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八钗-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ぁ�
说到这里,颜氏母子三人顿时觉得危机四伏,圣上一天不班师回朝,颜家就是待宰羔羊啊!
颜九爷想了想,开口问五爷,“五哥,不知您的那位学生、泰宁侯五少爷陈灏是否能帮忙调停一二?他以前是我们颜氏族人的养子,现在也算是肃王的小舅子。”
泰宁侯太夫人所出的大小姐是肃王妃。
没等颜五爷开口,颜老太太先驳了九爷,说道:“恐怕不成的,泰宁侯府太夫人曾经几次暗示想要把睡莲和陈灏撮合成一对,被我和你五哥婉拒了,如今虽然明面上没什么,可是这个太夫人肯定会对咱们颜家有些怨言,她没有亲儿子,亲女婿肃王是太夫人最大的依仗,陈灏能顺利认祖归宗,在泰宁侯府立足,也是这位太夫人一手操纵,哼,陈灏本身就是个傀儡,他能为颜家做什么?不过——。”
颜老太太突然眼睛一亮,意味深长的看了颜五爷一眼,颜五爷立刻明白了颜老太太的意思,一时间脑子里天人交战,左右为难!
颜老太太慢悠悠说道:“如果能够如了太夫人的愿,将睡莲嫁给陈灏,那么我们颜家也算是个肃王有亲的人家,借着这门亲事,颜家可能会渡过这一劫——。”
“此事万万不可!”颜九爷突然出言打断了颜老太太的话。
颜九爷这个庶子向来乖顺,从未出言顶撞嫡母颜老太太,今日突然为了这门亲事失态,颜老太太和五爷甚为吃惊,颜老太太更是忘记生气了。
“孩儿莽撞了。”颜九爷先是跪地请罪,而后说道:“陈灏是五哥的学生,人品学问肯定是上上之选,可是我们颜家现在面临最大的危机,不是皇子夺储,而是宿敌杨阁老东山再起,他心怀恨意二三十年,一旦有机会反扑,他会忌惮一个入政坛不到两年的陈灏而罢休吗?”
“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我这个做叔父的,实在不愿意看见睡莲这孩子在夹缝中挣扎求生,将来夫家和婆家都不能容她啊。”
“大胆!”颜老太太气得嘴唇都发白了,她捶着黄花梨炕几怒道:“你是说,我这个做祖母的狠心卖孙女求荣!不顾睡莲死活吗?!”
“母亲误会了。”颜九爷跪地磕头道:“颜家每一个子孙、无论男女、无论嫡庶,都是在颜家的庇护下长大,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保全、光耀颜家而付出所有!如果将睡莲嫁给陈灏就能保全颜家,或者舍弃我的亲闺女琪莲,孩儿当然会支持,绝不皱一下眉头。”
“可是按照如今的局势,即使睡莲像英国公府那位十小姐一样仓促嫁过去,咱们颜家能够避祸的可能也微乎其微。”
“况且,杨阁老若是那种宽宏大量、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当年我们大姐何至于惨死玄武湖?!”
最后一句话如一记重锤打在颜老太太,尤其是颜五爷的心头!
颜五爷四十多岁的人了,当场落了泪,他哽咽的跪在颜九爷旁边,说道:“孩儿也不同意这桩婚事,陈灏这孩子虽好,但家族利益大于一切,孩儿不能冒这个险,将睡莲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好好好!”颜老太太气得身子直颤,怒道:“你们都深明大义!都是是慈父!只有我这个老太婆目光短浅!自私透顶!”
颜五爷和颜九爷连连磕头道:“母亲息怒,如今大难当前,母亲还要主持大局,都是孩儿们不孝、没有本事保全颜府。”
颜老太太怒极了,反而平静下来,说道:“都给我起来!颜家是在你们父亲手里中兴起来的,我若是任由他人宰割,将来如何有脸去见你们父亲?!”
颜五爷和颜九爷相携站起,这一次他们没有坐下,而是恭敬的站在一旁。
颜老太太先问颜九爷:“你南京的大舅子在魏国公麾下当差,听说刚升了卫所指挥使?”
“正是。”
颜老太太说道:“你大舅子的嫡长子马上就要成亲,借着这个由头,你叫沈氏带着琪莲和康哥儿去投娘家哥哥吧,等京城风波平息再回来。”
颜九爷的岳丈岳母这两年相继去世,他素来和大舅子关系亲密,南京远离京城风波,而且大舅子有魏国公庇护,应该不成问题。
颜九爷顿首道:“孩儿听从母亲安排,这就要沈氏收拾箱笼。”
“别大张旗鼓的,就当平时走亲戚的样子就成,没得打草惊蛇。”颜老太太又转首问颜五爷,
“听莫氏说,亲家福州那边来信,说宁祥的岳母身子不好,也就是今年的事了?”
颜五爷道:“您的意思,是叫宁祥从翰林院告了假,和韦氏一起远去福州避一避?”
