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才子-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担着刀山火海的干系,调动了东南最强悍的一支军力,征招上万民夫,高达百万两的军饷,为的就是毕其功与一役。
    不说是赌上国运,至少在这一仗之后,以大明朝如今的财政,在三年之后,戚家军在无力组织这么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若赢不了,搞不好整个福建都将糜烂。
    所谓决战,就是赌博。
    对,赌了。
    赌的是整个福建,赌的是整个东南未来百年的太平。
    相比之下,我吴节的个人命运又算得了什么呢!
    心中安定下来,呼吸平稳下来。
    这个时候,前面的海平面上,突然有一丝苍白的光线浮将上来。
    眼前的一切变得清晰,却是天亮了。
    队伍已经布阵完毕,在海滩上列出一个又一个方阵。
    不断有哨马在沙滩上跑来跑去,手中红旗在清风中猎猎招展。
    “砰!”有一排火铳鸣响,刚才还喧闹的海滩顿时安静下来。
    上万人寂静无声,就好象一个热闹的舞厅被人突然掐了电。
    所有的人同时将头转向高台,看着他们的统帅,看着京里来督师的吴大人。
    “天亮开了!”
    这突然出现的一幕是如此地突然,让吴节背心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未来的壮丽将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喷薄。多么美好啊,请你停一停。”吴节被这场景彻底震撼了,不禁念出类似《浮士德》中的诗句。
    “战马!”戚继光喝了一声,两个卫兵急忙牵着两匹健壮的蒙古马跑过来。
    戚继光一脸森然:“吴大人,还有一壶茶的时间就会退潮,可以誓师了,请大人上马,誓师!”
    两个士兵跪在地上:“请大人上马。”
    吴节点点头:“好!”作为钦差,激士气是他的责任。
    于是,吴节一跃上马,带着戚继光和一队骑兵朝人海中冲去。
    风呼呼地在耳边刮过,吹动身上的大红官袍,一股热血从胸中升,有豪情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吴节冲过一个小方阵,提起鞭子指着前面的大海,用尽全身力气大喊:“前面是什么,告诉我!”
    “横屿,横屿!”无数兵器挥舞过头,山呼海啸。
    “前面是什么?”
    “倭寇,倭寇!”
    战马飞快地冲过一个方阵,又到了另外两个方阵之间的过道。
    “我们是什么?”
    “台州兵,戚家军!”
    “看到倭寇我们该怎么办?”
    “杀光他们!”
    “杀!”吴节大声吼叫,惊天动地地骂道:“龙那母发死!”
    “龙那母发死!”上万人都齐声骂出这一句经典的台州话。
    就这样,吴节和戚继光就这么一个方阵一个方阵地跑下去,嗓子也哑了,血液也沸腾了。
    终于,有人一声喊:“退潮了!”
    “杀杀杀杀!”上万人同时一声呐喊。
    这个时候,吴节和戚继光突然朝大海奔去,马蹄追着退潮的浪花,在距离海岸线大约一百步的地方才站定了。
    吴节将右手高高举起,等士兵们安静下来,这才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吼:“这次战役,务必尽歼倭寇,打出个朗朗乾坤,开东南百年太平。此战,我和戚将军将与诸军将士同在。此战,不要俘虏!我台州军!”
    “威武!”rq

第四百二十八章 腥味海风
    明朝崇文抑武,自来就有文官带兵的传统。
    武官冲锋陷阵,文官统帅。
    比如后来的杨鹤杨嗣昌父子、孙承宗、孙传庭、洪承酬,谁不是进士出身,官居二品,甚至入阁为相。
    因此,吴节这个翰林院学士,钦差大使,一到军队中,很自然地成了这支军队名义上的统帅。当然,吴节对军事一窍不通,这仗还得由戚继光来指挥。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激励士。
    潮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下去,黑黝黝的海滩在脚下逐渐延伸到前方,终于同前面那座不大的岛屿连接在一起。
    前方依旧朦胧,看不太清楚,只依稀能够看到倭寇的用石头砌成的矮墙和木栅栏,海滩上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不惊动岛上的敌人,随着海风,隐约有嘈杂的喊声传来,不断有小黑点跑上矮墙。
    有几处火点在敌人的营盘里腾起,然后连成一排又一排火把。
    风开始大起来,一股烟夹杂着硫磺味吹来,又呛又腥。接着天光,吴节看到自己落到身边卫兵刀身上的倒影,有些憔悴。
    昨天发生了那样一件事,又想起这场大战,吴节失眠了。
    “可以开始了!”戚继光一挥手。
    又是阵呐喊,无数战兵和辅兵都以百人为小队轮番朝海滩上冲去,背上无一例外地背着一捆稻草。
    等跑到海滩上时,就将背上的稻草扔在地上,然后整齐地跑回去,给身后的战友闪开位置。
    一切显得井井有条,又不可阻挡。
    刚退潮的时候,海滩还显得平整。这是中国东南特有的海滩,没有沙子,都是黑色的淤泥。这么多双脚一踩上去,立即地烂成了菜园子。
    随着稻草一步步朝前铺去。淤泥渐渐地深起来,已经能够没到人的小腿。
    通常是一脚踩下去,老半天才能拔出来。在里面走上十几步,就累得人大口起喘着粗气。
    “速度真慢啊!”和戚继光骑在马上看了半天,吴节有些不耐烦,都快半个小时了,稻草铺出去也不过百余米:“不到地头,还真不知道这一仗如此难打。难怪以前朝廷派出那么多军队征讨,都无一例外地败下阵来。对了,戚将军,倭寇怎么没有任何动静,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一路推过去?”
