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才子-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知府是举人出身,而文同知则是进士及第。在评判卷子的优劣高低,进士比举人更有发言权。
    文同知突然长长叹息一声:“如此文章,天下之大,士贞自可纵横来去,又何必多此一问。”
    林知府点头:“的确如是。”就提起笔在吴节的卷子上一圈一点,当场就录取了。
    以后两场合,吴节也不用再考了。
    吴节听到这个好消息,面上无惊无喜,站起身来,长长一揖:“学生拜谢恩师。”
    林知府心中欢喜,一把将吴节扶起,微笑道:“士贞此文当得头名,等到第一次放牌的时候就可以出去了,且静坐等待。”
    “是,学生谨尊恩师之命。”吴节应了一声,坐回座位。双手放在膝盖上,闭目养神。
    林知府收了吴节的答卷,又朝周围的考生们扫视一眼,扬了扬中卷子,轻声道:“都答卷吧,吴节的卷子等下本府会张贴在府学门口供大家评判。此科府试,你等虽然无缘头名案首,可能于吴士贞同期科考,却也是一件幸事。”
    先前吴节答卷时的情形丝毫无落地被众人看在眼中,现在又见到他那份字迹工整得如同印刷体一样的文字,心中自然是无比佩服。
    一听到知府这句话,考生们同时心中一凛,是啊,能够与吴节同届,虽然拿不到第一,却也是一桩极为荣耀之事。
    这才如梦方醒,低头给砚台加上水,使劲地磨起墨来。
    一时,四下都是墨锭和砚台磨擦的沙沙声。
    “吴节不答完卷子,就没有人敢动笔。”回到大厅堂之后,林知府小声地笑了起来,将这份卷子摊在大案上:“大家都看看吧,小小一个府试,居然出了进士级的文章,本府与有荣焉。”
    想到这里,林知府也激动起来。
    几个知府衙门的文吏都围了上来。
    这些文吏虽然没有做官,可许多都是林知府从两江请来的幕僚,都是有秀才功名的,其中还有一个是举人,如何不识得这篇文章的好坏。
    一篇八百多字的稿子只扫了两眼就已看毕,然后是长长的沉默。
    “如何?”林知府低声问。
    没有人回答。
    林知府又道:“这稿本府亲点第一,诸位是我府幕僚,都来自江浙那种人文汇萃之地,眼界肯定比本官要高,对吾的圈点可有疑义?”
    “没有。”礼房的文吏叹息道:“想当年,小吏也曾经自认为是天纵之才,以为得个进士不过是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可谁曾想,在科场坎坷多年,却止步于秀才功名。我也曾经激奋过,怨天尤人过。可看了此文,却突然明白,小吏也不过是一个凡人。进士功名,就是为这等天才准备的,非我等可以企及。”
    “是啊!”一想起自己的遭遇和大志不得伸展,众书办文吏也都同时长叹。
    林知府更是得意,笑着对文同知道:“文大人,你是进士出身,也是天才,这等文章也只有你们能写出来。”
    文同知一脸正色:“我写不出来。”
    “什么?”林知府知道文同知一向傲气,虽然不擅诗词,可在作文上从来没服过人,今天却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让人惊讶。
    文同知指着吴节的卷子:“吴节的文章说浩然正气,说的是士之修身,文辞缜密平实,风格齐整。渊停岳峙,如一士君子款款而来,泰然自若,真有峥嵘之像。府尊大人说这是进士级的文章,却是说错了。依下官看来,这是状元稿子。”
    “啊!”众人都小声惊呼,没想到一向方正的文同知对吴节如此高的赞誉。
    同时回头看去,晨光中,吴节正襟危坐,微微闭目,任由朝阳洒一身金黄。
    君子以文立言。
    这一刻,这一文,不负天地了。
    在考场里坐了半天,总算等到上午第一次放牌子的时间,吴节再不肯在考场耽搁,起身离去。
    在他站起来的一瞬间,正在作文的考生们也都站起来,隔着考舍的栅栏朝他微一施礼。
    如此一路作揖,半天才出了府学大门。
    回头望去,吴节突然感到,未来的章试甚至乡试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四川这片地实在太小了,装不下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只需再等上四五个月,拿到举人功名,就要离开这巴山蜀水。
    未来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大丈夫,当如是焉!
    实际上,府试以后的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都非常正规,只要你题作得好,就能一等龙门天下知。
    不想县试和府试,人治色彩浓烈,你能否过关,全凭主考的喜怒爱憎。
    而越是正规的场合,吴节越不用担心。
    出了院门,已经是后世上午十点左右,就看到蛾子正同一个挑着担子的农夫在说些什么。
    吴节一瞪眼:“蛾子,你一直等在这里啊?”
