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各级将领的蒙氏族人。



如果蒙恬是蒙氏这株参天大树的主干的话,那么众多在大秦军队中充任各级将领的蒙氏族人。就是这株大叔的根系。没有他们,蒙恬这个主干马上就会枯萎,然后轰然倒地。



谁都不否认,蒙恬在蒙氏族人心中的威信。但是也不要小看,贪婪所能造成的后果。难道南越的蒙氏族人不知道自己等人投效子婴会让还在咸阳的蒙氏族人陷入险境。会让蒙氏一族的家主蒙恬里外不是人甚至是会被当今的皇帝直接诛杀?



他们肯定知道,那么他的用意就显而易见了。正是要借此逼着蒙恬进退两难,同如今的秦皇胡亥离心离德。他们正是要逼着蒙恬倒向子婴。



只要蒙恬也投效子婴,有三十万高悬在大秦心腹地带头顶之上九原军精锐相助策应,再加上南越赵佗那投靠子婴的数十万大军以及百越蛮夷之人,子婴北上取胡亥而代之的可能性立马会暴涨到七成。



而这显然也正是子婴、赵光如此费尽心思拉拢蒙氏族人将领的用意。



如果在九原或者咸阳的蒙氏族人同样如此行事逼迫蒙恬,那么蒙恬到底会如何选择谁都不知道。



皇帝书房中,因为胡亥连续的几道诏令空气都几近凝固,没有任何一人敢接话。



应从皇帝的诏令,蒙恬诛杀冒顿,局势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堤旖之时,发出诏令的皇帝自然不可能担责。那么唯一的替死鬼只能是这书房中的数人了。



不过,这个关系委实太过重大,冯去疾等人即便有心,也没有胆子来担此重担。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人,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胡亥虽然没有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不过最坏的结果却是心中已经有所准备。



“咳!”见几人都不说话,胡亥轻咳一声,眼神隐晦在在嬴腾身上扫过。



正在皱眉沉思的赢腾看到皇帝意味极为明确的眼神,身子陡然一震。皇帝这是要他先表态了。这表态自然是赞成,而不可能是反对。



“老臣遵旨!陛下圣明!”



虽然不知道小皇帝心中是作何打算,不过在皇帝已经明确对自己示意让自己站出来的情况下,赢腾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所以马上毫不犹豫的率先对着胡亥躬身一礼道。



尉缭、冯去疾、蒙毅等人听到赢腾的话无不一惊。赢腾不是傻子,不可能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几道诏令背后将会隐藏何等巨大的风险,他如此行事难道是因为皇帝已经同他事先编排过?



蒙毅的一颗心更是直接沉入深渊。



“好!既然诸位爱卿并无异议,赢一即刻着龙卫将朕之诏令用信鹰传往各处。”胡亥似乎压根没有看到众人脸上的诧异之色,赢腾的话音刚落,胡亥已经直接命赢一前去下诏了。



这个时候任谁都看出来,这是皇帝在跟宗正赢腾两人唱着双簧呢。



难道,皇帝真的想趁机铲除蒙氏一族不成?没人知道。



“臣等遵命!陛下圣明!”



尉缭、冯去疾、李由三人心念急转间,同时躬身应道。



“陛下圣明!”



所有人都赞成,而胡亥明面上的旨意更是没有任何能够反对的地方,蒙毅即便心中再不愿,也只能涩声应命。他此刻也只能祈祷自己的兄长能够看明白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的祸患,不然兄长危矣,整个蒙氏一族也危矣。



“诸位爱卿各司其职,宗正府同奉常府商讨一下该如何安置东胡以及使节前往九原接受东胡归附之事。两位丞相同太师三位爱卿通力合作,准备好大军南下粮草以及辎重之事,此次征召之劳役工钱也要妥善安排。嗯,将萧何调往太师府协助尉老爱卿筹办此事。去吧!”



胡亥似乎压根儿就没发现蒙毅的异常,简短的吩咐了几句之后,自顾自的下了逐客令。对蒙恬以及蒙氏一族,胡亥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但是这打算也要看蒙恬和蒙氏一族是如何做的才能定下来。



此刻,他说的再多,也无用,更何况他做为皇帝,也没有必要像蒙毅解释。



不管如何,结果总有出来的那一天。



……



赶到九原城的蒙恬,第一时间将发生在九原的一系列事情禀报给远在咸阳的胡亥。不过他并没有如胡亥所想的那样什么事情都没有做。



蒙恬从知道东胡二十余万骑兵想要归附大秦请求得到的大秦的庇护时就明白,这是上天赐给大秦的良机,覆灭匈奴的良机。



冒顿仓惶退往云中,想要从云中方向破长城而出逃回大草原,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蒙恬虽然不能在皇帝诏令前下令追杀冒顿,却不代表着他会傻等着眼睁睁的看着冒顿逃走。



