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才子-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个新人都不是严党的人,也不属于朝中任何一个派别。

显然,皇帝在没看到这份呈文之前,对让谁做考官已经胸有成竹。

景王见父皇一口气换掉了好几个严党的考官,他和严嵩本是盟友,心中有些失望:“父皇,临阵换将,乃是大忌。”

嘉靖转头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什么忌讳,谁的忌讳?”

看到父亲眼睛里的寒意,累王心中一惊,讷讷道:“父皇要乾纲独断,自有用意,却不是儿臣所能理解的,儿臣刚才也是随口—说。”

嘉靖的眼神才柔和下来。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考生的名额。

如果严党有意壮大自己的阵营,定然会将名额往高了报,中的进士越多越能充实自己的基层。

实际上,如今的内阁都是小严一人说了算,他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说起明朝进士的录取名额,自来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依照人口数确定新科进士的数字。

一般来说,一亿人口,每三年录取一百到两百个进士。

这些进士一旦中榜,可是要直接任命官职的,最差的也得实授一个知县。可全大明也就一千多个县,若录取的进士多了,官多民少,国家财政可负担不起。

不像后世,一个只有三十四人口的农业县,吃财政饭的就有三四万人。官民比例十比一,用惊世骇俗四字来形容也不为过。

明朝一个县城,真正的公务员也就知县、县丞两人,若不遇到天灾人祸,百姓的负担还是很低的。

会试、殿士科的录取名额的规则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几百年都没有改变。显然,这个官民比例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清朝光绪九年,当时的全国人口是四万万,参加会试的考生是一万六千,最后的录取名额是三百零八人,平均下来,每年一百人。

明朝的人口比清朝时要少,但贡士和进士的名额依旧维持在每年一百人左右。

但内阁这次报上来的名额却是六百四十,这就让人有些始料不及了。

内阁一直有漫天要价的传统,可这次开出这么大一个数字还是显得有些不同寻常。若是在往届,这个数字一般都会在四百到五百之间。

进呈御览之后,皇帝按照惯例,大笔一挥,改成三百。

大家都是一团和气,默契于心。

问题是,这次是六百四十,皇帝就算要压些数字下来,怎么也得给内阁一个面子,不能压得太多。

最后的可能,估计是在四百多人。

四百多人,分成南、北、中三榜,每榜都有一百人可以登榜。录取名额之大,可谓是明朝开国以来前所未见。

“今,上有圣明天子,下有贤臣,河清海晏……陛下恩泽,遍及草木虫鱼……须大开科举之门,使野无遗贤,开太平之威世……”嘉靖大声地念着内阁的呈文,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满是讽刺:“说得真好听,还不都是想着广收门生,壮大声势,你们说,联能遂了他们的愿吗?”

说着话,又将目光落到景王的身上:“你说呢?”

景王有些口吃:“圣明无过天子……这个……这个录取的人也实在多了些,得改……”

嘉靖似笑非笑,指了指景王,又指了指吴节:“你们说改成多少为佳?”

吴节:“陛下,臣要参加这次会试。”

“无妨,吴节你是联的身边人,景王是联的皇儿,就当是闲聊好了。”

景王忐忑地道:,‘父皇’儿臣以为这六百四十人名额是多了些,刷两百下来正好。”

“刷两百下来,不还剩四百四十吗?”嘉靖冷笑一声,景王忙将脖子缩了回去。

既然皇帝问起,吴节也不能不说话:“依照以前的成例,三百人正好。”

这是执中之言,也挑不出错来。

嘉靖的脸才温和下来,提起朱笔,将那个数字林了,在上面改成:“八十一。”

“八十一个!”景王惊叫出声:“才这么点?”

“对,九九归一,难道不好吗?”皇帝一挥长袖:“联就这么定了。”

吴节也大吃一惊,才八十一个录取名额……这这这……这也太少了点吧!

据他所知道,这次来京报考的举子有一万一千多人,一万多人才录取八十一名。这才是真正的百里挑一,这考试的难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然逆天了!

本以为,自己凭着预先知道着题,又有范文可抄,怎么着也能中个进士。再怎么说,也有三百多个名额,就算考场中出现意外,也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如今,名额如此之少,却将考场的风险放到了最大。

这真是大明朝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一场会试啊!

