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才子-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畜生,你这个畜生呀!”又是一记耳光抽过来。
    眼泪**辣地流了下来,严世藩忍不住放声痛哭。
    这一哭,就哭醒了。
    醒来之后,严世藩只觉得身上全是热汗,再也睡不着。
    可他却死活也没有起床的念头,就那么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帐顶。
    “不甘心啊,没有进士功名,总归要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没错,同梦境中一样,严世藩依照父亲的计划放弃会试,入了国子监。毕业之后,入六部观政,从一个小小的书吏,一路往上,最后总算进了内阁,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
    可内心之中,总觉得缺了什么。
    是的,缺的就是那份在同僚,在下属面前的底气。
    内阁就不说了,在座诸相,谁不是一甲二甲出身,士林楷模。就算是见到下属们,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头上也顶着一顶赐进士、同进士的帽子。官员聚会,首先就是要排座次,你是什么出身,什么功名,哪一年的进士,都要好好论一论理一理。
    每当遇到这种场合,严世藩都会尴尬得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堂堂阁相,竟然只能依靠权位强行占了首座,传出去,怎不叫人心生鄙夷。
    就因为有了这个短处和弱点,他平日在别人面前总会装出一副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的模样,在内阁里也是一手遮天。其实,心中却是暗暗发虚。
    一切的一切,就因为自己是国子监监生出身,没有进士头衔。
    还好自己写得一手好诗好文,这些年屡有绝妙诗文面世,在士林中轰动一时。这才让其他官员和《》自己的目光中多了一份惊佩,也让他心中骄傲:我严世藩不是考不中进士,是不想不屑。你们看看我写诗,但就这份才情而言,会考不中吗?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吴节出现了,以一首《雨霖铃》和一首《月下独酌》将他这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望和骄傲击得粉碎。
    “本以为吴节只擅写词,若是写律诗,要赢他,却也不难。”
    “可万万没想到,他的诗也作得如此之好!”
    “是啊,真的是非常的好,大气恢弘,意境开阔,读之,竟让人身上直打哆嗦。这诗,是有魔力的,对,肯定是有魔神附体!”
    严世藩身上的汗水还在不住地涌出来,然后无声地沁进棉背里。
    他因为一只眼睛看不见,就吃力地将头转过去,用那只精亮的眼睛朝书桌上看去。
    上面放着一张稿子,正是吴节的那首五言,巍峨的五言长城。
    “输了,彻底地输了!”一阵无力从心头涌起。
    严世藩长叹一声,将头又转了回来。
    枕头上还带着泪痕,是梦中流下的,湿漉漉很不舒服。
    外面有人在小声说话,然后就是两人跪在门口:
    “给父亲大人请安。”声音瓮声瓮气。
    “给公公请安。”声音很清脆,却带这一丝畏惧。
    说话的正是自己的儿子严秀和儿子的小妾徐汀。
    翁声翁气的是儿子,这个儿子脑子好象有些不灵光,十六七岁的人了,还懵懵懂懂不晓事,晚上还经常尿床。
    至于徐汀,就是徐阶的孙女。
    “怎么了?”严世藩整理好心绪,用平静的声音问。
    “怎么了?”严秀跟着学舌,然后痴痴地笑了起来。
    严世藩心中一阵悲凉,他这个儿子在娘肚子里就受了震,生下来之后就呆呆傻傻的,完全没有自己和严嵩的那份精明强干。
    倒是徐阶的孙女很聪慧的样子,应道:“公公,老太爷说您这几日心情不好,已经有两天没去内阁了,让媳妇过来给你老人家请安叫早。”
    “原来是来叫我起床的,这个老不死的,竟然管起我来了!”严世藩想起梦中的情形,心中突然有怒火升起:“滚,都给我滚!”
    “是!”徐汀惊慌地应了一声,又在外面磕了个头,忙牵着丈夫慌张张地走了。
    就在上次李府寿宴之后,公公心情不好,徐汀在请安的时候触怒了他,受了家法,到现在,背心还疼得厉害。
    被儿子和徐汀这一打搅,严世藩再没有心思在床上躺下去,也没叫人服侍,就那么穿了一件单衣跳下床。
    站在书桌前呆呆地看着吴节的诗稿,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输了,输了!”这个声音在心中不断回旋,如同一记记重锤砸在心上。
    “不!”严世藩突然双目通红:“不,这不是我的性格,我严世藩什么时候认过输?别人都说我严东楼是疯狗,逮谁咬谁,咬住了就不会松口。没错,我就是属狗的,哪又怎么样?”
