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护着他,使他不得施行自杀。30 名太监与宫中女官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对于这一野蛮而残暴的决定,当时的茹溪森禅师、和尚旅庵、山晓三人联合群臣给予了坚决的抵制和劝阻,顺治无奈,只得妥协,并召三和尚入宫,将原来的决定改为“易若使之出家学道,以报皇后。”对于顺治态度的转变,三和尚合掌称颂云:“诚古佛心也。”于是,30 名太监宫女出家,算是保全了性命。但顺治崩后,还是有二人为之殉葬而死。这二人一为宫女董鄂氏,一为太监傅达理。董鄂氏以身殉帝后,被追封为贞妃,初葬黄花山,后迁葬孝东陵。太监傅达理被葬于陵区外许家峪东,陵墓称贞臣墓。
一一,; ; ,产产曰二~曰,门一,州七,口卜.。 .润J 口口口口
第二章由东陵到西麟/75 
康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顺治皇帝的棺撑迁往孝陵。这一天黎明,清廷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的内大臣及侍卫,分列于景山寿皇殿外,公侯伯以下满汉文武百官全部聚集到东华门外,以示迁送之礼。年少的康熙亲自奠酒,哀乐声中,悲坳不已,群臣无不热泪纷纷,如丧考姚。梓宫每经过门、桥之地,都要停下进行奠酒之仪,每天宿驻享殿皆供献奠酒,举行哀礼。至六月初六日,顺治梓宫抵达孝陵,与先前逝去的孝康章皇后(件佳氏)、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合葬于地宫。康熙六年五月初六日所立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之上,有“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故而有孝陵为空券之说。而有的传说则是孝陵地宫内只葬有一把扇子、一双鞋子,这个传说是附会顺治出家的故事而来。实际上,孝陵地宫内宝床上只放有三具棺停和棺撑中三个骨灰坛。顺治居中,两个皇后分居左右.与碑文相符。不知是满洲女真族的旧有风俗起了作用,还是顺治笃信佛法而得以佛陀的回报,这个“不藏金玉宝器”的空券,在二百年后清东陵的连续浩劫中.竟一次次躲过了盗墓者的洗劫而安然无恙,并成为清东陵所有陵寝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陵墓。
谁谋杀了康熙大帝
由于孝庄皇太后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努力,顺怡帝崩后,年仅8 岁的玄烨顺利登位,建立了康熙朝,并成为功绩赫赫的一代英主。
康熙六年,玄烨14 岁,开始亲政。如果说康熙皇帝在亲政前无所作为,他的治国天才是由于自己的年幼和四大臣的牵掣制肘而无法发挥,那么在亲政后,玄烨的旷世奇才便迅速显示和爆.、吕吃J ~曰‘‘声刀。~.二翻翻甲户诵。~; ‘占‘; 。 ' 〃 ' J .以~' ' ‘一口.』 H .卜-.· ~币
76 /日暮东陇
发出来。他先是用计铲除了顾命四大臣之一的鳌拜集团,夺回朝中大权,然后平定“三落”吴三桂等人的叛乱,统一西南。接着派靖海将军施琅出兵台湾,收降郑克琐,统一台湾地区。再接下来,于康熙二十八年,在击败沙俄侵略军的基础上,同俄国签订了《 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三次亲征噶尔丹,统一漠北及新疆东部地区。五十九年,进兵安藏,驱逐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势力,并派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刺嘛为西藏的宗教领袖。六十一年,进军乌鲁木齐,为后代最后勘定新疆奠定了基础… … 整个康熙朝,大清帝国的版图已是东起库页岛,西跨葱岭,北连西伯利亚,南达南沙群岛的连绵疆城。康熙在位期间,为清王朝的全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创了大清王朝统治下延及于整个十八世纪的所谓“康乾盛世”口康熙由此以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杰出才能和辉煌伟业,被后人冠以“一代英主”和_“康熙大帝”的敬畏称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享尽人间荣耀和创立了不朽功业的一代英主,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却伤透脑筋,焦虑万分,并时常当着群巨的面,哭倒在地,昏厥不醒。康熙在位时,经常向臣僚们宣称:人生的福气,富贵尊荣都算不得什么,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是享长寿而终千年。在康熙的这些话中,包含了一种难言的内心恐惧与无奈,他知道由子自己久居皇位,几个儿子为凯视皇权,早已等得不耐烦,并对他虎视耽耽了。他害怕这群虎视耽耽的儿子中,会有人一时兴起或权迷心窍而打发他上西天。但这种耽心的最终结果还是出现了。他到底怎么耳的,不但是他自己,就连史家也不明不白,颇多争议,而死于非命的可能性最大。清代历史上,康熙除了文治武功堪称最杰出的皇帝外.还有三个之最,这便是后宫的女人最多,其中有名号的后妃就有55 位,其他侍奉的无名号的女人则不计其数。其次是子女最多.一
