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风(清穿)-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又道:“既是说到了,你就去好生收拾起来了。这回不是去一日两日,一月两月,约莫回来,要到过年了。也不用着急,别直冲冲地就把话告诉了福晋,你缓缓地透出来给她知道,免得她一时听了着急悬心。至于其他,都等着圣旨吧。”

~~~~~~~

七月中,雍正明发了诏书,令端郡王允祈率八旗闲散旗丁还屯东北。因为此前早便有些消息传出来了,京旗回屯的事儿在朝会上、在宗室里,也被议了好几回,等胤祈真正拿到诏书时,已经没有几个人吃惊了。

又好生商讨了一回,胤祈和怡亲王回禀了雍正,定下了是九月初三从京城出发。到了地方,休整安置,过了一冬,正好赶上明年春播,又不会被东北的大雪堵在路上。

胤祈在八月的时候和相熟的内务府下属作别,又和几个兄长们好生喝了几次酒。剩下的时候,就是交待内务府的差事,将雍正的喜好完完本本都吩咐给了石怀玉知道。

嘉郡王帮衬着他招揽了几个幕僚,胤祈对比着履历瞧了一回,也能大略猜出来其中哪一个是雍正的人,哪一个又是怡亲王的人,只是面上一笑,并不说什么。谢过了嘉郡王,胤祈许诺了一堆东北的土产,这才告辞,出了他的王府大门,回到了宫里。

院子里正在收拾着分府出去要带走的东西,胤祈自己不在京城,哈日娜做弟媳妇的独一个还在皇宫里住着就不像话了。

雍正这次也没说什么合不合规矩的话,胤祈递了折子,他便允了。倒是那拉氏说过几次,哈日娜还怀着孩子,不如就在宫里好照应。不过胤祈是早有心出去,也趁便想把静嫔接出去住,陈说了一回,在外头反倒更能让哈日娜舒心,那拉氏也便不再挽留。

其实从雍正下旨,胤祈要去东北的事情定了下来,那拉氏就时常过来关心。胤祈听说她之前就为了这事儿和雍正生气吵闹,心里头也是说不出的感觉。即便是移情,能够被她这样关心爱护,不得不说也是一件幸事,只是……

这样才会让胤祈更加觉得对不起她。

不能够接受她的这种“母爱”,更不能够有所回报。胤祈觉得,他的这一辈子,也就只能够有静嫔这一位母亲,康熙这么一位父亲了。

连续两个月都在躲避着弘昼和弘历,胤祈觉得,或许雍正的确是知道些什么的,只是他一直没有说罢了。不然,为什么总会觉得,雍正也在帮着胤祈避开他的两个儿子?

或许是,雍正就是知道了什么,又不愿意对他们之中的任何一方采取决绝的行为,这才让胤祈去东北屯边——距离拉开了,感情也会变淡的。

不过不管是什么,到了离京的日子了,胤祈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不想听到弘昼问他,是不是为了逃避才去了东北,也不想看着弘历日渐坚定的神情,听他的所谓一句话两句话。

他只想自己冷静冷静,不要被扰乱了心神。

终究逃不开的某一次,胤祈沉默许久,才对弘昼道:“你也说过日久见人心。既是你有这么一句话搁在这里,我也想瞧瞧,日久了,到底能看见什么样的一颗心——不单纯是你的,我也得好生思量,看清楚我自己的心。”

~~~~~~~

盛京的冬日比京城更冷几分,下了雪大雪封门,几乎出不得门,不过却更加有北国风光的景致,开朗疏阔的气派。胤祈一边写着回京的折子,一边抬头看了看窗子外边儿的雪,寻思着什么时候再给静嫔去一封信,问问哈日娜肚子里的孩子。

眼见只剩下十来天便要过年了,这一年应当便不回京城去了。这是才过来的第一年,关外苦寒,应及时站住了脚再说,不回京城过年,也是省了事。

只是约莫孩子生下来,要许久才能得见了。胤祈也有些惦记着,算日子,应当是二月里孩子就要落地,他却不能在跟前儿。

在这盛京城郊新建的端郡王府,就是京旗屯扎暂时的总部了,胤祈住在这里,也权当这前头的院子厅堂就是办事的衙门。

屋子建得是两层墙的,保温隔热,墙里头烧上火,和在京城里住着的有地龙的屋子也差不多,暖和得很。胤祈的书房又是特别安着双层的玻璃窗子,坐在里头,映着雪很亮堂,也不耽误瞧外面景致。想着也该把这里冬日的情况跟静嫔仔细说了,吃住起居也都是好的,免得她在京城里操心自己在这儿住得惯不惯。

搁了笔,才要叫苏遥进来,门帘掀起,走进来一个人,手里捧着托盘,盘中放着两个盅子,笑道:“王爷,厨房送过来中午的热汤,叫咱们吃了暖身。属下在门口遇见了您身边儿的张公公,他说还得去给您拿饽饽,属下就顺手接过了,给您送进来,也趁便在这儿讨个清静。外头吵嚷着年关算账的事儿,没的叫人头疼。”