    他猛地抓过吴节的稿子,一把扯成碎片:“继续,继续,不死不休!”
    伸出一只脚将书桌的抽屉勾开,里面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ps:依旧是一个二合一的大章节,继续求月票支持,谢谢大家!
    !#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彻底红了(求月票)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彻底红了(求月票)
    嘉靖三十九年三九天的北京城冷得厉害,此刻的气候正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小冰河期的开始,在没有温室效应的古代,这个冬天尤其寒冷。
    用滴水成冰来形容也不为过,朝地上吐一口唾沫,用不了两分钟就变成冰渣子。
    就在这么个严寒的日子里,大明朝的文坛却在一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比试中彻底沸腾了,燃烧了。
    比赛双方的地位悬殊,一个是当朝内阁阁臣,以才名动天下,号称一代诗宗的小阁老严世藩。另外一个则显得不太出名,仅仅是一个刚得了顺天府乡试头名解元的举人,吴节吴士贞。
    无论怎么看,这两人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可就是这么一场不对称的比试,却变成明朝文化史上最经典的一幕。
    事情的发端是李伟的六十大寿,在寿宴上,吴节以一首精致得令人发指的《雨霖铃》拔得头筹。
    作为继徐文长之后的文坛领袖,严世藩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再次摆下擂台要与吴节分出高下。并放出话来,要比就比律诗。
    擅词者未必能能写好律诗,在这上面,小阁老还是有信心的。
    不过,就在吴节立即还以一首《月下独酌》,以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般的宏大诗句,在严世藩最擅长的领域,赢得酣畅淋漓。
    一时间,无论是婉约缠绵“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奔放潇洒,都在京城中传唱一时。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吴节手中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如日初升,让人无法逼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这场比试已经没有了悬念,无论是律诗还是曲子词,严世藩再写下去,又如何写得过吴节这一诗一词。
    仅凭这两篇传世佳作,吴节已经成为继杨慎之后,大明朝最好的诗词大家。
    不得不承认,小阁老败得极惨。
    做为文坛曾经的领袖,作为一个前辈,换成其他人,自然是一笑了之,并大力推崇,以博得提携后辈的美名。
    可小阁老偏偏还是不肯服输,还要同吴节比试下去。
    赢又赢不了,败了又不肯服输,其行经已经近乎市井泼皮,这一点就不得不让人鄙夷了。
    很快,严世藩又开始了同吴节的第三场比试,以飞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推出了一首七言律诗,依旧是借湘月之口划下道儿。
    这首七言格律工整,气象颇大。同先前两篇专一注重形势不同,其中竟带这一股明诗少见的气韵,是近几年少见的佳作,刚一出炉,禁不住让人赞叹一声:“不错,不错。”
    据严府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这诗并非小阁老的新作,而是他前几年写就的存稿。因为作得颇为得意,又欲极尽完美,这些年几次修改增删,从未示人。
    小阁老是个完美主义者,流传于世的大多是二流作品。真正的佳作则合成一个集子,放在书房里不断修改,准备在老时才出版发行,流传于世,
    可现在却被吴节逼到墙角,不管不顾地抛了出来。
    这让人不觉想起前一阵子小阁老传出的谣言,说吴节的那首词是与杨宗之合写的旧作。现在,你严世藩不也把旧作扔出来了,还有什么立场鄙视吴节?
    小阁老这首诗不过热了一天,立即就被吴节以一首七言还与颜色,狠狠地压了一头。
    吴节这首七言以《无题》为名,描写的是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与一女子结识,心怀倾慕,在离别时无限惆怅,不能自己: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够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句,文辞和意境都美到让人心醉,又如何不脍炙人口,至于严世藩先吴节一天所推出的那首七言律诗,谁在乎呢?
