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武大帝-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何按:贾谊是汉初之政治改革家,然其学术来源于李斯(曾从学于李斯)。贾谊早夭,其志未酬,而晁错则是贾谊之同道,在政治上继承了贾谊的事业。汉武帝一朝之更制改化,其源实本于文景两代贾、晁始倡之新政试验。]
[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轻视书本知识,不喜欢甚至是不尊重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儒士。
刘邦曾在儒冠小解,以示他对读书人的轻视。刘邦能成为气势恢宏的大汉朝开国皇帝,两个出身儒家的思想家,给了刘邦鼎力之助。一个是陆贾,一个是叔孙通。
陆贾是位理性主义的儒家思想家。陆贾早就是刘邦的追随者,然而刘邦并没有重用他,经常拿他开心,天下初定,尉佗平定南越后,自封为王,意在割据。刘邦就派陆贾前往,授佗南越王印,陆贾的辩才使尉佗叹服,甘愿称臣。刘邦封陆贾太中大夫。
陆贾见刘邦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治国方略,便经常在刘邦面前称赞和引用《诗经》、《尚书》。
刘邦说:“我坐在马背上能打下天下,靠背诵《诗》、《书》行吗”?陆贾反诘道:“可以坐在马背上得天下,但可以坐在马背上治天下吗?”
陆贾将中国历代治国成败的经验教训,分析给刘邦听。陆贾说,商汤和周武王都是靠文武并用,才使天下得以长治久安。而吴王夫差、智伯都是崇尚武力而灭亡的。如果秦王朝能在一统天下之后,施行仁义,仿效先圣治理国家。陛下,你能得到天下吗?
他也觉得陆贾说得有道理。于是,就说,陆贾,你就给我写几篇文章,帮我分析分析秦王失天下和我得天下的原因,跟我谈历史上治国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陆贾总共写了12篇文章。合订成书,名叫《新语》。《新语》实际上代表了汉初治国的大政方略。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2)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新语》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过度使用刑罚、傲慢自大以及奢侈无度。陆贾一方面尽力地说明汉朝如何避免必然的消亡,另一方面也旁敲侧击地大谈灾异现象和其显示的警戒意义。他更强调一个能长治久安的国家必须要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几十年之后,贾谊在其《过秦论》指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汉初另一位重要思想家是使汉朝政治确定统治格局、编订朝廷礼仪的叔孙通。重新整合
而正式使用。中国的朝廷礼仪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叔孙通,秦始皇时的儒经博士。秦二世逃出秦宫,投奔早已兴起于山东义军,最后投靠到刘邦的麾下。在投靠刘邦之先,许多儒士都不喜欢他,说他只会讨好拍马,见风使舵,品德低下等。他发现刘邦不喜欢儒服后,他穿上楚制短衣。
叔孙通跟刘邦说:“知识分子都是文弱书生,打天下的时候用不上他们,但是天下取得之后,治天下时,他们还是有用的。”刘邦未置可否。古代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礼总是根据不同时代的人的要求而制定的礼乐制度。因为时代不同啊!我愿意吸取古代礼制和秦朝礼仪中有益的成份,再结合当今现状制定汉代礼制。刘邦说:“你去试试看。但原则是要简单明了,便于把握,利于适用。”
叔孙通找了32个鲁生。练习起朝廷上应该用的各种礼仪。刘邦检阅过之后,觉得并不像担心的那么难,就要求群臣随着学习。
高祖七年十月。汉朝沿袭历史上的纪年方法,仍是以十月为岁首。每年十月都是大汉帝国庆典之时,公元前200年,刘邦要求使用汉家朝仪。整个过程由御史大夫主持,隆重而有秩序。整个过庄严肃穆。
朝仪结束之后,高祖刘邦很兴奋。感叹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原来也是很威风的。”于是,高祖任命叔孙通为奉常(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太常),主持国家的宗庙礼仪。同时,赐他五百金。任命叔孙通弟子们全部为“郎”。他使汉代开始以礼治国,即以文治国。司马迁评价叔孙通说:“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
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乙酉),刘彻诞生。
7月7日景帝王夫人称言梦红日入怀,生刘彻于长安未央宫猗兰殿,乳名阿彘。后更名“彻”,字“通”。
