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安禄山新史-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老弟放心!《同文杂志》的销售很好!第三印的一万本中,又有三千本被洛阳来的书商买走了,他还预定了五千本第二卷,如今馆中剩下的杂志已经不多,我又叫人再印了一万册,才不致在第二卷出来之前脱销!不过第二卷还得等些时候,我准备听听长安市民的反应再说!”安禄山笑道。
的确没想到,这样纯文学性的杂志,在大唐的销量竟然这么好。
想想后世那个号称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的时代,文学作品却只能冷落中堕落,最经典的嘲笑,莫过于把现代搞文学的比喻成进了城的唐吉柯德。而大唐这个科技发展缓慢,社会相对稳定的朝代,却是一个国力鼎盛,市井之徒都粗通文学的时期。
“这有什么可听得!现在京中的青年才子,都随时愿意将自己最新的诗稿献上,而那些市井之人,能让他们拜读众才子的大作就已经很荣幸了,还能有什么想法!”崔颢不屑的道。
“崔老弟!话可不能这样说,草莽之中多豪杰,市井之中多义士!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品鉴出诗歌的优劣,但好的诗歌却一定能让他们都记住!呵呵!说不定改日你问问路人,上次《同文杂志》上的诗你记住了那首,就能知道你们上次谁做的诗最好了!”旁边须发花白,半眯着眼的小老头说道。
他正是京师最有声望、最受青年才子喜爱的大诗人,现任太常博士贺知章。
这位“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的老诗人,虽然才名卓著,却没丝毫架子,不但对曾经教过的国子学后辈提携有加,还经常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和那些青年才俊们闹成一片,非常幽默风趣。安禄山刚一接触,就不由喜欢上了,现在已经是沁园的座上常宾了。
“哈哈哈……”王维安禄山等人一阵齐笑。
“贺老!快请进!您今天……”
“哎!安老弟,说了多少回了!叫老哥就行了!”贺知章故意板脸道。
“是!是!贺老哥!老哥!”安禄山赶忙改口。
每当和这个老头在一起,安禄山总有一种控制不住想装年轻的感觉,虽然自己现在其实也还年青。
“这才对吗!”贺知章听到安禄山叫老哥,才又露出了笑容。
“安老弟刚才为何站在门口呀!不会是未卜先知,知道我们要来,特意到门前来迎接的吧!”贺知章一边跟着安禄山往厅中走去,一边笑着问道。
“唉!我那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只不过是刚刚送走一个心怀不轨的家伙而已!”
“哦!安兄!是何人对你心怀不轨?”王维问道,随即反应过来:“难道是针对同文馆?或者是印刷馆?”
“没错!”安禄山点了点头。
随即把刚才刁老头前来找自己,语带威胁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引来王维等人的一阵感叹。
“老弟!此事可不能轻视!当今的张相独掌中书,权势极大,如果那个刁老儿真要和张相有关系,只怕对同文馆非常不利!”虽然贺知章平常嘻嘻哈哈的,但遇到正经事情,还是比崔颢他们要老成持重得多了。
“贺老哥有何高见?”安禄山心中微微一笑。
虽然没想过要利用你,既然你找上门来了,那我也不会客气。
“高见没有,馊主意到有一个!”贺知章也许是真想到了解决办法,又开始开玩笑起来。
“好呀!贺老头还准备学诸葛孔明不成?”崔颢调笑道。
“嘿嘿!其实我想法的很简单,如今安老弟的印刷机之所以会有人觊觎,不就是因为还没成为贡品吗!明天刚好是朝参日,小老头我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上的太常博士,却刚好是常参官①中最小的一员!只要明天我把同文馆的事情向当今一禀,定能引来朝廷的重视!如今同文馆声名在外,只要安老弟稍稍示意学子们宣传一下,让朝廷知晓,必然会引来朝廷的嘉奖。张相虽然权势熏天,却也不能左右朝廷的决断!哈哈哈!到时难道还要怕什么刁老头吗?”贺知章狂笑道。
安禄山暗暗嘀咕,我可从来没有怕过什么刁老头!
不过人家正在兴头上,也不好意思打断,只得顺从的表示赞赏。
反正由于《同文杂志》的发行,现在同文馆已经声名在外,安禄山原来打响知名度的计划已经实现,对于现在将情况公开,也没多大意见。至于贺知章的安排能否实现,也没什么关系。
同时因为最近来看书的穷苦书生实在太多,以致有时都影响到了同文馆的正常经营,遂又委托贺知章他们,向朝廷上书,要求由安禄山免费供书,请朝廷出面,另辟地方建立图书馆。
一间典雅而不失高贵的书房中,有个五六十岁的华服老者正在那儿批阅文书,他就是当今大唐,实际权力仅次于皇帝的宰相张说。
张说任中书令后,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列五房,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同时,政事印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改制,使政事堂有其所辖部门与属官,由宰相议政之所变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
权力的集中,让他要处理的事务也增加了不少,不过张说是一个有多大的权欲,就有多旺盛的精力,眼前的这些事务,只能刚好让他不致闲下来。
正在看文书的张说,突然被其中一份摆放了很久的文书所吸引。静静的看了一会儿,突然低声说道:
“来人!”
