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建美的话声虽不大,可周围的那些客商听着了,无不是纷纷逃似的离开这客栈,生怕一不小心惹上什么麻烦。
“郝掌柜!”
二话不说,徐铁珊便坐了下去,笑瞧着这满屋的掌柜长随,
“不知,今日大伙来这,所为何事?”
那边客栈的李掌柜冷汗突突的冒了出来。
“听说徐掌柜的今年新辟了一条商道,想来这生意定是兴隆非常吧!”
郝建美的声音不大,可心里头却憋着团火,原因无他,虽说在库仑等地有分号,可谁也未曾想到,这姓徐的会在冬天时,把手插进了蒙地,这边雪还未化尽,今年商队的通票还未从衙门开出来,甚至就连那货还未配齐,这姓徐的便把分号开到了库仑,等消息传到太原的时候。人家都卖了几百万的货了!
非但打了各号一个措手不及,更恼人的是,他们把价格足足拉下了三至五成。旅蒙晋商用两百多年间打造的“铁桶江山”,眼瞧着被这人不讲规矩的全毁了。其可恨远超过那些只身入蒙地的散商散贩,至少人家没有坏规矩。可这些人,却压根就没有守规矩的心思。
“生意嘛,有赢有亏,谁也说不准不是!”
徐铁珊并没有直接回答,相比于晋商,他有更多的优势,依靠铁路和水运。便能把货运到蒙地的边缘,再于货栈装上大马车运往蒙地,这自然远非车载马驮的晋商所能相比。甚至就在今年,就连同茶砖也改用朝鲜茶砖,反正那些蒙古人也分不出好坏来。
至于棉布、铁器什么的,东北工厂生产的消费品价格远比山西土货更便宜,便是靠着价格优势,都能把晋商挤兑的没了生意。
“徐掌柜,贵行有三省总督作保,我等晋地小商。自无力相罪,可这一次,你们未免也太过了!”
郝建美的话里是意有所指。指倒不是其入了蒙地,晋商垄断蒙地商贸靠的就是官府的特许,虽说早在乾隆年间,朝廷便放松了对旅蒙商人的管制,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旅蒙商人的行列,可晋商依然垄断着蒙地,靠得就是与官府的“沆瀣一气”。
但凡能在蒙地做下去的京商、直隶商帮,无不是靠着官府的支持,现如今这徐铁珊靠的是东三省总督。有官府相依,晋帮自然怎么不了他们。也正因如此,才只能坐视其破坏商帮两百多年来的规矩。若是其背后没有东三省总督作其靠山。他们又岂会容其坏了蒙地的商规。
可让郝建美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徐铁珊非但把手伸进了蒙地,甚至还把手伸进了张恒,伸进了山西!这无疑是他所无法接受的,这不,这边一得到徐铁珊人在张恒的消息,他便连忙赶过来,带着人来兴师问罪了。
“可不是,徐掌柜的,你这做的也太不地道了,咱们在蒙地做生意,素来讲究着规矩,且不说你们在蒙地坏了规矩,开了恶例不说,这今个,你又到这弄什么特许证,当真是欺我们不成!”
说话的是天义德的掌柜,那一张薄薄的特许证,不是往蒙地做生意的特许,而是划地的“特许证”,眼前的徐铁珊,把蒙古按旗划出了几百个“商站”,这特许证,便是开设商站的特许。
“就是,别以为你们有靠山,就能猖狂如此,这地方,毕竟是张恒!”
“若是欺你们的话,兄弟我又岂会来这推销特许证?”
面上带着笑,徐铁珊倒是显得很是诚恳。
“有了这特许证,将来通往库仑的铁路修通了,才能凭证购货,凭证销货不是,若非考虑到张恒等地从事旅蒙商事两百余年,兄弟又岂会舍近求近来这张恒?”
铁路!
众人只听着这个词,顿时无不是一脸的惊惧之色,对于铁路,他们并不陌生,毕竟现在直隶就修着铁路,甚至就连直隶总督李大人,还请他们借过款子,但把铁路修进蒙古?他们可还真没想过,晋商之所以能垄断蒙地的生意,靠的不就是交通不便吗?若是铁路筑通了,谁还和他们做生意。
难道东北要修进蒙的铁路……若是当真如此,那,那……做了两百多年的旅蒙生意的他们,又岂不知,蒙地货贵除去官商把持之外,更重要的是运输不便,若是铁路筑通了,那到时候,这蒙地和内地又有什么区别?还有大家伙的立足之地吗?
