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究竟多彪悍-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帝国的高层这样自相残杀时,全国的大起义又出现了新浪潮。
  话说早在陈胜称王时,曾经派了一个叫召平的人,领兵去攻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打了半天没打下,却听到了陈王从陈县败走的消息。召平一急,连忙渡江南下,与占据江东的义军首领项梁联系,假传陈王之令,封项梁为上柱国。封也不白封,他要求项梁“急引兵西击秦”。
  这位先生的病急乱投医,还真就大大改变了秦末的历史。
  那时天下义军全都听陈王节制,项梁不敢怠慢,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向西而行。等渡过淮水之后,陆续已有陈婴、英布等义军加入,一支小队伍竟滚成了6万余人的大军,最后集结在下邳。
  这时候,号令天下的陈王跑到哪儿去了,是生还是死?谁都不知道。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这一带,是陈胜的部将秦嘉的地盘。秦嘉本来就不大听招呼,现在更是立了景驹为楚王,公开与陈胜决裂了。
  项梁却很仗义,对部下说:“陈王首先起事,战斗不利,不知下落。现在秦嘉这么干,就是大逆不道。”于是率军击秦嘉,一直撵到胡陵(今山东鱼台),激战了一日,把秦嘉给杀死了。秦嘉所部,也归并了项梁大军。
  这时候章邯军已经打到了栗县(今河南夏邑)。项梁军与之有过战斗,但初战不利。项梁就屯兵在薛(今山东滕县)等待战机,渐渐地聚起了十余万人,成了天下义军中的一杆大旗。就连沛公刘邦,也跑来向他借兵。
  陈胜已死的消息终于被证实,项梁认为,天下义军不能无首,于是就召集手下的几位枭雄共商大计。
  在秦二世二年六月召开的这个会议,就是着名的薛城会议,意义极大。在会上,项梁接受了谋士范增的建议,立已故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新的楚怀王。这孩子在秦末的情况相当狼狈,曾流落民间,成了放羊娃。
  立楚怀王的意义在于,填补了陈胜死后群龙无首的空白,使各路人马有一个名义上的共同领袖。这样子,有助于凝聚起义力量,不至于被章邯各个击破。
  新立的楚怀王,只是个光鲜的品牌,而手握重兵的项梁,才是义军实质上的盟主。
  理顺了领导体系之后,大家达成共识,要协调行动,集中力量消灭章邯这头猛虎,否则哪一家都难逃陈胜的厄运。
  会后,经过调整后的起义军,立刻显示出了空前的打击力。从秦二世二年的七月起,全国起义再掀高潮。
  此时的形势,对义军来说还是蛮严峻的。章邯消灭了陈胜之后,继续北进,进剿其他义军。当初,陈胜的部将周市拥立了魏王咎,现在章邯军就在临济(今河南封丘东)围住了这位魏王。
  周市跑到齐王田儋那儿去求援,田儋急忙率军去救,结果都被章邯杀死在临济城下。魏王咎看看无望,也自杀了。
  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拢残兵,仓皇逃至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被章邯军死死困住。
  这个局面如果发展下去,各路义军的结局将很不妙,极有可能被章邯逐个吃掉。
  这年七月间,项梁军刚刚冒雨攻破亢父(今山东济宁境内),就接到了田荣的告急。
  义军的新领袖项梁,开始发挥扭转历史的作用了。此时阴霾连月不开,项梁带领江东子弟兵长驱四百里,大败章邯军于东阿城下,打破了章邯不可战胜的神话!
  紧接着,项羽与刘邦各领一军,追踪撤退的章邯军,在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与濮阳(今属河南)以东,两次大败章邯。章邯收拢残兵,退入濮阳,引黄河水绕城自保。
  
  第三十二章咸阳落日的一抹苍凉(3)
  