[母王美人,共生三女一男。男即刘彘,后易名为“彻”。(《释名》:“彻,达也。”达,即通也。通达智慧,故名为“彻”。)汉制,美人俸比二千石。景帝共生男13子,彘为第9子。或言为第10子。时年,景帝32岁。]
4月,孝文薄太后崩。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
5月,实行薄赋政策,复民田半租,三十税一。
匈奴入代边,劫掠而去。遣御史大夫陶青至代下与匈奴议和亲事。
以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张凯为廷尉,楚元王子平陆侯刘礼为宗正,以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申屠嘉为丞相。
[班固《百官志》:“太中大夫,掌论议,无员,多至数十人。秩比千石。属郎中令。中大夫掌论议,属郎中令,其位在大中大夫之下,谏大夫之上。后武帝拨擢中大夫,更名曰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比千石如故。(此元狩五年事。)]
诏减笞刑。
[文帝时以笞刑代肉刑,(废除刖足剜目等残肢之刑)。本年又减少笞刑数,五百者减三百,三百者减二百。]
前二年(B155,丙戍),2岁。
冬10月,梁王刘武来朝。
3月,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刘阏为临江王,刘余为淮阳王,刘非为汝南王,刘彭祖为广川王,刘发为长沙王。
4月,文帝母、太皇太后薄氏崩。
令天下男子年20始傅(登籍征役)。(旧法依秦律,傅年为17)。(傅是一种户籍登记制。男子成丁登记曰“傅”,从此开始为国家服役。至五十六岁始免。秦简《编年记》,年十七傅,六十免。二十始傅,宽民政策也。)
[何按:傅者,夫也,父也。成丁曰夫,成年可为人父曰父。傅,夫,父字通。秦制男17而成丁,至此改之。男子成丁曰“夫”,未婚曰“匹夫”,已婚有子曰“父”。君子成丁曰士。士者,什长也。什长世袭。成丁有仪礼,曰“冠”。]
6月,丞相申屠嘉卒。
8月,以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上议削藩。
秋,与匈奴和亲。
削赵王邑,又削去胶西王六县。
以卫绾为河间王太傅。
与匈奴和亲。
前三年(B154年,丁亥),3岁。
冬10月,梁王武、楚王戊来朝。
[时上未置太子,景帝与梁孝王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窦太后喜之。时诸王有欲反之势,孝王乃亲弟,故景帝安抚之,非出帝之真心,乃抚络之术也。兄终弟及,殷商之制也。嫡长子继承父业,周宗法制也。儒家重宗法(礼),继承主周制。道家法自然,不反对兄终弟及。]
[何按:《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补记:“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亲亲者立弟,尊尊者立子。周道,太子死,立嫡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3)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董仲舒云:“殷道亲亲,故立嗣予子,笃母弟,妾以子贵。周道尊尊而多礼文,故立嗣子孙,笃世子,妾不以子称贵号。(《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七代虽父子相传,所立亦非皆为嫡长子。殷代帝王相继,自商汤至于帝纣,十七世中之九世皆为兄弟相继。
《殷本纪》:“自中丁以来,废嫡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比九世乱。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见《公羊传》隐公三年)
徐中舒先生谓,兄终弟及之制,实乃氏族贵族选举之制,而有母系氏族文化之遗俗也。其说甚正确。故立子之争,涵有宗法权力之争。宗法制下,母以子贵。立梁王,则太后仍为母后,操权柄而贵。立太子,则太子母升为太后,太后成为太太后,其权削矣。
故景帝时立嫡之争,涵有母权残余与父权相争之涵义。汉世尚母权而重外戚。故《后汉书·荀爽传》云:“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逆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
洛阳东宫大火,焚毁大殿、城室。
晁错更法令十章,诸侯大哗。
楚王与吴王阴谋欲反。
春正月,景帝诏削吴国之会稽、豫章。书至,吴王叛。
楚、赵、胶东、济南王,淄川、胶西七国俱反。发兵西向,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史称“七国之乱”。
景帝从袁盎议,诛晁错。七国兵不止。
2月,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平叛,破吴兵。