    吴节好奇地看了看倭寇方向。
    戚继光:“还远,倭寇的远程兵器射程不够。从这里到横屿有三里。真正的战斗应该发生在最后一里地。岛上有一千多倭寇,还有裹胁来的几百海盗。凡战,都不可能据险死守,仍需以小股部队出击,迟滞敌军攻势,挫其锐气。我们只有四个时辰,只要守上四个时辰,这一仗,倭寇就赢了。”
    吴节对古代的军法非常好奇。接着问道:“戚将军,今天就算攻不上岛去也是无妨,大不了改日再战,无需忧虑。”
    戚继光知道这位吴大人没有带过兵,苦笑道:“改日再战说起来容易,可今天若是解决不了战斗,我军锐气必然大挫。接下来再收集稻草也需一两日,等准备好了,再攻。若再拿不下来。也不知道会付出多少伤亡。我军也不过三千多主力战兵,都是训练多年的精锐。经不起这种消耗。且,倭寇也有一千多精锐,士气正旺,乘我士气低落的机会主动出击,这一战,只怕要败了。所谓一股做气,再而竭,三而衰。依末将看来,今天这一仗若拿不下,以后也不用打了。只能退兵休整,没一两个月恢复不过来。吴大人,我们违抗胡总督军令,又杀了罗龙文,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吗?”
    吴节也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吴节受教了。戚将军,我能做什么?”
    戚继光:“为将者,当身先士卒,为三军之表率。等稻草铺到岛上,戚继光当第一个冲上岛去,大人且在后面观阵。”
    吴节点点头,此刻也只能等了。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转眼就到了下午两点,距离涨潮还有三个小时模样。
    “时间还够吗?”这样的问题吴节也不知道问过多少次。
    没有太阳,也没办法立日轨,全凭猜测。
    队伍还是轮流前进,将稻草一捆一捆扔在淤泥上面。
    到处都是脚步声和士兵、民夫们的喘息声。
    所有的人头是满头汗水,不断有人大喊:“让让让让。”
    “后面的跟上。”
    “草,这里还需要加点。”
    戚继光看到忙而不乱的海滩,欣慰地点着头,一直紧绷的脸舒展开来。
    吴节也看出门道来,古代的军队因为训练的关系,军纪一向不好。像这种上万人的队伍,紧紧地挤在一处小海滩上,要调度得进退有据,忙而不乱,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平日间,也不知道需要花多少功夫训练。
    由此可见,戚家军的战斗力比起寻常军队高出不是一点两点。
    说起用稻草铺地冲上岛去,以前的军队应该不是想不到,大约是做不到吧。
    很快,两条宽约五米,长约两里的金黄色小路出现在眼前。
    不断有火夫将一盆又一盆米饭推到沙滩上来,士兵和民夫们也不停下,抓了一把米饭,都是一边吃一边朝前面跑。
    “吴大人,大帅,该用午饭了。”一个卫兵小心地提醒。
    戚继光和吴节都没有说话,也没有下马的意思。
    正在这个时候,“轰隆!”一声,远方船来几声大炮的轰鸣,先前还迷朦在岛上的薄薄雾气仿佛也被震得散了。
    一个激灵,吴节抬头看去,对面的倭寇寨子里有两点火光一闪而灭。
    这是敌人正在放炮,果然是倭寇的主力,居然带了火器。
    “这一仗不太好打。”戚继光说。
    前面,横屿像一条长长的火腿,清晰地显现出来。
    “哗!”前面一阵骚乱,不断有民夫撒着脚丫子朝后跑。
    无奈,两里地长的稻草道软得着不了力。不断有人被挤得从道上落下,摔到淤泥里,半天也爬不起来。
    敌人的火炮还在射击,大约有两门,也不知道是什么,一道小小的火花之后,就有两粒石弹呼啸着从天空划过,落到淤泥中。飞溅出点点泥浪。
    这个时代的火炮毫无杀伤力可言,更多的是威慑。
    打了四轮炮,却没伤着一个人,倒将民夫们惊得一阵混乱。
    “已经到火炮射程了。”戚继光朝卫兵看了一眼:“去问问,还有多长距离。”
    不片刻,就有人来报:“禀吴大人。大帅,我军距敌一里。”
    五百米距离,都可以看到倭寇的模样了。
    已经进入敌人火炮和弓箭的覆盖范围之内,战斗随时都会发生。
    戚继光立即喝道:“前锋准备,出发。”
    吴节转头看去,身后的海滩上正坐着大约三百战兵和三百多辅兵。这些人已经在沙滩上坐了一上午,早等得不耐烦了。
    听到戚继光下令,伍长什长们纷纷大喊:“起立,着甲。着甲!”
