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落在工人们的眼里;这监工的表情就像是农忙时间心疼钱的老地主……
这时候;两个工程队的小包工头;推推搡搡的来到了小胖面前;被推在前面的;硬着头皮道:“那个……材料不够了。”
包工头签的合约。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最苛刻的;但给钱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把这个工程顺顺当当的做下来;在场的就没有一个轻松的。
小胖手里握着最后的审核权;要是得罪了他;包工头们就要面临返工、扣钱的窘境。前几天时间。就有被监理们审核出错的包工头;在返工的情况下还被扣了钱。
虽然赚的仍旧比在外面多的多;但大家面对黄平先生的时候;不自觉的会低点头。
小胖早就进入了工地状态。立刻警醒的问:“什么不够了?”
“那特殊的板材;电线、管道都不太够了。研究所的人从中午;就没送东西过来了。”包工头竭力说明:“我们催过好几次了;他们推说有事;也说不清什么时候能来;再不送来的话;进度落后;不能算我们的。”
进度落后就会扣钱;只要在这里做几天时间;大家就熟悉了严苛的程序。当然;做的快有奖励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若不是如此;他们也不会着急材料不足的事。
小胖眉头一皱;资料也不看了;自言自语道:“不可能啊;那群家伙恨不得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今个怎么转性了。你们俩个;真没送过来?”
“没有。”两个两个穿工装;剪小平头的壮硕包工头一起摇头;绝对是卖萌失败的典范。
小胖拍拍脑门;别过头去;说:“我去问问吧;你们继续做别的。”
这个时节;就算是大北厩也没有堵车的;想找一个长时间迟到的理由也不容易。
小胖用自己的大哥大打了一通电话;那门房也说不清楚;只道大家都忙着呢。
他本想再找人询问;转念一想;干脆电话到大华实业总部;请总部办公室的人派员去查看。
总部值班的办公室副主任方通对小胖黄平也挺熟悉;收到消息;犹豫片刻就决定自己去看。
办公室的副主任;向来就是大干事;若是不能事必躬亲;总归是做不长的。
他稍拾掇了一下;穿上大衣就下了楼;然后坐电瓶车往大华实验室的方向开;没到地方;就见一群白大褂围着。
“莫非出事了!”方通顿时心中一紧。他不像是杨明那么老的资格;相反;他是办公室里是少数派;乃是90年在深圳被人事部挖角而来。这份资历不说苏城的老班底;就是新招聘的大学生都不如。越是如此;方通做事就越谨慎。
他没有报名;先是隔着老远下车;然后混进白大褂中间;问一个面向和蔼的女性;道:“这是怎么了?”
“碳纤维实验所的高温裂解炉到了;真是好东西啊。”
“高温裂解炉?”
“新崭崭的合金炉;从外国进口的;直接补给了碳纤维研究所……”女人一脸的羡慕;就好像别人买到了便宜货似的。
小胖才不管这些;摇头问:“你们就看了一天这个?”
“不是这一个;那些全是。”
小胖顺着他的指点;才赫然发现;背阴的空地上;竟然有不少木箱子的仪器放在那里。
从木箱外的外国字来看;价格怕是没有便宜的。
王趕和他的助手们;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不让人帮;自己就将东西搬上了楼。
小胖亲眼看着一个瘦瘦小小的学生;一把扛起半个人大小的木箱子;目瞪口呆的想:“这是要拼命啊。”
他却没有估量到研究员们的火热之心。对碳纤维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来说;有了全套的仪器;不拼命才是非正常的。
……


正文 第497章 一日千里
大华研究室由一组小型楼宇构成,它与总部相连的马路绿树成荫,被研究员们戏称为胡志明小道。
每天,小道上都有研究员兴冲冲的抱着文件资料,到总部那边申请项目和经费,然后再抱着文件资料,或者垂头丧气,或者兴高采烈的回来。
大华实验室的项目申请通过率大约在8%到12%之间浮动,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研究院里,都不能算是低的了。而大华实验室,也是依靠着这些项目经费维持发展,因此,胡志明小道就是大华实验室的后勤通道,来来往往的研究员,都有顺利申请经费和申请失败的经历,通过这条小道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加快脚步。
可是今天,胡志明小道是完全拥堵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台硕大的高温裂解炉。
年轻的助理们负责搬箱子、仪器,年纪大些的研究员大都是围着高温裂解炉啧啧赞叹。
一个留着胡子的男人,忍不住敲敲合金外壁,说:“这不像是800合金吧。”
王赟急吼吼的打掉他的手,傲然道:“你还以为是水平管式炉啊,这是hk40的特种合金,里面加了gr的。”
“你个老小子,用我们实验室的离心机的时候怎么不这么独。苏董还没说把炉子给你们吧。”留胡子的男人不乐意了,围着高温裂解炉边绕圈边摸,醋味十足的道:“你们一个实验室才几个人。我看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吧,不如一家一天……”
“想都甭想,这就是说好给碳纤维研究所的东西。以后。碳纤维测试,高温裂解炉是要全天运转的,一个工时都不会空出来的。人不够我招就行了。离心机我也不用你们的了,研究所配了。”王赟一副用不上你了的模样,看的周围人牙痒痒。
三次采油研究所的姚泽凡却是瞪大了眼睛,问:“离心机也配了……没见到啊,什么型号的?”
