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极光下的幽灵-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于北极圈的少数民族居然又有了生路。
夏天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运输也因此而中止。最后的肉被存在一个背阴山谷间,浇上海水冻起来,虽然上面还盖了土石,但弄不好可能会被熊和狐狸吃光。
海豹远远深入到大海中,离开了海岸。要想继续打猎,只有深入内陆,到山谷间打驯鹿和麝香牛。猎人们也离开了海洋,他们聚集到爱斯基摩村中,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猎人们都陆续回村了,村里又热闹起来。留在帐篷中的妇女和孩子都高兴地跑来跑去。埃玛尔乐得脸上泛着红晕,又天天往安德森帐篷里钻。妇女一般不参加打猎,她们要缝制皮衣。没有皮衣,这个北极圈中的民族就无法抗御狂暴的自然。
爱斯基摩人的皮衣分为内装和外装。几千年的生存斗争使这种服装既轻便又保暖,其原理甚为科学:利用热空气向上和空气保温的原理。大名鼎鼎的挪威极地探险家阿蒙森就穿着爱斯基摩人的皮衣发现了通往太平洋的加拿大西北航道,并且第一个到达地南极。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采用欧洲式御寒服装却遭到严重的冻伤。即便今天,所有的极地探险队和登山队的服装,都是借鉴了爱斯基摩服装。
缝制皮衣是很费工的事,花费了妇女们很多精力。内装分为上衣、裤子和轻软鞋。皮上衣毛向里,没有扣子,全部封闭。内有鸟毛或兽毛,占了很大储气空间。裤子是鹿皮或熊皮,毛向外。鞋中放有类似我国东北乌拉草类的干草。如果天气极寒,软鞋外还可以套双翻毛皮靴。外装包括皮外套、皮手套和皮靴。外套也是没有扣子,要套头穿,很像我国的〃皮猴〃。这样热空气才能保持在衣内。在不太冷的季节,穿上这种衣服会热得汗流浃背。要知道,整套内外装仅仅十斤重,就能抗御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冬季服装,不管用什么料子,怎样加工,其重量和保温性能根本无法和爱斯基摩服装匹敌。
猎人们在自己的帐篷中吃肉,谈天,互相请客。他们都在讨论今年的运气特别好,连狐皮也丰收了。海豹皮、油、海象牙、角鲸的长牙等等值钱的东西,都可以卖给〃 不列颠尼亚〃号上的商人,换来枪、子弹、苏打饼干、茶、火柴、绣着花的布、针、各种玻璃珠和一些铁器、烟草、铁的和陶瓷的容器。人们高兴地等待着那艘老式蒸汽船的出现。连孩子们也跑到小丘上去,观察杰克逊岛方向的海面……加拿大船总是从那儿鸣笛出现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焦急的人已经失望了。钟表般准时的〃不列颠尼亚〃号一直没有出现。谁也搞不清它今年为什么不守时。
其实,〃不列颠尼亚〃号早就准时出发了。它于7月22日满载物资,离开加拿大东海岸的哈利法科斯港。它编入了从哈利法科斯出发的HX护航船队,这些货船清一色是运送租借法案的军事物资,因而护卫森严,甚至从纽芬兰岛的阿根提亚空军基地派出卡塔林纳水上飞机进行反潜巡逻。不幸的是,这艘加拿大船在雷斯海角东北200海里处因浓雾被冰山擦伤。船体有漏水不得不返回锡德尼港。HX船队其余船只选择了靠近格陵兰岛的北航线,顺利到达冰岛。那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刚刚占领冰岛不久,因而一艘船也未被潜艇发现和击沉。