    蛾子:“公子里怎么出来了?蛾子说过的,公子在里面考多久,蛾子就在这里等多久。”神情大为惊异:“你不是在考试吗?”
    她神色突然有些担心起来。
    “放牌的时间到了,我就出来了。”吴节装出一副忧愁的模样,然后大声叹息。
    “可是……可是作不出来?”小丫头的声音颤抖起来。
    “怎么可能作不出来,本公子可是个天才。”吴节哈哈大笑,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考完了,知府大人说了,单凭我首场所作的文章就能够过关,后面两场也不用考了。”
    说来也奇怪,被公子捏了捏鼻子,蛾子却没有生气,激动地叫了起来:“真的,公子过关了?”
    “还能有假。”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蛾子一连念了几声佛:“还有一个月就是章试,到时候公子得了功名,看了唐家还敢不敢毁婚。”
    “人家可是说了,不做举人,就不答应这门亲事。”
    “公子你可以的,依我说,做了举人之后,公子也别那么爽快,先拿着他们,看唐家羞还是不羞。”
    “好了好了,能不能不谈这事?”吴节有些头疼,他现在和杨宗之平辈论交。将来又要娶她的外甥女,这……乱得!

第六十六章 知县来信
    蛾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象吴节略微有些成就,就要重提吴、唐两家的亲事,这孩子已经魔障了。
    吴节不敢同她再讨论下去,否则,又是一通唠叨。
    本期府试一共有三场,离最后发榜还有好些日子。
    林知府亲点了吴节是本科案首,按照士林的规矩,他已经是自己的座师了,应该去他那里拜门。不过,还得等到放榜再说。
    眼前,也只能呆在客栈等消息。
    反正离院试也没多少时间,有这个闲暇,索性在客栈里将考卷背熟。
    如此,又读了七八日书,终于府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不出所料,吴节拿了头名。
    考虑到还有二十来天就是院试,吴节也没回新津县,就在成都长住备考。
    新津县对以前的吴节来说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故乡,他从小就长在南京,对这个老家也没什么感觉。更何况,如今的吴节本就是一个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年轻人,相比之下,成都的繁华和热闹更合他的胃口。
    得了第一,接下来就该去拜座师。
    放榜的那天,吴节便买了一大堆礼物,带着蛾子去找林知府,却被告之知府大人去泸州州了。
    原来,林知府的从弟林廷陈在成都逗留几日之后,就要去北京参加顺天府的乡试,顺便同陆府完婚。本来,从成都去北京,过秦岭,然后沿渭河、黄河、大运河北上是最快的。可林公子富贵人家出身,吃不得旅途的苦。考虑的片刻,还是决定坐船去泸州,然后顺长江而下,如此,路上虽然要多耽搁些时日,却也舒适。
    林知府就派了官船,亲自送他过去。
    这一去一返,怎么着也得十日。
    吴节没办法,只得放下礼盒,告辞而去。
    成都的日子过得可比新津有意思得多,拿到第一,特别是张贴在府学大门上的那篇文章,震动整个四川,已成四川文坛一颗最耀眼的新星。
    不但成都府的士子门不但登门拜访,连嘉州、泸州的文人也慕名来访。
    士林之中的交际免不了要办办文会,吃吃新酿的米酒,探讨学问。刚开始的时候,吴节还打起精神应酬,可自古文人相轻,与会之人免不了要争强好胜,辩个面红耳赤。如此再三,他也有些厌烦,就想寻个清静的地方读几日书。
    杨宗之来了。
    玉立先生来寻吴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让吴节帮忙编纂他的新书;再则是想让吴节搬去他在成都的宅子里长住,一应食宿,都无须担心。
    编纂新书一事吴节毫无兴趣,自己的强项在于考试,像编书这种扎扎实实的东西,自问还没那个学问,就不出丑了,大不了到时候跟杨宗之打打马虎眼。
    至于去杨宗之在成都的宅子居住,反正马上就是院试,接下来又是乡试,考场都设在成都。现在回新津去,到时候又要跑过来应试,很是麻烦。
    如果能够住在杨宗之的宅子里,倒是一件好事,至少也能节约一大笔开销。
    杨宗之在新都的家早在嘉靖初年就被抄了,现在回乡,唐夫人特意将成都的一座三进院子送给了大舅子。
    这座院子颇大,本是唐家的产业,很是干净清雅,就是有些荒芜,里面只有一个烂眼圈的老头看守,冷清得门可罗雀,倒不怕被人叨扰。
    蛾子一看,心中喜欢。
    她以前在南京虽然是个小丫鬟,可也是过惯了富贵生活的。
    小姑娘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几日这般高兴过,看到那些身份尊贵的读书相公们对自家少爷如此恭敬推崇,恍惚中又仿佛回到了在南京时的日子,那时候,故老爷还在做官。
    苍天开眼,我吴家又要复兴了!
