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密微微—笑,“明公被贬官是否感到很沮丧?”

杨玄感叹口气道:“贤弟进府时难道没有察觉到杨府的压抑吗?你可看见杨家谁有笑脸?”

“这就是明公只见其弊而未见其利,可在我看来,明公被贬为太守除了面子上有点损失外,其他并无损失,相反,明公为太守将大事可济,所以我才要恭喜。”

杨玄感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忽然明白了李密的意思,他已经决定反隋,还要在意什么升官贬官吗?对于起事而言,太守可比尚书有利得多。

杨玄感毕竟做了二十几年官,经验丰富,他今天只是钻了牛角尖,加上被贬官的巨大心理失落,使他—时看不清形势,以至于—直陷于沉沦之中而李密的的—席话俨如刮过他心中的狂风,使他的心中迷雾被吹散—空,头脑顿时清明起来。

杨玄感沉思片刻又问:“我现在担心的是,我失去了尚书之位—但我起事,还会有多少人追随?”

李密呵呵笑了起来,“以苏威地位之高,公以为他若起事,又会有多少人支持?”

—语惊醒山中人,杨玄感终于恍然大悟,他若起事,别人看的是他父亲杨素而不是他杨玄感心中最后—块大石去了他心中顿时轻快起来,连忙拱手道:“那我该如何行事,请贤弟指教。”

李密已胸有成竹,笑道:“我有三策,可助明公成大事!”

“请讲!”

“第—策叫韬光隐晦,明公可以纵情酒色,迷惑今上,不能被今上察觉到你的—丝—毫野心;第二策则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公既是东平郡太守,便可以借口平息境内匪患扩大郡兵,同时暗中招兵买马,比如东平郡的巨野泽便是最好的养兵之地,甚至可以派遣子弟假冒造反乱匪,积蓄力量,现在天下盗匪四起,东平郡出现两支也极为正常。”

李密说到这里,令杨玄感拍案叫绝,“高明!”

让子弟冒充盗匪,—则可以他的太守身份可以掩饰并照顾,二则他又能暗中积蓄力量,此计高明之极,他笑道:“我这才明白为何做太守比尚书起事更加容易,贤弟果然有见识,那第三策呢?”

“第三策就是北联元庆了,元庆是幽州总管,这么—支重要的力量如果能抓住,那么天下唾手可得。”

第三策却让杨玄感陷入沉思,良久,他叹息—声,“元庆不会助我!”

李密摇摇头笑道:“不是他助不助的问题,明公若起事,他无路可走,难道皇帝还会让他再掌军权?不管他愿不愿意,他也只能跟着起事,所以明公起事不能仅考虑自己的条件,也要替元庆考虑,必须等双方条件都成熟才能起事,决不能仓促。”

“我明白了!”

杨玄感缓缓点头,他又问:“我去东平郡,贤弟还留在京内品文字城吗?”

“我当然也会跟去,不仅如此,我也准备暗中拉—支头军,以助明公!”

就在李密去拜访杨玄感的同时,—辆马车也在位于观德坊的元寿府门前停下,元弘嗣从马车上走出,匆匆走上了台阶,元敏在大门前已经等候多时。

“别人都到了吗?”

“都到了,就等四叔,请跟我来!”

元敏带着元弘嗣向父亲的书房走去,元弘嗣今年约五十余岁,长得相貌堂堂,身高六尺二,魅梧高大,他现任门下省纳言—太内品文字子少师,是朝廷重臣,也是元家在朝廷中的代表人物。

元弘嗣是前任幽州总管,他—直在幽州做官,在幽州总管的位子上便呆了近七年,在幽州培养了大量心腹,这次杨广突然换边将,使他措手不及,也打乱了元家的部署。

今天圣上正式下旨,封杨元庆为幽州总管,着实令元弘嗣忧心忡忡,天—黑,他便来找元寿商议。

元寿书房内,长子元尚武—次子元尚俊,以及元寿之弟元谡,以及另—个族弟元文都,都已经到齐,就在等元弘嗣的到来。

元文都也颇得杨广的重用,杨元庆辞去御史大夫之后,便是由他接任,只是元文都为人低调,话不多,今天的会议极其重要,所以他也来参加了。

“抱歉,我来晚了!”

元弘嗣快步走进房间,带来—阵风,元寿笑着摆摆手,“就等你了,快坐下吧敏儿也坐下口……”

元氏家族分为数十房,也有近千人之多,今天来元寿书房开会的,都是元寿最信得的心膜族人。

元寿脸色肃然,对众人道:“今天让大家来开会,就是和大家正式商议,我们元氏家族该如何准备,怎么才能夺回本应属于我们拓跋氏的江山?”

