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度-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苦苦地盘算着,简直找不到下手之处。
就在这个时候,醇王府里的闹剧传了出来,为徐世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四 醇王府里,母子夫妻兄弟为争权夺利吵得不可开交
载沣与光绪皇帝虽为亲兄弟,却不是一母所出。光绪帝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之妹,当年由咸丰帝做媒,嫁给老醇王奕譞为正福晋。那拉氏生育三个儿子,长子、三子早夭,光绪帝为其次子。后来奕譞又纳刘佳氏为侧福晋。刘佳氏生有四子:载洸、载沣、载洵、载涛。载洸在光绪十年间死去,所以醇亲王的爵位后来便由载沣袭封。载洵出继为瑞郡王奕誌为嗣子,后封贝勒。载涛出继为钟郡王奕诒为嗣,后亦封贝勒。老醇王奕譞是个没有多少才学识见的人,京城里流传这样一桩故事,也不知是真是假。
那年载沣患病,奕譞召吴兴名医凌初平进府医治。凌在王府住了半个月,直到载沣病愈才出府。凌每天见奕譞在府内,除吃喝玩乐外无所事事。时常见到一个年老的太监跑到他的面前说:“王爷,你应小解了。”奕譞点头。老太监提一个马桶过来,奕譞于是解小便。过会儿,老太监又说:“王爷,你应大解了。”奕譞又听话解大便。天天如此,令凌初平捧腹不止。这个名医根本没有想到,充当御前大臣的堂堂醇王爷,在王府里竟如三岁小儿一般地听人安排解大小便。
奕譞从小生长于深宫之中,养育于妇人之手,性格极为懦弱。当年慈禧立他的儿子载湉为帝的时候,他竟然痛哭得昏厥过去。儿子做皇帝,本是天大的好事,奕譞为何这等悲痛呢?原来,懦弱的老醇王深知慈禧性情凉薄寡恩,一怕儿子受她的严酷管束,二怕慈禧今后把自己看作争权的对手。儿子进宫的第二天,他就上了一道可怜巴巴的折子,请求开缺一切职务,只留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虚爵。
奕譞这个懦弱的禀赋不幸恰恰传给了他的两个担负大清国重任的儿子——光绪帝和监国摄政王。光绪帝窝窝囊囊地做了三十四年皇帝,终于到黄泉之下会见老子去了,留下一个窝窝囊囊的摄政王,国家还没来得及监理,王府后院却先闹得不可开交起来。
载沣的生母刘佳氏性格与丈夫相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女人。正福晋在世的时候,两个女人争风吃醋,常常斗气。那拉氏有姐姐的威势,刘佳氏斗不过她,气只得往肚子里枢。后来那拉氏死了,刘佳氏便统治醇王府。到了丈夫去世后,她在王府里的地位便真的至高无上了。现在,她的亲孙子做了皇帝,亲儿子做了摄政王,她也想过一过老佛爷的瘾。
载洵、载涛两个贝勒没有任何才能,却又偏偏票承着母亲的性格,权力欲望重得很。好了,现在侄儿做了一国之主,哥哥做了监国,兄弟俩的第一个想法是,这国家已是他们的了,紫禁城不过一个象征,真正的朝廷已转移到醇王府。
刘佳氏、载洵、载涛母子三人结成了联盟。
若仅仅只这个联盟,载沣的处境还单纯些,不料醇王府里还有另外二个强者。此人便是他的福晋、荣禄之女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酷肖其父,向来有男子汉之风,现在身为皇帝之母了,她何尝不想也做一番慈禧的事业。看着丈夫素日那副胆小谨慎的模样,她恨不得冲出王府,自己顶着丈夫上朝议事,下马断政,只可惜上天没给她一个男儿身。她决心把娘家的兄弟侄儿们弄出来,结成一个实力雄厚的后党。
这样,小小的醇王府里就形成了载沣、载洵和载涛、瓜尔佳氏三派势力。载沣既畏福晋的雌威,又惧以母亲为后台的两个弟弟,执政还没有几天,日子便不好过了。
这天上午,载沣刚下朝回府,外褂还没脱下,一个丫环过来亲道:“太福晋请王爷过去,有要事商量。”
“什么事,这么紧紧忙忙的,也不让人有个喘气的空儿。”瓜尔佳氏见太福晋的邀请中没有她,心里不高兴,嘴里嘟嘟嚷喷的。
“我这就去。”载沣把脱下的帽子重新戴好,整整衣服就要出房门。
“慢点。”瓜尔佳氏朝里面喊,“冰儿,把王爷的银耳羹端来!”