众人的惊诧落在徐铁珊的眼中,他只是暗自一笑,若不是没有办法,他又岂会来张恒,为了避免修路筹股影响到东北铁路公司,他只能来张恒找银子,原因无他,因为只有这些人知道蒙地有什么,有着数不尽的财富。
当然,更重要的是……
“这么看来,你们是铁了心想独吞这蒙地了?”
相比他人的惊讶,郝建美却在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所在,初时,他还以来这特许证,是为了把商贩拉到东北去,却未曾想,其设的是“腿”,是商行的“腿”,若是没有一千多个伙计在蒙地闯荡,又岂会今天的大盛魁,可眼前这人却是想完全独吞蒙地,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就像他们从官府手中拿特许证一般。只不过,这姓徐的开出的特许证,是将来商贩们购货的凭证,那个凭证很重要吗?如果没有铁路,其不值一提,可若是有了铁路,而且铁路还在姓徐的控制之下,那到时候……这人一下就卡死了蒙地的命脉。
“独吞?兄弟焉敢有此心?若有此心,又岂会将特许证售出?”
摇摇头徐树珊否认的同时,又堆出了满面的笑容来。
“怎么样,各位既然来了,那是否有意投资铁路?要知道,东北修路的速度,向来是天下第一,没准,明年,各位就能坐着火车到库仑了!”
。。。
第120章 滨江(求月票)
“嘟……”
几乎每一天,伴随着蒸汽轮船的驶进港口的汽笛声,数以万计的关内移民通过大连、营口等港口进入东北,经过集训后再搭乘火车前往散布在铁路沿线的定居点,一个个定居点就像是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东北大地了。
随着铁路向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延伸,定居点亦向两省延伸,沿线市镇亦迅速的繁华起来,数以千百万亩万年不变的草原,在垦殖工人的努力下变成了良田,先后到来的移民使得一座座村庄涌现于这片土地上,改变着这片土地。
实际上,改变的并非仅仅只有这些荒原上建立的定居点,改变更为迅速的恐怕还是城市,在许多沿线市镇因铁路以及移民而繁荣的同时,伴随汽笛声的呼啸,一座座从未曾有过的城市亦纷纷涌现于这片土地上,位于松花江江畔的滨江市,既然是一座因铁路而举的城市。
随着铁路的建设,因其位于满州里至绥芬河铁路与至大连的交汇点,才使得工商业及人口开始于滨江城一带聚集,令其迅速成为一座城市。
最初,“滨江城”并不是“滨江城”,而叫哈尔滨,这是因为据说设置市街建设局时,事务官们曾经对地名的设置花费了很多的脑筋,巡视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并向当地人寻问了地名,当地人称此地为“哈欧滨”,而这也是女真语“阿勒锦”一词的译转。同时市街建设局也曾设想了许多名称,但都未采用,最后取名为哈鲁滨,并在最初制作的地图上就出现了“哈鲁滨市街”的名称。“哈鲁滨”系满语“鱼网”的意思。据说很早以前这一带是满人的一个较大的捕鱼区,汉人称之为晒网场。而在上报总督府后,又被总督易名为“哈尔滨”。
按说这既然有了总督的定名。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可关键就在其地名是采用女真语译转而来,如果哈尔滨只是一座普通小城,恐怕不会引起外界的注意。可偏偏在总督府的规划中,其是四大都市之一。先是“黄魂会”接着又是东亚同文会先后提出反对意见,后来甚至闹到了报纸上,最终,在一番争论之后,“哈尔滨”变成了“滨江”,这不过只是取其意罢了。
尽管滨江只是一座因路而兴的城市,但与大多数因路而兴的城市不同,对于滨江市总督府赋予了其别样的意义——其将是东三省北方城市圈的核心。
之所以选择滨江作为北方地区的城市核心。除去基于交通方面的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有一点是就是其是一座完全重新建设的新城,如此一来无须考虑诸如“市街改正”等旧城改造问题,实际上在东北规划的“四大都市”中,除沈阳外,诸如大连、长春以及滨江都是于荒地上新建的城市,即便是沈阳,其建设重点也是铁路东侧的新区,而是西侧的老城。
即然作为总督府规划中的“都市”,自然除去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之外。更为重要的恐怕就是工业建设,只有适当的工业集中才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新建城市而言更是如此。尽管对滨江的建设规划应该是在三年之后,但实际上即便是在“一四计划”中亦对其建设加以铺垫,除去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之外,数十家大小不一的工厂,也开始了相应的建设。
草原上一片砖木结构的厂房,便是滨江兵工厂的厂房,这座兵工厂的规模不大,实际上,与其称它为兵工厂。倒不如称它为修械厂,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座拥有七百余名工人的兵工厂,日常任务便是维修各类军械。毕竟,超过半数的东北军部队屯驻于黑龙江以及吉林北部,数万部队的武器维修,完全依赖这座打着兵工厂旗号的修械厂。
虽说其只是打着修械厂的旗号,且厂房极为简陋,但其设备却颇为先进,非但有从德国进口的最新型机床,甚至还有机床公司生产的自带电机的最新式机床,甚至除此之外,在工厂一旁还有一座专职培养工人的技术学校,上千名年龄在十七八岁以下的学徒,在学校内一边学习文化,一面学习机床操作,而这恰是为了将来工厂的扩大积累人才。
不过,将来的发展并不能改变现在的简陋,就那些简陋的砖木结构的厂房一般,尽管刚至晚秋,可是那天气却已经冷了下来,入了夜当晚秋的寒风顺着门窗缝隙以及厂房上半部的木墙,钻进了厂房之中,只使得厂房内的温度又低了许多。
入夜后的厂房显得有些冷清,而在这冷清的厂房中,却又亮着灯,并不时的响起一阵德语交谈声。
“哎呀,这天气可真冷……”
穿着呢绒西装的菲德尔在检查夹具时,握着那冰冷的黄铜卡尺,忍不住出言抱怨着。他的抱怨声立即引一阵附和。
“可不是,听说,这里的冬天就像俄罗斯一样!”
