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才子-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还得等上三日。”蛾子这才明白,她以前虽然性子急,同吴节说起话来也非常不客气。
    那是因为以前吴节是个傻子,家中情况也非常糟糕,蛾子恨铁不成钢。
    但这一年来,吴节在科场上一帆风顺,从一个平凡的傻小子一跃成为进士老爷,又是天子近臣,前途一片光明,蛾子生活闲适了,心情一好,气也顺。加上又怀有身孕,学别人做起了贤妻良母。
    男人们的事情,不该问就不问,自然不清楚这科举场上的规矩。
    吴节也意识到这一点,自从过了会试,成了事实上的进士之后,他的应酬是有些多。整日不是拜访座师,就是与同年们诗酒唱和,一天到晚也难得同蛾子说上几句话。
    心中微微歉疚,就握住蛾子的一只手,柔声道:“这阵子冷落你了,抱歉。”
    丫鬟和连桂枝见此情形,都识趣地退了出去。
    蛾子一笑:“老爷,当着这么多人,庄重点。”
    吴节:“庄重什么,你知道的,我就是这么一个轻佻的人。”
    说着话,就伸手去将蛾子抱住,却发现蛾子的肚子好大,却抱不完。
    蛾子将头靠在吴节肩上,良久,才吸了一口气,柔柔道:“老爷,殿试比不得其他考试,就算最后的名次不尽如人意,也没什么不好。点不了翰林,就向万岁老神仙请个旨意到地方上做知县老爷好了,最后能够回应天府。”
    吴节:“你想家了,真想回去?”
    蛾子白了他一眼:“我家老爷有出息了,就不兴蛾子也来个富贵归乡,威风威风?”说完,脸却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
    吴节哈哈一笑:“富贵不归故里,尤如锦衣夜行。我倒无所谓,蛾子,早迟得让你在老家大大地露一次脸。不过,我却不能以七品芝麻官的身份回去,怎么着也得弄个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的。”
    “真的,老爷这次考试得不错!”蛾子大为惊喜。
    吴节:“一甲前三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看最后怎么定了。”
    蛾子大气地一摆手:“得了了状元无妨,榜眼就不要了,怎么着也得是个探花,听起来好听。探花郎啊!”
    “同感。”
    对于这次考试,吴节还是很有把握的,吃饱喝足后仔细一想,自己所作的题目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书法也好,只要考官不故意刁难,妥妥排在前面。
    实际上,这次殿试的读卷官们不是内阁阁臣,就是部院大臣,且都是饱学鸿儒,身份摆在哪里,不可能故意为难哪一个考生,跌了自己身份。
    ********************************************
    第二日,文华殿。
    这里位于紫禁城东侧,东方属木,色为绿。因此,文华殿上都盖着青瓦,在一众红砖黄瓦的建筑群里显得异常醒目。
    这地方按照明制,本是太子办公的地方。嘉靖不设太子,这地方就成了皇帝筵经之所。嘉靖十五年的时候,这地方遭过一场大火,烧得七零八落,到如今,修补了二十多年,总算有些模样。
    可看起来还是显得有些简陋,嘉靖这人也是运气不好,也不知道是不是火命。在他做皇帝四十年中,皇宫就发生过好几起火灾,他也曾经差点烧死在里面。
    今天是读卷大臣们阅卷的日子,一大早,严嵩、徐阶等八人就来到这里,坐在殿里看卷子。
    这么多大人同时光临,让值守的小吏们大气也不敢多出一口,走起路来也踮着脚尖。
    殿里点满了蜡烛,亮得耀眼欲花,脚下的金砖明得跟镜子一样。
    按照明制,八十一张卷子要平均分配给所有的读卷官。所以,每人都得了十张,严嵩是首辅,则是十一份。
    如果卷子合了读卷官的意思,则在上面画一个圈,反之则是一个叉。
    读完自己手头的卷子之后,读卷官这会将卷子转给下一座,大家交叉着读,称之为“转桌”。
    等转桌完毕,最后以得圈多寡定名名次,然后由首席读卷官,也就是内阁首辅严嵩拍板。
    此刻,各位读卷官刚将第一轮看完。
    这读卷子,第一轮最慢,需要一字一句仔细审核,然后判断优劣。到接下来七轮就简单了,因为有前面的考官先给了意见,有了参考,便可马虎些,大约看上一眼即可。
    外面天光已经大亮,第一轮的卷子还没有读完。
    殿里静可闻针,只余考官们轻微的呼吸声。
    严嵩年纪已经大了,读了几份卷子,就觉得有些疲惫,心气一阵浮躁,审起文章来也不那么用心。随意地在卷子上看上两眼,就提笔画了个叉,写下一行十余字的评语,扔到一边。
    他心中有事,对卷子里究竟写的什么内容,也不怎么在意。
    吴节的得了贡生,做了中式新人的事他早早地知道了。会试考场上的事情,他管不着。可无论如何,得阻止吴节进翰林院。听说这小子同裕王府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又随侍在天子身边。
    朝廷、皇帝、宫中但凡有风吹草动,有他做耳目,裕王第一时间就会得知。
    有这么一个人杵在西苑,对景王的大计,对严家却是大大的妨害。
    无论如何,得将他从皇帝身边挪开。只需让他中不了前十,入不了馆。到时候,严嵩自可以吏部天官的身份,直接派吴节一个蛮荒边陲小县的知县,远远打发掉。
    这辈子,吴士贞也别想回北京了。
    可吴节的卷子究竟是哪一份呢?