“不仅仅是宁祥,连宁瑞也跟着他哥嫂一起去。”颜老太太冷冷一笑,道:“一旦京城有变,安宁公主和淮南伯恐怕只能庇护出嫁的品莲了,一个出嫁女碍不了什么事,可宁瑞是男丁。”
颜五爷觉得老太太思虑周全,便忙不迭的应下了。
颜老太太又对颜五爷说:“大房的玫儿不能再留在燕京,乘着沈氏带着一双儿女去南京,顺道把玫儿也稍带去扬州找你大哥,他在扬州为官多年,又是东平郡王的女婿,你写一封密信,让玫儿交给她父亲,看他能不能想什么办法让颜家渡过这一劫。”
颜五爷应下,颜老太太道:“好了,你们赶紧去办,越快越好。”
两兄弟退下,临出门时,颜老太太突然叫住了颜五爷。
颜五爷顿住,回到佛堂。
“把门关上。”颜老太太道。
颜五爷关门,垂首道:“母亲还有何吩咐?”
颜老太太讽刺一笑,像是在自嘲,又像是在嘲笑颜五爷,说道:“如今到了这个地步,你还要瞒着我吗?老爷子当初碍于两位皇子,没能将杨阁老赶尽杀绝,想来早就料到可能会有今日之患,他必定想过避祸之法,呵呵,老爷子一生都不相信我,真正关系紧要的,他从来不和我说。”
“老爷子临终之前,他和你长谈过一个时辰,是不是已经将此事告知于你?”
颜五爷脸色巨变,讷讷不得语。
颜老太太冷笑道:“大房、九房两个庶支、还有你兼祧的莫氏一房已经有了去处,只剩下两个嫡脉,你刚才提都不提,恐怕早有打算吧?”
作者有话要说:嫡支、旁支、庶支,天壤之别。避难形式都不同。
图为颜九爷穿着双袖遥琅邸⑼反鹘淼脑煨停梢砸O氲蹦暄站乓澜字彩钡姆绮伞�
156居安思危祖父定策,旧情难忘世子放行
颜五爷一震;身体僵在原地;末了;低声道:“什么都瞒不过母亲,其实孩儿是打算将一切安排妥当后告知母亲,父亲临终前百般叮嘱过;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得用此策保全颜家嫡脉;而且这事越多人知道;就越危险;万一藏不住——。”
颜老太太不耐烦的打断道:“你只需要告诉我;宁佑这一支在不在此列就行,我一个老婆子早就活够了;什么样的荣华都享过了,就是此刻闭眼也无所谓,可是宁佑他——。”
颜五爷扑通跪地,连连说道:“母亲放心,父亲临终前嘱咐孩儿,要好好照顾七弟,孩儿即使不念及兄弟之情,也要听从父亲嘱托,否则百年之后,如何有脸去见颜家列祖列宗?”
颜五爷深知,和颜老太太讲感情是不行的,索性摊出了底牌。
颜老太太果然听进去了,她想了想,说道:“你和你九弟都是官身,肯定是走不脱的,一旦你们就要逃的迹象,打草惊蛇,恐怕两个嫡脉都逃不出去了,所以你们绝对不能走。”
“我呢,不能走,也不想走,素儿毕竟还在京城,好歹我也有一品诰命身份在此,你父亲生前那么多学生要叫我一声师母,除非杨阁老和肃王丧心病狂,打算和小半个官场撕破脸,打算等皇上亲征回来彻底厌恶他们祖孙,他们才敢动我,我在颜府一刻,也能护一护家里。”
“你不要对你大哥抱有多大的希望,哼,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心思阴毒的很,关键时刻,他会选择自保,而不是顾全颜府大局。以前他还有过把嫡长女宁壁送给肃王做侧妃的念头,天知道他这几年有没有继续和肃王勾勾搭搭?”
颜五爷忍不住说道:“大哥虽然自私,但也不会做出出卖本族的事情来。”
颜老太太摇头道:“即便是他不出卖我们,但颜府遭难之时,他袖手旁观自保却大有可能!”
末了,颜老太太苦笑道:“也罢也罢,袖手旁观就袖手旁观吧,如果东平郡王府能护得了他,依他的聪明钻营,还有宁瑾这个有出息的儿子,宁壁嫁的王家又是大族,颜家总算有一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你父亲看的真是长远啊!他估计也是看出你大哥性情,所以将庶支排除在外——至于你九弟,估摸着早在他选择从武这条路时,就放弃了他吧。”
颜五爷低头沉默,想起父亲临终时曾经说过,“他日若真到了大厦将倾之时,我能保全的,也只有两枚完卵而已。切莫把所有的完卵放在一处,被人一锅端了,就真的无力回天。”
颜老太太看着颜五爷默认的表情,内心有是一阵嘲笑,老爷子啊老爷子!你生前总是说四个儿子,要一碗水端平,可如今,呵呵,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也要我做到?
蓦地,颜老太太想到一个问题,道:“你打算怎么处理杨氏?”