胤祈扬声叫了苏遥,转脸对来人笑道:“你自己拿凳子坐在边儿上吧,我这儿还得等收拾出来。这是往京里去的折子,你小心着别把汤水洒在上头了,还要让我重抄。”

那人自在一旁将托盘放下,笑道:“我等着王爷收拾得当了。还想着一边儿吃,一边儿商量着过年的时候热闹事儿。”

苏遥进来了,手脚麻利将满桌子的文书纸张收好了,端着一个盅子搁在了胤祈面前。胤祈掀开盖碗,里头是极清的汤,泡着几块不知什么动物的带骨肉,还有去了皮切成小段的山药,便笑道:“这瞧着就是老汪头做的汤。也就是他,来了东北几个月,还是细致的菜品。”

那人听了,便探头看了一眼,笑道:“王爷的约莫是单做的,和属下们的都不一样。我这盅子里,看着是乱炖似的,这里头有酸菜还有萝卜干儿,外头方才还说,怎么只有点心饽饽,不给配个馍馍,也好一起吃。”

胤祈听了便笑道:“既是想要,明儿就配上呗。辰锡,你待会儿跟厨房说了也就是了。本就是为了如今当值时间长,怕中途饿了,才有的这一顿,自然是什么吃得饱上什么才好。”

从到了东北,胤祈给僚属们定下的制度,便是后世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早晨不要求天色未明就到衙门,只是也没有了过午即可下班回家的道理了。所以中午就有了这么一顿类似于工作餐的加餐,由王府的厨子动手,让僚属们都能吃顿热乎饭。

喝了口汤,胃里有了东西,胤祈这才觉得饿了,抬头瞧了瞧门口,张振春还没有拿点心回来。旁侧的辰锡便笑道:“属下去门前瞧瞧吧,怎么张公公还不过来呢?等会儿的点心,王爷也偏属下两口。属下过来,原也有几分心思是为了这个。” 



111

第一百一十章盛京  
 
 
第一百一十章盛京

胤祈听了,便撇嘴笑道:“去吧。打从你进来,我便知道你是这个主意。”

说着,又忍不住叹道:“先前你做了我十年伴读,十年的时候,咱们却也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这来了盛京才几个月?竟是这样熟稔了。先帝爷当初挑了你做我的伴读时候,若是就知道你这性子和我合得来,也真是慧眼如炬,远视千里。”

辰锡才起身,走到门前,帘子掀开,张振春已经端着几碟点心进来了。辰锡便笑着退了回来,重坐下,和胤祈报备一声,便捏了一块糕点搁在嘴里。

等他咽下去嘴里的东西,胤祈的感叹才刚说完,辰锡便弹了弹手指上的糕点屑,笑道:“说句不恭敬的话,先帝爷必然没有料到有今日。若是他老人家知道我的德行,哪可能把我往王爷身边儿搁?怕是撵都来不及呢。”

胤祈一怔,叹道:“你就没有一日不提醒我一回的。还是你觉着,这些分桃断袖的事儿,真的很能够见得人?你说起来竟还这么自在……”

辰锡道:“横竖王爷没有嫌弃我这个,我忍不住就多说了两回。若说这个见得人见不得人,实则我只觉得,我这比京城里老爷们玩戏子还说得出口些呢。我若和谁好,我那是真心喜欢他,不是单图他颜色。”

他这话胤祈也不是第一次听说了,早没有第一次听的惊讶,只叹了口气,道:“你也只跟我说说罢了,到外头,千万别露出来了。”

辰锡笑道:“我自省得。若不是那回在外头被王爷撞上了,王爷竟是没有唾弃我,如今我怎么会跟王爷说这话?只是先前自己藏着掖着,忍住了什么也不说。可打从和王爷说过那第一回,之后总想时常找个人说道说道才好。”

胤祈撇嘴:“这么说,我非得好生骂你一回,才能止住你的话了?”

辰锡只笑,也不再提方才的话。只说起来过年时候各项工程上人手要如何轮换着休息才能应付,又不致惹来怨言的事儿,岔开了方才的话。

他原本在京城里是跟着胤祈在内务府当的差事,于这些人事上头本来就得心应手,胤祈只听他说,一应安排没有大差错,便也不答话。心里却有些感慨,真是前头十来年都不知道辰锡是个这样的人,不然怕是早就熟悉起来了。

不过转念一想,若是在那阵子最不耐烦想起来被弘昼告白之事的时候,得知辰锡的性向问题,怕是要更加疏远才对,胤祈便又暗叹他其实和辰锡是有缘的。

“……便如此,王爷以为如何?”辰锡说完了,看着胤祈。

胤祈点头道:“不错。你回去拟个文书上来,另外照着这个合计出来个长久的法子。不单是咱们衙门里头,盛京城外头,各旗的事务处,还有各驻地的那么多的作坊工厂,日后也都是要这么运作下去的,总要有个章程。就从这儿开始了。”

辰锡张大眼,讶然道:“王爷,这么运作?我还当是咱们初来,是以事事都要紧迫些,日后就好了。若是长久都是这样,那岂不是人人要忙活死了?这东北的冬日,哪里是干活的天候?外头怕是都要造反了。”

胤祈挑眉,道:“你当是咱们过来是做什么?来闲混日子?那和在京城有什么差别了?咱们到这儿,不是来享福的,是来干活讨生活的。不干活的,就还给我回北京,吃他们的铁杆庄稼去。只是在北京饿死了,也别再提回关外的事儿,或是过来埋怨。

“且当我不知道呢?种地的冬天种不成,他们在工房里做活计的也做不成?如今开了田地么?不都还在筹备着呢?这些话也等明年再过来说!”

