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白蛇传开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曰:吾售宝珠,商贪官私,囚余于狱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乾坤有私,善恶无报。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



一首正气歌,笔走龙蛇鬼神惊。



每一个“正”字都有宁采臣留下的一丝正气在。



官府不明,总不能是冤者受鬼神欺负。这是他能办到的。



一首正气歌毕,竟然从他胸中又涌出一道浩然正气,这浩然正气不是原宁采臣读书所得,而是他自己的。



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大学生,一个抛弃法理,而改为动手的法学生。今天,在这世界,竟然养出了浩然正气?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5章、探花



更新时间:201261411:04:32本章字数:3795



“好!好字!”老者摇头晃脑,夸赞不已。



宁采臣作为法学生,他能拿得出的也就是这一手字了。



字是一个人的脸面,作为步上社会便很可能是律法工作者的他们,一手漂亮的字体会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增色不少。所以只要想在这一行做下去,就没有练字的。



宁采臣读书不成,对字却还有天赋。



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单这字,都跟得上书法家的手笔。



只是不知这世还有没有宋徽宗。有的话,却不免有媚上之嫌。



面对这《正气歌》,老者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



“老先生,听你诵读也是文人,怎落得如此境地。”



古时读书四声有入声,平仄之下,很容易便能听出一个人是否是书生。



宁采臣一首《正气歌》折服了老者,他这才以平辈论交,不再以监狱老资格自居。“读书人?老夫三岁启蒙,八岁童生,十二岁中秀才,再往上考,却一无所得。于是退而著书。可我写历史,说我以古讽今;写诗,说我借诗讥讽朝政;写鬼怪故事,说我妖言惑众。最后我改写人物传记,却没想到那人竟起兵造反。”



老者虽没讲他为什么进来,但是也能猜到。



宋,不以言论罪人,进入士大夫阶层,便可以自由言论。但是这不等于造反也同样无罪。



他笔下的人物造反了,他不受牵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宁采臣说:“老先生,等我出去,一定为你平反。”



“平反?”老者斜眼看他,说,“你能不能出去都还不一定呢?平反,不用了。在外面我写什么都得罪人。这儿挺好,至少它真实。”



作为法学生是有打官司的兴致,一时兴起,却也忘了他自己现在还在牢中。



脸步匆匆,官服官靴,圆脸八字眉。不像是县官,倒像是包子铺的老板。



“宁公子受苦了!”



这圆脸胖官便是这杭州城的县官。这家伙人称钱义,就是说他只与钱讲义气。可是自己没给钱啊!他这是唱得哪一出?还有,他为什么长得这么像王晶?



“你这混帐!怎可樊污相公,真真是奸滑不堪。”



“老爷,这是公子的珠子,以及小店赔付的二百两赔礼。”在县官右脚正跪着那金店老板。珠子与银子全都捧于头顶。



这是怎么回事?



宁采臣愈发不解了。



“恭喜宁老爷,高中院试一甲第二名,探花老爷。”



院试,也就是考秀才,一二等称一甲,前三名也称(小)状元、(小)探花、(小)解元。是对考而优者的奖励。



这下就明白了。



一成为秀才便是士大夫统治阶级了,虽然只是最低的统治阶级,也是士大夫。宋虽不禁商贾,但这不等于商贾可以爬到士大夫们的头上。



以前,宁采臣只是个童生,这没什么,但是现在他不仅成为了秀才,更高中探花。



喜报传到县里,却找不到人,一打听。这宁采臣家贫,考完院试便动手回家,不敢多住一晚,以节省开支。



县太爷顺着这线追查下去,才发现这人现在竟在自己的牢中。



夜里,他也不敢进牢房,这天刚放明,他便带齐衙役牢子,齐齐来见宁采臣。



这江南本就文风鼎盛,一个探花受商贾樊污,入了牢狱,别说他这六品知县(上县为六品),就是府尹也承受不起。所以他这次不仅亲自来了这闹妖魔的牢狱,更是对金店老板的二百两赔礼分文未取。这对钱义来说,可比剜他的肉还要难受。



不过这探花受樊污入狱,一旦闹腾起来,他今后连想剜肉都很可能剜不起,乌纱帽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这样商贾骑到士人头上的案例,不出事则无事,一旦出事,没人会保他。



知道了这前因后果,宁采臣立即急匆匆往家赶去。



一夜未归,还不知老母担心成什么样子。



匆匆到了村口。村口的顽童们便大叫大嚷着。“探花老爷回来了,探花老爷回来了!”