他当年就是设备组的组长。如今接任三次采油研究所,对设备可是熟悉的很。离心机在各种研究室里面,差不多都是标配。从机械到化学再到生物,离心机的用途是越来越多,姚泽凡想要一台新的离心机有段日子了。三次采油所当年配的那台,在几年不间断的使用当中。不仅破旧了。而且也落后了。
王赟的性格本来有点木纳的,但在一群同样木纳的研究员中间,倒是显的正常许多。他呶呶嘴,装作浑不在意的样子,说道:“那边堆着呢,我们做的是沥青基的碳纤维,离心机也是关键设备,你别打主意了。”
姚泽凡一言不发。顺着王赟指的方向就去找。
木箱的外壳都标明了厂家和型号,具体的参数也有部分注明。当然。对精研设备的姚泽凡来说,只要有了型号,参数什么的都不用标了,他几乎是了然于胸的,就像是狂热的电脑宅对新出的硬件数据如数家珍一样,姚泽凡没少花时间捧着期刊和厂商们的说明资料流口水。
姚泽凡让出来的位置,迅速被人填补了起来,追着王赟刚才的话问:“那你哪个是非关键的设备?”
一圈书生气十足的研究员,如同读夜校的狼似的,眼睛或者眯着或者瞪着,精光四射。
研究室就是研究员的丛林,找不到设备的研究员就像是捕不到猎物的狼,不被饿死也会被拖的瘦弱。一个好的设备,能让复杂的研究简化许多,省时省力,还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历史上,自豪的中国人发明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试验方法,就是为了绕过设备缺乏的窘境,尤其是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的过程中,中国研究员的很大一部分经历,就耗费在如何重复对方的实验的问题上。
国外的实验方式不一定是秘密,但设备却是秘密。缺乏设备的中国研究员,为了验证或重现对方的实验结论,往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才能用落后的设备完成和大量的时间,完成对方的简单工作。这里面的许多方式方法都堪称经典,但是,由于作用单一,那些闪光的智慧,只能无奈的归于故纸堆,再没有利用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90年代,这种尾行战略甚至都难以奏效了。越来越精密的仪器和越来越高的实验要求,令许久没有更新实验设备的研究员无所适从……
如果能有一台先进的设备,对一个实验室来说,不啻于节省一年半载的时间,解放三五名优秀的研究人员。
这样的设备,大家怎么可能不去抢。
研究员也许可以暂时忽视金钱的回报,将目标放在建功立业,或者探索未知的角度上,但不管怎么说,研究员终究是有追求的。而在现代科学面前,设备都是追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具。
大华实验室之所以能够汇聚大量的研究员,能够得到如王赟这样的强悍研究员,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大华实业的研究资金投入的够多,而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是要体现在设备上的。
90年代的研究设备的价格还不算太夸张,几百万一台的装备,就足够国家级实验室使用了。大华实业每年数亿元的经费,能够支持几百个项目,几十个研究实体,平均到每个研究实体,也就是百万的规模。
尽管如此,这也是正在收缩状态下的中国研究集团不能比拟的。几百万的经费对大多数研究院来说,不光要维持项目运行,还要养活上百名无所事事的机构附属人员,许多以前的大单位,兴许发个工资就没钱了,更别说购买新设备了。
王赟以前也是四处寻找设备的一员,此时阔气了。心态仍旧是以前的心态,只是甩手说:“别说没用的,少了哪个不见。碳纤维研究所都玩不转,没有不关键的部件。”
说着话,姚泽凡已经把离心机翻了出来,瞅了两眼上面的符号,他就是一声嚎叫:怎么比我们的先进两代?
“你们实验室的设备老化了吧。”边上一人说。
“对啊,不能就不管我们了吧。”姚泽凡盯着地上的t160的编号,馋的双眼冒光:“我们三次采油所的离心机都是人家80年代初的产品了。其实也能用,还挺好用的,要不咱先换换?”