    于是,辅兵们纷纷提起堆在身边的铁甲给战兵穿戴起来。
    戚家军装备优良,每具铠甲重约四十斤,防御力极强。若是一大早就穿在身上,站上半天,只怕早就累倒了。
    这次大战规模空前,所谓的鸳鸯阵也用不上,得依靠这些装备精良的勇士像推土机一样平推过去,直到眼前再没有一个活着的敌人为止。
    吴节看了看身边跃跃欲试的水生和连老三。点了点头:“连胜、水生。你们也着甲吧。”
    据真实的历史记载,这一仗明军获得空前大胜。斩首一千余级,自身伤亡不过几十。以这两人的身手,无论怎么看,都不会有任何危险。
    吴节有些提携这两个忠诚的部下,有心让他们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索性让他们也加入到前锋部队当中。
    昨天二人为争谁上前线斗了半天嘴,正生着气,听到吴节让他们做准备,都面露狂喜,同时跳下马:“多谢大老爷。”
    吴节身边的宋太监大惊:“大人,他们都上去了,你身边可没有护卫。再说,他们又不是台州军,不需要上战场的。”
    这话一说出口,水生却是不依,大叫:“宋公公,这里都是戚家人,大人也不需要护卫。与其让我等在这里看别人打得热闹气闷,还不如上去杀个痛快。大丈夫,当在沙场建功立业,如此在不枉来世上一遭,人都上战场了,将来若别人问起我水生杀了几个倭寇,我回答说一个没有,还怎么见人。”
    连胜为人沉稳,缓缓道:“公公,在没有入大老爷门的时候,连胜也是延安边军。我乃大明军人,上阵杀敌人,保家卫国是我的本分。”
    于是,两人相互帮忙,将铠甲批上。
    几百前锋敢死士身上都是闪亮的铠甲,或提着长矛,或举着盾牌,不紧不慢地朝前走去,如同闲庭漫步。
    三里地,若一开始就冲锋,只怕没到地头已经跑脱力了。
    在他们身边,各自都带着一个辅兵,这些人大多是新征召来的流民,一个个都面容苍白,同斗志昂扬的主力战兵形成鲜明的对比。
    连老三和水生二人跑进队伍中,跟着一个牌子手,很快就消失在人海当中。
    “吴大人,我要朝前移一下。”戚继光对吴节说。
    敌人的远程火力射程只有一里地,既然队伍已经开始冲锋,指挥所自然要向前移。
    吴节:“我也去。”
    就骑着马上了稻草铺成的小路。

第四百二十九章 捷报
    西苑,玉熙宫。
    整个夏天北京城就没下过几场鱼,天气热得厉害。白得耀眼的太阳一点点落下,一点点转红,终于能够为人逼视。
    整个西苑就好象被这一片粘稠的通红所笼罩,夜终于降临,一点点灯笼次第点亮,无数太监在黑暗中忙碌地来回游动,却悄无声息。
    玉渊潭的水已经缩下去一截,天气热得紧,世界仿佛被扣在一口烧热的锅里,汗水寂静无声地流着。
    一个太监使劲地打着手中的火石,半天也没点燃火绒,大约是手上的汗水太多,沁湿了火石所致。
    “真他娘的热,本以为这里靠着水,比宫里要凉快些。却不想见了水气,比紫禁城还闷。早知道,咱家就老师呆在内书堂读书好了。”
    说话声中,另外一个太监面上赫然变色,用急促的语气小声打断他的话:“小安,还不快住嘴,这么热的天,所有人心里都窝着一团火,若叫人听了,仔细吃打。”
    姓安的太监吃他这么一喝,显然是有些惧了,喃喃道:“还不因为东南前线的事,万岁爷一着急上火,咱们的日子也跟着过不轻省,只希望吴节大人快些将那些倭矮子给解决了。看日脚,吴大人去东南已经小半年了吧,怎么还没消息传回来?”
    没错,整个北京城都知道吴节去东南是督促胡宗宪对倭用兵的。前一阵子,吴节和戚继光以六百里加急将一道急件送到北京,说是已经寻到了倭寇的主力,自带台州军主力去福建与敌决战。
    到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