“来了。”
随着一声答应,从里房走出一个如花似玉般的丫环,袅袅婷婷的,手里捧着一个小小的荷叶边婆金铜碗,碗里斜搁着一把银匙。这丫环小名冰儿,是瓜尔佳氏的随嫁侍女。
冰儿是个汉家姑娘,今年十八岁。在载沣的眼里,冰儿不仅脸蛋长得比瓜尔佳氏漂亮,尤其是她身上那种温婉宁馨的气息更令这位年轻王爷着迷。这一点,不但瓜尔佳氏缺乏,包括他的母亲刘佳氏在内的大多数满洲女人都缺乏。特别是这一老一小的两位福晋发起怒来时,更令载沣又俱又厌。此时将冰儿与她们对比一下,简直更有仙魔之分了。
载沣多时想把冰儿收进房,但慑于河东狮吼的威风,一直不敢明说。前些日子他有意当着瓜尔佳氏的面摸了冰儿一下,立即遭到了瓜尔佳氏的白眼。瓜尔佳氏对丈夫的居心一清二楚,丈夫要纳妾,她虽嫉恨,但也无法制止,与其在外面讨个女人进来,还不如把娘家陪嫁丫环给他,能更加笼住他的心。瓜尔佳氏不是不愿意让出冰儿,她是有意暂不松手,吊吊丈夫的胃口,逼他出高价来换取。前天,她的哥哥长麟捎信来,要她跟妹夫说说,将海军大臣一职送给他。瓜尔佳氏想想拿冰儿换来一个海军大臣,这个买卖做得。
这会子,眼见身着孝服的丈夫对冰儿望得眼睛都不眨一下,瓜尔佳氏又忌又喜。她从冰儿手里拿过银耳羹,似笑非笑地说:“王爷,这是冰儿专给你熬的,你不吃了它再去吗?”
“好,好,我吃了再去。”载沣接过小碗,坐下来。汤正热着,他边吹边吃。
“王爷,太福晋催你快去!”先前传令的丫环又来了。
“是不是火烧眉毛了?”瓜尔佳氏瞪了那丫环一眼。“王爷上了半天的朝,连碗羹都不让他喝完?”
那丫环吓得不敢回话,慌忙走了。
载沣匆匆喝完,忙出门,穿过庭院中的鱼池假山,来到西边母亲住的上房。刚一进门,便见载洵、载涛与刘佳氏正聊得兴起。载沣向母亲请了安,又说:“六弟七弟,你们甚时过来的?”
载涛笑着说:“怎么,被内当家的缠得脱不得身?”
载沣笑笑,没有做声,挨着母亲身边坐下。刘佳氏朝着门外喊:“给王爷上茶。”
丫环端上茶来。载沣问:“不知额娘有何吩咐?”
“外面怎样了,给太后的封号定了吗?”刘佳氏问儿子。一个丫环过来,在她的背后轻轻地捶着。
“大学士们商议了两天,拟了几个封号,儿子认为‘隆裕’二字较好,额娘看呢?”载沣答。
“就按你定的,叫隆裕太后吧!”刘佳氏识不了几个字,封号字面上的含义她不去讲究,只要叫起来顺口就行了。“这些日子办事,她没有刁难你吧!”
“还好,都商量着办哩!”载沣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都是那个老太婆多事,生怕她死后娘家人没权,临走了还要扔下一句摄政王与太后共同禀政的浑话!”载洵气呼呼地说。
“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今后麻烦事儿总有的是!”载涛接话。
“今儿个叫你来,是想我们娘儿四个商议一下,有件大事得马上办。”刘佳氏转过脸对载涛说,“老七,这事是你提的,就由你说吧!”
“四哥,是这样的。”七贝勒载涛生得身材高大,浓眉长眼,神态之间隐约保存着祖先的剽悍之气。“你现在身为皇上的本生父,不叫你太上皇,你也是太上皇了。皇上小,一切事都要你拿主意,不必事事都去与太后商议,她一个妇道人家有几多见识。未必姑妈掌了我们爱新觉罗氏大权四十多年,她这个侄女又要来学样不成!”
