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级阴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根据卢浮宫的资料,应该是673块玻璃。
[5]查里·曼森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杀害波兰斯基妻子的凶手,披头士的超级粉丝,自称受到披头士歌曲的暗示而去杀人。——译注[6]AC/DC:是一个澳大利亚著名重金属乐队的名称。——译注[7]参见第十章《2001年9月11日,真正有罪的是达尔文》。
[8]参见第四章《光明会,希特勒和世界新秩序》。
[9]以色列被该组织视为圣地,并意欲在那里建立他们的神庙。——译注
第六章 CHAPITRE 6
老大哥(在很近的地方)正监视着我们
主有着千万双眼睛。
拉丁谚语
* * *
自从《咖啡间的摄像机[1]》开播以来,我们知道,也许正有一台不知藏身何处的摄像机在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每天,每时,每秒,每处,成百万无名氏的眼睛不断繁殖,把你锁定,将你窥视——这就是所谓起到预防和保护作用的电视监控,它只会对你有好处。
“乖乖的,妄想狂,再老实些。
想要更多警察,这就来了,看:
透明空气笼罩着城区,
为一些人带来和平,给一些带来忧虑[2]”
打着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旗号,却以牺牲他们的自由为代价,这已然是老大哥计划中的一部分。
“墓穴中的眼睛注视着该隐”[3]
老大哥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48年出版的著名科幻小说中的神秘人物,他恶魔般地宣告一个集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于一身的可怕极权政体的来临。作者也许曾读过叶夫规尼·扎米亚金(Ievueni Zamiatine)写于1920年的《另一个我们》。这本谴责十月革命过后,苏联冰期来临的反乌托邦小说,被斯大林列为禁书,作者也被投入监牢,而后流亡到巴黎。据说这本书也给了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小说《最美好的世界》不少启发。
老大哥是世界三大部分之一的奥西阿尼亚(Océania)的最高统治者。对这个令人痴迷的人物,我们只识得那张牢牢注视着你的面部特写:“四十五岁左右,留着浓密的黑胡子,脸庞棱角分明,相貌相当英俊。”这张脸无处不在,“两只眼睛好像随时跟踪着发生的一切[4]。”说明文字提醒着:老大哥正看着你呢。
到处都是他的踪影,电视屏幕(电视接受发送器)持续播放着他的指示。思想警察看着、听着、解读着人们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微小动作和只言片语。
自该书取得全球性成功以来,老大哥就成了所有那些限制基本自由和践踏私人生活的机构和做法的代名词:他任命国家警察,破坏个人权利,建立无孔不入的监视系统。如今,乔治·奥威尔笔下的大英帝国,十五个公民就拥有一台摄像机,一个伦敦人平均每天被摄入镜头三百次。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摄像机竟然对2005年7月7日造成五十六人死亡、七百多人受伤的恐怖袭击视而不见?在法国,2009年4月,政府宣布在公共设施和公共交通中增设三倍数量的摄像机,以达到一百万台摄像机的总目标。巴黎警察局也拟实施“千台摄像机计划”,将原有摄像机的数量提高四倍,此举曾引起广泛争议。
小声点!隔墙有耳
正如奥威尔在书中揭示的那样,英国和美国曾签署最高机密的《英美协定[5](UKUSA)》,其后其他英联邦成员国也加入该协定,它们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个国家覆盖了全球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电子通讯分析和监听的强大网络。对于冷战时期而言,创设这样的庞大监听体系并不奇怪,它最初锁定的目标便是前苏联的筑海堤坝。
《英美协定》的签署者们起初只是拦截进出其国家边境的电话和电磁信号,而后又开发出可以取得商务卫星和海底电缆通讯数据的技术,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梯阵系统(Echelon:密码P145)的面世,终于确立起一个截取私人和公共通讯电磁数据的全球体系。这之后又有一些技术重要性不太高的国家加入《英美协定》,它们是德国、挪威、土耳其和韩国。
1988年,苏格兰记者敦康·坎贝尔(Duncan Campbell)率先揭露了这个梯阵系统的存在。然而当时,他的文章《有人正在听着》并未产生强烈反响。直到1995年,加拿大首先暧昧地表示“和某些最亲近也最日久的同盟进行过外部情报交换”。其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政党轮替也使得过去情报机构监听的机密得以昭然天下。伴随着这些《英美协定》合作国间不信任关系的加剧,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开始独揽这一庞大情报体系的最高控制权,只将经过适当过滤的情报与其他合作者分享,那些泄露机密的合作者还不在此之列。1999年3月,澳大利亚承认“曾在《英美协定》框架下,与相当于间谍组织的情报机构合作,搜集来自海外的信号”。
1999年5月,受欧洲议会的委托,还是那个敦康·坎贝尔,写出了名为《全球电子监控》的报告,并将其出版[6],这一揭示梯阵系统和目标监听如何运作的书籍立刻在公众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反响。
如今,地球上已经没有一寸土地可以逃脱它的监控。
“它”的内部如何运行?
