喃喃自语。已经是八月天了,八月的襄樊,抓一把空气,能攥出水来。轰隆隆——轰隆隆!巨雷从远方滚来,又向远方滚去。大雨说来就来了。
  大雨一连下了七八天,还没有要变小的意思。关羽凝望着汹涌奔腾的汉水,若有所思。
  镇守荆州多年的关羽,知道老天爷要帮他了。他放下手中的《春秋》,大声下令:所有战士,拿好武器!全体战船,紧急集合,准备战斗!
  盼望着,盼望着,洪水终于来了。“秋,大霖雨,汉水泛滥”“平地水五六丈”。可怜的于禁七军,大都是北方来的“旱鸭子”,哪里见过如此洪水,他们惊叫着,狂喊着,丢掉武器,丢掉甲衣,被洪水追得四处乱窜,有人上树梢,有人上屋顶,全都四肢战栗地望着滔滔洪水,仿佛看到死亡的脚步逼近。
  天无绝人之路,有船来了!
  来的是关羽的战船,关羽当然不是来抢险救灾的,而是来索命的。关羽站在船头,意气风发,捋着美髯,指挥着全副武装的水兵对于禁七军发起进攻。
  战场上的奇迹发生了:于禁的士兵不但不反抗甚至逃跑,而是热烈地欢迎敌人的到来,甚至,有的士兵还在埋怨关羽:你怎么不早来了呢,害得我抱了半天树,全身都麻了!
  当时的情形是,他们要么被洪水吞噬,要么上关羽的船,虽是被俘,但是最起码还能活下来。
  不过,也有不想活的。庞德也被俘虏了,关羽劝他投降:“在我关羽面前,除了投降,还有其他选择吗?”庞德大骂:“小子,什么是投降呢!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你的刘备,庸才一个,哪里是对手!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居然骂英明伟大的汉王是“庸才”,是“贼”,如此嚣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关羽当场就宣布了庞德的死刑,立即执行。关羽还是杀了一个有气节的人。庞德人头落地,关羽指着他的尸体,摸摸额头上那个还未完全痊愈的伤疤,对部下说:看,这就是传说中的“白马将军”,他最终还不是败在我手里了吗!这时,关羽完全忘记了当年曹操曾大度地放他回到刘备身边。
  不是关羽嗜杀,是庞德伤害了关羽高傲的羽毛。庞德原为马超部将,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庞德随其奔汉中投靠张鲁。曹操定汉中,庞德随众人降曹。关羽来到樊城之下,城中诸将对他指指点点,一脸狐疑,庞德是马超部将,其从兄庞柔又在蜀为官,众人猜疑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誓师大会上,庞德发布自己的誓言:“我蒙国恩,义在效死。我一定亲自去攻击关羽,今年,不是关羽杀死我,就是我杀死关羽。”
  这个慷慨的誓言传到了关羽军中,士兵们窃窃私语:看来关将军也不过如此啊,庞德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呀。庞德不是发誓之后就忘的人,每当看到关羽,他就拍马上前。终于有一次,关羽和庞德遭遇,关羽居然没占到便宜,被庞德一箭射中面额(“射羽中额”),差点儿要了关羽的命。关羽的额头,也留下了一个伤口,从那时起,关羽就不那么喜欢照镜子了。谁愿意欣赏自己的伤口呢?
  双方的士兵,很是失望:传说中的“万人敌”,真的不过如此!
  无论如何,关羽的名气在那里,能够射中关羽的额头,庞德成名了。庞德常骑白马,每当他出现在关羽士兵眼前时,士兵们就胆战心惊,相互告诫提防着点儿这个白马将军。
  让关羽解气的是,最终白马将军还是败在了他的手上。于禁的三万精兵,就这样不堪一击,全都成了关羽的俘虏。关羽,捡了老天的便宜。
  《三国演义》里,有“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一回,说关羽预知洪水将至,派人堵住各处水口,等到暴雨来时,放水淹了于禁七军,把上天之力,写成了关羽之功。《三国演义》里,关羽能预知天气,能在短短几天内对汉水进行截流,然后适时泄洪,简直可以胜任三峡水利工程的总工程师。很明显,这是一种夸张的文学虚构。
  连环错——
  关羽尽降于禁七军,荆州大地震动了。最先可能会感到害怕的是孙权,他恐怕关羽责怪他救军迟到,也可能他根本就不怕关羽,只想来分一杯羹,于是先派主簿来对关羽的胜利表示衷心的祝贺,然后说东吴志愿军马上就到。关羽冷眼看着孙权的这个主簿,想起刚刚被孙权“放鸽子”,就骂道:“臭小子竟敢这样哄老子(”鲗子敢尔“),如果打下樊城来,我就把你灭了!”
  于禁的三万降卒,让关羽坐在了云彩之上。坐在云彩之上的人,最后肯定跌得很惨。
  孙权为关羽对自己的轻蔑而感到欣喜若狂:就是要你看不起我,你看不起我,就不会对我下手,就不会防备我,这样我就有机会。
  为了进一步稳住关羽,孙权亲自写了一封信,向关羽谢罪,并且许诺将要亲自带兵前往援助关羽。关羽彻底放心了,不再把东吴看成是潜在威胁,盘算着把固守南郡的军队调来樊城前线。
  轻视东吴,是关羽犯的又一个错误。而这仅仅是关羽的连环错误中的一环而已。
  于禁投降之后,远在洛阳的曹操也感到了害怕。接收了于禁七军之后,关羽在荆州的威慑力大大增强,曹操所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了关羽,梁(今河南开封一带)、郏(今河南郏县)、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等地的小股反曹势力,纷纷响应关羽,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不是曹操,不是孙权,不是刘备,而是关羽(“威震华夏”)。曹魏的整个南方前线,只剩樊城、襄阳二城尚在支撑。曹操召开应急会议,讨论“徙许都以避其锐”的应急预案。
  无论孙权,还是曹操,他们的恐慌,都不如曹仁的恐慌来得真切。曹仁苦守樊城,只有数千人马。洪水灌进樊城之内,“城不没者数板”(城高二尺为一板,可见水面已距城头不足一丈),城墙处处崩坏。幸亏那时没有豆腐渣工程,否则,十几天的大雨,早就把城墙给泡倒了,那时曹仁就只能像于禁一样投降关羽或者像庞德一样被杀了。
  关羽乘船临城,包围了樊城数重。樊城内外断绝,粮食欲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