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伐清-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上书奉节,请求至少给他一个千总的名义以节制手下。
文安之见过邓名之后,就感到自己对他更是看不透了,对方满不在乎地说冒称宗室只是为了安定军心,是为了击败谭弘、谭诣,好像根本没有感到被数以千计的人称为“殿下”是件不妥的事。任凭文安之百般询问,涉及到身世则一概用“忘了”这个理由来搪塞。岂有此理,身世忘了,那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文安之还听赵天霸说过邓名熟知历史典故……不忘记宫殿,不忘记看过的书籍,不忘记如何书写,单挑父母出身来忘,世上岂有这种定向失忆的人。
不过邓名越是显得有恃无恐,文安之越摸不清他的底细,客客气气地谈了一下午,还是拿不准对方的身份,也猜不透对方的想法。抛开邓名的身世不说,他的功劳却是实打实的,文安之没有什么治他罪的好办法——归根结底,邓名没有自称过宗室,虽然那副不在皇权之下的姿态让人有种收拾他的欲望,但功劳和形势摆在这里,文安之感觉不好变脸拿人,也不便严刑拷打,最关键的一点是,文安之吃不准对面的人是不是有平视皇权的资格。
文安之有意地说起一些地理风物,旁敲侧击地想试探一下邓名的身世,不过很快就发现对方知道的似乎比自己还多,不但大江大河都能讲出名字而且好像连大海都见过,无论是华北平原还是江南水乡,邓名被问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也都回答得差不太多,没享受过电视新闻好处的文安之甚至有种感觉——这个年纪差不多只是自己四分之一强的后生,见识要比自己还广博,他这么年轻,这么多东西都是从哪里看来的?
辨识真假有两种途径,比如有人牵一条狗来却声称这是一头猪,如果旁观者很了解猪应该是什么模样,那当然立刻能够辨清这是谎言;如果不认识猪的话,想识破这个谎言就需要认识狗,如果一眼认出牵来的肯定是条狗,那即使不知道猪是什么模样也不会受骗。以文安之眼下的状况看,他如果对形形色色宗室都有清楚的认识,并确定邓名不是其中的一员那就可以不受迷惑;或者,如果文安之能够看出邓名是二十一世纪的人,那也可以确定他肯定不是十七世纪的大明宗室。
但文安之哪个也做不到,文安之见过的宗室子弟有限,邓名的言谈虽然怪异,但文安之不敢说怪异的就不是宗室。之前文安之辨别真假的自信主要还是来自第二种辨识真假的途径,他觉得自己见多识广,能够看清对方的原始身份,但一番接触下来,文安之基本确定对方不是他见过的士人、农民、工匠、商人、渔民、伶人或是军户之类,总之就是邓名和文安之见过的所有社会种群都不像——那剩下的还有什么人呢?还剩养在高墙深宫之后的宗室子弟,这个文安之从未有机会深入了解过。
文安之的迷惑和当初袁宗第的感觉很相似,排除了他们熟知的,就剩下他们不熟悉的、始终被遮蔽在层层迷雾后面的天家宗室这个社会族群了。越是拿不准对方的身份就越不好无礼,眼看两个时辰过去依旧一无所获,心中着急的文安之留邓名吃饭,他还是想继续努力打探虚实。
“宗室该是什么样?”邓名去更衣的时候,文安之觉得排除法已经不管用了,必须要正面验证。但这个问题问得他自己也有些迷惑,士农工商不用说,就是伶人、军户也有很明显的共同点,这些可能性都已经被文安之排除了,那宗室共有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应该是什么?文安之感觉很难下结论。
可以观察邓名用饭时的礼仪,但文安之觉得就算对方有礼也不能说明一定是宗室。想着想着,文安之又冒出了一个念头,他叫人取来一个小筒,这可是永历天子赐给他的好东西。
“按说宗室应该知道这个东西吧,如果是烈皇之后就更应该知道。”文安之从筒子中掏出了黑乎乎的一个赐物,琢磨了片刻,狠狠心又多掏了一个出来。
“但他若是不知道,也未必就不是宗室,这并不能用来否认他的身份。”文安之想到这里又有点舍不得,把手中的两个又放回筒中一个。
“唉,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文安之犹豫再三,虽然这赐物同样未必能刺探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但已经一下午了还是毫无进展,文安之真不知道该如何向朝廷上报这件稀奇古怪的事了,他从筒里重新取出了一个,再次凑成两个。
把两个一起交给仆人,文安之琢磨着一会儿该如何不露声色地试探,一边让人去请邓名:“请邓先生过来用饭。”
第33节唐王
吃饭之前先喝了几杯茶,文安之顺便又考察了邓名一会儿,难以想像一个年轻人会有广博的地理知识,但对人情事故、地方上的风俗习惯却极其无知,这点看上去似乎和一个不出家门百里的百姓也差不多,邓名身上的这种矛盾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文安之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越发狐疑:
“刚刚二十岁出头,对全国的名山大川都有所了解,看来他还不是道听途说,难道这二十年他一直一刻不停地到处跑不成?可若真是如此,怎么他又会对地方民风如此无知?难道他游历的时候从来不与人说话吗?”