[以中尉条侯为太尉,击吴楚。曲周侯郦寄为大将军,击赵。窦婴为大将军。屯荥阳。栾布为将军,击齐。]
3月,平七国之乱。斩首十万余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其余六王自杀。
[吴兵攻梁,屡胜。梁孝王城守睢阳。周亚夫到洛阳,得游侠剧孟,大喜,谓得孟若得一敌国。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遣轻骑出淮泗口,绝吴、楚兵后,断其粮道。吴、楚军攻梁不能下,走下邑(今安徽砀山),击太尉军。太尉坚壁不出。吴楚军兵疲粮尽,引去。太尉追击大破之。楚王戊自杀,吴王濞逃至东越,被杀。吴、楚叛三月而败。胶西、胶东、淄川三王以齐不肯同反,引兵围临淄。汉将栾布等破三国兵。胶西王自杀。胶东、淄川、济南三王被杀。汉将郦寄攻赵邯郸七月不下,栾布会师破之,王自杀。是年,长安列侯封君从军,借款治装,子钱家(放债取息者)以成败未定,多束手。惟毋盐氏以十倍取息,事平成巨富。]
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复封七国之后: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淄川王,淮阳王余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死。
[何按:吴楚及赵等发动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称:“赵王与匈奴单于有约,燕王北定代、云中二郡,引匈奴铁骑入萧关,合击长安。”
萧关,地约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文帝时匈奴南掠烧毁汉廷的回中宫, 即自萧关入。所以,勾结匈奴共同进攻关中是七国反叛总体战略部署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七国之乱迅速被平定。匈奴只好放弃南下的打算。]
前四年(B153,戊子),4岁。
春,恢复过关用传制度。
4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
立刘彻为胶东王。
以窦彭祖为奉常。
[奉常即太常,汉之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百官志》:“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太常”二字又作太尚、大尚。汉无极山碑:“大尚承书从事。”尚书,是太尚之书,大尚又称大社,宗社也。太常之职有三(孙毓棠):一是礼仪祭祀,二是庙寝园陵,三是考试及招博士。太常之下有六属官:1太乐令(乐府前身),2太祝令,3太宰令(掌祭品),4太史令(掌天时置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记国之瑞应灾异。)5太卜令,6太医令]
前五年(B152年,乙丑),5岁。
春正月,始建阳陵。
募民徙阳陵。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这位公主为王夫人(后来被立为皇后)所生的南宫公主,系景帝第二女,武帝的胞姊。这是汉代以来以真公主出嫁匈奴单于之首例。]
时间出嫁者身份出嫁对象出处
文帝
1。前176年同上同上《汉书·匈奴传》
2。前174年汉诸侯王女老上单于同上
3。前161年汉宗室女同上《汉书·文帝纪》
4。前160年同上军臣单于《汉书·景帝纪》
景帝
1。前156年同上同上同上
2。前155年同上同上同上
3。前152年汉景帝女同上《册府元龟》卷978
(表据王川著《汉景帝传》。)
桑弘羊生(死于B。80年)。
前六年(B151,庚寅),6岁。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4)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夏4月,封卫绾为建陵侯。
[七王乱时,河间王太傅卫绾击吴楚有功,封为中尉。绾以中郎将事文帝,醇谨无他。文帝临终,嘱太子曰:“绾,长者,善遇之。”故上亦宠任焉。]
秋9月,以无子嗣,废薄皇后。
[刘彻金屋藏娇故事当发生于是年。陈阿娇乃长公主窦嫖之女。(长公主,窦太后女馆陶公主。景帝之姊。嫁堂邑侯陈午。《后汉书·皇后纪》:“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藩王。”)长刘彻一岁。窦太后外孙女也。王夫人谋与窦氏结姻,命田汀嗡怠M醴蛉顺錾砦⒛源厦魑潞停捎谟Ω丁K茉炝送炅醭乖缡旎舻母鲂浴#莳�
[何按:刘彻母氏出身微贱。故刘彻自幼蔑视出身显贵盛气凌人的诸异母兄长和权贵子弟。与其少年为友的是韩嫣、桑弘羊、司马相如一类贵族弃儿或边缘少年。]
[王美人微言讽告大行请立太子荣母为后,以窥帝意。帝以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