这意思,是根本就觉得杨氏不在颜五爷的保护计划之列了。
颜五爷沉思片刻,说道:“杨氏除了会管家理财之外,一无是处,心思不正,歹毒之极,不能做宗妇,这次绝对不能让她搅合到父亲的计划之中。”
“否则依她的禀性,行事习惯,恐怕到了最后,睡莲、怡莲、宁勘,甚至柳氏和宁佑母子都要被她排挤、甚至害死——之前两个老姨娘,颜氏和温氏,一个只有个庶出的女儿青莲,另一个干脆连子嗣都没保住,就这样她都不肯放过她们,必要致死而后快,孩儿实在不敢冒险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坏了父亲的保全计划。”
“杨氏就是个搅家精,孩儿必须把她留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若——若到了孩儿和母亲看不住的时候,她必须走在孩儿前面。”
说到这里,颜五爷的眼神冷到冰点,对于这个继室杨氏,他比对原配魏氏还要绝情。
室内一阵沉默,只闻得窗外秋风萧萧,落叶枯寂。
颜老太太打破了沉默,说道:“这个不难,她喝了好几年的‘补药’,身子早就破败不堪,再加几剂猛药,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除去,慧莲和宁嗣也觉察不到分毫。”
以前和颜五爷密谋的,是等孩子们成家的成家,出嫁的出嫁再处置杨氏,而如今风云突变,不能再等了。
颜老太太问道:“你表亲穆家三人怎么办?他们大老远投亲而来,过了不到一年安生日子,他们将何去何从?”
颜五爷说道:“如今杨阁老卷土重来,颜府自身难保,孩儿是打算给他们足够安身立命的钱财,他们愿意回重庆也罢,愿意去咱们南京乡下的田庄里避一避也罢,尽力便是。”
颜老太太点点头,沉默了片刻,叹道:“难道我们颜家真的要抗不住这次风波吗?!”
颜五爷面有愧色,说道:“父亲临终前曾经嘱咐孩儿,说孩儿学问有余,但是城府不足,只能守成。若在朝中卷入政治,恐怕会引来祸患,不若干脆在翰林院潜心修撰《承平大典》,搜罗几个有潜力的学生,将来大典修成,是能千古流芳的伟业,福泽颜家子弟,倘若孙子辈中有出色的,再极力栽培,将来或许有能够入阁的也未可知。”
“孩儿听从父亲遗嘱,不问政事,一心修育人,延续父亲当初担任国子监祭酒时的清流名声,可是如今未修成,几个得意的学生羽翼未丰,不堪得用,所以——。”
“唉,还是孩儿没用,没能安思危,一旦京城风云突变,孩儿除了保全几个孩子以外,竟没有其他应对之法。”
素儿已经嫁人,宁佑确定在保护计划之列,颜老太太难得没有说风凉话讽刺颜五爷,安慰道:“这不能怪你,天要变了,哪怕穿着狐裘也是会冷的,如今咱们做最坏的打算,先把孩子们送走,横竖他们留在这里也没用,能够抵挡这次风暴的,也只有你,我,你九弟了,至于你大哥,唉,先不指望他。”
过了两日,沈氏带着琪莲和宁康,并大房的玫儿,兴高采烈的回南京观礼大哥长子的婚礼去了,颜九爷贪婪的看着妻儿三个兴奋的表情,暗叹果然是无知者无畏,不知下次和妻儿团聚是什么时候——或者,有没有机会团聚。
沈氏一行主仆十几天走的是京杭大运河这条水路。
次日,宁祥带着妻子韦氏,还有弟弟宁瑞一起出发,去千里以外的福州岳家探望病危的岳母,他们从天津海港出发,走的是海运大船。
当天,穆家母子三人也悄然离开,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那里。
到了第五日,最新战报传来,依旧是捷报,不过其内容很引人深思——圣上偶感风寒,在原地修养,魏王临危受命,带着圣上的佩剑破奴,连续收回两座城池。
燕京城风传,说圣上有意立魏王为太子,但是魏王出身低微——浣衣女所生,所以故借着亲征的机会,捧出魏王,为将来名言正顺立魏王为储奠定基础。
可想而知,在燕京监国的皇长子有多么不安。
魏王府大门紧闭,魏王妃颜如玉抚摸着四个月大的肚子,心事重重。
次日,西城颜府一个体面的管事嬷嬷来什刹海颜府送礼,说这是魏王妃刚刚送给父母和祖母的,老族长夫人觉得很好,就转赠了几个颜老太太。
说完,管事嬷嬷得了打赏就走,彩屏打开匣子,但见里头放着九个大蟠桃,颜老太太细看盛放蟠桃的匣子,是桃木做的。
桃者,逃也。
颜老太太心急如焚,却不敢贸然派人请颜五爷、颜九爷下了衙门回来商议对策,等到掌灯时,两位爷相继回来,就被彩屏请到了松鹤堂。
颜老太太将老族长夫人示警的蟠桃和桃木匣子搬出来,颜九爷顿时脸色大变。
颜五爷似乎早有所料,他缓缓说道:“今天陈灏突然央求我给他写一副春联,说是预备今年过年用。”
一听这话,颜九爷挺直的脊梁一凛,颜老太太手间的佛珠也是一滞。
春联最初的雏形是桃符,每逢春节,在桃木板上“神荼”、“郁垒”二神。驱邪避鬼,太祖爷赶走蒙古人后,定都南京,为贺开国立业,太祖爷在除夕夜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