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金银,而是人口!



“此次救灾,朝中各部、地方各郡所有官吏务必要精诚合作,这是上天对大秦、对朕的考验,也是朕对你们的考验。任何人。只要在这救灾中阴奉阳违、视百姓性命如儿戏,朕一定会让他后悔当我大秦的官吏!当然,对此次灾患中有功之臣,朕也绝对不会吝惜赏赐!



内阁行文各郡,邬县县令左思于堤同沉。实为我大秦百官楷模,着人去将左思亲眷接来咸阳,朕要亲自封赏!让万民铭记于心!



此次水患,户部可向咸阳各个世家富户募捐,愿意捐献多少钱粮,凭他们自愿。然无论捐献多寡,待水患平定之后。朕会命人在邬县立碑,将所有捐献之人姓氏籍贯刻于碑文之上!”



胡亥一边大棒,一边萝卜,循循善诱的结束了这一次朝议!



邬县县令左思日夜在河堤上巡守。在黄河决口的同时,一干随员并左思尽皆被洪水卷入,成为此次水患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官员,对这样的人。胡亥自然要大赏特赏才可以树立榜样。



第二天,黄河决口、巨鹿被淹、内史郡三县之地被淹的事情就开始传遍整个关中。并迅速的朝着大秦各地传播着。



之所以传播的如此之快,自然是因为内阁根本没有任何的掩盖,一大早上就将发生在各地的水患灾情一五一十的行文天下,让万民知晓。



同时在这行文中,内阁第一次对全天下大秦百姓发起了募捐的号召,同为大秦子民,血脉相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等表示整个民族为一体、是兄弟的话语,经过内阁公文开始正式的宣扬。



这自然是胡亥的授意了!



这一次水患一方面虽然来的突然,也必然会对大秦造成重大的损失,但是另一方面却也给了胡亥消除关中秦人和六国百姓之间隔阂的一个极好机会。



毕竟,灾患发生的地方不是关中,而是原属魏赵的领土。被灾祸所困扰的除了迁徙到各地的少数老秦百姓外,更多的却是原属魏赵两国的百姓。



愈是这样的时候,才是收拢人心的最好时机。胡亥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胡亥自然知道,如今这个时候不是后世,有银行卡,有汽车有飞机,各类捐赠的物资能够快速的送到灾区,马上就分发给百姓,真正能起作用的除了灾民的自救外,也就只能是由朝廷组织的官方救援才靠谱。



但是这并不妨碍就着这一次机会做个噱头。远离受灾各郡的郡县捐赠的钱粮等物在如今条件下自然不可能很快送到,但是只要掀起足够广泛的舆论就够了。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因为谁都不曾知道什么那天灾会什么时候降临。华夏一体,普天之下尽皆为大秦子民的想法,总会缓缓的刻印入天下百姓心中。



患难见真情,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不正是在一次次灾患中建立的吗?



这才是胡亥想要的结果!



内阁公文的反响自然是巨大的!



很快,因为这一次水患,几乎整个大秦都开始动了起来。



朝廷赈灾和救灾的动作远远超出天下百姓的预料,而出动朝廷大军进行救灾,朝廷重臣亲赴险地指挥救灾,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先不说效果如何,至少朝廷的这一番动作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朝廷对百姓对灾民的重视!



百姓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咸阳的富户和世家贵族也没有让胡亥失望,在老秦世家的带动下,无数的钱粮和衣物被送到咸阳令府中,充分显示了关中豪门大族对皇帝诏令的支持和拥护。



这其中自然有豪门大族对皇帝的讨好了!



所以,在看到龙卫府送来的信报时,胡亥只是晒然一笑。



不管他们拼命的捐赠是为了什么,哪怕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哪怕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但是只要做了,就够了!



而咸阳百姓自然也不甘落后,以往见面第一句或者是谁家孩子聪颖,或者是朝廷八卦。如今咸阳百姓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却是。



“你捐了吗?你捐了多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陛下说的,我捐了十个铜板!”



……



也许是胡亥的忧心感动了上天,在大秦开始轰轰烈烈的救灾开始后第三天,久违的阳光,终于再次洒遍了关中各地。



天气放晴不久,一个让所有人震惊和兴奋的小道消息开始在关中流传,并迅速的传遍大秦各地!