只需要提及俄罗斯的冬天,弗里德里希便能够想象出这里的冬天会有多冷。尽管符腾堡的冬天谈不上温暖,实际上也比现在冷上许多,但符腾堡的十月,人们甚至还可以下河游泳,可在这里,却已经开始穿上了冬装。
“怎么样,后悔了?”
约瑟夫瞧着两个哥哥在那里抱怨着天气,忍不住出言调笑一声。
“后悔?”
菲德尔先是一愣,随后又连忙摇头。
“当然不会后悔,如果我们三个人还留在德国的话,也许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成为几间车间的主管,而在这里……”
看着眼前的这座有些简陋的工厂,菲德尔的目光中全是骄傲之色。
“我们却已经实现了五年以后的目标。”
“可这毕竟是一间维修厂,而不是真正的兵工厂,如果在沈阳……”
弗里德里希并没有因为大哥的欣喜而表现出任何得意之色,反倒是抱怨起这座工厂的规模来。
“相信我,弗里德里希。将来这座工厂的规模一定不会比沈阳兵工厂更小,而且……”
约瑟夫的话声稍顿,指着桌上的刚刚完工的夹具和图纸对这位二哥说道。
“如果我们的手枪成功的话。肯定会赢得军令部的定单,到时候。即便是无法像德国一样,组建我们自己的工厂,而且也无法获得丰厚的专利金,但到时候一笔丰厚的奖金却是无法避免的。”
尽管菲德尔三兄弟本身就是滨江兵工厂的生产主管,他们设计武器的大多数工作都是用他们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的,所以他们却以改进“博查特c93手枪”的名义,每周从工厂领取150元的经费,而且还使用工厂的设备以及材料进行研究。正因如此,他们才无法获得完整的专利权,尽管如此,相比于德国,他们仍然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以及奖金。反观在德国个人是无法申请专利的,他们的发展只能以公司的名义申请,这意味着他们永远不可能获得回报,
“你就这么自信,到时候军方一定会采用它?”
尽管同样参加了这支手枪的研制,甚至在来中国的船上。也未曾停下研究工厂,但弗里德里希却对半自动手枪的未来产生了怀疑,而这种怀疑则是建立在博查特c93手枪至今未获得大批量定单的基础上。
“不要忘了博查特的手枪。到现在,最大的一笔定单就是东北的600支定单!”
这是那种被吹捧为“天才设计特性的”博查特手枪取得的定单,至于其它零星的定单,从未有一个超过两位数的,在这种情况下,难怪弗里德里希会持怀疑态度。
“可是,弗里德里希,你不要忘记,东北军一次就买了2600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从步兵到骑兵。都有装备试用这种武器,相比于其它任何国家。我们的元帅阁下更愿意通过采购新型武器,让他的军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就像我们接触过的机枪、迫击炮,无不是具有天才设计特性的……”
作为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位,约瑟夫用满是憧憬的语气去形容着东北的不同之处,他说的是事实,虽然全世界都未曾大规模采购博查特手枪,但东北却早年初时,就一次定购了2600支博查特,甚至就在上个星期,他们曾见过整整一个骑兵连都装备着博查特手枪。
甚至正是这笔定单促成了他们来到东北,去年当博查特手枪在欧洲引起轰动时,在毛瑟兵工厂工作的职员菲德尔兄弟三人瞒着毛瑟兄弟悄悄开始击发式自动手枪的研制。而毛瑟兄弟并不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