倒霉的〃不列颠尼亚〃号在加拿大东岸锡德尼港进行了一般性修理后重新入海,编入锡德尼开往英国的SC护航队。9月6日,它随SC…42护航队出发。这回护航力量糟透了,只有一艘英国驱逐舰〃老兵〃号和三艘护卫舰护航。SC…42船队中不少是英国旧船,航速才有5节。两天后就被德国潜艇扇形侦察网发现。〃头狼〃招来11艘潜艇组成凶恶的大〃狼群〃。〃狼群〃跟踪 SC…42达三天之久。夜间则施行攻击,共击沉商船15艘。〃老兵〃号驱逐舰在护卫舰〃勒明汤〃号和加拿大护卫舰〃穆兹焦〃号、〃钱布利〃号协助下,和穷凶极恶的〃狼群〃打了三天三夜,最后以击沉德国潜艇U…501号和U…207号告终。
不幸的是,〃不列颠尼亚〃号就在沉船之列。除了爱斯基摩人所期待的全部货物,船上还载有一台大功率的美国电台、汽油发电机和电池,后者正是本格森的轻便电台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这一切都永远沉睡在冰冷的大西洋底了。
这批潜艇也许是〃北极一号〃最早招来的〃头狼〃。
10 月间的一天,一架道格拉斯小型飞机在爱斯基摩村上空盘旋。它飞得很低,发动机声音震得帐篷发响。村里男女老少都出来看这只神奇的大鸟。克鲁克斯受过训练,把几只爬犁勉强拼了个〃T〃字形。飞机对准爬犁,投下两顶降落伞,伞下坠着沉重的板条箱。小孩拥上去,乱叫着去接降落伞,几乎被砸伤。
板条箱被拆开了,是些步枪和子弹。安德森数了一下,共20支枪,在一个箱子里有一封信。安德森交给了克鲁克斯。
克鲁克斯看完后,什么也没有说。他招呼村民们进屋喝茶,安德森一直跟在他后面。暮色浓深时,东岸长官克鲁克斯在一个无人处告诉安德森:美国海军司令金上将已命令第十一特混舰队巡逻格陵兰东北地区。该舰队由〃诺斯兰〃号、〃北极星〃号和〃熊〃号等舰艇组成,司令官是大名鼎鼎的海军中校爱德华·史密斯,就是那个〃冰山史密斯〃。一切外国舰船和人员不得进入格陵兰,否则以间谍论处。
安德森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对格陵兰有这样大的兴趣:〃难道我们也由美国海军来指挥吗?〃
〃是的,这封信就是命令。史密斯的东岸指挥部设在斯科尔斯比镇。布留恩指示我们听他指挥。〃
〃那他又说些什么呢?〃
〃他说必须大规模搜索格陵兰东海岸。埃拉岛以南由他负责,以北由我们管。〃
〃难道要往北搜到皮尔里地吗?〃
〃需要的话,也要去北极。〃
〃这怎么可能呢?〃
〃这是命令。〃
〃都快到冬季了。〃安德森眯起一只眼,打量着天边的冷月。
〃冬季也要行动。〃
〃为什么?冬天有暴风雪。〃
〃因为这件事很紧迫。在格陵兰东南一带,几乎天天都有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这些潜艇好像有只眼睛。〃
〃天哪,冬天巡逻,在北极夜中找德国人,那位史密斯疯了吧!〃安德森喃喃说道。
他想,好不容易填满的猎屋和村子中的食品一下子都完了。村民们的高兴情绪仿佛近在眼前。〃能不死人就是好事。〃他转了一个念头。
〃为了更多人的安全,也为了我们的祖国。〃克鲁克斯激动起来,声音在颤抖。
〃是的。必须打败希特勒德国,为了丹麦王国。克里斯蒂安国王这阵子一定很难过吧。〃安德森赞同地说。
〃也为了格陵兰。〃克鲁克斯的声音变得异常坚定。
十四 关于罗伯特·皮尔里的故事
初雪降过之后,格陵兰马上就成了冬天。大雪一场紧似一场,湿软的地面也冻硬了。海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有时第二天出去,昨夜还发蓝的海面就被冻住了。候鸟一群群南迁。驯鹿、旅鼠也浩浩荡荡南行,把依附于它们的狐狸和狼也带走了。只有少数耐寒的麝香牛留下来,向狂暴的北疆严冬挑战。