已经七十七岁的文安之自问平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离奇难解的疑问,若不是亲眼所见他绝不会相信世上有这种人。
很快饭菜就被送上来。晚上文安之一般只喝一些粥,给邓名准备的则有米饭和一些鸡肉,他示意邓名不必客气,可以边吃边聊。
邓名已经很饿了,闻到饭菜气味的时候更加感到饥肠辘辘,他笑着问道:“菜里面有香菇吧?多谢督师款待。”
说完邓名就揭开送到他面前的砂锅盖子,全然没有注意到举起碗正准备喝粥的文安之忽然停住了一动不动,他本来还打算等邓名揭开盖子后再观察他的动作的。砂锅里面香菇炖鸡的气味扑面而来,正和邓名刚才猜测的一样,砂锅里有两块黑色的香菇,发散着令人垂涎的香气。
邓名这句话一入耳,文安之心里就咯噔一声:“他果然识得!”
此时香菇只有福建、浙江的一些地方出产,生长在一种特殊的木头上,也只有使用这种树木才能得到特有的气味。十七世纪还没有未来的控制养殖环境的能力,在其它地方养殖的虽然打着香菇的名义、样子也有些近似,但没有香气,只能骗没见过正品的人。这点香菇是郑成功辗转进贡给天子的奢侈品中的一部分,永历天子去年派人来奉节嘉奖文安之时送给他十个,都是原产地出产的正品,香气十分浓郁。
邓名如果不认识此物也不能就肯定他不是皇家子弟——以前地方上肯定年年都会进贡香菇入大内,但是毕竟十几年前北京就沦陷了,如果真像赵天霸所说的他是烈皇的后代,那个时候他应该还很小吧,居然会记得这么清楚。
闽浙一带都是清廷占领区,因为常年战乱而导致生产、流通萎缩,所以香菇才更加珍贵难得,一般人没有这个口福。邓名若不是小时候品尝过,真不知道长大后还能有什么机会。文安之心念转动,连喝到口中的粥是什么味道都没感觉了。
“不过他周游甚广,不可以一般人视之。”想到此处文安之就决定再试探一下:“邓先生以前在哪里吃过香菇?”
“在家里,”邓名对野生香菇的产量毫无概念,以前在超市里他能看见大袋大袋的香菇,所以从未觉得这是种奢侈品:“香菇做什么菜都好。”
文安之心里又咯噔一声,忍不住追问道:“邓先生家里常用香菇做菜吗?”
“有时吧,炖肉,蒸鱼,炒个香菇肉丝,或是香菇油菜之类的。”邓名随口答道。
“嗯,用香菇炒油菜吗?”文安之的语气变得有点古怪。
“是啊,”这个问题让邓名也感到迷惑,这不是常见菜么,满大街的馆子里都有。突然他灵光一闪,记起以前去南方的时候,浙江一带的人管油菜叫青菜,连忙补充道:“油菜就是青菜。”
文安之盯着邓名看了两眼,确信自己不会看走眼,此人说的确实是实话,看起来他家里就曾把稀罕的香菇用来炒油菜,而且这年轻人心里显然就没把来自原产地的香菇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奢侈品,地位和青菜相去不远。
心里暗叹了一声,文安之觉得邓名以前的物质生活水平是自己闻所未闻的——二十一世纪的物质生活水平本来就是十七世纪的人无法想像的,比这个时代人心目中的神仙所能享有的水平还要高出一大截。
“给他吃了两个……亏了。”文安之看到自己珍藏的东西根本没被客人当一回事,心里也有些后悔。不过很快他就暗暗自嘲,压下这点小家子气的念头——虽然是天子大老远派人送来的东西,吃了就算了,终归还是不要太小气,对吧?
