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粥时,“老祖”哈哈大笑:“好了,好了,谁说人间无真主?一母所生两条龙!”
不言而喻,这“两条龙”自然暗示两代帝王。
上述传说肯定是杜撰的。来源何处,无法查考。估计有两种可能,第一,编造这个故事的人一定是赵家的亲信,他为主子夺取江山而制造舆论。第二,编造这个故事的人也许是赵匡义的谋士。因为赵匡胤登基数年,尚无太子。很多有权有势的显贵,都左觊觎着皇位。赵匡义编造这段故事,可以顺理成章地“以弟继兄”。如果有人反对,可用“天意”搪塞。总之一句话,不管来源出自何处,“一母所生两条龙”之说,在当时流传甚广。
历代帝王最注重皇位,时刻防备他人篡夺。且不说昏君,就连唐太亲李世民那样的英主,为了皇位,也曾有过斩杀手足的“玄武门之变”。赵匡胤当然不会例外。他对“两条龙”忌讳颇深,登基之初,虽来开杀戒,却传下圣旨:二弟改名赵光义,三弟改名赵光美,不准和自己同用一个“匡”字。表面上这叫“避圣讳”,内心想破坏两个胞弟的“风水”。除此而外,按皇家制度,光义、光美本该加封为亲王,地位在诸王之上。而赵匡胤却假装糊涂,迟迟不封。直到大臣上疏、皇太后过问,他才万般无奈,加封二弟光义为襄理王、三弟光美为赞理王。封建社会,王与王之间区别很大,字数越少的王爵,地位就越高。比如西海平王、靖东怀王,俗称“三字王”,多加封给外番,只是个荣誉称号,井无实权。再就是朝中的东平王、汝南王,俗称“二字王”,既是皇亲,功劳又很大,地位高于“三字王”。再往上是“一字王”,地位最高。那秦未项羽称“楚王”、西汉刘邦称“汉王”、三国曹操称“魏王”、先唐李世民称“秦王”,这些人后来都当了皇帝。“一字王”人数极少,权势显赫,俗称“一字并肩王”,可与皇帝下起平坐。北宋初年,只有二字王,并无一字王。光义、光美也没有“一字王”的奢望。可是差头就出在这个封号上了。
且说封王完毕,百官祝贺。赞理王赵光美回到王府,心中也很高兴。傍晚时节,襄理王赵光义过府拜访,神色十分暗淡。光美心中不解:“二哥,你我终于被封为王,应该庆幸,我看你神色似乎不悦呀。”
“三弟,这个王爵真值得高兴吗?”
“啊?不知此话怎讲?”
“嘿嘿,咱大哥当了皇上,早就忘了手足之情。他跟咱们哥俩也动心眼呀。”
“我更糊涂了,请二哥明示。”
“封咱们二字王,咱不挑他的理。可称号怎幺解释?从字面来讲,我是襄理,你是赞理。襄者,协助的意思;赞者,帮助的意思。好。谁也不是正式王爷。玩这套把戏,只能骗三岁孩子,满朝文武,都在暗中议论。三弟呀,咱这种王爷,当着有什么意思?”
赵光美的心计不如二哥,脾气却比二哥暴躁。他一拍桌子:“哼!原来如此呀。明天早朝我去问他,看他怎幺答对。嘿嘿,不封个正牌王爷,咱不保他了!”
“三弟,忍了吧。郑子明怎么样?论武艺、论军功、论交情、论身份,都比咱不低,还不是说斩就斩,更何况你我?”
“咱是他亲兄弟呀!”
“你读书太少,凡是当皇上的人,从不讲求情。历史上斩杀父兄的皇上太多了!”
“这……这口气怎么咽?也罢,我干脆辞去什么赞理王,当个平民百姓吧。”
“更为不妥。那样一来,他便知道你闹义气,兴许对你下狠手呢。”
“你,你说怎么办?”赵光美方寸已乱。
赵光义年龄虽轻,却城府很深。他放低声音:“三弟,世上有个‘两条龙’的传说,你一定早有耳闻吧?”
赵光美吓出一身净汗:“二,二哥,你,你想贪图社稷吗?”
“父传子,家天下。大哥若有太子,咱们不争不夺。可惜大哥并无宗祧,赵家的江山不归你我,还能让给别人吗?”
“瞎,你怎么把我也搅了进去!”赵光美比二哥诚实一点,这么大的事,他有点害怕。
赵光义微微一笑:“大哥对咱们不仁,咱就对他不义。什幺‘两条龙,,应该是‘三条龙’!江山社稷,咱哥三轮流坐。老三,现在得忍耐,等时机成熟,我先当皇上,你就是一字并肩王。我死以后,社稷就是你的!”
“可.可是,咱那贺氏皇嫂正在身怀有孕,她如果生下太子……”
“先不管那些,事在人为,你我弟兄得做些准备。”
“准备什么?”