    也就在一瞬间就被吴节的新诗掩盖了,被人忘却了。
    ……
    吴节抄袭的这首七言律诗正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意相。
    这诗写的是男女情怀,最适合让彩云演唱。
    不过,他抄这首诗的时候还是忽略了一点:实在是太应景了。
    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他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身坏六甲的妇默默地站在高台上,放眼望去,隆冬的远景一片朦胧晦明,如同被沁在一片淡淡的水墨之中。
    心却蓬蓬跳动,思绪中搀杂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半是恼怒,半是羞涩,半是惆怅……
    “娘娘……”桂圆看着李妃,愤愤地说道:“这个士贞先生真是轻狂,太不象话了。奴婢虽然读书少,可这诗的意思却是看得明白。不就是写在一场宴会上,吴先生同一女子相识,心心相印。可是时间太短,只能匆匆分别。这不就是……不就是李府的寿宴吗?”
    李妃一张脸立即变得微红,然后转头唾了一口:“桂圆你不要乱说。”
    “哼哼。”桂圆依旧有些恼怒:“那天寿宴,吴先生也没见过几个女子啊。”
    李妃微微一笑,将手头的诗稿小心收进袖子里,面上的红光消退了:“想来,吴先生这诗是写给彩云的。”
    “不太像。”
    李妃再不说话,心中却想:彩云同吴节本是旧识,同这诗的大意不合……这个吴节,正如桂圆所说那样,轻狂……
    可心中,却跳得厉害。
    又转头看了看远处的景物,默默念着诗句,不觉痴了。
    接下的情形变得更有意思,也被后人津津乐道了几百年。
    后世的嘉靖年文学史的专家在研究这一段历史时,都忍不住感叹一声:如此传世名篇,只需一首就可流芳百世,成为古典文学中最闪量的存在。可在吴节手头,却好象流水一样出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文学创作高峰期,嘉靖三十九年最后一个月,正是吴节文学创作的顶峰。
    不甘心失败的严世藩继续以两天一首的速度推出新诗,反正都是收藏在集子旧作,到时候抄一首出来就是了。
    至于吴节,手握唐诗三百首,自然要赢一个酣畅淋漓,杀他个干干净净。
    到这个时候,两人的比试同原创已经没有任何关系,都是在抄。
    严世藩抄的是自己的旧作,而吴节抄的则是唐诗皇冠上最璀璨的那几颗明珠。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三十天,十场,场场大胜。
    吴节每首新诗一出,都轰动一时。
    背诵的,传抄的,满城沸腾。
    至于小阁老的诗作,谁在乎?
    ……
    严世藩如今已经彻底麻木了,可他还是机械地不断发表新诗。
    到现在,他已经不关心最后的成败、结果了。这情形有些像是在拳击台上被人打得找不到北的拳手,只胡乱地挥舞着软弱无力的双手,背靠立柱,死活不肯躺下去。
    虽然悲壮,却改变不了大败亏输的结局。
    观众只会为胜利者喝彩。
    胜利,属于吴节。
    ……
    已经变成一场闹剧了。
    但世界上的事情总会有曲终人散的那一天。
    严世藩终于在最后那场七言乐府的比试中彻底败下阵来。
    刚开始,他还是抱着幻想,想在这种冷僻的已经没有多少人写的题材上扳回一场,勉强挽回一点颜面。
    但事实是残酷的。
    吴节立即回报一首如同银河倒悬,天宇翻转般雄浑的《行路难》将他彻底压服: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到此刻,已经不用再比下去了。
    即便小阁老再有新诗出炉,又能如何。
    实际上,湘月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唱严世藩的新诗了。非不能,实在是厚不起那个脸皮。
    十战十胜,吴节的抄得肆无忌惮,彩云在同湘月的比赛中赢得一帆风顺,也顺利地将失去的花魁位置夺了回来。
    老花魁战胜新花魁,重回艺术颠峰,这才大明朝还是第一次。彩云现在算是红透整个顺天。
    同时,吴节也彻底地火了。
    不管先前有什么置疑或者不屑,如今的吴节已经是实际上的文坛宗师。甚至有人将他的名字排在解缙和杨慎之后,称之为明朝第三才子。至于徐文长,同吴节的惊才艳绝比起来,好象还差了许多。
    “这个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忽视我吴节的存在吧,礼部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坐在茶馆中,端着酒杯,敞开胸怀,酒到即干,与士里诸闲笑傲风月,吴节放声长啸:“某乃吴节,本巴蜀布衣,十五好剑术,偏干诸侯。十六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ps:吴节同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