  项羽、刘邦见濮阳成了个水城,不好攻,就掉头去攻定陶(今属山东)。但定陶也没能攻下,于是转攻雝丘(今河南杞县)。最后终于得手,斩杀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
  而项梁在东阿大捷后,也率大军西进,来到定陶,再次大破秦军。
  起义军连战皆捷,章邯灰头土脸,天下的形势眼看又要翻转过来了。
  历史往往就在这种关头,考验一个统帅人物的谋略与城府。项梁成了义军盟主后,战绩辉煌,不免就露出了短处来,“益轻敌,有骄色”。他的子弟兵,也日渐怠惰。
  秦二世在这个时候反倒是很清醒,知道章邯在这时候绝对败不得,于是加紧给章邯增兵。九月,章邯得了援兵,就在一个大雨滂沱之夜突袭定陶,打得义军猝不及防。住在定陶城内的项梁,也在睡梦中被糊里糊涂地杀死了。
  起义军遭此重挫,不得不调整战略,项羽、刘邦和吕臣分别率军东撤,退守彭城,并把楚怀王也接到了彭城。
  楚怀王到彭城后,接过了义军的领导权,部署各军准备与章邯来一场恶斗。
  可是,聪明的章邯在此时犯了一个大错误,竟然以为“楚地兵不足虑”,转而渡河,去攻击赵王了。
  这是秦帝国回光返照时期一个最大的失误。章邯杀了项梁,从战场态势和心理上,对义军都是致命的打击,如果乘胜追击,天下形势则难以预料。可惜鬼使神差,他挥军北上,放过了强敌。
  赵国的军队哪里是章邯的对手?章邯军轻而易举拿下了赵旧都邯郸。为了从心理上给赵人以毁灭性的打击,章邯把邯郸居民全部迁至河内(今河南武陟),把邯郸古城夷为平地。
  赵王歇和张耳仓皇撤出,跑到了巨鹿(今河北平乡),哪晓得正遇上从长城线上南下的秦将王离。王离的这支军队,是秦军中最精锐的一支,不像章邯统辖的只是一些刑徒。
  当年初冬,王离把巨鹿团团围住,章邯军也来到了巨鹿之南,修筑了甬道,通过漳河给王离大军源源不断送给养,王离兵多粮足,遂猛攻巨鹿。
  赵王歇,眼看着就要歇菜了!
  此时陈余收拢常山之兵,大概有万余人,驻在巨鹿之北。他认为自己这一点兵,怎么能与秦军一战,于是不敢接战。在他旁边,有张敖收集了代地之兵,也有万余人,也不敢战。
  此外,还有齐、燕的兵马来援,还是一个不敢战。各路人马只是高筑壁垒,“作壁上观”。
  ——巨鹿,请大家记住这个地方。
  《史记》里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所谓逐鹿中原,就是说群雄都来争夺天下的领导权。
  今后的天下,究竟谁说了算?巨鹿——还真就成了秦与群雄逐鹿的焦点。
  从目前的形势看,章邯气焰万丈,志在必得。什么赵王歇,不过就是小菜一碟。
  他完全没有料到,秦末战争史上最壮观的一幕,就要拉开了。
  披挂一身闪亮锁子甲,高大、威猛、杀人如麻的秦军,马上就要遇到一支要让他们魂飞胆丧的天兵天将了。
  巨鹿被围得苦,赵王歇可不想就这么歇了,他不断派出使者去哀求楚怀王出兵相救。
  楚怀王,这阵儿看起来已经不像个放羊娃了,做事有了点“谋略”。不过他出的着儿,都是臭棋。他怕部下坐大,便收了项羽和吕臣的兵权,自己直接统兵,收兵权本来没错儿,但当此用人之际,这样干也未免过早。
  他只给了项羽一个空头的“长安侯”,项羽本来就怀恨在心,出兵救赵的时候,又偏偏任命不懂军事的宋义为上将军,让项羽和范增做宋义的副手。
  这种安排,完全是乱命,是自己给自己添乱。
  宋义进兵到了安阳之后,也畏惧秦军,不敢再前进了,一待就待了46天。不管赵国使者怎么泣血来求,他就是按兵不动。
  这时节,正是死冷寒天,十几万义军冻得清鼻涕直流,宋义却毫不体恤。
  项羽忍无可忍,掂量了一下,觉得军心还是可利用的,就冲进宋义的大帐,一剑宰了这个怕死鬼,然后诈称奉楚怀王之命,将阴谋叛变的宋义就地正法。陈胜这一系的军人,各个都善于“矫王命”,好在士兵们都尊重项羽,拥戴项羽做了“假上将军”(代理上将军)。
  楚怀王听到消息,当然不满,但也只能认可,正式封了项羽上将军。
  现在,是项羽来挑战不可一世的章邯了。
  项羽不愧是名将的后人,有胆有谋,他先派英布与蒲将军率领两万人渡过漳河,切断了章邯给王离送粮的粮道。
  
  第三十二章咸阳落日的一抹苍凉(4)
  
