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才子-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节学电脑打字的时候,主要是懒得背字根,不会五笔,只用拼音。这些天,他为八股文的事情在网络上同老金和国学论坛的几个朋友交流过许多次,经常为一个问题吵到半夜。
    打字速度越发地快起来,能够轻易地达到每分钟一百二十字的水平。可是,就因为如此,每到提笔写字,总会下意识地先将要写的字自动代换成拼音字母,刚才落笔的时候,他好几次都差点写成了汉语拼音。
    “还好,我先把文章抄在草稿上。刚才若是直接写到考卷上,没准就要犯低级错误了。”吴节心叫一声好险。暗自后怕。
    古代的科举试卷都事先印好了红色暗格,一个萝卜一个坑,写了错别字,或者涂了污迹,要被扣分,碰到脾气不好的房师,直接就把你的卷子给刷了下去。
    电脑用得多了,自动写拼音不说。还容易犯提笔忘字。
    现在,就连简简单单的一个“故”字,竟然将他给难住了。
    吴节坐在考桌前想了半天。又分别将这两个不同偏旁的字写在草稿上,看了看,这两个字怎么看怎么可疑,死活也确定不了究竟那一个字才是对的。
    这情形急得他心中一阵气苦:终日打雁。今天却被大雁啄瞎了眼睛。
    人越是急,脑筋越是卡壳。
    想了半天,死活也决定不了。
    吴节没办法,只得放弃,就生了活,烧了点水,泡了点茶水。喝了几口。却突然扑哧一笑:“故乡的故不就是反文旁吗,我还真是被魇住了。现代人用电脑多了,未必是好事,今后若再穿越回现代社会。那玩意儿可不能再多碰,尽量用笔手写吧。”
    想出这个字之后,吴节无比轻松,听更鼓的事情,已是寅初,还是快些把第一题写完,早点睡觉要紧。
    砚台里的墨汁已干,笔尖也凝住了。
    等弄好。将一篇文章抄上去,等到要结束的时候。吴节心中又是一动,突然想起了一个很要紧的关节。
    这个关节若是处理不好。只怕还真的考不出什么好成绩来。
    “我只顾着揣摩包应霞的口味,却把房师这一关给忘记了。要知道,我这份卷子并不能直接交到主考官的手上,而是先得让房师过眼,房师看中了,这才选送到包大人那里去定名次。所以说,与其揣摩包应霞,还不如多想想这天字号房师喜欢什么样的文字。”
    “房师喜欢什么文章,我自然是不知道的,到现在,他姓甚名谁,都还是一个迷。不过,这篇文章本就是八股文经典,只要格式什么的没问题,房师又不是瞎子,不会看不出其中的好处。对了,格式,形制……我倒将这个问题给忘记了,险些酿成大麻烦。”
    吴节一个激灵,也没再抄稿子,又提起笔在草稿上写了起来,在束股部分又加进去了一些东西。
    这加进去的内容全凭自己的真本事,也没处可以抄去。还好,他前一阵子在陆家族学学习,代时升又是一个明师,写几十百余字的文章还难不着他,虽然比起原作者还差了许多火候,却也有几分像模象样。
    原来,这涉及到明清八股文的一些细微区别。
    明朝和清朝的八股文究内容和形式上基本雷同,可考场上却有许多差别。
    首先,明朝的文章不限制字数,你想写多少都可以,只要考卷够用。清朝则不同,由顺治二年开始,即规定了八股文的字数,定为每篇不得过五百五十字。这当然是为了考试需要,因当时考试,不同于现代高考时间,语文只二小时。
    那时考秀才天不亮进场,天黑才出来。举人、进士考试三场,每场头天进场,第三天才出来。时间较长,不限字数,才气大的只要有时间写成洋洋数千字长文,那试官阅卷,就无法看了。所以要限制字数,最少下限,最多上限,均有规定。
    康熙二十年,因考虑五百五十字,似乎过少,作者词意未尽,就草草结束,影响文章内容,因增至六百五十字。乾隆四十三年,又明确规定乡试、会试四书文字数为七百。
    二是明代制义有大结,即在文章结束后,作者又作总结性的发挥,词句较多,可抒发作者见解,清代八股没有“大结”。
    这第二项尤其要紧,大结若是写得好了,很容易就中了房师、宗师的意。
    而清朝文中可没有大结一说,因此,吴节这篇文章严格来说,是不完整的。要想考个举人出来,就不得不加个尾巴。
    至于其他的区别,比如文章里的避讳、能否出截塔题、《四书》的出题顺序什么的,却不要紧。