进了村子,七大姑八大姨的四方乡邻全都聚上来说话。



宁采臣一边应着,一边脚步不减地往家中而去。乡邻知他中了,没人敢阻他的路,能凑到跟前说话,已是很满足了。



“母亲,母亲!”入了房子,喜报全丢在一边,便直奔其母。“母亲,你怎么了?”



宁母倒在床上,旁边是邻居帮衬。“你母知你高中,欢喜得狠了。已经喝过姜汤,没有大碍。”



宁母也支起身子,颤巍巍从床角墙砖上摸索出一个早已褪色的红布,交到宁采臣手中说:“儿啊!这是娘的嫁妆,不可亏待了报喜的门子。”



“母亲,儿有银子。”这嫁妆,宁采臣是万万不会接的。



宁采臣出屋付了报喜钱,便进来陪母亲。宁母却推他出去,让他招呼乡邻。



这样的喜事,是要设宴款待乡邻的。



宁采臣出去,取出银子央求村人去买菜。



“噫!买什么菜,地里就有,让婆媳去拔就行了。”



宁采臣说:“菜蔬可以,但这鱼肉总归要买的。”



里正这才接过银子,找来三两个汉子,去晚集买鱼肉。



知道这时代没有保鲜手段,宁采臣特意嘱咐他们买活的。



不大会功夫,他们便赶着一头猪、一只羊、十几只鸡鸭,以盆装着鱼蛋回来了。



宁采臣给了他们十两,让他们就奔着这钱花。没想到他们买了这么多东西,竟还有剩。



这也难怪,古时最贵的也就是马匹了,但是一匹驭马也用不了十两。《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6章、开宴



更新时间:201261411:04:32本章字数:3764



豚肉,也就是猪肉。当士大夫们都以吃羊肉为上等人,这猪肉自然也就成了贱肉,只供平民食用,卖不上价。所以这群鱼肉中唯一贵的便是那头羊了。这样一来,十两银子连一半都没用去。



对这世界的银两有了基本购买力后,宁采臣自己留了五两以做零用,并留下一些他们兑来的铜钱,其他都交付其母收起来。



突然看到这么多的银子,宁母吓了一跳,问道:“我儿何来这么多的银两?”



“母亲,这是一甲探花所得。”宁采臣没敢细说原因,他怕宁母担心。不过这也不算撒谎,不是中了探花,不说这银两,就是牢狱之灾能不能免,还是未知。



“我儿真是大有本事的人,这么多银两,可是一辈子都赚不到。”



看到她这么高兴,脸上的皱纹都平整不少,光彩夺目之下,更是兴奋道:“有这银两,再置上田地,我儿便有了基业。”



宁采臣说:“母亲不用购地,儿为探花,当有二十亩廪田。”



所谓廪田,是朝廷赐于考则优之士的免赋役田。同样是秀才,三甲可赐田,三甲开外只免赋役,却不授田。



“好好!”听到有田授,宁母简直比得了银子还要高兴。



银子是会花用尽的,可这田却是无穷无尽,传承下去的。



宁采臣中了秀才,整村人都来帮忙。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杀猪宰羊的功夫,水早已烧沸。



饭菜更是一会儿便得。当众人入席,即将开宴时,却有衙役来报,县太爷到了。



一村老小自然得去迎接。



宁采臣作为村子唯一的文人排在前面,落下一步的是里长三老。



“学生拜见县台大人。”宁采臣恭身行礼。作为秀才,他不能称钱义县令,县令是上级或平级的称呼,也不必称“父母”,县令是民之父母,却是士子,在这来说,他们是属于同一阶级的不同层次,称“台”既未出了阶级,也显示出尊敬。