情报搜集开始于对初始电磁信号(情报信号或SIGINT)的分析,而这些电磁信号则来源于通讯中的雷达或其他所有遥测定位系统所使用的波段(如无线电、卫星)。这些信号随后被重组为各种不同的网络:——INT(munications INTelligence:通讯情报):监听通过无线电波段传播的通讯(有线通讯或电磁波通讯:电子邮件、短信、传真……)
——ELINT(Electronic INTElligence:电子情报):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信息(雷达)。
——MASINT(Measurement and Signature INTElligence:测度与识别情报):其他来源的电磁信息。
——ACINT(ACoustical navy INTElligence:声学海军情报):海上波段的发射信号(声纳),美国是全球唯一掌握拦截海底电缆信号技术的国家。
——ACOUSTINT(ACOUSTical INTelligence:声学情报):空中的波段信号(微波)。
——FISINT(Foreign Instrumentation Signals INTelligence:异质仪器信号情报):测距信号(导弹)。
梯阵系统被认为可以通过其置于地下、海上,以及太空的通讯卫星(SAT)进入所有电磁波段,没有任何信号可以逃脱它的掌控。
之后还要通过五大必不可少的步骤使得这些搜集到的信号发挥其提供情报的作用:信息识别、数据存取(有时要寻求和相关工业机构,以及通讯服务机构的合作)、捕集、解读和处理(得出结论)。
但,它比什么也不想听的人还耳聋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承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解读密码的美国情报机构的职责[7],监督、控制、分析所搜集来的庞大情报数据流。行使着梯阵体系之“母体”角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成立于1952年11月4日,因其行事极其隐秘,以至于记者们私下根据它的英文缩写,给它起了个“无此机构(No Such Agency)”的外号。直到1957年,官方才正式承认它的存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五十亿美元的预算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梯阵系统的地面站点和空中卫星网络更动用了九千人参与其中,预算经费高达二十亿美元。此外,对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还使得它网罗了一大批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学、信息(计算机)、电子领域的杰出人才。它还设有一个超级计算机库,拥有每小时过滤三百万个电子邮件的能力。然而,由于信息量超大,计算机也不得不作出“选择”,这可算是它的一个美中不足。一些欧洲议会议员认为,梯阵系统“并非媒体所描绘的那样拥有无可限量的能力”。看看已经发生的事,比如“9·11”,就可以知道梯阵体统并不能监控一切。是否需要给它再配个助听器?
美国并不希望我们好!
柏林墙倒塌后,梯阵系统成为经济战争武器的同时,也为警察组织和反恐机构服务。
1991年,哥伦比亚卡利集团的十二吨可卡因通过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的情报被查获。在敦康·坎贝尔的报告中,梯阵系统被认为是1994年汤姆森公司和空中巴士公司在与来自美国的竞争对手的角逐中痛失订单的罪魁祸首。同年,在美国和欧洲关贸总协定(GATT)的谈判中,梯阵体系被用来了解各国立场,以抢先作好反击欧盟委员会战略的准备。最后,1998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联合国在伊拉克执行裁军任务的机会,在那里也安置上了这一情报截获系统。
欧洲的抵抗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也设置了自己的卫星监听网络,被媒体戏称为“法国的梯阵系统”。其SIGINT信号系统由法国军事情报局(DRM)及法国国外情报与反间谍局(DGSE)统一管理,其技术部门负责战略电子情报的分析。
从1995年起,警察加固计划(ENFOPOL[8])将欧盟成员国的情报机构与警察机关联合起来,以发展与协调确保电子信息交换安全性的方式和手段。
1996年11月4日,与电子通讯合法截取相关的IUR I。O。接口的解决方案,要求移动电话操作员和接入网络的供应商提供安全机构所要求的信息,其相关地面设备也要随时配合,作出改变,以更好地监控庞大数据的信息流。2004年的一个欧盟指令同样要求这些供应商们必须保留通讯数据。
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成立于2004年,是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所领导的、负责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专门机构,其总部位于希腊的伊拉克利翁(H é raklion)。
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讯情报局(FAPSI)拥有世界第二大INT通讯侦察网络和五万四千人的庞大团队。此外,在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其他国家也同样设有SIGINT通讯侦察系统。
所有人监听所有人。
自2008年7月起,德国联邦刑事调查局(BKA)有权(经由因特网)实施特别针对电脑硬盘的远距离“搜查”。在法国,警察的间谍软件也令人产生对于捍卫自由的担忧。在司法程序中,他们可以秘密进入私人电脑进行调查取证,法国国家电子及自由委员会(CNIL)声称对此给予允许和提供保证。正如《世界报》2009年7月25日的文章所言:“因特网老大哥已渗入私人生活,我们正目睹一次肢解公民自由的行动的扩大化。”
所有人都是老大哥的同谋?