  巨鹿城下的王离大军断了粮,顿生恐慌。项羽趁势率领全军渡河,要求士卒们砸碎锅碗、烧掉军营、沉掉船只,每人只许带三日干粮,有进无退。
  英雄项羽,就这样留下了千古成语——“破釜沉舟”。
  项羽大军一过漳河,首先就猛扑又累又饿的王离军。
  义军是没有退路了,不胜即死,于是各个没命地冲杀,以一当十,那气势远远超过了按首级多少立功的秦军。大概在此时,往昔灭国之恨、老怀王客死异邦之仇,都是义军决胜的信念。
  就这样一连九战,义军杀声震天,摧枯拉朽。
  即使是从血海里踏过来的秦军,也从没见过这种阵势,终于不支,王离军折损了大部,章邯军仓皇西逃。
  这是一场自春秋以来从未见过的恶战,在壁垒里作壁上观的各军,都吓得瑟瑟发抖。直至九战之后,王离军的残余被项羽军围在核心,各军这才开门助战。
  巨鹿一战,义军获完胜,生俘了秦军主帅王离,杀死秦将苏角,另一秦将涉间被迫自焚而死。
  项羽一战成名,威震天下。此时的他,不过才24岁!
  战后,项羽在辕门召见参战各军的将领,诸将都被项羽的气势吓坏了,膝行近前,没人敢仰视一下。
  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话不假。
  巨鹿之战,彻底扭转了秦末战场的总体局势,决定了秦帝国最终的命运。此后,章邯虽然还能顽抗,但气数已尽。义军夺得天下,已在指顾之间。
  因此说,亡秦者,江东英豪项羽也。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好像都是些白胡子老头,历史都是由迂腐老者所书写的。其实不然,中国的古代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年轻人所创造、所推动的。
  秦始皇亲政时才21岁,就亲手灭嫪毐、除吕不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项羽勇冠三军,破釜沉舟,打碎了秦帝国的脊梁骨,时年24岁。
  先秦时代的风云巨变,难道不是年轻人创造的吗?
  章邯也被项羽的气势给镇住了,在巨鹿之南犹豫不决,与漳河之南的项羽军隔河对峙。也许他是在寻找战机,曾有几次向后移动。但是这一撤退,就有人打了小报告,秦二世很生气,派人前去斥责章邯惧战。
  章邯知道跟着来的有可能是什么,急忙派长吏司马欣赶回咸阳,向赵高说明情况。可是连等三日,赵高理也不理,显然已有不信任之意。司马欣怕被赵高整肃,就抄小路逃回河北,对章邯说:“赵高专权,大臣很难有作为。如果我们战胜,赵高必然嫉妒;如果我们战败,则不免一死。愿将军早做打算。”
  赵国的陈余也写信给章邯,点破章邯“有功亦诛,无功亦诛”的尴尬,劝其倒戈,也可参与分地为王。
  章邯进退无路,有所动摇,想与项羽议和,但没能谈成。此时项羽开始发动,接连大破秦军,章邯心理上终于撑不住,于秦二世三年的七月,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带领20万秦军投降了项羽。
  秦军主力,到此全部丧失,再无人可以阻挡义军开进咸阳的脚步了。
  就在十个月前宋义渡河救赵时,刘邦也受怀王之命,领一支义军向咸阳进发。原本怀王与众首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即谁先打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这任务在当时看来有相当难度,项羽自告奋勇,愿与刘邦一起去,可是怀王考虑项羽的脾气太大,军队所过之处无不烧杀,所以没答应项羽,只让他随宋义走。
  就在宋义、项羽率援军去救赵的同一天,刘邦这一路,人数不足万人,也不声不响从彭城出发了。刘邦军辗转千里,与秦军数战,有胜有负,一路收拢陈胜、项梁的散卒,收纳了彭越等义军,最后滚成了几万大军,耗时近两年,终于打到老秦国的本土,进入了武关(今陕西商南境内)。
  武关,原是秦国与楚国交界处的一处关隘。武关一破,咸阳便袒露无余。
  刘邦的进军,既不能说是避重就轻,也不能说是一路顺利。河北战场虽然减轻了他进军的压力,但一路上也有过几场硬仗。只是刘邦所部纪律严明,口碑甚好,所经之地大部分秦朝地方官都不战而降。
  再看秦二世这里,仍是对全国的情况不明。赵高在杀掉李斯后,曾向二世拍胸脯担保:“关东盗贼没什么大不了的。”
  等到巨鹿一战,章邯投降后,赵高才感到不妙。他怕秦二世怪罪下来,砍他的脑袋,于是索性装病不朝。
  赵高不办公了,秦二世当然就知道了起义军的一些真相,大吃一惊,原来咸阳都要危险了!他连忙催促赵高抓紧严打盗贼。
  
  第三十二章咸阳落日的一抹苍凉(5)
  
  赵高更加惶恐,事情瞒不住了,怎么办?盗贼现在成了气候,连章邯都搞不定了,我赵高难道有三头六臂?
  在这种困境下,他该怎么办?政治小人的思路往往很奇特——目前谁对他威胁最大,就先搞掉谁,其余的事再说。
  现在最迫近的威胁,就是二世,万一哪天这个昏君翻了脸,赵高的权力大厦一晚上就会崩塌。想到这儿,赵高坐卧不宁,召来女婿阎乐与弟弟赵成,商量干脆干掉二世算了。
  问题的吊诡就在这里。赵高的权力从哪儿来?是秦二世赋予的。搞掉二世,赵高岂不是否定了自己权力的合法性?所以,他考虑到,把二世的侄儿公子婴扶起来。赵高虽然恶贯满盈,但他也知道,子婴为人仁俭,有群众基础,换一个皇帝也许能缓和民怨。
  当时秦二世为祭祀泾水,暂时住在望夷宫。阎乐就带领千余吏卒,气势汹汹来到这里,要强行闯宫,被警卫官员拦住。阎乐诈称有贼进了宫,杀了警卫官员,一路杀了进去。事先埋伏在宫内的赵成,也率众而出,两队一起向二世的寝宫放箭。
  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