    吴节一向让着这个小丫头,又推脱不过,就同她一道搬了过来。反正这地方如今已经属于唐宗之,同唐家也没任何关系。
    可住进来之后,吴节才发现自己上了一个当。
    本以为来这里可以节约生活成本,实际上,吴节这个批着古人外衣的现代人花起钱来一向大手大脚,手头已经有些窘迫。
    可住不了几天,院子里却陆续有不少人进进出去。有雕版的匠人,有书坊的伙计,还有牧马山房的学生。
    吴节这才知道,此地正是杨宗之编撰、校对新书的地方。这里的热闹劲,比客栈还甚,吵得人头疼。
    无奈已经答应了杨宗之,也不好意思离开。
    杨宗之书院的学生中大多是唐家本族人,新招的士林后起之秀多是在诗会上见过的,大家都是熟人。
    当然,因为吴节同唐家的关系不尴不尬,彼此见了面,也没怎么说话。
    不说话也好,相见争如不见。吴节干脆和蛾子一倒住在最偏僻的小院子,看看书,写写字,画几笔郑板桥的竹子,然后同小姑娘下几盘五子棋,也是快意的人生。
    杨宗之依旧在新津给学生们上课,他的新书的稿子也不断被人送到这里,让人校对,然后雕版,准备印刷出版。
    作为四川士林中的第一流人物,杨宗之的稿子自然是一本不落地送到吴节这里来。
    吴节随便翻了几页,杨宗之的文章自然写得极好,就是没什么新意,不外乎是儒家那一套传统学说,什么天人感应,什么君君臣臣的,就懒得看。
    时间进入农历五月,天气一日热似一日。
    四川的夏天和南京区别不大,都一样闷热难熬,可只要新静,却凉风自生。
    斗室之中,一壶茶、一卷书,一支檀香袅袅燃起,让人心气平和。
    蛾子可是也闲不住的人,自从住进这个小院,整日间都在忙。一会儿扫院子,一会儿给花坛里的栀子浇水,一间不大的院子竟让她收拾得齐整。此刻的她正站在窗台,手端着糨糊碗糊窗户纸。
    正午的阳光从外面投射进来,夏季之人本穿得单薄。薄麻衫像是被照得透了,里面是一具婀娜摇曳的身枝。
    风吹来,带着新撒在地上的井水的湿气,其中还带着蔷薇花的香味。
    吴节正在看一本《昭明文选》,见此情形不觉心中一动:当初在南京同蛾子圆房的时候,好象没觉得这小丫头有什么好处,身材平板,准一个火柴妞。想不到这才几年,就已经出落得如此动人。
    “看什么看!”狠狠地瞪了一眼,突然发现吴节火辣辣的目光,一向泼辣的蛾子正要发怒,却突然扭捏起来。小脸微红:“又不是没看过……”
    声音却低了下去。
    屋中的气氛有些暧昧,蔷薇的香味更浓了,也不知道是花香还是蛾子身上的体味。
    吴节一冲动,忍不住伸手去握住蛾子,也不说话,只笑眯眯地看着她。
    院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杨宗之手中抱着一大叠书稿走了进来。
    吴节忙一伸手把蛾子从窗台上抱了下来,微笑道:“小心别摔了。”
    蛾子咬着下嘴唇看了吴节一眼,眼波流动。
    “玉立先生近日可好,住在先生这里,给你添麻烦了。”被杨宗之撞破此间旖旎,吴节有些不好意思,反先问起他来。
    杨宗之将一封信递过去,道:“士贞,这是你的恩师高知县给你写的信。高知县知道你住我这里,让你也别急着回新津,先将童子试过了,拿到秀才功名再说。”
    吴节拆开信件看了一眼,神色微动。
    杨宗之见吴节神情异样,不禁问:“怎么了?”
    吴节:“没什么,一点小事。”他笑了笑,笑容却有些艰涩。
    高知县的信中的确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第六十七章 不太好的消息
    高知县的信中有三个意思。
    首先,作为吴节的恩师,高大人为吴节获得本科府试头名表示祝贺,并深感慰籍。叮嘱吴节戒骄戒躁,争取在即将到来的院试中拿到秀才功名云云。
    第二个意思是,本科四川省的院试的主考官已经确定,叫包应霞,前几月就在山陕一带巡视,正好领了旨意来成都监考。
    原来,这院试和县试、府试不太一样,因为关系到秀才功名,考生一旦被录取为生员就能获得秀才功名,享受免税免赋见官不跪的一系列特权,比起童子试的前两场要正规许多。
    为了防止地方官作弊,一般来说,主考官都要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