如果有一个令老大哥行事起来特别自在的地方,那一定是互联网。此外,电话和我们的四处移动也在给他帮着忙。“他”知道我们每一秒在做什么,我们在和谁交谈,我们说了什么,我们在哪儿,他了解我们的习惯,我们都买了什么,我们喜欢吃什么……还有其他的一切!他给我们各种建议,从娱乐、健康、旅游,到金钱、保护、幸福,还有爱情,他总是……对我们好得难以置信。
谷歌(Google)拥有上千个自动装置和与网络相联的电脑,分散在三十二个数据中心(有人说是上百个数据中心),探察、扫描、储存、建立索引,将互联网上以十亿计的网页分类。从2009年6月4日开始,谷歌分区控制的搜索引擎以图表的形式提交搜索结果。服务与进入的增加加快了有关使用者的情报的发布(最近问世的:新一代微软搜索引擎BING):IP地址、密码、漫游、到访过的网址、查询过的网页、所用时间、聊天室、问询表……魅力无穷的自动下载像一只忠心耿耿的卷毛狗,走哪儿跟哪儿。而和我们形影不离的,还有那个随着卷毛狗一起神不知鬼不觉进来的间谍软件,把我们的工作和私密统统交了出去。而当我们填完事无巨细的表格后,我们留在网上的资料将比提供给民意测验机构的资料还多。谷歌,和它的同行一样,浏览这些数据,提炼出使用者的基本情况,然后确定它的策略。蠕虫寄生在果实里,而且这次它是一个——魔鬼的作品。
美国西尔斯连锁百货公司在2008年曾通过康斯科公司在其客户的电脑上安装间谍软件:只消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加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消费者社团。然而,这轻轻的一点却在不知不觉中将一个间谍软件安装进你的电脑。从此,它可以跟着你到任何你曾经去过的网站,由此了解你喜欢的味道、钟情的颜色。总之,是为了给你带去幸福。
“绅士从来不读别人的信,”曾担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政府国务卿的亨利·史汀生(Henry Stmson: 1867—1950)在其回忆录中如此写到。彼时代的彼风尚仍然令人怀想之余,1995年3月,德雅新闻公司(Deja News)就以安德萨专业人士互联网年鉴的名义,开发出一个在论坛上查找档案的工具,由此掌握了超过四百万人的资料!它到底要干什么?
四分之一连着互联网的个人电脑都是幽灵
正如一个被伏都教巫师控制的大脑:一台幽灵电脑大部分时间都被蠕虫或者特洛伊木马所控制。互联网之父之一的文顿·G·瑟夫(Vinton G。Cerf[9])在2007年也曾表示,四分之一的电脑都是这样的幽灵!
网络犯罪团伙控制着成千上万台服从僵尸网络的“幽灵电脑”,以便最大规模地(从某一特殊群体、银行……)盗取数据。有时,黑客(互联网强盗)也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试图破解密码以进入超级机密的网站。2008年,斯瑞丝比僵尸网络(bot Srizibi)及特洛伊木马曾每天传送几百亿个垃圾邮件,规模相当于四十五万台机器共同工作。如今,克哈肯僵尸网络(bot Kraken)已经取代了作恶多端的竞争对手风暴(Storm)和斯瑞丝成为新的网络幽灵。然而,当我们知道11%的网民声称,他们还是会听取垃圾邮件的建议购买一个产品时(根据“守护使[10]”的一项调查),这些或者向你推销蓝色或黄色小药片,或者邀请你玩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