“七弟,你说的就是这档子事?”载沣望着不大驯服的小弟弟,不知怎的,心里总有几分怕。
“不是,他有大事要跟四哥说哩!”载洵插话。
“老六,你还是让老七自个儿说吧!”刘佳氏边说边指指大腿。那丫环蹲下来,半握着两个拳头,在老太太的大腿上轻轻地捶打。
“昨天,毓朗、铁良到我府里,我们谈了一个下午。他们说现在老太婆已死了,四哥当国了,大家要协助他,把咱们大清江山弄得中兴起来才是。”
毓朗也是个贝勒,他除了声色犬马之外,也好读点书,过问点朝政,号称宗室中的翘楚。铁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位居陆军部尚书,一向被公认为满人中的后起之秀。
听了这句话,载沣颇为感动地说:“难得他们二位有这个心。怎么个中兴法,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这正是我要跟四哥说的。”载涛挺起腰杆,侃侃而谈,“咱们祖先从关外进关内,从李自成手里夺下这片江山,靠的什么?靠的是咱们八旗子弟的铁骑刀枪。这二百多年来巩固这片江山,靠的是什么?也是靠的我们八旗子弟的铁骑刀枪。圣祖爷当年在木兰狩猎时谆谆告诫:骑射为我满洲传家之宝,子孙后世不可丢弃。从嘉庆爷那代起,我八旗子弟开始沾染汉人柔靡之气,慢慢丢弃了骑射这个传家之宝。后来白莲教作乱,不得不依靠汉人的绿营。再后长毛造反,连绿营都不行了,只得依靠曾国藩的湘军。小时候听老王爷说,幸而曾国藩老实,多少人劝他造反,他都不动心,他若动了心,说不定这江山就是他的了。”
这句话,载沣也亲耳听父亲说过两次,今天由比他小四五岁的弟弟口里说出,他觉得味道有点儿不大对劲。
“铁良说,曾国藩虽没造反,但他却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湘军淮军成了汉人的私家武装。而现在又有一个人步曾、李的后尘,却比曾、李还要做得过分。毓朗干脆点明了这个人。”
载洵接过话头:“我知道,他们说的是袁世凯的北洋军。”
载沣默默点头,开始明白过来,他的六弟七弟今天就是冲着袁世凯而来的。慈禧的临终遗嘱他死死地记住了,但袁世凯身为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要杀他,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能服得了满朝文武吗?载沣为此踌躇不决。再说,现在百日国丧期未满,无论如何不能做这种事。再急,也要让皇帝登基、百日丧除之后。不过,铁良等人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他问七弟:“陆军部这一年多来,把北洋六镇管住了吗?”
载涛答:“哪里管得住!除第一镇本是咱们京师八旗子弟外,其他五镇,名义上属陆军部管,其实骨子里还是听袁大头的。”
载洵说:“各镇想换换协统、标统,都差不多换不下去,他们都抱成一团儿。铁良说,前些年流行的那句北洋军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的话,看来不假。”
载沣听了这话,心里沉重起来。如果真这样的话,杀了袁世凯,不会激起北洋军兵变吗?
载涛说:“四哥,你不是说过德国亲王的十六字真诀是强干弱枝之本吗?从前碍着那个老太婆的疑心不好实行,现在不正好办了吗?”
载沣点头表示同意。那是七年前《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方面除了在北京城为毙命于义和团事件中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建纪念碑外,另遣专使前往德国谢罪。这个专使便是醇王载沣。载沣到德国后,目睹德国皇室的权势强大,十分羡慕。他向德国亲王威廉·亨利请教。威廉告诉他:欲强皇室,须掌兵权;欲强国事,须修武备。载沣将这十六字奉为金科玉律,回国后屡次向他的兄弟们提起。载沣不敢明奏,他怕慈禧怀疑他想夺取军权。
“七弟,你是说要建立一支咱们自己的军队。”载沣目光灼热地望着母弟,心里想:到底是亲兄弟,心总是向着自家人的。
“北洋新军当然不能解散,但不能倚为心腹,我们要在一镇之外再建立一支皇家御林军。”载涛显然是早已成竹在胸了,他条理清楚地说,“这支御林军全由我们纯血统的八旗子弟充任,初步计划招一万人。它有两个责任,一为禁卫京师,二为各省新军培养中级以上将领。我们将在一万人中培养两千名军官,全国二十镇新军,每镇分一百人,管带以上的军官全由御林军中派出的人充当。这样,全国二十镇新军就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了。四哥,你看呢?”
二十岁的涛贝勒神气活现地看着他的哥哥,仿佛这个宏伟的计划顷刻之间便可实行似的。毫无一点实际经验的摄政王也被七弟的这个计划说得兴奋起来,连连称赞:“好,好得很!”
刘佳氏忙笑着说:“老七,你真出息了,比起老爷子当年来强多了。”又转脸对载沣说,“我看你兄弟的主意很好,就叫他做御林军总管大臣吧!皇家的军队,还只有自己的亲兄弟掌管才放得心哩。”
载沣对母亲这个口谕没置可否。一来他觉得七弟从没挨过军事的边,年纪又这样轻,既无才干,又无经验,一万御林军,能统率得了吗?二来这样大的事,得开亲贵大臣、六部九卿会议商讨才行,退一步说,也得跟隆裕商量商量呀。”
看到哥哥在沉默,载涛大不耐烦了,冷下脸来问:“额娘的话,你到底说行呢还是不行?”
对于这个被母亲娇宠惯了的老么的脾气,载沣是知道的。他赔着笑脸说:“七弟,你对军事一向接触不多,一下子当统领,吃得消吗?”
对于哥哥的小看,载涛很气愤,大声说:“四哥,这点你放心,我可以叫铁良和毓朗帮我维持一段时间,我到德国留半年洋,回来就行了。”
说着站起身来,拍打着胸膛:“咱们努尔哈赤的后代,天生的将材。四哥,我向你保证,不出三年,咱们的御林军要强过袁世凯北洋军十倍!”
刘佳氏忙趁热打铁:“老七,行,像个天潢贵胄的样子有你的这支军队在,你侄儿的位子就是铁打的了,你哥也省了好多心。”
这分明是再次催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