第二章由东使到西使/77 
生共有子35 人,女20 人,共计55 人。再一个是在位最长。从顺治十八年(1661 年)即位,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驾崩,共在位61 年。
按照中国人的风俗和生活准则,多子、长寿被视为人生难得的福气,但在康熙朝却变成了一种灾难。康熙生前已成年的儿子就有近20 个,而每个儿子都渴望自己能接过父皇的宝座过几天皇帝瘾,并且每人都有这种希望和可能。但康熙帝却在宝座上居然61 年不下来,这就不能不让儿子们心焦和气愤甚至对他产生了仇恨。而这时的康熙又偏偏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立了废,废了立,反复无常,狡黯多变,又使儿子们在希望与绝望,绝望与希望中加深了矛盾并引发了一场混战。当这种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矛盾与混战交织而来时,一代英主康熙大帝也无可奈何,只有倒地锄哭的招数了。
就在康熙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反复无常,父子、兄弟间的矛盾与仇恨近似一锅粥地错乱交织了半个多世纪后的康熙五十七年( 1718 年),本朝历史终于出现了一个明朗的兆头和缓解矛盾的可能。这个兆头,就是皇十四子允惬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自康熙即位以来,蒙古族准噶尔部落的势力发展迅速,并逐渐走上了与清王朝为敌的道路。到康熙五十年以后,这个部落已控制了今内蒙古西部、青海、新疆、西藏一线极为广大的地域,并威胁到陕西、甘肃、四川、云南一带地区。平定准噶尔之叛,保持清王朝的领土完整和尊严,已成为当时最为首要和重大的政治、军事任务。就清王朝而言,由于这一任务的非同小可和情况复杂,必须委派一个在政治、军事上都较为成熟的人在前线镇守,以便掌握全局。而在当时尚未立太子的情况下,任何一位皇子担当这一重任,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个意义不仅仅表现出对一个皇子能力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满族是以马上得天下的
78 /日替东陵
民族,一向对战功极为推崇,如果此时哪位皇子能挂帅出征,无疑是一次建立功业的绝好机会,从而可以借此树起服众压雄的威望。在这种无人可及的威望中,继承大统,荣登皇位,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肩负国家重任与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子,极幸运地落在了时年30 岁的皇十四子允牺的肩上。
早在允撷挂帅出征的前一年年底,· 康熙就对混战中的众皇子和参与皇子之间夺位阴谋的臣僚颁布了一道份量极重的诏书,表示自己已经对悬而未决的立太子问题有所考虑,并言词咄咄地声称:“我一定选择一个坚固可靠之人为你们作主,并让你们倾心悦服。”事隔不久的次年,他便委派允颧以抚远大将军的名号率队出征。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无疑是作了更加明确的暗示。不仅如此,允颧在出征前,康熙亲自为他举行了十分隆重、规模宏大的送行仪式,封允撷为“大将军王”称号,并特许使用王所用的旗帜。从满清立国开始,所有的皇子,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四个不同的等级、以亲王最高,贝子最低。而此时在诸皇子中年岁较小的允扼,其爵位仅是一个最低的贝子。出征前的一番任命和恩准,无疑是康熙向众人宣布,尚是贝子的允颧已经享受了王的待遇,若一旦将来真要立为太子,可不必一级级地晋升爵位,一切都顺理成章地操作了。康熙的这一连串动作,使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暗自领悟,允撷以及暗中拥戴允颧的巨僚更是心中有数,喜不自禁。允韧带着一个辉煌的梦想出征了。踌躇满志的允撷率部出征后,‘不负父望,经过4 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收复西藏的胜利。而后在康熙的指令下,与准噶尔部进行和平谈判,并很快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西部战争基本得到平息。正当允撇大功告成,威望倍增,欲带着那个辉煌的梦想,搬师回京,顺利地当太子时,本朝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他的梦打得粉碎。康熙皇帝突然驾崩,皇四子撤
第二章由东陵到西陵/7 ; 