9月的平均温度还是零下1。9度,10月就降到零下8。2度。即便晴天,淡黄色的太阳也难得在地平线上待多长时间。每天它迟迟升起,又早早落下。许多时候,只露出半个脸。大风狂啸着,把帐篷掀得东倒西歪。
〃北极一号〃的德国海军气象人员,开始准备他们在这个世界最大岛屿上的第一个冬天。单单听到〃冬天〃这个词就叫人心脏都紧缩起来。
赫伯特少校在连续测定气温降到零下15度后,决定开始筑冰屋。冰屋是爱斯基摩人的独特建筑,也是他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爱斯基摩人大致分为三个主支:格陵兰人、北加拿大人(又称拉布拉达人)和西伯利亚人。其中,北加拿大部落还有一个较大的分支居住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峡西部的部落又叫楚科特人,他们的分支一直向西散布到苏联境内北极圈的广大冻土地带和北极诸岛上,其中大部分是雅库特人。建筑冰屋的习惯在爱斯基摩人中广泛保持着。
少校把玛丽埃特和预报员凯特尔上士留在帐篷中,坚持观测天气和每天三次准时发报。其余的人都出来,分成两个小组修砌冰屋。
冰屋和雪屋的区别,是前者的建筑材料为冰块而后者为压缩的雪块。赫伯特要修冰屋是因为冰屋较为坚固。一组人到冰封的海岸边把一块块海冰切下来。另一组人在一块背风的冻土上清理地基。冰都被切成长60厘米、宽45厘米、厚20厘米的冰砖,然后以4米为直径成螺旋形往上砌。螺旋角采取15度,逐渐向内收缩。冰块缝中填塞雪粉。当砌到顶上的最后一块时,赫伯特少校专门切了一块计算好的冰砖,从里面用手托起,把顶封住。冰屋是没有门的,在冻土中挖一条地道通入屋内。这样既不怕风吹,又可以保持屋内温度不散发。当然,地道门口选在背风处,这点对气象台人员来讲不是个新问题。
冰屋筑好后外面又浇了水,把它冻成浑然一体,像座混凝土碉堡。屋里衬上帆布和毛皮,不一会儿就暖和起来。看起来整个都是冰堆,可是比透风的棉帐篷不知要强到哪里去。赫伯特在每座冰屋背风一侧开了一个通气孔。他向人们解释,如果不通风,人的体温和做饭热量会把冰屋化掉。
这种既廉价又实惠的房子一共盖了13个。除每人一间外,还有一个厨房、一间餐厅和一个气象仪器室,其余两个是临时储藏室。每个房间都用地道挖通,必要时8个人守卫住碉堡群就可以抵挡一排人的进攻。冰屋群依托山势,几场大雪下过后,和起伏的丘陵、怪石、小土丘混在一起,即便在20米内,也无法辨认出来。
新屋落成后,人们在餐厅又喝了酒。他们住在屋里有一种深厚的安全感:外面天地昏黑,漫长的黑暗的北极夜降临了,什么生物也不见。世界是暴风雪的天下。在小屋里喝喝咖啡,听听德国带来的唱片,看看书,下下棋,还有美丽的玛丽埃特拉着提琴唱小曲,这一切,使人们颇有一种超然世外之感。
他们知道,就在这个可怕的冬天,300万德军士兵正在苏联战场上厮杀。苏联红军和游击队的顽强抗击,迫使德军血流成河。然而,冯·莱布元帅、冯·包克元帅、冯·伦斯德元帅的陆军还是把钢爪深深插入苏联的大地。其中号称〃飞毛脚海因茨〃的古德里安上将、霍特上将的坦克集团军则杀开一条血路,冲向苏联首都莫斯科。
起先,气象台的人还每天为元首、元帅、上将和中将们干杯庆贺。后来越听越不妙,眼看唾手可得的莫斯科久攻不下,苏军西伯利亚部队的猛烈反击已经逐退了似乎无往不胜的德国陆军,各条战线都一筹莫展。到12月初,对莫斯科的进攻被苏军彻底击溃,苏联军队的反击推进了70公里。这样,战争开始以来在波兰、荷兰、比利时、挪威、丹麦、法国和巴尔干建立起来的〃德军百战百胜〃的神话灰飞烟灭了。就像当年拿破仑在马伦哥、乌尔姆、奥斯特里茨、耶拿的胜利大军在莫斯科一败涂地一样,德军也开始尝到惨败的滋味。谁知道这不是一连串失败的开始呢?