“想都别想。”王赟斩钉截铁的说着话。不顾地上的箱子落灰,招呼一个助理过来,就用蛮力抱起它,放在大推车上。嘱咐道:“中间不要停。直接送到实验室,实验室里要留人,谁来都不好使,除了我之外,不许把仪器转交任何人。”
“明白。”助理研究员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经验很少,也知道设备的重要,他用少年先锋队员似的警惕的眼神看着周围。
93年的大华实业。无论是研究素质,同事水平还是个人待遇。甚至是社会地位,都比穷飕飕的中科院等机构要强。大华实业的人事部门已经开始面向全国的研究机构做人事档案,通常被他们选中的研究员,鲜有不能挖角的。这种情况下,大华几乎能顺利的招募每一个他们需要的毕业生,而激烈的内部竞争,差不多从他们进入大华以后就开始了,每个人,无论是大牛小牛还是普通牛,都要竭尽全力的参与竞争,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到下属分公司,或者关联企业去。
年轻人的眼中,往往闪烁着更多的竞争火花。
姚泽凡望着装载着离心机的木箱消失,叹声道:“我们的设备申请就没有通过,人比人气死人啊。”
王赟笑笑,道:“不错了,我印象里,三次采油所的编制都不是大华实验室里的吧,苏董愿意提供设备,不错了。”
“怎么不是大华的,我的编制就转成大华的了,三次采油所里面,七成研究员是大华的编制。而且,三次采油所的全部专利和研究成果的所有权都是属于大华实业的,胜利油田只有免费的使用权,且不能转让,这和大华实验室的研究所有什么区别?”
王赟的想法单纯,道:“不管怎么算,总有三成不是的,胜利油田现在几乎不提供经费了吧,你们还有三成落在胜利油田那里,总是要有点区别的吧。”
王赟其实没怎么考虑这件事,随口就说了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姚泽凡登时就琢磨起来了:大华和胜利油田现在的关系好,不分彼此也没事,以后林总要升总经理了,但总有退的时候。苏董才多大年纪,怕是还有几十年好活……呸呸……万一有点芥蒂,还真不奇怪。
这么琢磨着,他的心思就动了起来:要不,真的结束合作关系,彻底转到大华这边来?
现在不愿意到大华来的,多是50岁以上的临退休研究员。他们有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的考虑。大华实业的规模毕竟不能和国家相比,谁都担心有个万一……
但是,如果以大华实验室的名义,把这些人转聘过来,倒不是不行。
姚泽凡想的多了,却是对后面的设备不关心了。
设备搬运只要大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安装却是个慢功夫。许多设备为了追求精度和稳定性,都是要用钻头接地的。有过分的,要浇筑混凝土才行。测水平测垂直更是理所当然的,躲开阳光或者安装绒布等等要求,也是各有不同,施工的进度是想快都快不起来。
因此,大部分的设备在确定了位置以后,再想迁移都非常困难,设计和安装的要求就高多了。
为了避免失误,王赟吃住都在实验室里。其他的助理研究员,以及新招募的研究员也是一个模子,边盯着边帮忙,就想让施工进度快一点。
一个星期左右。两台纺丝机首先就位,接着是重中之重的高温裂解炉。
王赟立刻开始准备实验设计,上厕所的时间都要用来思考,回家什么的更是抛掷脑后,逼的他老婆只能每天来送饭。
在这样的氛围下,碳纤维所出人意料的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开始了工作。
王赟心里憋着一股劲:他要在苏董下次询问以前,就做出各向异性的碳纤维。只要成本维持到目前的水平,以各向异性的沥青基碳纤维的质素,一定能成为大华实验室新一代的摇钱树吧,就像是资金充沛的海上石油研究所一样!
到了那时候,谁敢说新成立的碳纤维研究所名不副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王赟根本没有吝啬研究经费的意思。在设备齐全的情况下,火力全开,这边还在用1100度的高温对石油直馏渣油进行高温裂解,那边就开始将1000度的裂解沥青调制成纺丝用的沥青。再一边,简单两段热处理的联炭法又开始试验,溶剂抽提法的埃克森法则开始准备资料……
早在加入大华实业以前,王赟就开始研究碳纤维了。事实上,中国本身就是研究碳纤维很早的国家,50年代的时候,中国就有了专门有关碳纤维的项目组。那个时候是以追踪研究为主要目标,可惜的是,到了90年代,中国进行的仍然是追踪研究。
碳纤维的研究太贵了,而国家需要研究的东西又太多了,哪一样都少不了。只有大华实业这样的私人公司,才可以不用考虑门类齐全,一门心思的搞自己的深入研究。
王赟以前多是在纸面上研究碳纤维,实验多半是在脑袋里一遍又一边的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