(未完待续)

卷十一 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四章 不露声色

御书房内,纳言杨达在小心翼翼地劝说皇帝杨广,纳言是门下省主官,一共两人,现任纳言是杨达和元弘嗣,但此时,杨达是以皇族的身份来劝说杨广。

尽管几十年来杨坚一再声称杨家是弘农杨氏一支,他们祖先是西汉太尉杨震,在未建立隋朝之前,杨坚还去过弘农祭祖,可事实上,朝野谁都明白,皇族杨氏和弘农杨氏一点关系都没有,否则,杨素怎么不是皇族?

皇族杨氏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丁单薄,家族不旺,杨坚的五个儿子只剩下杨广一人,长子杨勇已经子嗣不存,而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虽然有子孙,但都被贬黜,不予使用,而杨广本人的两个大儿子一死一囚,只剩下年幼的赵王和几个孙子。

现在大隋皇族出任高官者,只剩下杨雄和杨达兄弟,以及刚刚被调为弘农太守的杨智积。

“陛下,彗星出现,这是国之大灾之兆,黄河砥柱崩塌,河水倒流,河南大旱,河北大涝,已经连续两年大灾,民怨载道,四处盗贼蜂起,社稷有危啊!陛下。”

说到最后,杨达已经声泪俱下,他‘扑通!,跪倒,磕头泣道:“陛下,停止高丽之战吧!东夷小国,无关紧要,不用拿大隋的社稷去赌啊!”

杨达之兄杨雄是明哲保身的老奸巨猾之人,杨达也同样小心翼翼地揣摩圣意,皇族比普通大臣还要容易遭到贬黜。

但此时大隋严峻的局势使杨达坐立不安,夜空划过彗星,使他再也忍不住,冒险来劝杨广,他感到了皇帝的怒火即将爆发,他只得再婉言相劝。

“陛下,或许我们可以晚一两年再打高丽,先把国内的形势安抚住,今年河南秋冬连旱·明年春天必将饥民遍野,陛下,要应对啊!”

“你懂个屁!”

杨广终于忍无可忍,骂出了一句粗话·他铁青着脸,狠狠瞪着杨达道:“难道朕是白痴吗?不知道现在局势,你以为朕会为一个高丽小国不要大隋社稷吗?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在这里胡说八道!”

杨广腾地站起身,负手走到窗前,他气得胸脯起伏,回头又喝道:“大隋的真正敌人是谁,你会不知道?一些鸡鸣狗盗之徒能成什么气候·就把你吓成这样!”

“可是民怨沸腾!”

“够了!”

杨广一声怒喝·打断了杨达的话·“民如草芥,割之可再生,关陇贵族才是我大隋附骨之疽,朕若听信你之言,停止高丽之战,亡大隋者,必然是他们,而绝不会是那些为升斗米造反的愚民蠢妇!”

“陛下不可小视天下黎民·秦二世而亡,不是陈胜吴广这些庶民揭竿而起吗?我大隋决不能再重蹈秦之覆辙!陛下英明神武,难道也再走胡亥之路吗?”

杨广听杨达竟然把他比作秦二世·不由勃然大怒

“浑蛋!

杨广拾起桌上的砚台,狠狠向杨达砸去,‘砰!,的一声,砚台正砸在杨达额头上,杨达惨叫一声,当场晕倒,血顺着他额头流下。

杨广怒气未消,喝道:“拖他下去,不准御医诊治,命他家人来接。”

几名宦官七手八脚将杨达抬了下去,虽然不准太医诊治,但宦官们还是给他包扎止血,另外几名宦官又将地上擦干净了。

杨达虽然没有能说服杨广,却将杨广惹得心烦意乱,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宇文大将军来了!”

“宣他进来!”

杨广恼火地长长出了一口气,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片刻,一脸紧张的宇文述走了进来,他的紧张是因为看到了杨达满头鲜血地被抬出去,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至少现在他知道,圣上正处于盛怒状态,他一点都不能大意,否则下一个被抬出去的,就是他宇文述。

“臣宇文述参见皇帝陛下!”

杨广已经克制住了怒火,冷静下来,他把宇文述找来,是要了解关陇贵族的动向,虽然宇文述本身也是关陇贵族,但他从杨广晋王时代起便忠心跟随,他已经完全背叛了本该属于他的那个阶层,同时也被关陇贵族唾弃,而成为了杨广的心腹,如果不是因为武举案和生铁走私案,他现在就应该是杨广的第一宠臣。

尽管如此,杨广还是十分信任他,让他知道了自己的秘密。

“有什么消息吗?”杨广语气平淡地问道,完全看不到刚才的暴怒一丝痕迹。

尽管宇文述被关陇贵族所唾弃,但他还是从一些侧面了解到了一点关陇贵族们的动向。

“回禀陛下,臣一直在关注他们,据臣的了解,关陇贵族的两大派系间的关系已经在融洽,三天前窦抗的小女儿出嫁,于仲文的长子和元寿长子都亲自上门祝贺。”

杨广的表情有点复杂,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才将关陇贵族内部离间成功,而他们这么快,他们的关系居然又复合了,不过杨广心里也明白,关陇贵族也只是表面上复合,而他们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永远不会再调合。

“还有什么,各种家族各种有什么动向。”

“回禀陛下,独孤氏很安静,窦氏因为嫁女,家族内部往来密切,很热闹,元氏也有动静。”

“有什么动静?”杨广显然对元氏家族很在意。

“回禀陛下,元弘嗣已经连续几天出现在元寿府中。”

“元弘嗣!”杨广重重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前任幽州总管,他在幽州呆了十几年,甚至比杨元庆在丰州呆的时间还长。

杨广点了点头,炯炯有神的目光又注视向宇文述,“还有什么,别的家族,比如于伸文、李渊、宇文铠等人如何?”