赫伯特少校觉察到他的人员往日欢乐的情绪不见了,沮丧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于是他便把收音机的使用权完全控制起来,只许收听柏林电台的德语广播。等夜深人静之后,他一个人悄悄地在房子里听美国和英国的英语节目,以了解动乱不已的战况。整个气象台除军医蒙特中尉懂英文和拉丁文之外,只有他一个人懂德文以外的语言,他开始选择人员时,特地注意了这点。而蒙特根本不关心战争,他除了听听音乐,就在自己的冰屋中喂一只猫头鹰和几只旅鼠。蒙特是个孤僻的威斯特伐利亚人,自己职务以外的话一句也懒得多说。赫伯特认为他天生适于在北极生活。
时间一长,气象台的士兵们对战争也感到厌倦了。他们满足于赫伯特三天一次的军事形势介绍。开始,他们还有兴趣每天在地道间钻来钻去,到别人房子里打闹和谈天。渐渐地,除玛丽埃特的房子继续热闹之外,别的房间都冷清下来。和气象台无关的士兵、医生、机械师每天去和电报员调调情,听上一支曲子,然后终日睡大觉。他们的脸开始发肿,黑暗的北极夜使他们脸色苍白。
玛丽埃特不习惯北极生活。冰天雪地的世界中没有阳光,没有绿色,没有歌声,没有人。她习惯于歌剧院中的掌声和捧场,习惯于男人们的献殷勤,习惯于作为一个明星过上流社会的小姐生活。经过最初的战争狂热之后,她又冷却下来。每天三次单调的发报,加上德军在莫斯科近郊的失败使她对战争深感幻灭。每天应付那几个欲火炎炎的丘八也让她发腻。只有舅舅有时给她讲讲北极探险家的故事,她才会心情好点。
赫伯特的北极知识的确丰富。他娓娓动听地讲那些英国人、美国人、挪威人和其他北欧民族如何前仆后继地扑向北极,讲富兰克林的遇险和寻找他的运动,讲〃珍妮特〃号船在流冰中的漂泊,然后开始历数一个世纪以来格陵兰东海岸的探险家们。其中有发现并命名东海岸斯科尔斯比镇、克拉夫林岛、萨比恩岛的英国探险队,有德国学者考尔德威、拿骚斯特、汉茨,有 1906年的丹麦探险家米科尔森,他们都在格陵兰东北地区留下了足迹。
这天,她从地道爬到赫伯特的冰屋里,看到少校在煤油灯下看书。
〃舅舅,有什么故事讲讲吗?〃
〃啊,富兰克林爵士的'恐怖'号和'阴阳界'号被流冰挤碎的故事,他的妻子简搜索他的故事,德朗上尉、他的'珍妮特'号以及他的惨死……〃
〃都听过了,我想听个新的,有快乐结局的。〃
〃皮尔里大叔到达北极的故事听过吗?这本书就是皮尔里写的《北极》。〃
〃就讲它吧。〃
〃19世纪的北极探险家都是胆大包天的人。他们使用了欧洲技术所能达到的全部手段来冲击北极,然而没有一个人成功。即便是挪威人南森得以全功而返,他也只达到了北纬86度14分。他们的勇气固然可赞,但失败也使人深思:北极是不可逾越的吗?
〃其实成功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