“要做的事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人心。将来称帝时,文武大臣首先得拥护咱们。另外,还得掌握几员良将,我在京中明查暗访,发现康平公主的义子潘仁美很有将才……”
“二,二哥,看来,你早有这个心眼了。”
赵光义有些尴尬:“哪,哪能这么说呢。我,我是封王之后,才有点想法。”其实.赵光义雄心很大,他对皇位垂涎已久,只是人单势孤,难成大业。他这才拉拢三弟,共图江山。至于什么“三条龙”,完全是手段,以此求得三弟的支持。
皇位的吸引力太大了,赵光美被“三条龙”弄得懵头转向:“二哥,你要我做些什么?”
“京都的人才,我联络得差不多了。这批人交给你,你可要巩固守成。”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名单,交给了三王。
三王疑惑:“二哥,你……”
“当今皇上雄才大略。他在治理京师的同时,又不忘边陲。昨天傍晚,他传我入宫,让我代表皇家去边陲慰劳将士。机会难得,我打算袁面上替他劳军,暗地里为我们选拔嫡系。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归在你我的名下。三弟,这件事十分机密,你切莫外传。”
“我懂,我懂。”三王连连应承。
赵光义对于巡边热情很高,他主动进宫请示:“陛下,不知要臣几时动身?”
“只要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启程。”赵匡胤犹豫片刻,“二弟,有件事情,朕委托你去办。在佘塘关中有个六品守备名叫杨继业,他的父亲叫杨衮,当年和朕有过‘铜锤换玉带,之盟。你这次在佘塘关见到杨继业,把朕那条玉带讨回来,哼,省得他拿着鸡毛当令箭!”
“遵旨。”赵光义也犹豫了片刻,“陛下,关于‘铜锤换玉带’的盟约,很多人都知道。您若……您惹毁约,怕,怕……”
“怕什幺?当年盟约,我冲的是杨衮。杨衮是虎父,杨继业却是犬子!”
“是……陛下,恕臣斗胆,陛下并没有见过杨继业,这一定论由何而来?”
“不必多问。”赵匡胤的消息来源于京娘,由于他对京娘右那种特殊的情谊,无形之中,便对杨继业产生了反感。当皇帝的偏听“老情人”打小报告,终究摆不上台面,为此,赵匡胤不愿多说。
“臣,照办就是。”赵光义心说:好,我得重点考虑一下杨继业,看他有没有真本领。若有真本领,你把他摒弃了,我正好拉拢,用他成为我的嫡系大将。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摆不上台面。就这样,赵光义离开京都,别的地方不去,头一站直达佘塘关。由于他年龄较轻,又是新任不久的王爷,帘外官员对他不熟。佘老元帅酒后失言,称他为“郑王”。赵光义先是不满,后来又十分高兴。为什么?原来这“襄理王”的封诰暗含“协助”之意,不算正牌货。可是佘老元帅称他“郑王”,郑、正同音,歪打正着,赵光义觉得这是个喜兆。出京头一站就当了“正王”,肯定此行不虚。所以,他才说了一句:“借你吉言,将来兴许有功呢。”
这段暗笔铺垫完毕,下面还得书归正传。
却说老元帅佘洪洲虽然莫名其妙,他也不敢多问。只是含笑说道:“王爷千岁,不知有何吩咐,请您示下。”
“佘元帅。本王初临佘塘关,第一个印象嘛,嘿嘿,你这佘塘关军纪不严呀!”
“啊?”佘洪洲面如土色!
第008回 襄理王三试杨继业 金鞭将两救杜天松
且说襄理王赵光义恩威并用,进城伊始先来点厉害的,指责佘洪洲军纪不严。根据他的身分,既是王爷,又是皇上的御弟,一言九鼎,佘洪洲怎能不紧张?于是双膝跪倒,连称有罪。赵光义见他真的害怕了,又微微一笑:“佘元帅请起,要说呢,也不是什么大事,本王来到佘塘关,见你们上至元帅,下至千总、把总,一个个都喝得红头涨脸,七分醉意。佘塘关虽然不是最前沿,但也属于边防。酒能误事,偶尔饮一次,未尝不可。如果日日豪饮,上下同醉,万一番兵奇袭,可就误了大事呀!”这番话说得有情有理,态度又很温和,使佘老元帅内心感动。赵光义暗中高兴,“恩威并用”的手段起作用了。“佘元帅,不必谢罪,以后注意就是了。”
“王爷的教诲.老臣永记心头。只是,只是……”
“讲来。”
“平常素日,佘塘关很少饮酒。因为夸天是个喜庆的口子,上上下下才痛饮起来;这是老臣的失职,今后绝不再犯。”
“噢?佘元帅,喜庆的日子,喜从何来?”