(本卷终)

(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人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朝韩愈这首名作自然是被吴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如今以他在文坛中的地位,一般的诗词也不屑抄袭。不过,这首七言用在今日此时,却也应景。

大年已经过完,一连十多天艳阳,地上的积雪已经融化,站在高楼上,迎面吹来的风中除了夹杂着鞭炮味儿,竟带着一丝暖洋洋的意味。

再看看身边的蛾子,比起一个月前,已经胖了一圈。皮肤显得白暂,人也丰腴起来。今日在街上了走了不过两三里地,就喊热。等到了这里,就将身上的皮裘脱了下来,让连老三的女儿替自己拿着。

她的额头上微微出汗,看起来整个人脸上好象蒙着一丝光彩。

的确,最近蛾子的脾气不知道怎么的,比起以前好了许多,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说起话来异常和顺,未语先笑。

测青形让吴节心中却有些嘀咕起来,总感觉有一丝不安。

过年之前,因为嘉靖忙着过年,吴节也要备考,也不在去西苑。没有了公务的束缚,吴节感觉前所未有的松快。同一家人过了个舒心的春节之后,今日得带着家人来慈寿寺踏青。

说是寺,其实就是一座姑子庵,早就荒掉了,就两进的院子,房屋显得破陋,道观后面里面是一片大得惊人的空地,开了五亩地,种了蔬菜和麦子,作为道观的活计。还有一座大墓,一看墓碑上的字,竟然是正德皇帝时的大太监谷大用。

道观里只住着两个老得一塌糊涂的道姑。

这地方位于玉源潭边,离西苑也不远发风水好不好且不说,风景却非常的好。

两个女道士听说来的是大名鼎鼎的吴大名士,忙将吴节一家人迎到楼上的雅阁中奉上香茗,摆好茶食,细心地侍侯着。

女道士都有七十来岁模样看起来颤颤巍巍,端起东西的手都在发抖,让吴节一阵担心。

北京城中古刹名寺不下百间,若是吴大名士能够到此一游,却也能替本观扬名。

蛾子是南方人,这是第一次在北方过冬冷得受不了,整日都躲在屋里。几个月下来,人是白净了,精神却有些不好。

吴节心疼自己女人,等年一过完,见天气如此只好,就带着她出来活动。

之所以到这里来,那是因为李时珍在进京了,寄居在这座道观里面二人相约在此见面。

吴节正与蛾子并肩站在窗户,朝西苑的方向眺望,却见远处一片若有若无的嫩绿不觉心怀大畅。

这个时候,楼下就传来一阵脚步声,然后是李时珍的大笑:“士贞好兴致啊!”

二人回头看去,李时珍还是一身布衣比起几个月前,人也憔悴了些,两鬓带着风霜。

吴节笑道:“东壁兄,什么时候进京的,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也好派人去接。进京来,怎么不住我那里,反寄居在这么一座姑子庵里?”

蛾子和连桂枝、连老三父女也是一阵惊喜,齐声道:“李太医。”

李时珍在吴节家里住过一段时间,二人见了面说起话来也随意,没有那么多讲究。

朝众人微笑点头,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我一个月前就进京了。”

“什么,一个月前就进京了,我怎么不知道?”吴节等人都是一呆,忙问李时珍这么长时间,怎么都不带信过来,反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道观里。

李时珍哭笑道:“士贞你忘记了,上个月你不是写过一封信给我,指出我编撰的那本《本草纲目》中的谬误之处吗?李时珍当时还不服气,就依你的法子验证,一查,才知道正如士贞你所说,我错得离谱了。此观说起来同我也有些渊源,以前的住持也是杏林中人,同我认识的。我在太医院就职时所写的不少医案和笔记都存在这里。

这次进京,就是想将以前所写的资料调出来再看看,将《本草纲目》中的错误——修订妥当。至于过不过年,却不要紧,又一心求静,就没来叨扰,还请不要放在心上。”

听他这么说,吴节这才恍然大悟,借自己身在皇帝身边掌握大明朝便捷的驿站通讯系统,他和李时珍也时常有书信往来。

上个月,吴节在一次偶然的时间里莫名其妙地在梦境中穿越过现代社会一次,这也是他当月唯——次穿越。本打算看能不能在现代社会弄到些有用的信息,就上网去漫无边际地乱找。突然看到方舟子的一篇文章里将中医贬得一无是处,吴节对方舟子这种过激的言论自然是嗤之以鼻。

不过,通过那篇夹章,吴节还是发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犯了几不少低级错误,这同古人的科学水平和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倒不是李时珍故意乱写。

比如,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兔子的认识“兔大如狸而毛为褐色,形体如鼠而尾短,耳大而尖。上唇缺而无脾,长胡须,前脚短。

屁股有九个孔,靠脚背坐,能跳善跑。舔雄性的毛而受孕,五个月后生子。”

这根本就是个笑话,就写信让李时珍请他分开养一雄一雌两只兔子,等兔子成熟后剪下几缕雄兔的毛让雌兔舔舔,看能不能怀孕。

又比如,李时珍认为琥珀就是虎魄,“虎魄,凡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猎人候而射之,弩箭才及,目光即堕入地,得之如白石者是也。”

吴节又在信中说,这东西乃是植物的油脂落地后所化。不信你可以去多找些琥珀,其中肯定会有虫子被包裹在其中。如果是老虎的眼睛,那些虫子又是怎么钻进去的?