“相爷有何吩咐?”一直在外面侍候的侍卫立刻进屋行礼。
“让礼房主事明日传同文印刷馆的安禄山答对,现在就……不,直接让那个安禄山明天到中书门下答对吧!本相要亲自见见这位,才三个月就让长安人人知晓的安先生!”张说红润的脸上,露出一个不知道是笑是恨的表情。
“现在就去吧!”
“是!”侍卫应声下去。
安禄山没想到,他刚刚委托贺知章、王维他们,号召各学的学子向朝廷建议要求建立图书馆,就在当天下午接到了,张说传自己第二天至中书门下会面的命令。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安禄山心中犹疑不定。把握不准张说到底是为什么会突然召见自己。最好的猜测,也是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张说从这几天长安城流传的同文馆消息中,听说了自己的名字,为了那个贡品印刷机召见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安禄山只要带上那本蔡邕集注《吕氏春秋》,就肯定能赢得一个好的结果。
但还有一种可能,从时间上推算,此时距离那个刁老头的挑拨,应该也是刚刚好。如果是为了刁老头的缘故召见自己,那恐怕是不怀好意了。就算不因为张嘉贞的缘故故意刁难自己,肯定也得要自己让出一部分利益,送一点礼物才行。
现在最有可能的,还是第一个。毕竟张说不是闲得可以随时接见刁老头这样不入流人物的。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可能,不过不管怎么样,安禄山都必须在明天进大明宫中书省官署,去见他就是了。
安禄山平时虽然小心谨慎、处处准备,但多少还是有点大大咧咧。钱财是身外之物,少了点以后可以再赚;故意刁难的话,凭自己的本事,应该也能将张嘉贞的关系撇清。想通这一点,安禄山在做了一些准备后,终于又可以安心的睡觉了。
虽然早就做好了准备,但是当安禄山穿过重重戒备,来到大唐政治枢纽的中书门下时,还是有种双腿发软的感觉。
到不是说现场的气氛,虽然金吾卫巡街、禁卫军站岗,好歹安禄山在现代也是进过大会堂,看过大阅兵的,对于现在并不正式的气氛,好奇大过震慑。
只是好奇也不能当饭吃呀。五更二点,第一通开门鼓在大内刚刚响起的时候,他还在睡觉,第三通鼓一响,坊门大开,安禄山才准备起床。只是刚起床,就被拿了牌子来接人的金吾卫带走。早饭只吃了一口糕饼,没喝一杯水,当他来到中书省官署的时候,腹中自然早就开始唱空城计了。
如果张说立刻接见他了,那也没什么,但问题是,在宣正殿西侧的中书省等到了中午,才得知张说被皇帝留下独对,让侍卫给安禄山安排一点吃食。
皇宫中那里吃的东西不少,但那里有那么多可以给安禄山。最后只能就着一壶还算香甜的凉茶,吃下两个干巴巴但味道还不错的硬饼。安禄山又在侍卫不耐烦的脸色中,借了一个马桶,偷偷了解决了一下憋了一上午的水库。
虽然被侍卫歧视的眼神气的要死,但心中还暗自宽慰,至少大明宫不像凡尔赛宫,还有马桶准备,要不然就得学法国人,在皇宫里随地大小便了。
再傻愣愣的等了半个时辰,终于在前门一阵轻微的喧闹'奇‘书‘网‘整。理'提。供'声过后,就有侍卫来通知,张中书已经回省,召安禄山问话。
(①唐制,天子只日也就是单日视朝,双日谓之闲日。这个只日视朝也叫常朝,常朝日无须百官皆到,常朝日赴朝参者叫常参官。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皆为常参官。)!~!
..
第十四节中书令张说
“幽州野人安禄山,拜见张中书!”
安禄山虽然受了一肚子气,非常不想下拜,但形势比人强,只能乖乖的下拜,内心早已把那个推荐他来长安的张嘉贞骂的要死。
“起来答话吧!”身宽体胖,高居坐上的张说,笑着让安禄山站起来。
“谢中书!”安禄山应声缓缓起来。
对于这位真正的实权宰相,安禄山也不敢有丝毫异常反应,只敢悄悄的抬眼观察对方。张说的正式官职是中书令,居正二品。不过本来有两个中书令主事的中书省,现在却因为张说的改制,变成了他一家之言的中书省。加上一品的三师三公不主事,所以实际上他这个正二品中书令,是百官中全力最大的负责人。
也许是因为刚刚朝参完毕,身上的穿戴还没卸下。头带三梁进贤冠,身穿硃紫袍,腰佩金鱼袋,一副标准的二品大员打扮。说不上有多华丽高贵,却把人衬托的分外威严。
“你就是东市同文馆的东家安禄山吧?”