第一百三十九章河东官道



二世皇帝陛下心忧受灾百姓,有可能会在近期亲赴巨鹿、太原、上党这三个水灾最为严重的郡治巡视和慰问百姓。。



这太阳刚刚冒头之际,这样一条似乎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消息开始在咸阳城流传开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消息是从什么地方什么人嘴里传出来的,似乎也不过是一夜间就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中开始流传,并且随着关中救灾队伍的北上,迅速的朝着关外各郡流传开来。



咸阳的世家豪门们最初在听到这样一条不靠谱的小道消息时大多都是晒然一笑,皇帝陛下是什么身份?即便是再关心水患之地的百姓,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为了区区三郡受灾之民就千里迢迢跑上一趟不是?



更何况,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是救灾,是赈灾!



朝廷抽调了数十万的军民北上救灾,调配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几乎将咸阳北上的秦燕齐驰道给堵塞了,这个时候皇帝如果北上出巡,虽说向天下表明了对受灾百姓的重视和关心,但是真正来说却是在添乱不是?



皇帝出巡,先不说动辄十余万数十万大军随行护卫。仅仅说一路行去途经的那些郡县官吏,如果皇帝真的北上出巡了,怕是根本不会再想到怎么去筹备物资救援那些亟待救援的受灾百姓了,而会将所有的心神都用在怎么迎接皇帝怎么讨好皇帝身上吧。



毕竟相对于那些同他们前程无关的普通老百姓比起来,皇帝可是掌握着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不是?



所以,在听到这个小道消息之后,不说朝中众臣世家贵族们,就连一些有些见识的老百姓都知道,这定然又是有人想要趁乱放出些流言来捣乱了。



毕竟,咸阳城内这几年来来去去的流言还少吗?



可是事情往往总是出人意料。。



接连几天下去,皇帝即将北上出巡的消息不仅没有被朝廷所禁止,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包括内阁府在内的各个府衙,没有一个府衙出面制止这些流言以及辟谣的。



虽然说朝廷采取的办法同过往并无不同,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啊,这消息可是涉及到皇帝啊!



如此一来,就连那些开始认为绝对不可能的世家豪门们也心中拿不定主意了。再联想到如今的二世皇帝过往种种,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啊。



消息依然在传播,不管皇帝到底出巡不出巡,至少关外真正救灾的百姓亦或是等待救灾逃难的百姓听到这消息无不是欢欣鼓舞!



哪一次天灾朝廷会动作如此迅速?哪一次不要说各国国君,就连朝中大臣都少有亲自去往灾地巡视的不是?圣天子不愧是所有人的圣天子!



而有份参与救灾的官吏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却是齐齐收敛了心神,再不敢有任何的轻怠。一年前皇帝对着数十郡官吏大杀特杀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屠刀上的鲜血还没有消去呢。



如果皇帝真的北上出巡了,那么一旦被皇帝抓了个现形,怕是马上就要人头落地了!



朝中始终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既没有皇帝出巡的诏令也没有皇帝不出巡的诏令。让人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救灾依然在继续!



……



在关中以及山西各郡经过近半个月的持续强降水之后,终于雨消云散,久违的太阳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一出现就开始拼命的喷吐光和热,七月的骄阳似能将人都烤熟。



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开始整肃天下道路交通。具体执行是由如今的工部尚书郑国来勘定和进行的。。



陆路交通,九原直道是为了抵御匈奴而建设的一条一千余里的大道,从咸阳直通九原;除九原直道外,还有勾连大秦东西南北的四条驰道,分别是东西方向的咸阳至函谷关的出关驰道、函谷关连通燕齐的秦燕齐驰道、函谷关连通吴越的秦吴越驰道以及函谷关连通南海诸郡的秦楚粤驰道,这条驰道在五岭之南亦称扬粤(越)新道。



除以上五条主要大道外,还有以内史郡勾连关中各郡兼通天下各地的十二条官道。这十二条官道以内史郡为中心,通往老秦故土之八郡之地。



在这之下,为了更好的连通天下各郡,在郑国的主持下依照原本山东各国的官道统计勘定了郡县官道三百九十六条,这三百九十六条郡县官道,是除勾连大秦东西南北的四大主干驰道外最为重要的通道,同时也是各郡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



毕竟驰道虽宽,但是所经郡县毕竟有限,更何况大秦国土广阔,高山峻岭何其之多,驰道就好比人体内的几条主动脉,而这三百九十多条连接各个郡县的官道则是人体内细小却又不或缺的经络了。



出了函谷关到上党、太原,并无驰道相连。唯一北上的驰道是秦燕齐驰道,可是也必须先走郡县官道到了邯郸之后,才算是正式踏上秦燕齐驰道的始点,然后一路北上到广阳郡的蓟县,再向东南折回一路南下到达齐地临淄。