     文字首发,欢迎读者登录 。 全文最新章节。

第三百六十五章 池鱼
    对于吴节这人,严嵩也研究了很久。不管是他的诗词文章,还是为人处事。
    当然,在殿试考场上,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用处,能够进殿试考场的都是一方才俊,若真论起文章了,大家都作得差不多。而且,这种官样文章,也没有个人风格可言,关键是笔迹。
    殿试的卷子虽然也糊住了姓名籍贯,可却不誊录。
    如果碰到熟悉的人,很容易就能知道他的卷子是哪一张,要想通关节也是很容易的。
    问题是,如果考生的卷子作得实在不成,你给他画一个圈子。卷子转到下面几座,都得了个叉,面子上须不好看。大家都是内阁的宰相,为一张卷子丢人犯不着。
    而且,前十名关系到考生能否入翰林院,不但卷子要作得极好,也都有一定的名气配合。
    你若得了考生的好处,生生将他排进前十。其他考官肯定会看不过眼,出言反驳。大家都是阁臣,谁怕谁呀?
    再说,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手头,还得让天子来定夺,不可做得太过分。
    严嵩的目的就是将吴节挡在前十以外,只要能够在卷子中将吴节找出来,写上一句恶劣的评语就可以了。
    别的考官在转桌读卷的时候都会有所疏忽,而且也习惯照顾第一个阅卷人的面子,都会照例按照第一阅卷官的意见为准亦步亦趋。
    严嵩正是把握了大家这种心理,准备将吴节的卷子挑出来,画一个叉。
    可是,看了半天,手头的十一张卷子张张可疑,却怎么也看不出究竟哪一张才是吴节的。
    严嵩心中有些浮躁,心中暗骂:这个吴节刁钻古怪,书法变化多端,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真正字迹究竟是什么。
    在知道吴节会试得了会元之后。严嵩就派出人手四下收集吴节的笔迹,以便在殿试时摆他一道。
    这个吴士贞又是个爱出风头的人,但有文会无不欣然而至。别人请他留下墨宝的时候,也从不推辞。
    所以,在京城中,吴节的字还是不少的。毕竟是名满天下的大名士,许多人都以拥有吴节的一副墨宝为荣。
    不过,这家伙好象特别爱炫耀。每次写字都要换一种字体。一会儿卫夫人,一会儿钟繇,一会儿又是王羲之,就没重过样。而且,每次的字都好象是换了一个人写。
    弄到现在,严嵩也搞不清吴节本来的笔迹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个吴节。就他妈是个野猴子,刁滑得紧,估计是早已预料到今天,故意藏了笔迹的。”严嵩在内心之中粗鲁地骂了一句。
    要想在这八十一张卷子里准确地把他给挑出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着手头这十一篇文章,严嵩只想都画上一个叉,可这样作也太不严肃了。
    既然在字迹上无法准确锁定吴节,就只能在另外的方面想办法了。
    想到这里,严嵩只得强行收摄起心神。仔细地看起手中的卷子来。
    正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李春芳轻呼一声:“这卷子不错啊,策论新颖,见解独到。看了这么多卷子,只这一篇还能让人提起神来,当判个上佳。”
    李春芳在八个读卷大臣中官职最低,排在最后一位。他的卷子判完之后,照例要转桌给首辅严嵩。
    文华殿中本就安静,听到他这么一声喊。其他人都来了精神。
    定睛看过去。却见李春芳一脸飞扬的神采,提笔就在卷子上画了个圈。然后写下一行评语。
    大家心中好奇,都忍不住围了上去,看起了那份卷子。
    严嵩心中有事,又自重身份,本不打算去凑热闹的。可就在这时,他心中却是一动。李春芳这人和吴节一样,同为天子身边的人。这二人这阵子又经常往来,没准提前留了关节,或者说李大人从字迹上已经将吴节给认出来了。
    不行,这事都留点意。
    于是,严嵩也站起身,走了过去。
    众人都是饱学之士,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乃是基本功夫。
    殿试的这道题目就千余字,写在一张宣纸上,一眼扫下去,就能看个囫囵。
    严嵩一看心中就咯噔一声:这卷子实在可疑啊!