“这……瞎,要说呢,这是私事,本不该惊动王爷。王爷若问,臣不敢隐瞒。固为小女赛花婚配杨门后代杨继业。他夫妻秦晋一年,喜生双子。今日是孩子满月,老臣一时高兴,宴请诸将,忘了边塞……” 赵光义一听涉及到杨继业,没等老元帅说完,拍手大笑。他的“威”用完了,该用“恩”了:“佘元帅,你怎么不早说呀?像你这样的年纪,喜得重辈人,理应庆贺。更何况又是双胞胎,喜上加喜.这件喜事让本王赶上了,也是缘分。请佘元帅将两位小公子抱来,本王要见上一见。”
“多谢王爷。”佘洪洲内心万分感激,忙让人抱来孩子,而且连继业、赛花一同传来,向王爷当面谢恩。
两个孩子尚在襁褓,虽说刚刚满月,已显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赵光义有意不理杨继业,而站起身来,亲手接过孩子仔细观看,说来也怪,两个孩子都冲他笑。尤其是哥哥,笑得更响。惹得赵光义真心喜爱。佘老元帅也会凑趣:“哈哈,这个孩子和王爷千岁很投缘呀。”
“岂止是投缘?”赵光义依仗身分,说话很随便。“老元帅,你再仔细看看,这个孩子的模样,还有几分像我呢!”
大伙都愣了,皇上的御弟,怎么这样讲话呀?可是仔细一看,怪了,孩子的长像真有点像赵光义,若说是赵光义的儿子。绝对没人怀疑。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平民百姓家,肯定会有一场说笑。可是涉及到皇族,谁也不敢接茬。最后还是赵光义自个给自个收场:“佘元帅,我有个请求,想收这个孩子当干儿子,你这做外公的不会反对吧?”
佘洪洲吓了一跳,急忙看了看女儿和女婿。赛花和继业也很吃惊,这件事太意外了,太突然了。皇上的御弟要收干儿子,天下少有的事。打着灯笼没处找啊!过了半晌,佘老元帅才吞吞吐吐地谢道:“王爷千岁这样看重我家,令老臣无法报答。我只好代表女儿、女婿向王爷表示,一定忠心报国,扶保皇家。这个孩子现在还小,不懂事理。替他长大成人,我们一定要告诉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效忠王爷千岁。如违背誓言,必遭无报!”
赵光义确实有手腕,三招两招,先把佘洪堋拉拢过来了。佘洪洲也确实是个忠厚人,说话算话,他果然教导杨大郎效忠赵光义。后来,辽宋交兵时,大辽国景宗皇帝在金沙滩摆设“双龙宴”,由于杨大郎貌似宋太宗赵光义,便心甘情愿地替皇上一死。这回书后文另有交代,此处不必细表。
却说赵光义喜笑言开:“佘元帅,两个孩子刚刚满月,估计还没取名字。本王替他们取名吧。如今天下平定,这平定的盛世应该延续下去。为此,我替大郎取名杨延平,二郎取名杨延定,不知佘元帅意下如何?”
“不敢当,多谢王爷。”
“来呀,”赵光义吩咐从人,“快把礼物送上。每个孩子白璧两双,紫金如意一柄。另赐我那义子杨延平金胆龙丸四枚、赤金明珠冠一顶。”
“老臣愧不敢当。”佘洪洲又是谢恩,并回头吩咐:“赛花、继业,你们当父母的快过来替孩子领赏。”
“是。”小夫妻上前跪拜。
赵光义这才看了看佘赛花,又仔细看了看杨继业,含笑说道:“微薄礼物,不足挂齿。佘小姐身为将门虎女,一定文武双全。杨继业,不知你现任什么职务呀?”这是明知故问。
“臣不才,现任佘塘关六品守备。”
“噢。”赵光义心说:要不是冲着佘洪洲的面子,你这六品守备也当不上了!“杨继业,官职不论大小,部是为国效力。你还年轻,有升迁的机会。”
“谢谢王爷的鼓励。” 表面看来,赵光义这是“扯闲篇”。其实,他在察颜观色。问过几句话之后,心中暗道:这个杨继业不但外貌英武,而且神态不卑不亢,很有英雄本色。他怎么把皇上得罪了?如果我刚一见面就讨还玉带,他势必脸上无光,心里也许恨我。得了,我不要玉带,先考考他的本领。他要是个绣花枕头一肚子糠,我就公事公办。他要确有真才实学,皇上大哥,对不起你了,我就要从中挑拨,进而拢络,使这员大将成为我的心腹。主意拿定,含笑问逋:“杨继业。既然身为守备,你一定会点武功。练过几年啊?”
“这……臣四岁跟父亲学武,九岁投拜名师,前后练过二十多年了。”
“二十多年?那你读过书吗?”
“读过几本兵书,文采平常。”
“不必客气。你知道什么是三略六韬吗?”
“三略者,黄公传授,略天、略地、略人。六韬者,吕望制定,为文、为武、为龙、为虎、为犬、为豹。文能安邦,武能定斟,龙能变幻,虎能进攻,犬能守义,豹能灵活。”
“啊!你知道什么是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孙武子兵法之一。全书共分六套,每套六计。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六六三十六计为:瞒天过海、圈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侍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嗝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