这样森严的等级,错一个字都有可能是大罪,可难为死宁采臣了。一个现代人哪经历过这么多的讲究,不是还有原宁采臣的记忆,他是肯定抓瞎。



幸运的是这原宁采臣也争气,临死临死,还成了秀才,没有这见官不拜的秀才身份,他更是要懊恼死了。



仔细想想,这宁采臣也许都是劳苦的命。聊斋中的宁采臣,身背书筐,讨债为生。路遇大雨,打开雨伞,却只剩碎布几片,根本遮不得风雨。好容易到了店家,这帐簿弄湿,店家不认帐。无钱投宿,只得入住于兰若寺。



而他附身的这个宁采臣也是身无余财,考完院试,不得不匆匆归家,以节省开支。连夜赶路,夜染风寒,一命呜呼。



古人考试和坐监差不多,几日出来,头重脚轻,身体虚得很,所以才会留待公布榜单,这才回家。



一为拜访同年,二也为休养身体。



秋风看似舒爽,却已带上寒意。染上了便会得病,更不必说这体虚腹饥之时了。



不过要没有这原宁采臣,也不会有他的现在。



取得秀才资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通过严格的童生入学考试,从低到高,步步艰辛。县试、府试、院试,一步步考上来,哪一步不是满腹心酸。全部合格了,才能当上生员,也就是秀才。



原宁采臣也是了得,仿佛是因为知道这县试、府试得了名次,也没有授田似的,把那全副精力全都花在了最后一试上,得了这(小)探花。



如果是现在的宁采臣,连合格都不能。让他起草个法律合同也还凑和,可写这古文,他实在不是那块材料。



不过他也不算占了原宁采臣的便宜,因为他是在原宁采臣死后才魂穿的。要知道这功名福利可是奖励给个人的,是没有什么世袭枉顾的说法。



如果不是他及时穿来,原宁采臣的成缋只会做废,由下递补。



宁母不仅毫无所得,更会失了唯一的儿子。



一大帮子人,见了县令全都得跪,只有他,拱手自称“学生”即可。心中免不了一些傲骄。



秀才都已如此,难怪这古人至死都考。



“宁探花免礼,你中探花,为我杭州城增色不少。”钱义更是客气。



在今人看来,他这么客气是因为宁采臣入狱一事。



其实不是。这文人之间讲究个“君子”。宁采臣不是他弄入狱的,把他放出,又令商家赔了二百两纹银,已是圆了读书人的身份。



对于这件事,宁采臣是不能抓住不放的,否则就不是“君子”了。这是文人们的潜规则,如果他还想在这文人圈子里混下去,就必须遵守。文人最忌的便是独夫。



而且这事再追究也无可追究,毕竟这是牢子捕快私下所为,再追究也就只有县令“渎职”之责。这就过了。也搬不倒一个县令。反倒是细究这珠子来历,倒是麻烦事。



那么县令为什么要这么给一个秀才面子呢?



一切都是这“探花”惹的祸。



后来他才知道,这虽叫宋朝,却又和宋朝不太一样。



比起单一的宋朝,它更像是一个和宋明高度相似的国度。如果历史书没有瞎编乱造的话。



正因为只是相似,这小探花也就了不得了。



一个16岁的童生,没人在乎,但是16岁的小探花秀才可不一样。



有了名次,也就有了授田,有了这免税田,便能更加安心读书。



可以说,现在的宁采臣已是拥有了一份光明的前途。



大宋朝有秀才中不了举的,但还没听说过这头三甲有不中举者。



而再一中举,只要不出五等,便可称“进士”,凡“及第即命以官”,不须经吏部试。



这一点仍采用的宋制,而不是明制。



也就是说,这宁采臣只要不是个“仲永”,他的下半辈子已注定为官绅了。



既然以后同朝为官,自然要多多亲近。读书人虽云:“君子不党”,但却高谊。



师生关系,同年关系,同乡关系。这是官场中必不可少的三大关系。你在什么地方考,一上来,这身份便注定了。



它会跟你一辈子,甩都甩不掉。



----



新书靠养,勿望支持哦!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7章、家门



更新时间:201261411:04:33本章字数:4008



这钱义为杭州城父母官,县试就在他座下进行,倒也算得上师生之谊。只是当时这宁采臣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