    原来,这道盐铁互市的防边策作起来本就有约定俗成的套路,不外乎是从严格控制铁器和中原先进的科学技术着手,再对草原民族实行教化为辅。这样将这两个意思写进去,文字又来得,就能拿个高分。
    严嵩手头的卷子都是这么写的,千人一面,看得人心中憋气。
    这张卷子却非常独特,其中写到,输出铁器、粮食,也不能彻底废止,否则北人没有好处,也不可能将战马卖给中原。关键是要控制好数量,做到数据化的管理。必要的时候,对粮食和铁器实行浮动税率,用来调节云云。
    “这已经是典型的吴节风格了,这小子以前在万岁面前不是叫嚣过要实行数字化管理,什么数据出能吏,数据出盛世吗?”
    严阁老心中一阵冷笑:吴节啊吴节,任你奸似鬼,无论怎么掩藏笔迹。可着篇文章却将你彻底出卖了,怪就怪你太喜欢标新立异,不懂得藏拙啊!
    就在这个时候,张居正也赞叹了一声。他本来就喜欢用精确的数据对政务进行管理,这也是他在万历年间实行考成法的缘故。只觉得这篇文章就好象是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好文章,高屋建瓴,想不到今科殿试出了这篇妙文。更兼这一手魏碑,刚正有力,俊绝超卓。这一份卷子我已经看了,不用转座,当即给他一个上佳。“
    说完,就从桌上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个圈,写了一句不错的评语。
    其他考官也同时点头,也要去画圈子。
    看来是万众一心,如果没意外,这份卷子要得第一了。
    不说书法还好,张居正这一说,严嵩越发肯定这卷子就是吴节的。
    吴节最近一段时间最喜欢写汉魏人的字,从钟、卫到王羲之,一脉而来,如今又写了一篇漂亮的魏碑体,不是他还能是谁。
    他沉声喝了道:“慢着!”
    看书啦 文字首发,欢迎读者登录 。 全文最新章节。

第三百六十六章 小传胪中的意外
    其他读卷官听到严嵩的这一声断喝,都停下来。
    高拱当时就问:“严阁老可觉得这张卷子有不妥帖的地方?”
    毕竟是内阁元辅,百官之首,又是首席读卷官,其他人都停了下来。
    严嵩知道大家都已经读过这篇文章,而且,都认定这篇文章有状元资格。再说,书法也非常精绝,自己若强要挑出错来,只怕别人不服。
    若是这卷子先过了自己的手,还可以先判一个差,如今却来不及了,反让人起疑。
    他心中微一思索,又在上面扫了一眼,还真给他找出一个错来。
    当时就装出一副稳重谦和的模样,抚摩着自己的胡须,道:“其实大家都明白,今天能够将卷子送到咱们手头的,又有谁不是杰出之才,所作文章自然是圆润淳厚,根本就分不出高低了。胆凡有新异之处,自然会脱颖而出。书法上再来得,就是一甲水准。”
    大家听得都暗自点头:“元魁大人说得是。”
    严嵩又伸手再那份卷子的一处点了点,接着道:“这文章是好,然后白壁微瑕,这处的‘遂靖’二字中,‘靖’字却犯了天子的忌,格式上却是不对了,还请各位公议。”
    高拱性子急,也没想那许多,就点头道:“确实如此,此文纵然立意新奇,文才出众,馆体美绝,却因为不懂得忌讳,自然不能推荐给皇帝。可惜了,就放在三甲之中吧,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李春芳是这份卷子的第一阅卷人,也是他首先拍案叫绝的,听到要将他放在三甲之中可,心中不服气。
    再说。严嵩这句话根本就是无理取闹嘛。
    李春方立即道:“阁老此言不妥,嘉靖乃是我朝当今的年号。怎么就要避讳了。又不是‘厚’字。或者‘璁’字,或者火字旁边的字。这天下间,无论是官府文书末尾,还是民间用于纪年记时。都有嘉靖二字,难不成也要避讳。如此。又该替换成什么词,这不都乱了吗?”
    大家一想,是这个道理啊。嘉靖二字不过是一个年号。用来记录时间的。如果了连这都要避讳,大家还怎么记录时间。比如一分公文中要求某地务必在嘉靖四十年三月二日之前将赋税尽数解送到户部,不用嘉靖二字,不知道日子,还怎么做事?
    都纷纷点头:“李大人说得是。”
    严嵩一时辞穷,他刚才也是急了。故意挑的错。
    当下一窒,心中一动。又想出另外一套说辞:“好,就算嘉靖二字不犯忌讳,可民间一提嘉靖都知道是万岁爷的年号,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