“别的家族都还安静,像李渊之流,从来都是胆小怯弱,不足为虑,倒是......”

“倒是什么?”

宇文述最大特点就是在汇报重大「」事情时夹带私货,今天这个机会使他忍不住又想起了欠他大笔钱不给的李浑。

“倒是国公李浑有暗中买军马的传闻·就不知是真是假。

杨广沉思良久,半晌没有说话,这时,宇文述又投出了自己的重磅方案·“陛下,臣以为,在这种局势微妙-的时刻,应该恢复典签制,以监察诸官。”

典签制简单说就是告密官制,南朝时盛行,各地郡守身边都会有这样一个地位低下,管文书的小人物·这个人实际上是在记录郡守或者皇族的一举一动·定期向皇帝报告·这个人就叫典签,一个小人物掌握着亲王、大帅和郡守的生死。

这个典签制并不是宇文述想到,而是虞世基的方案,自从上次在涿郡,两人联手对付杨元庆,虽然失败了,但宇文述和虞世基则因此结成了联盟。

宇文述之所以建议设典签是想让自己儿子宇文化及掌握各地典签,这是一个极重的权力。

宇文述的计谋虽毒·却没有获得杨广的立刻响应,杨广淡淡道:“朕会再考虑考虑。”

“是!”

两人又说了几句,宇文述便告退了·杨广看了看钟漏,时辰已经很晚了,但一件事鲠在他心中,若不解决,他今晚将难以入眠。

杨广立刻下令道:“再去催杨元庆,命他立刻来见朕!”

黑夜中,十几名侍卫和宦官护卫着杨元庆骑马疾奔,激烈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大街上回响,风驰电掣般冲进了皇城,向宫门处奔来,宫门口,几十名禁军士兵正要拦截,为首侍卫一晃金牌喝道:“陛下紧急旨意,宣杨元庆觐见!”

守门士兵不敢阻拦,任他们冲进宫门,他们在宣政殿广「」场前才翻身下马,急匆匆向偏殿走去,经过几个哨卡,杨元庆来到了偏殿前,一名宦官早等候在这里。

“杨总管,陛下等急了,快跟我来吧!”

“李公公,陛下这么晚召见我,有什么事吗?”

“具体咱家也不清楚,不过刚才宇文大将军来也来过,向圣上汇报了什么,然后圣上便急着召见你了。”

杨元庆心中更是满心疑惑了,杨广紧急召见自己和宇文述有什么关系?

来到御书房前,一名宦官进去禀报,立刻出来道:“杨总管,陛下宣你进去。”

杨元庆整理一下衣帽,稳定住情绪,快步走进了御书房,杨广正负手站在窗前,从他的窗口可以直接看见宣政殿广「」场,他刚才已经看见了杨元庆到来。

“臣杨元庆参见陛下!”

杨广虽然紧急召见杨元庆,可当杨元庆到来后,他却不急了,他坐下来微微笑道:“准备何时启程赴幽州?”

“回禀陛下,臣打算三天后赴幽州。”

“嗯!你申请的几个佐官,朕都批准你,希望你尽快接手幽州军府。”

“臣谢陛下!”

杨广沉吟一下又问:“幽州你并不熟悉,你准备从何处入手?”

杨元庆想了想道:“臣打算从幽州军方的账目及物资盘存入手,要先了解家底。”

杨广摇了摇头,“朕觉得这样入手太慢,不利于高丽之战的后勤准备,朕建议你从人事变更着手。”

杨元庆愕然,他不太明白杨广对自己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广却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杨爱卿,本来皇长孙推荐你为代州总管,但朕却没有采纳他的推荐,而是直接任命你为幽州总管,你知道为什么吗?”

“臣不知!”

“段文振身体已经垮了,完成不了朕交给他的重任,朕只能再把重任托付给你。”

杨广注视着杨元庆的眼睛缓缓道:“元弘嗣在幽州十余年,从长史到总管,他在幽州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而高丽战役在即,朕最担心的就是元家,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卷十一 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五章 初到幽州

尽管杨元庆没有想到杨广紧急召见他是为了元弘嗣,但他也知道,元弘嗣在幽州的势力将是他控制幽州最大障碍,不用杨广提醒,他也会想办法清除元弘嗣的势力。

只是杨广的提醒,却让他明白了两件事,一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