    当初在成都参加院试的时候,吴节也没写这个大结。不过。当时是包应霞直接审卷,对这种表面文章也不怎么在意。况且,院试比起乡试而言,也不那么正规,主考官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考试的秀才功名。
    乡试考场则不同,首先得各房考官初选,然后是主考副主考终选。到最后,还有专门的审核监督官核实。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你的举人功名就得泡汤。
    八股文本就是表面文章。对格式要求极严,断断马虎不得。
    这个大结算是吴节在正规考场上第一次靠真本事作文,几十来字的内容仔细推敲,光草稿就写了好几百字。最后终于确定下最终的定稿,这才誊录到考卷上面。
    等一切弄完,抬头一看,天都亮了。
    吴节心中苦笑,摆了摆头:“本以为有考题在手,这次乡试应该应该就是走个过场,可这第一题就做得如此困难。接下来四题还有得忙。不过,这样也好,免得早早地就将卷子作完,接下去坐在考场里发呆的好。”
    睡了一一整天。等到下午六点时才醒过来,天已经黑了。
    第二题的题目是《百亩之粪》,出自《孟子》中“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也是大众化的题目,看样子,包应霞并不想同考生们为难。
    这题吴节早早地准备了范文。依旧打了草稿,自己写了大结。检查半天,发现没任何问题之后。才抄了上去。
    第三题是〈书经〉里的一句,更简单,吴节在这其中又梦回了现代社会一次,将后面两个题目的大结也给查出来,背熟了。
    好在这三题一作完,他提笔忘字的毛病总算纠正过来,也没有一写字就自动替换成汉语拼音的毛病。
    唯一郁闷的时候,第一夜因为熬了个通宵,然后又睡了一个白天,时差出了问题。接下来两日都是晚上写卷子,白天睡觉。
    这考场的白天究竟是什么情形,他竟是一无所知。
    只知道这秋雨就没有停过,淅淅沥沥落了三日,天气一日冷于一日,坐在考场上,血脉不畅,竟有些僵手僵脚之感。
    对面的死胖子作题非常不顺,那到卷子之后,不住唉声叹气,又咳得厉害。
    一张脸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病得,红得非常奇怪。
    ……
    油灯的灯光一闪,熄灭了,却是灯油已经烧干。
    考舍里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耳朵只“沙沙”的雨声,间或几声压抑的咳嗽。
    这是最后一天的黎明。
    最后一题的题目是〈皆雅言也叶公〉,这是一个现代人感到十分奇怪的所谓的“截搭题”。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上面一章书的最后一句或几个字,和下一章书的开头几个字或开头一句联在一起,甚至语不成文,照样可以作为题目,以之写八股文。
    如这道题目:上半句“皆雅言也”,出自上《论语》、《述而》第十五章。原章书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下半句“叶公”二字,出自同篇第十六章。原章书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篇是记孔子廉己诲人之辞,容貌行事之实的一篇,各章书都很出名,这两章书更都是《论语》中的名文,常被人们引用。而此题只出前一章最后四字及第二章开头两字,连在一起,“皆雅言也、叶公”,从表面逻辑上讲,简直不知所云。
    这题目出得怪,估计是包应霞觉得前面三题实在简单,故意弄了这么一出。
    不过,这种题目要想难到考场里的答题高手们,也不是那么容易,但至少可以刷掉一批学养不够渊博,思维不够活跃的考生吧。
    吴节早早地想了范文,又写好了最后部分的大结。
    正要誊录,灯却熄了。
    只等躺下睡觉,等到下午时在誊录上去,然后交卷出场。
    乡试终于要结束了。
    躺在炕上脑子却那篇范文的字字句句却不断涌上心头:“明圣训之有常,而楚大夫又可记矣。
    夫雅言而曰皆,则诗书礼之外,夫子固不言也。彼叶公者,又何以书哉?