对于冒顿和匈奴的问题上,蒙恬根本没有或者说他也不想想的太多。他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东胡人归附皇帝只要不是脑袋进水了就一定会同意,匈奴如何那是皇帝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匈奴的单于却是怎么也不能放走的。



东胡骑兵自然不能就这样留在九原城,在蒙恬的命令下,二十余万东胡骑兵已经被李钢、蒙昧那三万余九原军兵卒收缴的战马尽皆被重新交到了东胡骑兵手中。



蒙恬丝毫不担心东胡人会如对待匈奴人那般临阵反水。有朱雀军在,即便没有九原军,蒙恬也有把握依靠五万的朱雀军击败东胡人二十余万的骑兵。



九原军和东胡人并不知道朱雀军真正的战力,也只有同朱雀军朝夕相处一路的蒙恬知道,装备了马鞍、马镫以及马蹄铁、马刀的朱雀军的恐怖。



在九原军和东胡人眼中,根本看不到朱雀军马背上的马鞍和马镫,因为所有的朱雀军马背上都蒙着一块巨大的红布,虽然这些布匹在一定程度上对朱雀军有些阻碍,不过这阻碍却不大。



蒙上布匹的作用,也只能暂时让匈奴人不发现朱雀军马背上的马鞍等物,却不能长久。尤其是现在东胡人即将同朱雀军并肩作战的情况下,更是无法长久的保持马鞍和马镫的的秘密。不过即便东胡人学会的了马鞍以及马镫,安在马蹄上的马蹄铁他们在一时半会是根本无法发现的,有马鞍、马镫却没有马蹄铁的战马同三样尽皆齐全的战马,虽然仅仅差了一样,但是战力却是天壤之别。(未完待续)



第两百五十二章云中城



九原军和东胡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由疾驰瞬间变为静止的停留在数十步外的朱雀军骑兵。随着朱雀军纷纷策马而立,一股跟随朱雀军而来的带着浓浓杀气的强劲狂风裹着无数的尘土,呼啸着冲入九原军阵中。



狂风裹着尘土而来,步卒纷纷情不自禁的闭上眼睛或者举起手遮挡住自己的视线,以免被尘土冲入眼睛中。立在步卒侧翼的陇西军五万骑兵却是一阵战马嘶鸣声。



战马对杀气的敏感要远甚于人类。原本以为马上就有一场大战的朱雀军已经憋了一路的杀气在冲过来的时候那是毫无顾忌的释放,只是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自己人。



战马嘶鸣,战旗簌簌作响几欲摧折。



强烈的劲风过了片刻才停止。



朱雀军澄亮漆黑的铠甲,火红的旗帜,在阳光下闪烁着幽幽寒芒的马刀,动若矫兔静若处子的森严军姿,无不昭示着这是一支要远远比曾经同自己等人交过手厮杀过的九原军精骑更为精锐的骑兵。



火红的布匹覆盖在战马背上,上面凸显的轮廓有些奇怪,难道秦人的战马背上还有驼峰不成?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一种长着驼峰的战马?



秦人骑兵双脚似乎踏着什么东西,由于有布匹遮挡看的不是很清楚。秦人骑兵双脚踏的东西似乎同样也是为了固定骑兵身体而采用的某种东西。



越看莫乎尔心中愈是震骇。



身为游牧民族的东胡人,很清楚骑兵面对步卒所拥有的优势。同时对骑兵的弊端同样也是了如指掌。



无论是秦人那长着驼峰的战马,还是秦人骑兵脚上踏着的东西,他们的作用在莫乎尔看来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固定秦人骑兵的身体,让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奔驰的战马甩落马背;马腹上的东西,似乎同样也是为了固定秦人骑兵身体而设。而这件东胡在莫乎尔看来,价值更是超过了长着驼峰的战马。



骑兵双脚悬于战马两侧,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根本无法借力使力,这才是骑兵最为眼中的弊端,可以说从根本上限制了骑兵战力的发挥。



而秦人显然已经找到了如何固定骑兵身体、如何让骑兵能够在马背上发挥最大战力的方法。那狭长带着些许弧度的锋利长刀,似乎正是为这批鲜红似火的秦人骑兵配备的。



九原军骑兵的战马同东胡人的战马一样,光秃秃的马背。莫乎尔很快就想明白,显然这由大将军蒙恬带来驰援的秦人骑兵装备的一些东西,也仅仅只是在秦人军队中少量装备而已。



只是莫乎尔不明白,这只似乎连九原军都没有见过的秦人骑兵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好的兵械,而作为蒙恬嫡系的九原军却显然似乎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东西。这一点莫乎尔从九原军骑兵看到那些骑兵身上精良装备火热的眼神就能看出来。