“回中书!同文馆正是在下的产业!”
“恩!幽州张刺史推荐进贡的那个活字印刷机,也是你制作的吧?”
“不敢瞒中书,那活字印刷机,在下只是画出了图纸,具体制作是由坊中的工匠制作的!”安禄山恭敬的答道。
设计印刷机的,和制作印刷机的待遇可是完全不同。设计者是学术身份,文人雅士本来就喜欢搞设计,自然不会被轻视;制作者却是手艺人,绝对不可能得到过多的重视,这两者的身份地位完全不同,本来就有野心的安禄山可不敢马虎。
张说听了微微一笑,突然沉声问道:
“我看你身穿儒服,你可曾入过学,得过功名?”
“这,在下,学生入过幽州府学,现在是一个二十童生!”安禄山微微吓了一跳。(这里的二十是虚指)
大唐虽然开放,但士农工商这个排定,还是没有改变,安禄山为了赢得一个好的社会地位,早就拼命准备挤入士人士子中间去了。这次进见张说,穿的正是一件代表士子身份的儒服。他这样彪悍的大汉穿一身儒服,路上已经惹来不少奇怪的目光了。刚开始张说一脸无异的表情,差点都让安禄山忘记自己这一身怪异的打扮了。
这儒服可不是随便那个人都能穿的,不是学子,不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如果穿了儒服,就是违制。好在安禄山这方面准备工作没疏忽,当时只花了一点小小的金钱,再加上那个同文馆免费给学子读书这一条,就很快取得了进入幽州府学的资格。只不过真正的上课,他是一节都没去过,一直是自己在家“自学”。
“好!”张说摸了摸胡子,笑道:“既然是儒生,就应该自称学生吗!”
“是!多谢张相教诲!”安禄山立着低头受教,称呼也变成了不正规的张相。
同样是宰相,区别就是现任和前任,见张嘉贞时,感觉象是见一个老狐狸,得时时小心提防;见宋璟的时候,感觉象是见一个慈祥的长者,在他面前容易坦白一切;眼前的这个张说,却象是见一只凶猛的野兽一样,令人胆战心惊的。
安禄山知道,这绝不仅仅因为对方是现任宰相,实际上,宋璟他们举手投足间也和张说一样充满了威严,但言辞间却是一片亲和。可这个张说,一副居高临下的神态不说,还有一种洞察先机的感觉,站在他面前,让本来就心怀不轨的安禄山一阵不自在。
“呵呵!你不必紧张!同文馆免费给士子阅书一事,已经传遍长安城,现在长安城学子人人称你为先生,本座也学他们,称你一声先生吧!”
“不敢!这个可万万不敢当!安禄山仅仅是一个边陲小民,长安学子称安禄山为先生,已经让安禄山羞愧不安,如何还敢让张相这样称呼!张相直呼安禄山名字即可!”安禄山脸上露出一副惶恐的样子。
“哈哈哈!边陲之地,也有贤达之民!安先生就是真正的社会贤达!今日朝会的时候,太常博士贺率真(贺知章)上奏陛下,称安先生愿意捐书供朝廷建立藏书之馆!陛下对安先生这样的义举极为赞赏呀!刚好本相昨天看到被中书礼房搁置多日的贡单,趁着朝会,就把先生的印刷机跟陛下提了一下,陛下对于安先生的印刷机也很感兴趣,准备明天让先生和中书省的官员,携印刷机前去兴庆宫见驾呢!”张说着脸上露出了一个颇有深意的笑容。
“啊!多谢张相提携!”刚刚站好的安禄山,又不得不弯腰对张说行了一礼。
看到张说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安禄山猜测到,对方有可能知道是自己委托贺知章他们,向朝进言开办图书馆的了。
“这哪里算得上是什么提携,只不过是将下情上达而已!”张说微微一笑。
心头也是暗自庆幸,自己虽然不喜欢张嘉贞推荐的东西,但既然已经在西京形成了一定影响,自然就得向陛下禀告,今天那个贺知章突然提起安禄山在京师的功勋时,还微微吓了自己一跳,以为安禄山不甘自己的印刷机被中书门下官员扣下,让贺知章向陛下转达呢。虽然当初的时候,陛下就已经表示活字印刷不如雕版印刷好,但天威难侧,谁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意思。知道仅仅是请求建立图书馆后,心中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