而上党、太原、巨鹿三郡,都在函谷关的右上角,如果一定要走秦燕齐驰道的话,不仅要饶上一大圈的路程,而且到了巨鹿之后还有向西迂回,再向西南到达太原、上党。



所以,为了尽快的将物资和人员送到受灾最为严重的上党、太原两郡,唯一可走的也就是这些道路状况较之驰道要差上不少的郡县官道了。当初胡亥东巡归来,走东郡、薛郡进入函谷关的通道其实走的也就是郡县官道。



河东连通上党的郡县官道上,车粼粼马萧萧。



这一条官道是距离上党最近的郡县官道,从咸阳出发的十二万郡卒以及大批的粮食和药材、帐篷等物资在出了函谷关之后,必须也只能走这条郡县官道才能最快的抵达上党郡。



官道上除了络绎不绝的车马兵卒外,两边更是有不少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流民在沿路乞讨。而在官道两侧的旷野上更有着许多扶老携幼的难民。



一溜数十骑骑士从官道左侧后方的旷野上隆隆而来,领头的青衫骑士似乎发现了旷野上聚集的为数不少的难民,轻抬手臂,一众正在疾驰的骑士间不容发间纷纷勒住胯下骏马,紧紧跟随在领头的青衫骑士身后改为策马而行。



官道上正在行进的郡卒中,看到这一溜其实精湛的马术无不纷纷叫好。



大秦尚武,更不要说这些刚刚训练了不过十余天就被拉出来的参与救灾的郡卒们了。要知道,他们进入大营的第一课,就是由教官队伍给他们表演一堂精彩的马战、步战演练。



那旷野上的数十骑骑士的骑术,从他们这些还没有摸过战马的人看来,较之他们的教官队伍也是不遑多让的。要知道,他们的教官可都是出自皇帝亲军虎贲军的精锐!



叫好声未落,从官道前方飞奔而来一员身穿虎贲军铠甲的骑士,胸前的振翅黑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骑士疾驰而来,官道两边乞讨的流民躲避!



不过这员骑士却是丝毫不惧,操纵着胯下战马在不太密集的人群中如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般灵活的穿来穿去,硬是一个人没被擦上!



在奔到交好的那一片郡卒官道边缘时,刚刚才闪过一个流民,马头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孩童,这孩童因为身体小,躲在那大人身后,以至于这骑士先前根本未曾发现,待到他发现时,再想调转马头已经根本来不急了!而那孩童似乎也被身后奔来的骏马给吓住了,傻愣愣的站在骑士必经的道路上,根本不知道躲避。



官道上顿时传来一阵惊呼!



这孩童如果要被这战马撞上,必然再无活命之理。



说时迟那时快!



只见马上骑士在千钧一发之际双腿紧紧夹住马腹然后猛然一提战马缰绳。



“昂!”



战马吃痛之下惨嘶一声,人立而起。马背上的骑士双目圆瞪,一声闷喝生生将战马原地移挪三尺,然后马蹄重重落下,将湿软的泥地砸出两个深坑!



看到那没入土中数寸的马蹄,所有人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刚刚要是撞上那孩童怕是定然无活命之理!



“哇!”



孩童这个时候似乎才醒悟过来,张嘴大哭起来!



“教官!好!”



一众提着心的郡卒和流民回过神来,顿时齐齐爆喝出声!



马上骑士似乎也被惊吓的不轻,摸了一把脸上的冷汗,跳下战马,从怀中摸出一样物事,抱住孩童温言哄着。不大一会孩童就破涕为笑。



待到孩童的家人千恩万谢的接走孩童,马上骑士瞬间变了脸!



“尔等喧哗什么?想吃鞭子么?还不快些赶路。人家三川郡的弟兄早就到了上党不知道救了多少百姓了,按你们现在的速度,怕是等到了,就要灰溜溜的回咸阳了!皇帝陛下可是在咸阳看着我们呢,你们丢得起人,我老张丢不起这人!”



马上骑士说着取下头上的铁盔,绷着脸吼道!



第一百四十章虚虚实实



摘了头盔一众人才发现,原来这虎贲军自称老张的骑士竟然是一个看似不过二十出头稚气未脱的小伙子!相较于郡卒中的很多人,似乎都要比这绷着脸的小伙子年纪大上许多。。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刚刚表现出来的恐怖骑术却让任何人都不敢小看他。当然,没见一众原本嘻嘻哈哈的郡卒听到小伙子的喝斥一个个收回四顾的眼神,慌忙赶路嘛。



“那些世家子们,这个时候出来游玩,马上就有好戏看了!”看到一众郡卒前进的速度明显加快,“老张”扭头看了看那停下来的一溜数十名骑士,突然貌似自言自语的补充了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