镇神秘地继承了大位,始称雍正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初八,有旨传出:皇帝偶然受了风寒,当天已经出汗。由于龙体欠安,从初十到十五,将为冬至的祭祀大典进行“斋戒”,一应奏章都不必送来。皇帝的“斋戒”和独居静休,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格外关注。但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宫廷生活中,有一个人却极敏锐地看到了平静的背后那可能改朝换代的非凡时刻的到来― 此人就是皇四子撤镇。还在各位皇子围绕皇位的继承间题而结交朝臣、培植私党并闹得矛盾重重,沸沸扬扬之时,皇四子溉填却显得老练、持重。他的言行也未引起父皇和兄弟们的格外看重和猜疑。在父皇和众皇子的眼中,这位四贝勒好像是一位颇为安分守己对皇位没有多大兴趣的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人都看错了,他的一切做法只不过是来自门下谋士戴铎的告诫:“父皇英明,做儿子的就很难。太张扬外露,势必会引起父皇的疑心。若一点也不显山露水,又会被父皇和众兄弟看不起,从而弃之不顾。故此,两者之间的分寸,势必要把握得恰当。”极端聪明老辣的撤镇,在听了戴铎的告诫后,一直在露与不露之间悄悄地做着文章。他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明火执杖地结交朝臣、培植私党,而是暗中结交了两个重要人物,隆科多和年羹尧。隆科多是当朝皇后的胞兄,官拜步兵统领,掌管京城的戍卫。年羹尧则是四川巡抚,在与准噶尔作战的西线战场拥有一支精锐军队。结交这两个人的目的是,一旦京师有变.由隆科多控制。若西征中的允颧有变,年羹尧可派兵与之抗衡.迫使允棚无法用武力达到争位的目的。皇四子撤街算是一位真正能审时度势,并悟透了权力争斗原则的天才。就在康熙患病杨春园,而众皇子尚处在梦中的关键时刻,长期蛰伏的撤填却要引弩待发了。
j 人卜肖满.J 日卜.浮二,一‘闷卜卜J 一曰卜一“十」~~『 ― ~一
80 /日馨东睦
从九日到十二日,撤滇或明或暗地不断派人人宫探视父皇的病情。当他得知父皇的病越来越重时,便开始在暗中作各种应急和夺位的准备。到十三日凌晨,康熙的病情已处于十分危急的状态。一直在皇帝身边担负侍卫任务的隆科多,忙派人传达诏命,令允社、允祀、允搪等七位皇于火速赶到畅春园。撒滇也在诏令之内,但不知什么原因,将近中午方匆忙赶到。
此时,畅春园内的空气异常紧张,康熙帝早已昏迷不醒,赶来的皇子们都未能和父亲说上一句话。所有的皇子都为父皇的病情感到突然、慌恐,甚至感到内心焦躁不安。眼前太子尚未确立,而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皇十四子允概又远在西北,一旦父皇突然驾崩而不留下一句话,那局面将如何收拾?尽管时间是那样的令人焦躁难耐,空气是那样的紧张、窒息,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因为谁都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什么意想不到的事都会发生,也极有了可能父皇会回光返照,突然醒来,对众皇子留下最后的遗言― 每个人都想听到父皇在告别人世之前可能有利于自己的最后的声音。但这声音总是退迟没有发出。
皇子们守在康熙寝室的外间,有的坐着,‘有的倚柱而立,有的则在房间来回地踱步,谁也不说一句话,每个人的心中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有说不出来的痛楚与焦灼。众皇子都在无休止地等待、等待中又无一例外地做着各种吉或凶的揣侧。
就在这无休止的等待和揣测中,号称在诸皇子中最机敏的皇八子允祺,蓦地从皇四子溉镇的珊珊来迟中突然悟到了什么,阴狠的眼光将众皇子扫了一遍后,又死死地盯在夙镇的脸上。撒镇斜视了他一眼、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双目微闭,镇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尽管如此,皇八子允祺还是从夙填的瞬间失态中悟出了一种不祥的隐秘,在片刻的思素后,允祺突然决定离开畅春园。但他刚跨向行宫大门,隆科多抢
第二章由东陵到西陵/81 
步上前将他拦住说:' ’圣上病重,眼下正是危急之时,八阿哥此时离开,一旦圣上不豫,如何是好?”允棋望了望隆科多阴沉得有些杀气的脸,.又向外看了看,只见宫外甲士层层,剑戟闪亮,整个畅春园已被军兵围得水泄不通,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走出去了,抬起的脚又重新放下,近似喷火的双眼盯着隆科多,恨恨地“哼!”了一声,愤然回到宫内。
太阳渐渐落了下去,夜幕笼罩了畅春园,尽管宫里宫外都亮起了灯盏,但随着凄厉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啸叫,每个人都感觉一股股阴森森的鬼气迎面扑来,令人惊恐不已、胆战心寒。这样僵持到戌刻(晚十点左右),一个小太监从康熙的内寝惊惶失措地冲了出来,嘴巴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此时的众人便箭一样一齐向内寝冲去。众皇子围住病榻,俯首细看,只见父皇嘴巴微微张着,眼睛似睁非睁,早已绝气身亡。
众皇子知道父皇确已驾崩,不由自主地跪下身来默哀,没有人流泪,更没有人嚎陶大哭,谁都知道在这刀出鞘、箭上弦,马上就要为争夺皇位血溅轩辕的菲凡时刻,哭,该是多么幼稚和荒唐的一个笑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