“老夫天启二年侥幸,赐进士及第。”文安之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地看着邓名。
“哦,”邓名一点儿也不明白对方的心理,看见文安之盯着自己看,估计对方话里有什么潜台词,但邓名想了半天也不明白,便猜测对方是不是想在外人面前炫耀一下——虽然邓名觉得文安之这么大岁数没必要和自己炫耀,但他还是恭维了一声:“督师大才。”
文安之听完真有点哭笑不得。进士及第固然是件了不起的事,但他又怎么会有心思在这么一个年轻后生面前显摆?文安之进一步提醒道:“先帝……悊皇帝(天启皇帝)赐老夫翰林院编修。”
“啊,”邓名原来不知道面前的文督师是位庶吉士,现在虽然知道了,但唯一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念书念得是真好”,至于什么‘折’皇帝邓名根本不知道指的是谁。不过刚才文安之说过自己是天启二年中的进士,想来应该是指天启皇帝。邓名不敢去试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继续恭恭敬敬地说道:“督师才学过人,实至名归。”
文安之又认真地看了邓名一会儿,观察对方是否在装糊涂。看上去他的表情是认真的,文安之轻轻叹了口气,自己的话都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为啥对方还是听不懂呢?
“悊皇帝的隆恩,老夫几十年来未尝一日忘怀。烈皇殉国,皇子不知所踪,老夫常常想,若是蒙天之幸遇到烈皇的皇子,老夫便是拼却这一条性命,也要保得皇子周全!”文安之话说得斩钉截铁,有金石之音。虽然他不喜欢这么露骨地表明态度,但对方死活就是听不懂,逼得他不得不明言。他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是崇祯的遗孤就赶快明说,我文安之可不是某个藩王简拔起来的臣子,而是堂堂的天子门生,是你皇伯钦点的翰林。即便是永历在位,我也绝对不会对你不利。
尽管之前有些迟钝,对文安之的暗示也缺乏理解,但这话一出,邓名也明白了文安之在询问什么,邓名长叹一声,起身谢罪道:“督师明鉴,我真不是什么失落在外的宗室,我更和烈皇毫无瓜葛。”
文安之目前还是永历朝廷的臣子,他刚才那番说辞如果流传出去,别人对他的评价难以预料:可能会称赞他忠心耿耿,也可能会责备他心怀二意。文安之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如此明显的话,见邓名还在推三阻四,文安之顿时心中大怒,高声质问道:“你可是有怀疑老夫之意,信不过老夫说的话吗?”
高亢的声音在屋内隆隆作响,邓名知道对方已经生气了,但他心中也是叹息不已:你们或许会因为种种原因怀疑我的身份,可能也盼望着我真的是崇祯的皇子,眼下这种局面,你们甚至会觉得这是上天的奇迹。但只要我一点头,你们马上就会问各种问题,若是没有见识的贫苦百姓也就罢了,说不定我还能蒙混过去,但在你们面前又怎么可能?我连崇祯的儿子该怎么排行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你们口中的三太子名字是什么。更不用说我还必须报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年的生活经过。我只有坚决否认一条路,就算承认了是宗室,用不了一会儿就会被揭穿。
所以邓名再次起身鞠躬谢罪:“督师息怒,在下确实只是个普通百姓。”
两人对峙了片刻,文安之见邓名丝毫没有改口之意,就无奈地送客了。
如果邓名承认自己是宗室,那文安之多半就会有疑心,可现在邓名一口咬定自己不是,文安之反倒疑心他就是,只是因为某些难言之隐不能吐露实情。
“刚才我都说到那份上了,”文安之回忆,觉得从邓名的表情上看确实没有对自己的话有什么怀疑:“他还是不肯吐露身份,那应该确实不是烈皇遗孤。不知道是哪位大王之后?可若不是烈皇遗孤,这些皇城的画又从何说起……”
文安之当然不敢画皇城,也没看见有谁画过,不过各地王府中有什么规矩他就不知道了,琢磨了片刻后想到一个理由:“可能各个王府里保存有皇宫的图画,让藩地的亲王也能够知晓敬拜。”
“莫不是唐王!”文安之推敲哪位大王之后会在自己面前百般抵赖身份。他心中一动,当年隆武帝殉国后,小唐王(也就是邵武帝)和永历帝争夺帝位,曾经打得十分激烈,永历一度被小唐王的军队追击得十分狼狈。而后来小唐王被清兵俘虏杀害,也可以说是为了争夺帝位,把主力都用去攻打永历了。
文安之越想越有道理:“广州城破,小唐王和苏学士殉难时,纷纷传说有太监带着世子逃走。可世子当时才五岁,后来也没有了音信,大家都觉得在这乱世中夭折了也没什么奇怪的,嗯,年纪好像倒是对上了。”
隆武帝、邵武帝较其他宗室大王要勇敢得多,都曾亲临前线鼓舞军心士气,文安之看来邓名的作战风格完全是前人遗传——由于不再怀疑邓名是骗子,那么邓名的功绩就得到了文安之的客观正视。现在他对邓名的评价已经很高,内心里其实也很期盼他确实有皇家血脉,能在大厦将倾的时候出来振奋人心。
如果邓名是少唐王的话,那么他之前对文安之的戒备就变得可以理解。因为隆武曾征召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