更让莫乎尔想不明白的是,这支明显只有数万人的骑兵,为什么会在奔驰之时给人以数十万骑兵同时策马而来的感觉。



这些问题。身为东胡一族如今族长的莫乎尔可以看清楚,但是普通的东胡族人却没有他这份睿智。绝大多数东胡骑兵看到的只是一支煞气冲天的秦人骑兵。



虽然还没有交手厮杀,但是面对士气如虹如狼似虎的朱雀军骑兵,二十余万东胡骑兵在心理上已经先弱了几分。



这些蒙恬都看在眼里,所以对于东胡骑兵与其说蒙恬不担心。还不如说是因为跟随他北上的朱雀军对东胡人甚至是九原军的震慑要来痛快。



大将军重新回到九原,九原军的一众将领激动之情自不必细表,即便是蒙恬也是唏嘘不已。不过蒙恬并没有同九原军一众将领叙旧,还不是时候。



简短的见过面问明白情况之后,一连串的命令很快自蒙恬口中下达。



首先就是命龙卫用仅剩的一只信鹰传信给领着两万朱雀军前往云中郡阻截进入云中郡的数支匈奴蛮夷骑兵。东胡人归附,让蒙恬看到了覆灭整个匈奴的契机。



蒙恬和尉缭两人可以说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王乾。不过尉缭想到王乾只是不想让覆灭匈奴的功劳让蒙恬拿去,而蒙恬想到王乾则是要将覆灭功劳的交给王乾,或者说是送给皇帝陛下。



五大军团,尽皆都是皇帝的嫡系,同时也是大秦军队中唯一没有任何一个蒙氏族人在其中充任将领的军队。五大军团中所有将领的任命,都是皇帝从在灞上大营编练的六十万大军中选取。



朱雀军覆灭匈奴,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皇帝覆灭了匈奴。这一点,相对于尉缭来说,蒙恬要看的比他还要透彻。



在传信命王乾赶来跟自己汇合的同时,蒙恬将九原城中近乎八成的九原军精骑抽调了出来。,虽然是近八成但是也不过是五万人而已。



其余近十二万人的步卒也被抽调了四万余人用来押送粮草和辎重,当然他们不是运送粮草和辎重的主要人员,蒙恬直接一道军令下达,归附大秦的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异族小部落以及九原城中的大秦百姓,被征召了十余万人负责跟随九原军步卒一起运送粮草和辎重,从来都是打头阵的九原军第一次做起了护送粮草的事情。



五万朱雀军骑兵、五万九原军精骑、加上五万陇西军骑兵以及二十余万的东胡骑兵,蒙恬如今麾下统领的大军已经足足有近四十万人。



如果不征召劳役的话,这四十万大军的补给就将是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蒙恬已经顾不得许多,或者可以说蒙恬这是故意为之。



蒙恬在九原城中的威信毋庸置疑。随着他的军令下达,所有被征召的百姓无论是异族蛮夷还是大秦百姓,基本上没有哪怕一丁点儿反对的声音亦或是怨言,被征召的百姓甚至有种心有荣荣之感。



没有到过九原的人是无法理解九原人对蒙恬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的。无论是异族小部落也好,还是土生土长的九原百姓亦或是后面迁到九原的秦人,都很清楚一点,那就是没有大将军蒙恬,没有九原军,他们根本不可能过上像今天这样安逸的生活。



原本历史上,蒙恬被胡亥杀掉之后,整个九原郡,逾百万的各族百姓自发的聚集到九原,聚集到当初在九原城外合拢的长城脚下,为蒙恬披麻戴孝,哭声震天。



当然征召劳役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此刻距离冒顿退往云中郡方向已经快一个时辰。蒙恬很担心冒顿会用大部匈奴骑兵吸引九原军注意力而自己轻车简从仅带少部分亲卫跟心腹脱离大队的方法逃离大秦境内。



在稍作休息之后,五万九原军精骑被分作五十组千人队,四散开来朝着冒顿退走的方向追踪而去。只要有任何一队骑兵发现逃走的冒顿大部的踪迹,马上就会点燃烽火通知全军。



五万陇西军则是做为前锋,沿着匈奴骑兵退走的痕迹沿途追踪。蒙恬则是依然带着五万朱雀军以及二十余万东胡骑兵充作后军,吊在陇西军后方数十里的地方跟随而行。



正如对待王乾的态度,此刻蒙恬即便没有收到来自咸阳的诏令也下定了决心要将冒顿给留在大秦了。机会只有一次,蒙恬怎么会轻易放过。



五万九原军精骑化作数十支千人小队,很快就消失在旷野尽头。他们的任务最为艰巨,不仅要搜寻冒顿大部的踪迹,更为重要的是要防止冒顿离开大队逃跑。



在五万九原军精骑离开不久,辛胜就领着五万陇西军沿着冒顿逃离的方向追了上去。陇西军开拔,蒙恬紧接着就带着五万朱雀军和莫乎尔的二十余万东胡骑兵跟着上路了。



对于粮草和辎重的事情蒙恬并没有太过担心。九原军镇守九原十余年间,蒙鸿不仅是九原幕府的首脑,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原军后勤总管,有他坐镇九原统筹后勤,蒙恬很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