    ……
    此所以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乃置于不答:殆以其人其言,不过在南人有言之例,吾夫子之雅言,固不足以语之也。
    ……”
    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已经不可考,却写得不错。而且,这种怪题,只要能答出来,就算是过关了。
    “最后我能拿第几名呢,中举应该没任何问题,关键是名次。”吴节朦胧地睡着了。
    时差没有倒过来,这一觉睡得浅,竟被冷得醒了过来,抬头一看,雨丝依旧,天色黯淡。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可对面考试考舍的考生们都已经停笔不作了。
    那陆轩和林廷陈更是生起了火,悠闲地坐在考棚里品着茶水,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显然考得不错。
    就连那死胖子也作完了卷子,恹恹地坐在凳子上,依着墙壁,额头上敷着湿棉巾,估计正在发烧。也不知道他做得如何,但看他的气色,灰败到极处,估计是弄砸了。
    “竟然睡了一天。”吴节大吃一惊,慌忙提笔誊录。再耽搁下去,天一黑,可就糟糕。灯油都燃尽了,难不成还要交白卷。
    好在天黑之前总算将卷子抄完,可一双眼睛已熬得发涨。
    各考舍都亮起了灯,在雨水中显得无比辉煌壮丽。
    又过了一阵,一声炮响,终于到了收卷时刻。就有收卷官过来将卷子收了,然后又有号官过来开了号门的锁。
    士子们拿了照出签排队,依次到贡院大门将签字交给门官,出门回家。
    “终于考完了,三场九天,加上中途休息了两个日夜和开考场时点名入场,快半个月了。这科举考试,太恶劣,太没人性了。”吴节摸了摸长满绒毛的上嘴唇,长长地吐了一口热气。
    又伸手扶住跌跌撞撞艰难行走的陆畅,他发现四胖子没有带考篮:“你的东西呢?”
    “不要了,没力气。”死胖子一声热得跟碳火一样,说起话来不住喘着粗气,一身也颤个不停。
    。

第二百零八章 逼帐的上门了
    第二百零八章  逼帐的上门了
    屋外的雨声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
    天气有点冷。
    炕烧得暖暖的,被子散发着一股新鲜的棉布味道,一双素手将壶里的热水冲进茶杯。须臾,绿茶那清新的香味便在屋中氤氲开来。
    吴节懒洋洋地躺在床上看着蛾子忙前忙后,心中突然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宁静。他已经醒过来有一阵子了,却还是不想下床。
    蛾子又走到床头,掖了掖他身下的被子,又拿一块枕头垫在吴节的头下。
    天见可怜,公子总算从考场里出来了,昨天夜里回来的时候,身上又脏又臭,一张脸上全是烟尘,瘦得颧骨都显出来了。
    蛾子一看,就心疼得直掉泪。至于公子考的如何,却不敢问,生怕问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蛾子将枕头垫好之后,又端起茶水喂了吴节一口,这才小声问:“公子睡得可好,要起来了吗?”
    温暖的茶水灌进胃中,吴节只觉得浑身通泰,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累死了,再睡一会儿吧。这几日突然冷了下来,考场里又湿又冷,根本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秋闱秋闱,我看是冬闱才对,来年春闱估计也不好受。”
    蛾子听他这么说,心中更疼:“都快小雪了,自然是要冷下去的。”
    吴节有些惊讶,突然想起现在虽然是农历九月中旬,可换算成后世的公历,已经是十月底。北方的冬天来得早,冷得也快,再过半月应该就是小雪。一转眼,到明朝都快一年了,日子过得真快呀!
    再看那蛾子,身上也加了一件水葱色的袄子,配合上她窈窕的身子,白皙的皮肤,别有一番清丽的韵味。
    这男人早晨起床时,半梦半醒之间,人也没那么多顾虑。顿时觉得小腹有一团热气涌起来,就大着胆子伸出手在她腰上一抱。
    蛾子眼睛一瞪,推开吴节的手:“别闹,有客人来了,公子你还是快些起床,别让人等。”
    “有人来访,会是谁呢,是不是学堂里的同窗,或者是今期乡试的同年?”吴节问。
    可想了想,却立即否定这个想法。说学堂里的同窗吧,自己和他们平日里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私底下也没有任何来往。只同死胖子交情不浅,可惜陆畅烧得厉害,看他的模样,以明朝的医疗水平,估计会在床上躺半个月。
    这胖小子看起来很随和的,其实却是一个意志坚定之人。都病成那样了,依旧强撑着在考场里呆了三天,光这份坚强就很让人佩服。
    至于其他同年,等到发榜还有几日。要大家都在榜上了,才算得上是同年,才有可能带着礼物相互拜访拉关系什么的。
    这才是考完之后的第一天,怎么就有人来了?
    见吴节问,蛾子道:“是那个什么老黄过来寻你。”
    吴节脑袋还有些迷糊:“哪个老黄?”
    蛾子笑着又喂了吴节一口热茶:“还会是哪个,就是公子你考前去过的那个道观,嘻,嘻痒,别闹……”原来,吴节趁她说话时,将手放在了腰上。
    蛾子也没抗拒,脸却微微红了。难得地有些害羞:“老黄还在书房里侯着呢,连叔正在那里陪他说话。”
    “啊,黄锦,这个阴魂不散的。”吴节立即清醒过来,急忙地手抽了回来。
    黄锦不会平白无故地跑吴节这里来,肯定有其他的原因。让一个内相在书房里等着,而他却在卧室里酣睡,传了出去,也不知道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