在比如,李时珍在书里写道“俗传母猫无公猫配时,用竹帚扫背数次则会受孕。或者用斗将猫盖于灶前,持刷帚头击斗,祝灶神而求,亦会受孕。”

他当对之所以写这些内容,是不愿意看到一代医道宗师犯这种低级错误,被后世不知好歹的无行文人笑话。

估计是李时珍看了自己的信之后,私底下也照样做了实验,发现他书中的错误犯得很低级,便跑进京城来修订以前的著作。

也不知道这次修订完毕之后,《本草纲目》会变成什么样子,但不管怎么说,肯定和真实历史上大不一样。

这大概就是吴节对历史做产生的一点影响吧。

吴节一笑,直要再客套几句,李时珍又继续苦笑摇头:“李时珍为了安静做学问,就连士贞那里也不肯去。可是,即便如此,还是免不得被人抓了丁。”

蛾子等人惊奇地叫了一声:“什么人这般大胆,竟敢惹李太医?”

李时珍乃是一代名医,活死人而肉白骨。人总有生老病死不管你是一品大员,还是升斗小民,总免不得要被病魔找上门来。在京从医多年,李时珍故交满天下,任何人都会给他一点面子,又是什么人这么不开眼敢去找他的麻烦?

李时珍有些郁闷:“被陆都督给请去了,在陆炳哪里住了半个月,前天才算脱了身。”

“原来是陆炳,等等”……陆公不是病入膏盲药石无效了吗……”,吴节心中一震,突然想起,在真实的历史上,陆炳应该在年前去世的,怎么还没死?

“恩,没错,依他当时的面相看来,是没有救的了。”李时珍点点头,说:“其实,到了陆公那一步,根本就救不过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们当医生的职责并不是救命,而是减轻病人的痛苦,让他们活得更有滋味,死得体面一些罢了。”

古人都信命数,即便是李时珍这样的医道宗师也是如此。

他叹息一声,接着道:“依陆公的脉相看来,定然是活不多这个冬天的。若我是他,根本就不会去想生死二字,将心态放平和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乐天知命,如此活得自在,走得从容。又何必大把大把吃药,将自己弄得奄奄一息,苟延残喘,生不如死?”

“也不知道陆家人是怎么知道我进京的,陆家两兄弟竟然找到观里来,在我面前长跪不起。说是陆公已经不成了,请我李时珍看到以前同殿为臣的情分上,务必救他一命。没办法啊,既然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也不能不去。劳累了半月,总算保住了陆公一条命。”

吴节心中发沉:“陆公现在可好?”

李时珍:“不好,也就是吊着一口气而已,随时都有可以撒手人寰……其实,年前他若是走了也好。到如今,他已经彻底瘫痪在床,手脚都烂了,又成了瞎子,这样的日子过着根本就是一种折磨。佛家说得好,人身不过是一个臭皮囊,陆公的身子,烂得不成样子。现在天冷还好,将来天气一热……就是大限……换谁去,都不成……”

吴节这才明白,就因为自己那一封信,李时珍进京之后就被陆家请了过去。也因为有李时珍,本该在冬天去世的陆炳竟活到了现在。

这也算是他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吧。

难道,这就是蝴蝶效应。

这只蝴蝶扑棱着翅膀,会真扇起风来吗?

一切都不敢确定啊!

“蝴蝶,蝴蝶,好美啊!”蛾子突然惊喜地伸出手去。

吴节转头看去,却见一只黄色的蝴蝶正在寄外,驾着春天的暖风,在热气流中慢慢升高。(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这是考题吗

吴节不知道陆炳因为自己出现在这个历史时空,而被李时珍延长了一个月的寿命究竟以意味着什么,或者会对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也许,就目前看来,这个影响微乎其微,可既然发生了改变,这个趋势就是不可逆转的。

将来会如何发展,谁能说得清楚。

对明朝最大的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吴节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也就是在陆家读书时见过两面。在他眼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