等辰锡低下头了,胤祈又道:“既是跟着来了关外,就是想过好日子的不是?开头总是难的,这个道理明白的人也不少。如今比才来的时候不好得多了?有了地有了活计,就好生操持着,不然真当是关外遍地金子,只用弯弯腰?哪有那么好的事儿了!”

说着,胤祈将手里汤匙搁在了碗沿上,从苏遥手里接过茶杯,道:“便是如今,也不能够就说,这阵子的忙活能让谁清闲下来。等会你吃好了就去问问,分发下去活计的各旗,他们这个月到十五,能缴上来东西顶了账不能。”

辰锡忙问:“这回的账,算的是什么时候的?”

胤祈道:“这就是要自力更生了,日后哪还有什么丁银了?我现下把话搁这儿了,咱们从京城里出来的时候,支的钱粮可只有三个月。如今还要留着一个月的,冬日里实在不能开工的时候,也好将就过活。若是不能对上帐,别说爷不留情面,让他们连这个年都过不成。这命是他们自己的命,这些事儿横竖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叫他们自己掂量着。”

~~~~~~~

先能够在这里安置下来了,能在这里活下来,才能考虑旗兵的练兵问题。胤祈的确是怕将旗兵变成了工人农民,没有了战斗力。可农民至少是能养活自己的,这才是回屯要解决的最要紧的事儿。暂时地让他们做农民或是工人,也比让他们都饿死在这里好。

是以,即便是雍正在胤祈递交的折子上批复手书宣谕,对于胤祈将近一年来只顾着生产建设,分毫不提练兵的事儿有些不满,胤祈也并没有改变如今的政策。起码怡亲王是支持他的,胤祈暂时还不担心朝中会不会掣肘。

京旗回屯,终究是初见成效。盛京周遭,先繁荣了起来,随即向外辐射,伯都讷、双城、拉林及阿勒楚喀各处开垦田地五千余埫。除了自给自足,竟是还能有所盈余,胤祈叹了一回黑土地的肥沃,对于自己在这里所做的措施更有了信心。

这一年疏忽而过,转眼又将要到腊月。十一月廿八胤祈十六岁整,在衙门里大家彼此都熟悉了,不论是王府里的属官,或是衙门里的下级,都也乐意和胤祈更亲近些,便凑着在一起恭喜了一回,又集结着往盛京城里的酒楼热闹了半日。

到了晚上才出城回端郡王府,胤祈没想到,雍正竟是还记得他的生辰,派了人过来盛京,竟是让天使在家里等候许久。

下马进门,到了正屋,才解下了风帽,胤祈正想叫人过来伺候宽衣,厅里头却迎出来两个人,瞧着有些眼熟,细一看,其中一个竟是黄鹏。黄鹏是见了胤祈就笑,道:“王爷可是才回来!奴婢们等得望眼欲穿呢。”

宣了旨,除却赞扬的话,后头还列了一大堆赏赐的东西,作生辰贺礼。胤祈谢了恩,瞧了一回,却没有见哪里放着什么东西。赏赐的珊瑚摆设或是白玉如意都是打眼的物儿,便是装在箱子里也该瞧见堆着的箱子,这里却什么都没有。

黄鹏便笑道:“因都是珍贵物儿,盛京这里路远,也不好走,怕磕着碰着了,有所损伤,奴婢们真是有十个脑袋也担待不起。皇上体恤下情,让直接搬去王爷在京城里的府邸了。皇上另有手谕,是宣王爷回京的,怕是在折子上批复着?王爷还没瞧见也未可知。皇上说了,奴婢们就在这儿等候着,和王爷一道回去,路上也好伺候。”

说完了,又从袖筒里取出一封信来,笑道:“这也是夹带个私活儿,是奴婢们临出京前,福晋递给的信,说是奴婢们走得快,正可以带着过来了。福晋等不及王爷再遣人回京了。”

胤祈接过,笑道:“你们都辛苦了,我也要谢过诸位呢。这会儿天色不早,又冷,公公们先下去吃酒歇息,明儿一早再说回去的打算安排。”

回了书房,拆开了信,里头厚厚一叠十来张纸,从头看到尾,却着实没有几个字儿。上头歪歪扭扭的,字大大小小,小的不提,大的却像是拳头一般。胤祈瞧了忍不住便笑,这是哈日娜终于学会写汉字了。

早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